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开卷装置 |
申请号 | CN201210553351.6 | 申请日期 | 2012-12-1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079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5H16/10 | IPC分类号 | B;6;5;H;1;6;/;1;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金胜路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倪岳明;陈晓伟;韩亮明;张涛 |
代理机构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青瓦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卷装置,其包括用于支撑待开卷纸卷的支撑轴、驱动部及送纸部。驱动部与待开卷纸卷的外表面相接触用于在驱动力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以利用摩擦力来驱动待开卷纸卷以所述支撑轴为轴进行转动以释放出原纸。送纸部沿所述原纸的输出方向位于所述驱动部下游,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卷辊以及第二开卷辊,第二开卷辊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卷辊相互配合以在所述开卷装置进行点动操作过程中对待开卷纸卷所释放出来的原纸进行夹持,所述第一开卷辊用于在驱动力的带动下与所述驱动部同步转动以提供牵引力来将所述待开卷纸卷所释放出的原纸同步牵引输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开卷装置不会发生原纸堆积在纸卷与驱动带相接触的部位的情况。
1.一种开卷装置,其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用于支撑待开卷纸卷以使所述待开卷纸卷在开卷过程中可以所述支撑轴为轴转动以释放出原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卷装置进一步包括: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呈三角形,所述驱动部包括三个驱动轮以及套设在该三个驱动轮上并由所述三个驱动轮带动以围绕所述三个驱动轮转动的驱动带,所述三个驱动轮构成所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述驱动带构成所述三角形的两条边,所述驱动带形成夹角与所述待开卷纸卷的外表面相接触,并在驱动力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以利用摩擦力来驱动所述待开卷纸卷以所述支撑轴为轴进行转动以释放出所述原纸;以及
送纸部,其沿所述原纸的输出方向位于所述驱动部下游用于牵引输出由所述待开卷纸卷所释放出来的原纸,所述送纸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卷辊以及第二开卷辊,其中,所述第二开卷辊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卷辊相互配合以在所述开卷装置进行点动操作过程中对所述待开卷纸卷所释放出来的原纸进行夹持,所述第一开卷辊用于在驱动力的带动下与所述驱动部同步转动以提供牵引力来使所述送纸部对原纸的牵引输出速率与所述待开卷纸卷释放原纸的速率保持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卷装置包括一个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通过传动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卷辊以及所述驱动部中的一个驱动轮相连接,以带动所述送纸部与驱动部进行同步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卷装置包括一个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通过传动结构与所述驱动部中的一个驱动轮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中的一个驱动轮通过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一开卷辊相连接,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驱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轮转动来间接驱动所述第一开卷辊进行转动,以使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送纸部进行同步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卷装置包括一个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通过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一开卷辊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卷辊通过传动结构与所述驱动部中的一个驱动轮相连接,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驱动所述第一开卷辊转动来间接带动所述驱动部转动,以使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送纸部进行同步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开卷辊通过传动结构相互连接配合,所述驱动部通过自主转动来带动所述第一开卷辊进行同步转动,或者所述第一开卷辊通过自主转动来带动所述驱动部进行同步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卷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部进行转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开卷辊进行转