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承载体和床垫 |
申请号 | CN201510045016.9 | 申请日期 | 2015-01-28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5822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IPC分类号 | A;6;1;B;5;/;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杨松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白岩 | 当前权利人 | 白岩 |
发明人 | 杨松;白岩 |
代理机构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罗志强 |
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承载体和床垫,其中承载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和微动传感器;所述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沿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边沿之间设置,并与上壳体、下壳体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微动传感器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移动压缩柔性材料支撑体时,微动传感器产生电信号;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硬性壳体。本发明的承载体,测量精度高,还可以防止微动传感器因超量程而测量准确度降低或损坏的情况发生。
承载体和床垫\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到压力转换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检测压力变化的承载体和床垫。\n背景技术\n[0002] 微动信号传感需要将微小动作尽量无损地传递到传感器本身,一般会设置一个力收集或力变换机构。在检测人体生理信号时需要使用微动传感器,需要将微小的动作信号记录下来,通常使用力的传感器、压电薄膜传感器等。在测量过程中,传感器的测量量程和线性控制需要进行控制,而控制过程麻烦。比如,力的传感器,量程越大,精度越低,检测人体生理信号时,需要能够满足一定重量的人体压迫,所以力的传感器的量程必须做到足够大,所以影响其测量的精度,而量程小,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超负荷使用,破坏传感器的测量线性。\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方便设置量程、测量准确的承载体,以及设置该承载体的床垫。\n[0004]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承载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和微动传感器;\n[0005] 所述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沿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边沿之间设置,并与上壳体、下壳体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微动传感器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移动压缩柔性材料支撑体时,微动传感器产生电信号;\n[0006] 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硬性壳体。\n[0007] 进一步地,所述微动传感器包括一个或多个;\n[0008]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时,该微动传感器为环状,且微动传感器的外环壁对应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或者,\n[0009]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时,该微动传感器的中心位于贯穿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中轴线上;或者,\n[0010] 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时,多个微动传感器靠近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并且沿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周向均匀设置。\n[0011]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体还包括电路板;\n[0012]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电路板与所述微动传感器连接;\n[0013] 所述电路板和微动传感器层叠设置,微动传感器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垫片,所述垫片紧接触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n[0014]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体还包括支撑板;\n[0015] 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远离微动传感器的一侧;所述支撑板对应电路板的表面设置突起,所述电路板对应突起设置卡位,所述突起和卡位适配连接限制电路板横向移动。\n[0016]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远离电路板的一面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电池;或者,支撑板上设置通孔卡槽,通孔卡槽内设置电池;所述电池供电于电路板和微动传感器。\n[0017]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垂直于上壳体顶面和下壳体底面的导向柱。\n[0018]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底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平行于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接凹点;所述第一凹陷部位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或者第一凹陷部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所述第一凹陷部平行于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或者,\n[0019] 所述上壳体的外侧顶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体顶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接凹点;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上壳体外侧侧面开口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的第二凹陷部侧壁的长度,或者第二凹陷部与上壳体外侧侧面开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所述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体顶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n[0020]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体还包括无线发射器;\n[0021] 所述无线发射器连接所述电路板,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微动传感器的检测数据。