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供电装置 |
申请号 | CN201710394552.9 | 申请日期 | 2017-05-29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113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IPC分类号 | H;0;1;R;1;3;/;6;2;9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深圳永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经济开发区北京西路6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苏州康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苏州康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许国荣 |
代理机构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永强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电装置,包括由平台和柱体组成的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内的变动组件,变动组件内部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顶壁左右延长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左右延长设有第一螺形杆,第一螺形杆上螺形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变动组件底部端面中部设有顶部与容纳腔贯穿设置的过孔,容纳腔内部设有顶部与第一滑块底部固定连接的供电实行装置,供电实行装置左右两侧内相称设有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之间设置有分隔层,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接近分隔层一侧内壁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远距分隔层一侧内壁设有第三滑槽;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维修速度快,且提高了供电效率以及供电准确性。
1.一种供电装置,包括由平台和柱体组成的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内的变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变动组件内部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顶壁左右延长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左右延长设有第一螺形杆,第一螺形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变动组件底部端面中部设有顶部与容纳腔贯穿设置的过孔,容纳腔内部设有顶部与第一滑块底部固定连接的供电实行装置,供电实行装置左右两侧内相称设有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之间设置有分隔层,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接近分隔层一侧内壁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远距分隔层一侧内壁设有第三滑槽,第二滑槽内部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螺形杆,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内底壁中部均设有向下延长设置的贯穿槽,两组贯穿槽之间的供电实行装置内左右两侧相称设有传送槽且内部设有第一锥型轮,左右两侧的传送槽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底部贯穿设置,左右两侧的传送槽之间的供电实行装置内部设有供电马达,供电马达两侧配合连接有分别朝两侧延长设置的传送轴件,传送轴件远距供电马达一侧伸到传送槽内且与第一锥型轮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之间的第一滑腔内配合连接有供电滑块,平台顶部端面内部设有导滑槽,导滑槽内配合连接有卡持件,卡持件右侧相对的柱体内部设有嵌槽,嵌槽内部设有左侧端与卡持件右侧端面固定连接以及右侧端与推送装置配合连接的推送杆,卡持件顶部端面内部设有卡持槽,卡持槽内左右两边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弹性垫;所述第二滑槽内的所述供电滑块与所述第二螺形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供电滑块内部设有传送腔,所述传送槽顶部的所述供电滑块底部设有第二锥型轮,所述第二锥型轮顶部固定设有贯穿所述供电滑块底部端面的第一轴件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轴件顶部末梢伸到所述传送腔内且末梢固定设有第三锥型轮,每个所述传送腔内部均设有内侧与所述第三锥型轮楔合连接的第四锥型轮,所述第四锥型轮上固定设置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轴件,所述第二轴件顶部与所述传送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轴件向下延长段贯穿所述传送腔内底壁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轴件末梢固定连接有向下延长设置的供电插针;所述柱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右侧顶面,所述平台上方的所述柱体左侧内部设有起降滑槽,所述起降滑槽内部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起降螺形杆,所述起降螺形杆底部与所述起降滑槽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起降螺形杆顶部与起降马达配合连接,所述起降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起降滑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起降螺形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起降滑块,所述起降滑块左侧端面与所述变动组件右侧端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形杆左侧端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左侧端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形杆右侧端与所述第一滑槽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形杆底部均与所述第二滑槽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顶部均设有第二马达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
一种供电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供电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电力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一般的电器使用时需要通过将插头插入插座中取电使用,由于插孔与供电针频繁接触,加上人手动推挤,供电针非常容易磨损、弯折,此时更换供电针十分麻烦,而且影响正常用电。