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二驱动单元来使所述送纸部对原纸的牵引输出速率与所述待开卷纸卷释放原纸的速率保持一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卷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主动轮,驱动力通过所述第二主动轮来驱动所述第一开卷辊进行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卷辊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应的第三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主动轮相互对应啮合的从动轮,所述第一开卷辊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主动轮及从动轮来驱动所述第二开卷辊进行转动以增大施加在所述待开卷纸卷所释放出的原纸上的牵引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部进一步包括一提升单元,所述提升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卷辊相连接以在所述开卷装置进入正常生产过程后提升所述第二开卷辊以消除所述第一开卷辊与第二开卷辊施加在由所述待开卷纸卷所释放出来的原纸上的夹持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单元为同步运行的两个气压缸或者液压缸,该两个气压缸或者液压缸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卷辊的两端相连接以平稳控制所述第二开卷辊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开卷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卷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空气流发射装置,所述空气流发射装置用于发射空气流以引导由所述待开卷纸卷所释放出来的原纸及时进入所述送纸部。
开卷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卷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在生活用纸等加工领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已经越来越多的使用大幅宽高速加工机台。这些机台在使用大幅宽大直径的纸卷作为原料进行生产时,在生产初期需要首先对大纸卷进行开卷、引纸操作,由于这些大纸卷宽幅大、直径大,因此其重量相当重,甚至有的大纸卷达到2~3吨,因此无法像小幅宽、小直径的纸卷那样采用人工开卷、引纸上机的操作。\n[0003] 驱动带压料同步开卷设备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大纸卷开卷设备,其将驱动带与大纸卷部分接触,利用驱动带与大纸卷之间的接触摩擦力来使驱动带带动大纸卷进行转动以达到开卷的目的。在生产初期,首先利用点动操作方式,即,使开卷设备启动短暂的时间后停止,来使大纸卷放出一定长度的纸张,然后利用人工牵引的方式将大纸卷所放出的部分纸张牵引通过各加工设备,如压光辊组、压花辊组、复卷装置等,之后开始正常生产。\n[0004] 然而,作为原材料的大纸卷在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其外型受到挤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而变成非规则的圆筒型。在对这样的大纸卷进行开卷时,由于这些大纸卷并非为正圆,在对开卷设备进行启动-停止的点动操作过程中,大纸卷的出纸速率会发生不规则变化,同时,在大纸卷停止的过程中,由于大纸卷本身具有相当大的重量,因此大纸卷的惯性也会使大纸卷不能够立即停止转动,也会对出纸速率产生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纸卷不规则的出纸速率会导致大纸卷所释放出的原纸不能够被及时的牵引输出,而未能被及时牵引输出的原纸就很容易堆积在大纸卷与驱动带相接触的部位,在驱动带的挤压下,该部分原纸就会出现错位、褶皱的情况,给生产带来极大不便。严重时,堆积在大纸卷与驱动带相接触部位的未能被及时牵引输出的原纸会卷绕在驱动带上而导致开卷设备无法工作。\n发明内容\n[0005]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开卷装置实为必要。\n[0006] 一种开卷装置,其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用于支撑待开卷纸卷以使所述待开卷纸卷在开卷过程中可以所述支撑轴为轴转动以释放出原纸,所述开卷装置进一步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呈三角形,所述驱动部包括三个驱动轮以及套设在该三个驱动轮上并由所述三个驱动轮带动以围绕所述三个驱动轮转动的驱动带,所述三个驱动轮构成所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述驱动带构成所述三角形的边,所述驱动带形成夹角与所述待开卷纸卷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驱动部用于在驱动力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以利用摩擦力来驱动所述待开卷纸卷以所述支撑轴为轴进行转动以释放出所述原纸;以及送纸部,其沿所述原纸的输出方向位于所述驱动部下游用于牵引输出由所述待开卷纸卷所释放出来的原纸,所述送纸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卷辊以及第二开卷辊,其中,所述第二开卷辊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卷辊相互配合以在所述开卷装置进行点动操作过程中对所述待开卷纸卷所释放出来的原纸进行夹持,所述第一开卷辊用于在驱动力的带动下与所述驱动部同步转动以提供牵引力来使所述送纸部对原纸的牵引输出速率与所述待开卷纸卷释放原纸的速率保持一致。\n[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所述开卷装置,其包括驱动部及送纸部,其通过使所述送纸部与所述驱动部进行同步转动来使所述待开卷纸卷释放原纸的速率与所述送纸部牵引原纸的速率保持一致,即使在所述待开卷纸卷释放原纸的速率因为所述待开卷纸卷的不规则外型而发生变化时,所述送纸部牵引原纸的速率也会同步进行变化。