\n[002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床垫,包括垫体和至少一个承载体;所述至少一个承载体设置于垫体的内部;\n[0023] 所述承载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和微动传感器;所述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沿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边沿之间设置,并与上壳体、下壳体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微动传感器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移动压缩柔性材料支撑体时,微动传感器产生电信号;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硬性壳体。\n[0024] 进一步地,所述垫体分成多个监测区域,每个检测区内设置一个所述承载体。\n[0025] 进一步地,所述微动传感器包括一个或多个;\n[0026]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时,该微动传感器为环状,且微动传感器的外环壁对应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或者,\n[0027] 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时,该微动传感器的中心位于贯穿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中轴线上;或者,\n[0028] 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时,多个微动传感器靠近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并且沿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内侧壁周向均匀设置。\n[0029]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体还包括电路板;\n[0030]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电路板与所述微动传感器连接;\n[0031] 所述电路板和微动传感器层叠设置,微动传感器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垫片,所述垫片紧接触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n[0032]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体还包括支撑板;\n[0033] 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远离微动传感器的一侧;所述支撑板对应电路板的表面设置突起,所述电路板对应突起设置卡位,所述突起和卡位适配连接限制电路板横向移动。\n[0034]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远离电路板的一面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电池;或者,支撑板上设置通孔卡槽,通孔卡槽内设置电池;所述电池供电于电路板和微动传感器。\n[0035]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垂直于上壳体顶面和下壳体底面的导向柱。\n[0036]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底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平行于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接凹点;所述第一凹陷部位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或者第一凹陷部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所述第一凹陷部平行于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或者,\n[0037] 所述上壳体的外侧顶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体顶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接凹点;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上壳体外侧侧面开口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的第二凹陷部侧壁的长度,或者第二凹陷部与上壳体外侧侧面开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所述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体顶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n[0038]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体还包括无线发射器;\n[0039] 所述无线发射器连接所述电路板,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微动传感器的检测数据。\n[0040] 本发明的承载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边沿之间设置柔性材料支撑体,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当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之间受力时,其作用力主要作用于容纳空间的侧壁上,即柔性材料支撑体以及上壳体、下壳体位于侧壁的部分上,作用力会给容纳空间的侧壁上的柔性材料支撑体以及上壳体、下壳体位于侧壁的部分带来不同的形变,柔性材料支撑体的形变与上壳体、下壳体位于侧壁的部分的形变会维持固定比例,如果调整柔性材料支撑体的尺寸或材质(材质不同的柔性材料,其弹性不同),可以获得整个承载体的不同量程的线性变换,因此承载体的测量精度高,可以防止微动传感器因超量程而测量准确度降低或损坏的情况发生。\n附图说明\n[0041]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承载体的结构示意图;\n[0042]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承载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n[0043]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内侧一结构示意图;\n[0044] 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内侧另一结构示意图;\n[0045]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向柱结构示意图;\n[0046] 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外侧一结构示意图;\n[0047] 图5-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外侧另一结构示意图;\n[0048]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床垫的分解结构示意图;\n[0049]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床垫的结构示意图。\n[005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n具体实施方式\n[0051]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n[0052]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承载体,包括上壳体10、下壳体20、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30和微动传感器40;所述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30沿所述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边沿之间设置,并与上壳体10、下壳体20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微动传感器4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相互移动压缩柔性材料支撑体30时,微动传感器40产生电信号;所述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均为硬性壳体,所述的硬性壳体的材质可以为硬质塑料、金属、合金等不容易发生形变的材质。\n[0053] 本实施例中,上述柔性材料支撑体30可以为柔性橡胶、硅胶等在受力变形后,可以良好的回复原形的材料。本实施例中,柔性材料支撑体30可以是多个支撑块均匀围绕一周后,设置于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边沿之间;也可以是一条长条状结构的柔性材料,然后蜷绕成一周或3/4周等,设置于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边沿之间,只要能够均匀承受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之间相向移动而产生的力即可。\n[0054] 本实施例中,上述微动传感器40包括应变电阻力的传感器、光微小位移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电容震动传感器等,当夹持传感器的两个物体发生位移变化时,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的传感设备。\n[0055] 本实施例的承载体,在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的边沿之间设置柔性材料支撑体30,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相互之间受力时,其作用力主要作用于容纳空间的侧壁上,即柔性材料支撑体30以及上壳体10、下壳体20位于侧壁的部分上,作用力会给容纳空间的侧壁上的柔性材料支撑体30以及上壳体10、下壳体20位于侧壁的部分带来不同的形变,柔性材料支撑体30的形变与上壳体10、下壳体20位于侧壁的部分的形变会维持固定比例,如果调整柔性材料支撑体30的尺寸或材质(材质不同的柔性材料,其弹性不同),可以获得整个承载体的不同量程的线性变换,因此承载体的测量精度高,可以防止微动传感器40因超量程而测量准确度降低或损坏的情况发生。\n[0056] 本实施例中,当微动传感器40只设置一个的时候,上述微动传感器40的中心位于贯穿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中轴线上。微动传感器的正受力方向与所述中轴线同轴,这样可以均匀的感受承载体其他方向传递的震动变化,提高承载体检测震动信息号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n[0057] 本实施例中,上述承载体还包括电路板50;所述电路板5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电路板50与所述微动传感器40连接。电路板50可以通过上面的电路对微动传感器40采集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等,将电路板50和微动传感器40全部设置于容纳空间中,微动传感器40无需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的电路板50,使用方便。\n[0058] 本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板50和微动传感器40层叠设置,微动传感器40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垫片,所述垫片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板50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微动传感器40,微动传感器40上设置垫片80,所述垫片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10。垫片80可以保护微动传感器40,当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相对移动时,会夹紧容纳空间内的设备,即压迫微动传感器40,而垫片80可以将压力更集中的压于微动传感器\n40上。比如,微动传感器40为压电薄膜传感器,为了压电波薄膜传感器的使用,在电路板50的中心位置设置开口,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于开口的上方,然后压电薄膜的中心位置设置圆形垫片80,垫片80与上壳体10接触,当上壳体10、下壳体20相对移动时,柔性材料支撑体\n30被压缩,上壳体10压迫垫片80,垫片80压迫薄膜传感器,薄膜传感器采集压力的变化。\n[0059] 本实施例中,上述承载体还包括支撑板60,设置于上述电路板50远离微动传感器\n40的一侧,固定在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撑板60对应电路板50的表面设置突起61,所述电路板\n40对应突起61设置卡位51,所述突起61和卡位51适配连接限制电路板横向移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微动传感器40设置于电路板50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板60适配固定设置于下壳体\n20内,所述支撑板60上表面设计突起61,所述电路板50对应突起61设置卡位51,所述突起61和卡位51适配连接限制电路板横向移动。支撑板60可以方便电路的安装和固定,防止承载体内部的电路板50发生移位,提高承载体的稳定性。\n[0060] 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板60的底面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电池70;或者支撑板60上设置通孔卡槽62,通孔卡槽62内设置电池70;所述的凹槽或通孔卡槽62既可以限位电池70移动,又可以减小承载体的体积。所述电池70供电于电路板50和微动传感器40。电池70的设置,可以直接供电电路和微动传感器40工作,无需连接外部电源,使得本实施例的承载体成为独立的设备,在工作中无需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电源,使用方便。所述电池70可以为充电电池70,在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上会留有充电接口,而电池70的充电电路一般会集成在上述的电路板50上;所述电池70可以为非充电电池70,那么需要在下壳体20的底面上设置端盖,通过端盖的开启和闭合进行更换电池70。