\n这样,在开卷初期对所述开卷装置进行点动操作的过程中,所述送纸部就能够及时的将所述待开卷纸卷所释放的原纸牵引输出,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原纸未能及时牵引输出而堆积在纸卷与驱动带相接触的部位而出现错位、褶皱的情况的发生。\n附图说明\n[0008]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开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送纸部。\n[0009] 图2是图1所示的开卷装置的第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n[0010] 图3是图1所示的开卷装置的第二种可选结构示意图。\n[0011] 图4是图1所示的开卷装置的第三种可选结构示意图。\n[0012] 图5是图1中的送纸部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n[0013] 图6是图5所示的送纸部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n[0014]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n[0015] 开卷装置 100\n[0016] 支撑轴 10\n[0017] 驱动部 20\n[0018] 驱动轮 21\n[0019] 驱动带 22\n[0020] 送纸部 30\n[0021] 第一开卷辊 31\n[0022] 第一端部 311\n[0023] 第二端部 312\n[0024] 第一主动轮 313\n[0025] 第二主动轮 314\n[0026] 第二开卷辊 32\n[0027] 第三端部 321\n[0028] 第四端部 322\n[0029] 从动轮 323\n[0030] 固定架 33\n[0031] 提升单元 34\n[0032] 待开卷纸卷 200\n[0033] 原纸 201\n[0034] 外表面 202\n[0035] 驱动马达 300\n[0036] 驱动轴 301\n[0037] 传动链条 302、303\n[0038]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n具体实施方式\n[0039]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开卷装置100,其包括支撑轴10、驱动部20以及送纸部30。\n[0040] 所述支撑轴10用于支撑待开卷纸卷200以使所述待开卷纸卷200在开卷过程中可以所述支撑轴10为轴转动以释放出原纸201。\n[0041] 可以理解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所述支撑轴10可以固定在机架等物体上以使所述待开卷纸卷200能够稳定的围绕所述支撑轴10转动。\n[0042] 所述驱动部20用于与所述待开卷纸卷200的外表面202相接触,并在驱动力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以利用摩擦力来驱动所述待开卷纸卷200以所述支撑轴10为轴进行转动以释放出所述原纸201。\n[004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部20大致呈三角形,其包括三个驱动轮21以及套设在该三个驱动轮21上并由所述三个驱动轮21带动以围绕所述三个驱动轮21转动的驱动带\n22,其中所述三个驱动轮21构成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述驱动带22构成三角形的三个边。\n[0044] 所述驱动带22与所述待开卷纸卷200的外表面202相接触以通过摩擦力来带动所述待开卷纸卷200以所述支撑轴10为轴进行转动以释放出所述原纸201。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所述驱动带22所构成的三个边中的最长边与所述待开卷纸卷200的外表面\n202相接触。\n[0045] 可以理解的,可以通过增大所述驱动带22与所述待开卷纸卷200外表面202的接触面积来增大所述驱动带22与所述待开卷纸卷200之间的摩擦力,以使所述待开卷纸卷\n200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以所述支撑轴10为轴进行转动。\n[0046] 可以理解的,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所述驱动带22也可以采用两个驱动轮21来带动转动,以给所述待开卷纸卷200提供驱动力。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轮21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以上。\n[0047] 在本发明中,所述驱动部20给所述待开卷纸卷200提供摩擦力的方式并不限于采用上述驱动轮与驱动带相结合的方式,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例如,直接使驱动轮与所述待开卷纸卷200的外表面相接触以提供摩擦力来驱动所述待开卷纸卷200以所述支撑轴\n10为轴进行转动以释放出所述原纸201。只要能够提供摩擦力来使所述待开卷纸卷200以所述支撑轴10为轴进行转动以释放出所述原纸201的驱动结构均可以运用到本发明中来作为所述驱动部20使用。\n[0048] 所述送纸部30沿所述原纸201的输出方向设置于所述驱动部20的下游,其用于提供牵引力来将所述待开卷纸卷200所释放出的原纸201同步牵引输出。\n[0049] 所述送纸部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卷辊31以及第二开卷辊32,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第二开卷辊32之间具有间隙以供所述待开卷纸卷200所释放出的原纸201通过。\n其中,所述第二开卷辊32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卷辊31相配合以对经过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第二开卷辊32之间间隙的原纸201进行夹持,所述第一开卷辊31用于在驱动力的带动下与所述驱动部20同步转动以提供牵引力来将夹持在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第二开卷辊32之间的原纸201同步牵引输出。在本发明中,使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所述驱动部20进行同步转动的目的在于使所述送纸部30对原纸201的牵引输出速率与所述待开卷纸卷200释放原纸201的速率保持一致,以使所述送纸部30能够及时的将所述待开卷纸卷200所释放出来的原纸201牵引出去,以避免原纸201堆积在所述驱动部20与所述待开卷纸卷200相接触的部位。\n[0050] 可以理解的,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开卷辊32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卷辊31进行配合以对通过的原纸201进行夹持,因此,所述第二开卷辊32可以转动也可以不转动。\n[005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驱动马达300来为所述驱动部20以及送纸部30提供动力,以使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所述驱动部20的同步转动,以使所述送纸部30对原纸201的牵引输出速率与所述待开卷纸卷200释放原纸201的速率保持一致。具体的,所述驱动马达\n300具有一驱动轴301用于输出动力,所述驱动轴301通过传动链条302与所述驱动部20的一个驱动轮21相连接,同样的,所述驱动轴301通过传动链条303与所述第一开卷辊31相连接,通过上述结构,所述驱动马达300带动所述第一开卷辊31及驱动部20进行同步转动。\n[0052] 可以理解的,使所述驱动部20以及送纸部30进行同步转动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如图2所示,还可以利用传动链条等传动结构来将所述驱动马达300的驱动轴\n301与所述驱动部20中的一个驱动轮21连接配合,然后再利用传动链条等传送结构使所述驱动部20中的一个驱动轮21与所述第一开卷辊31相互连接配合,通过该结构,所述驱动马达300在带动所述驱动部20进行转动时,可以间接的带动所述第一开卷辊31进行同步转动。\n[0053] 再例如,如图3所示,将所述驱动马达300与所述第一开卷辊31通过传送链条等传动结构相互连接配合,然后再利用传送链条等传动结构将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所述驱动部20中的一个驱动轮21相互连接配合,从而利用所述驱动马达300直接带动所述第一开卷辊31进行转动,同时所述驱动马达300通过所述第一开卷辊31来间接带动所述驱动部20进行同步转动。\n[0054] 再例如,如图4所示,还可以直接利用电机等方式使所述第一开卷辊31或者所述驱动部20中的一个驱动轮21进行自主转动,同时利用传动链条等传动结构将所述第一开卷辊31连接到所述驱动部20的其中一个驱动轮21上,以利用所述第一开卷辊31带动所述驱动部20进行同步转动,或者利用所述驱动部20带动所述第一开卷辊31进行同步转动。\n[0055] 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利用第一驱动单元来驱动所述驱动部20进行转动,利用第二驱动单元来驱动所述第一开卷辊31进行转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及第二驱动单元来实现所述驱动部20与第一开卷辊31进行同步转动,以使所述送纸部30对原纸201的牵引输出速率与所述待开卷纸卷200释放原纸201的速率保持一致。例如,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及第二驱动单元为由同一控制系统控制的两个驱动马达,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所述两个驱动马达进行同步运行以使所述驱动部20与第一开卷辊31进行同步转动。只要能够使所述驱动部20以及送纸部30进行同步转动的驱动结构均可以应用到本发明中来。\n[0056] 可以理解的,当利用驱动结构来带动所述驱动部20以及送纸部30进行同步转动时,所述驱动结构与驱动部20及送纸部30直接的动力传输不限于采用传动链条的方式,还可以是传动驱动带、传动齿轮等本领域所常用的机械传送方式。\n[0057] 通过上述结构,所述开卷装置100在开卷初期的点动操作过程中,在所述驱动马达300的带动下,所述驱动部20通过其驱动带22摩擦带动所述待开卷纸卷200以释放出原纸201,释放出的所述原纸201由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第二开卷辊32进行夹持,同时,所述第一开卷辊31在所述驱动马达300的带动下与所述驱动部20保持同步转动以提供牵引力来将夹持在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第二开卷辊32之间的原纸201向下游传输。在上述过程中,通过使所述驱动部20与第一开卷辊31保持同步转动来使所述待开卷纸卷200释放原纸201的速率与所述送纸部30牵引原纸201的速率保持一致,这样,在所述待开卷纸卷200释放原纸201的速率因为所述待开卷纸卷200的不规则外型而发生变化时,所述送纸部30牵引原纸201的速率也会同步进行变化。从而,在开卷初期对所述开卷装置100进行点动操作的过程中,所述送纸部30就能够及时的将所述待开卷纸卷200所释放的原纸201牵引输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原纸未能及时牵引输出而堆积在纸卷与驱动带相接触的部位而出现错位、褶皱的情况的发生。\n[0058] 一般情况下,只是在开卷初期需要对开卷装置进行点动操作,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开卷初期才会出现由于原纸的牵引传输速度与原纸的释放速度不协调而产生原纸堆积在纸卷与驱动带相接触的部位的情况。而在生产进行正常后,在后加工设备的牵引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原纸堆积在纸卷与驱动带相接触的部位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生产进入正常轨道后,本发明所提供的开卷装置100中的送纸部30对原纸进行夹持的作用已经不再需要,并且,送纸部30对原纸进行持续的夹持也有可能影响到纸张的性能,例如松厚度。因此,为了使本发明所提供的开卷装置100能够发挥最佳功效,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所述送纸部30的一个优选的结构,具体如下。