\n[0061]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a,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40时,该微动传感器40为环状,且微动传感器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20的内侧壁设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电路板50的下表面与上述下壳体20的底面202之间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40时,该微动传感器40可为环状,且微动传感器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20的内侧壁201设置;环状的微动传感器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20内侧壁201设置于下壳体20的底面202,可以精准地收集下壳体20侧壁受到的力,当下壳体20受到侧方向的力时,可以通过微动传感器40收集到,进一步的提高承载体的采集精度。在容纳空间中,同样可以设置电路板50、支撑板60等,微动传感器40远离电路板50的一侧设置垫片80,所述垫片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n[0062] 参照图3-b,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40时,多个微动传感器40靠近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的内侧壁,并且沿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的内侧壁周向均匀设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40时,多个微动传感器40靠近下壳体20的内侧壁201,并且沿下壳体20的内侧壁201周向均匀设置于下壳体20的底面202,可以收集各个方向传递来的震动,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承载体检测微动信号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容纳空间中,同样可以设置电路板50、支撑板60等,各微动传感器40远离电路板50的一侧设置垫片80,所述垫片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n[0063] 参照图3-a、图3-b和图4,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之间设置垂直于上壳体10顶面和下壳体20底面的导向柱90,导向柱90可保证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相对位移时不会错位。导向柱90一般包括套筒92和柱体91,柱体91可在套筒92中直线滑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电路板上设置通孔,使导向柱90可以穿过电路板50设置。\n[0064] 参照图5-a和图5-b,本实施例中,上述下壳体20的外侧底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一凹陷部21,第一凹陷部21平行于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22或凹陷的连接凹点;所述第一凹陷部21位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或者,第一凹陷部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25;所述第一凹陷部21平行于下壳体20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以为设置于第一凹陷部21内侧的磁铁等;当支撑体2设置于床垫底部时,如果需要连接外部数据线,若按照常规的接头,数据线容易脱落,并且接头受到床垫的压力,容易损坏,简短使用寿命。而本实施例的数据线23的接头24适配地插入与第一凹陷部21,则可以避免易脱落和容易损坏的情况发生。只需要在接头24的侧面设置在对应凸点22或凹点的插口即可,当接头24侧方位的插口与第一凹陷部的凸点22或凹点插接后,因为所述第一凹陷部21位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或者第一凹陷部21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n25,所以接头24沿垂直于下壳体20水平方向会被卡住而取不下数据线,而支撑体2在使用时一般是放置在床垫下方,所以可以防止数据线脱落,而数据线位于下壳体20的底面,所以不会容易损坏接头24;而在第一凹陷部21平行于下壳体20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将接头\n24吸附,进一步的提高数据线与支撑体连接的可靠性。同理,也可以在上壳体10的外侧顶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体10顶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接凹点;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上壳体10外侧侧面开口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的第二凹陷部侧壁的长度,或者第二凹陷部与上壳体外侧侧面开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所述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体10顶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n[0065] 本实施例中,上述承载体还包括无线发射器;所述无线发射器连接所述电路板50,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微动传感器40的检测数据。无线发射器可以将微动传感器40采集的数据直接无线发射到外部的接受器中,接受器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对应的分析处理。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可以是任何协议(比如现在通用的2G、3G、4G或5G等)的射频发射器、红外线发射器、超声波发射器等。\n[0066] 本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板50上一般还会设置MCU、存储器等,可以将微动传感器40采集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需要数据的时候,再将数据上传至外部的接收器。\n[0067] 参照图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床垫,包括垫体1和至少一个承载体;所述至少一个承载体设置于垫体1的内侧;承载体,包括上壳体10、下壳体20、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n30和微动传感器40;所述至少一柔性材料支撑体30沿所述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边沿之间设置,并与上壳体10、下壳体20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微动传感器4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相互移动压缩柔性材料支撑体30时,微动传感器40产生电信号;所述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均为硬性壳体。\n[0068] 本实施例中,上述柔性材料支撑体30可以为柔性橡胶、硅胶等在受力变形后,可以良好的回复原形的材料。本实施例中,柔性材料支撑体30可以是多个支撑块均匀围绕一周后,设置于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边沿之间;也可以是一条长条状结构的柔性材料,然后蜷绕成一周或3/4周等,设置于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边沿之间,只要能够均匀承受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之间相向移动而产生的力即可。\n[0069] 本实施例中,上述微动传感器40包括应变电阻传感器、光位移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电容震动传感器等,当夹持传感器的两个物体发生位移变化时,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的传感设备。\n[0070] 本实施例的承载体,在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的边沿之间设置柔性材料支撑体30,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相互之间受力时,其作用力主要作用于容纳空间的侧壁上,即柔性材料支撑体30以及上壳体10、下壳体20位于侧壁的部分上,作用力会给容纳空间的侧壁上的柔性材料支撑体30以及上壳体10、下壳体20位于侧壁的部分带来不同的形变,柔性材料支撑体30的形变与上壳体10、下壳体20位于侧壁的部分的形变会维持固定比例,如果调整柔性材料支撑体30的尺寸或材质(材质不同的柔性材料,其弹性不同),可以获得整个承载体的不同量程的线性变换,因此承载体的测量精度高,可以防止微动传感器40因超量程而测量准确度降低或损坏的情况发生。将承载体设置于垫体1中,当人体躺在垫体1上的时候,承载体就可以检测到人体包括呼吸、心跳、翻身等产生的微动信号,承载体采集的信号发动到外部的接受器后,接收器就可以分析出人体的生理信号,如人体的呼吸率是多少、心率是多少等,进而分析人体的睡眠与健康情况等。\n[0071] 本实施例中,当微动传感器40只设置一个的时候,上述微动传感器40的中心位于贯穿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中轴线上。微动传感器的正受力方向与所述中轴线同轴,这样可以均匀的感受承载体其他方向传递的震动变化,提高承载体检测震动信息号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n[0072] 本实施例中,上述承载体还包括电路板50;所述电路板5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电路板50与所述微动传感器40连接。电路板50可以通过上面的电路对微动传感器40采集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等,将电路板50和微动传感器40全部设置于容纳空间中,微动传感器40无需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的电路板50,使用方便。\n[0073] 本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板50和微动传感器40层叠设置,微动传感器40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垫片,所述垫片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板50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微动传感器40,微动传感器40上设置垫片80,所述垫片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10。垫片80可以保护微动传感器40,当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相对移动时,会夹紧容纳空间内的设备,即压迫微动传感器40,而垫片80可以将压力更集中的压于微动传感器\n40上。比如,微动传感器40为压电薄膜传感器,为了压电波薄膜传感器的使用,在电路板50的中心位置设置开口,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于开口的上方,然后压电薄膜的中心位置设置圆形垫片80,垫片80与上壳体10接触,当上壳体10、下壳体20相对移动时,柔性材料支撑体\n30被压缩,上壳体10压迫垫片80,垫片80压迫薄膜传感器,薄膜传感器采集压力的变化。\n[0074] 本实施例中,上述承载体还包括支撑板60,设置于上述电路板50远离微动传感器\n40的一侧,固定在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撑板60对应电路板50的表面设置突起61,所述电路板\n40对应突起61设置卡位51,所述突起61和卡位51适配连接限制电路板横向移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微动传感器40设置于电路板50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板60适配固定设置于下壳体\n20内,所述支撑板60上表面设计突起61,所述电路板50对应突起61设置卡位51,所述突起61和卡位51适配连接限制电路板横向移动。支撑板60可以方便电路的安装和固定,防止承载体内部的电路板50发生移位,提高承载体的稳定性。人体在垫体1上剧烈运动也不会损坏承载体。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板60的底面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电池70;或者支撑板60上设置通孔卡槽62,通孔卡槽62内设置电池70;所述的凹槽或通孔卡槽62既可以限位电池70移动,又可以减小承载体的体积,从而降低或排除影响人体在垫体1上的不适感。所述电池70供电于电路板50和微动传感器40。电池70的设置,可以直接供电电路板50和微动传感器40工作,无需通过引线穿过垫体1连接外部电源,使得本实施例的承载体和垫体1成为独立的设备,使用方便。所述电池70可以为充电电池70,在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上会留有充电接口,而电池70的充电电路一般会集成在上述的电路板50上,本实施例中,为了承载体的电源能够保持使用,可以将所有的设置于垫体1中的承载体的充电口均连接到一根充电总线上,充电总线在垫体1的侧边设置一个充电接口,可以同时给垫体1中的多个电池70充电。所述电池70可以为非充电电池70,那么需要在下壳体20的底面上设置端盖,通过端盖的开启和闭合进行更换电池70,而垫体1需要作为可拆分结构,方便承载体的拆卸和安装。\n[0075]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a,当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40时,该微动传感器40为环状,且微动传感器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20的内侧壁设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电路板50的下表面与上述下壳体20的底面202之间设置一个微动传感器40时,该微动传感器40可为环状,且微动传感器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20的内侧壁201设置;环状的微动传感器40的外环壁对应下壳体20内侧壁201设置于下壳体20的底面202,可以精准地收集下壳体20侧壁受到的力,当下壳体20受到侧方向的力时,可以通过微动传感器40收集到,进一步的提高承载体的采集精度。在容纳空间中,同样可以设置电路板50、支撑板60等,微动传感器40远离电路板50的一侧设置垫片80,所述垫片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n[0076] 参照图3-b,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40时,多个微动传感器40靠近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的内侧壁,并且沿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的内侧壁周向均匀设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设置多个微动传感器40时,多个微动传感器40靠近下壳体20的内侧壁201,并且沿下壳体20的内侧壁201周向均匀设置于下壳体20的底面202,可以收集各个方向传递来的震动,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承载体检测微动信号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容纳空间中,同样可以设置电路板50、支撑板60等,各微动传感器40远离电路板50的一侧设置垫片80,所述垫片80紧接触所述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n[0077] 参照图3-a、图3-b和图4,本实施例中,上述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之间设置垂直于上壳体10顶面和下壳体20底面的导向柱90,导向柱90可保证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相对位移时不会错位。