\n[0059] 所述第一开卷辊31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端部311及第二端部312,所述第一开卷辊31通过所述第一端部311及第二端部312架设在固定架33上,所述第二开卷辊32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三端部321及第四端部322,所述第二开卷辊32通过所述第三端部321及第四端部322架设在所述固定架33上与所述第一开卷辊31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卷辊\n31的第一端部311与所述第二开卷辊32的第三端部321相对应,所述第一开卷辊31的第二端部312与所述第二开卷辊32的第四端部322相对应。\n[0060] 所述第一开卷辊31的第一端部311设置有第一主动轮313,所述第一开卷辊31的第二端部312设置有第二主动轮314,其中所述第二主动轮314用于与所述驱动马达300的驱动轴301相连接。所述驱动马达300通过所述第二主动轮314来驱动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所述驱动部20保持同步转动。\n[0061] 所述第二开卷辊32的第三端部321上设置有从动轮323,所述从动轮323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卷辊31的第一主动轮313相互啮合,以使所述第一开卷辊31带动所述第二开卷辊32转动,以增大对经过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第二开卷辊32之间间隙的原纸201的牵引力。\n[0062] 当然,由于所述第二开卷辊32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卷辊31进行配合以对通过的原纸201进行夹持,因此,所述第二开卷辊32也可以不转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开卷辊32上也可以不设置所述从动轮323。\n[006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送纸部30还包括一提升单元34,所述提升单元34可以是气压缸、液压缸等能够用于提升物体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升单元34为两个同步运行的气压缸,该两个同步运行的气压缸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卷辊32的第三端部321及第四端部322相互连接。所述提升单元34用于根据所述开卷装置100的不同工作阶段来移动所述第二开卷辊32以改变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第二开卷辊32之间的间隙大小。具体的,在开卷初期,所述开卷装置100进行点动操作的过程中,所述提升单元34不工作,所述第二开卷辊32与所述第一开卷辊31之间的间隙小于原纸201的厚度,以使所述第二开卷辊32与第一开卷辊31能够对通过其间隙的原纸201进行夹持,以便于所述第一开卷辊31对原纸201施加牵引力。在请参见图6所示,当生产进入正常轨道后,所述提升单元34将所述第二开卷辊32提升以使所述第二开卷辊32与所述第一开卷辊31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通过其间隙的原纸201的厚度,以消除所述第一开卷辊31与第二开卷辊32施加在所述原纸201上的夹持力,从而避免了第一开卷辊31与第二开卷辊32对通过其间隙的原纸201进行持续夹持而对原纸201的本身性能产生影响。当然,在所述开卷装置再次进行点动操作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所述提升单元34来控制所述第二开卷辊32靠近所述第一开卷辊31以使所述第二开卷辊32与第一开卷辊31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原纸201的厚度以对经过其间隙的原纸201施加夹持力。\n[006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开卷装置100中,为了使所述待开卷纸卷\n200所释放出的原纸201能够及时的进入到所述送纸部30中,可通过减小所述送纸部30与待开卷纸卷200之间的距离来实现,例如,可以将所述送纸部30设置在所述待开卷纸卷200的出纸口处,以使所述原纸201能够及时进入所述送纸部30。当然,还可以通过在所述送纸部30与待开卷纸卷200附近设置空气流发射装置等以将所述待开卷纸卷200所释放出的原纸201准确引导至所述送纸部30。\n[006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所述开卷装置100,其包括驱动部20及送纸部30,其通过使所述送纸部30与所述驱动部20进行同步转动来使所述待开卷纸卷\n200释放原纸201的速率与所述送纸部30牵引原纸201的速率保持一致,即使在所述待开卷纸卷200释放原纸201的速率因为所述待开卷纸卷200的不规则外型而发生变化时,所述送纸部30牵引原纸201的速率也会同步进行变化。这样,在开卷初期对所述开卷装置\n100进行点动操作的过程中,所述送纸部30就能够及时的将所述待开卷纸卷200所释放的原纸201牵引输出,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原纸未能及时牵引输出而堆积在纸卷与驱动带相接触的部位而出现错位、褶皱的情况的发生。\n[0066]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故,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5-08-12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5H 16/10
专利申请号: 201210553351.6
申请日: 2012.12.19
- 2013-04-0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7-11-08
| | |
2
| |
2010-09-15
|
2009-03-11
| | |
3
| | 暂无 |
2010-12-28
| | |
4
| | 暂无 |
2008-07-17
| | |
5
| | 暂无 |
2008-07-30
| | |
6
| | 暂无 |
1995-03-1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