导向柱90一般包括套筒92和柱体91,柱体91可在套筒92中直线滑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电路板上设置通孔,使导向柱90可以穿过电路板50设置。\n[0078] 参照图5-a和图5-b,本实施例中,上述下壳体20的外侧底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一凹陷部21,第一凹陷部21平行于下壳体底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22或凹陷的连接凹点;所述第一凹陷部21位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或者,第一凹陷部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25;所述第一凹陷部21平行于下壳体20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以为设置于第一凹陷部21内侧的磁铁等;当支撑体2设置于床垫底部时,如果需要连接外部数据线,若按照常规的接头,数据线容易脱落,并且接头受到床垫的压力,容易损坏,简短使用寿命。而本实施例的数据线23的接头24适配地插入与第一凹陷部21,则可以避免易脱落和容易损坏的情况发生。只需要在接头24的侧面设置在对应凸点22或凹点的插口即可,当接头24侧方位的插口与第一凹陷部的凸点22或凹点插接后,因为所述第一凹陷部21位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的侧壁的长度,或者第一凹陷部21与下壳体外侧侧面开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n25,所以接头24沿垂直于下壳体20水平方向会被卡住而取不下数据线,而支撑体2在使用时一般是放置在床垫下方,所以可以防止数据线脱落,而数据线位于下壳体20的底面,所以不会容易损坏接头24;而在第一凹陷部21平行于下壳体20底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将接头\n24吸附,进一步的提高数据线与支撑体连接的可靠性。同理,也可以在上壳体10的外侧顶面与侧面弯折处设置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体10顶面的底部设置突出的连接凸点或凹陷的连接凹点;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上壳体10外侧侧面开口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的第二凹陷部侧壁的长度,或者第二凹陷部与上壳体外侧侧面开口连接的侧边上设置卡槽;所述第二凹陷部平行于上壳体10顶面的底部设置磁力装置。\n[0079] 本实施例中,上述承载体还包括无线发射器;所述无线发射器连接所述电路板50,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微动传感器40的检测数据。无线发射器可以将微动传感器40采集的数据直接无线发射到外部的接受器中,接受器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对应的分析处理。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可以是任何协议(比如现在通用的2G、3G、4G或5G等)的射频发射器、红外线发射器、超声波发射器器等。\n[0080] 本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板50上一般还会设置MCU、存储器等,可以将微动传感器40采集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需要数据的时候,再将数据上传至外部的接收器。\n[0081]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上述垫体1分成多个监测区域3,每个监测区域3内设置一个所述承载体2,每个承载体2单独设置,可以分别检测对应区域的微动信号,进而分析垫体1上的生理参数。比如,整个垫体1为一个检测区域,那么只能检测一个人的生理信号;当垫体\n1内沿垂直人体方向设置多个检测区域3时,可以对对应监测区域3的人进行检测生理信号,当一个人体躺在相邻监测区域3之间的位置时,可以选着两侧任意监测区域3的检测信号作为分析对象,一般会选择微动信号强的监测区域3为分析对象。由于承载体2独立设置,当监测区域3分布合理时,可以同时检测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生理参数,比如,垂直人体方向设置多个检测区域,每个监测区域3内适合一个人躺卧,那么设置几个这样的检测区域3,就能够检测几个人的生理参数;相邻监测区域可能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发生,那么可以通过相应的滤波手段,将相应的杂波过滤,比如,相应的监测区域上的人的微动信号要远大于相邻监测区域的干扰信号,那么,可以将小信号设定为干扰信号过滤等。\n[0082] 本实施例中,上述承载体2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承载体2感知距离的两倍,减少检测盲区,进而方便检测。\n[008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19-02-12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9.01.18
专利权人由昆山合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白岩
地址由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登云路268号1号房变更为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
- 2018-08-17
- 2016-06-08
著录事项变更
申请人由昆山合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昆山合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215316 江苏省昆明市玉山镇登云路268号1号房变更为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登云路268号1号房
- 2016-04-0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6.03.15
申请人由杨松变更为昆山合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寺右新马路126号2107房变更为215316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登云路268号1号房
- 2015-09-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B 5/00
专利申请号: 201510045016.9
申请日: 2015.01.28
- 2015-05-1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3-11-05
| | |
2
| |
2006-06-21
|
2004-12-17
| | |
3
| |
2012-03-14
|
2011-08-31
| | |
4
| |
2013-04-03
|
2011-09-21
| | |
5
| |
2015-11-25
|
2015-01-28
| | |
6
| | 暂无 |
1998-07-29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