\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n[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供电装置,包括由平台和柱体组成的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变动组件,所述变动组件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顶壁左右延长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左右延长设有第一螺形杆,所述第一螺形杆上螺形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变动组件底部端面中部设有顶部与所述容纳腔贯穿设置的过孔,所述容纳腔内部设有顶部与所述第一滑块底部固定连接的供电实行装置,所述供电实行装置左右两侧内相称设有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所述第一滑腔与所述第二滑腔之间设置有分隔层,所述第一滑腔和所述第二滑腔接近所述分隔层一侧内壁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腔和所述第二滑腔远距所述分隔层一侧内壁设有第三滑槽,每个所述第二滑槽内部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螺形杆,所述第一滑腔与所述第二滑腔内底壁中部均设有向下延长设置的贯穿槽,两组所述贯穿槽之间的所述供电实行装置内左右两侧相称设有传送槽且内部设有第一锥型轮,左右两侧的所述传送槽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滑腔与所述第二滑腔底部贯穿设置,左右两侧的所述传送槽之间的所述供电实行装置内部设有供电马达,所述供电马达两侧配合连接有分别朝两侧延长设置的传送轴件,所述传送轴件远距所述供电马达一侧伸到所述传送槽内且与所述第一锥型轮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三滑槽之间的所述第一滑腔内配合连接有供电滑块,所述平台顶部端面内部设有导滑槽,所述导滑槽内配合连接有卡持件,所述卡持件右侧相对的所述柱体内部设有嵌槽,所述嵌槽内部设有左侧端与所述卡持件右侧端面固定连接以及右侧端与推送装置配合连接的推送杆,所述卡持件顶部端面内部设有卡持槽,所述卡持槽内左右两边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弹性垫。\n[0005]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形杆左侧端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左侧端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形杆右侧端与所述第一滑槽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n[0006]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螺形杆底部均与所述第二滑槽内底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顶部均设有第二马达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n[0007]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槽内的所述供电滑块与所述第二螺形杆螺形配合连接,所述供电滑块内部设有传送腔,所述传送槽顶部的所述供电滑块底部设有第二锥型轮,所述第二锥型轮顶部固定设有贯穿所述供电滑块底部端面的第一轴件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轴件顶部末梢伸到所述传送腔内且末梢固定设有第三锥型轮,每个所述传送腔内部均设有内侧与所述第三锥型轮楔合连接的第四锥型轮,所述第四锥型轮上固定设置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轴件,所述第二轴件顶部与所述传送腔内顶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轴件向下延长段贯穿所述传送腔内底壁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轴件末梢固定连接有向下延长设置的供电插针。\n[0008]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柱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右侧顶面,所述平台上方的所述柱体左侧内部设有起降滑槽,所述起降滑槽内部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起降螺形杆,所述起降螺形杆底部与所述起降滑槽内底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起降螺形杆顶部与起降马达配合连接,所述起降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起降滑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起降螺形杆上螺形配合连接有起降滑块,所述起降滑块左侧端面与所述变动组件右侧端面固定连接。\n[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n[0010] 1.通过容纳腔内顶壁左右延长设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左右延长设第一螺形杆,第一螺形杆上螺形配合连接第一滑块,变动组件底部端面中部处设顶部与容纳腔贯穿设置的过孔,容纳腔内设顶部与第一滑块底部固定连接的供电实行装置,第一螺形杆左侧端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第一马达外表面设置在第一滑槽左侧端面内且固定连接,第一螺形杆右侧端与第一滑槽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内的供电插针变动控制工作。\n[0011] 2.通过供电实行装置左右两侧内相称设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之间设置有分隔层,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接近分隔层一侧内壁设第二滑槽,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远距分隔层一侧内壁设第三滑槽,第二滑槽内均设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螺形杆,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内底壁中部均设向下延长设置的贯穿槽,两组贯穿槽之间的供电实行装置内左右两侧相称设传送槽且内设第一锥型轮,左右两侧的传送槽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底部贯穿设置,左右两侧的传送槽之间的供电实行装置内设供电马达,供电马达两侧配合连接分别朝两侧延长设置的传送轴件,传送轴件远距供电马达一侧伸到传送槽内且与第一锥型轮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之间的第一滑腔内配合连接供电滑块,从而实现左右两侧的供电滑块带动左右两侧的供电插针推送工作,在不需要供电作业时,两侧的供电插针均缩入供电实行装置内,提高安全性,同时方便左右供电插针的变动工作。\n[0012] 3.通过第二滑槽内的供电滑块与第二螺形杆螺形配合连接,供电滑块内设传送腔,传送槽顶部的供电滑块底部设第二锥型轮,第二锥型轮顶部固定设贯穿供电滑块底部端面的第一轴件且回转配合连接,第一轴件顶部末梢伸到传送腔内且末梢固定设第三锥型轮,每个传送腔内部均设内侧与第三锥型轮楔合连接的第四锥型轮,第四锥型轮上固定设置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轴件,第二轴件顶部与传送腔内顶壁回转配合连接,第二轴件向下延长段贯穿传送腔内底壁且回转配合连接,第二轴件末梢固定连接向下延长设置的供电插针,从而实现变动连接以及传送控制。\n[0013]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一侧供电插针损坏时,能实现左右两侧的供电插针快速变动工作,在未供电时,两侧供电插针均位于供电实行装置内,提高了设备使用安全性,同时能自动控制调节供电位置,提高供电效率以及供电准确性。\n附图说明\n[0014]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n[0015]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供电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n[0016] 图2为本发明的供电实行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n[0017]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滑腔内的供电插针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n[0018] 图4为本发明的供电实行装置移动到容纳腔最右侧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n[0019]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滑腔内的供电插针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n[0020] 图6为本发明图2中A-A处剖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1]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供电装置,包括由平台6和柱体5组成的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变动组件7,所述变动组件7内部设有容纳腔71,所述容纳腔71内顶壁左右延长设有第一滑槽72,所述第一滑槽72内左右延长设有第一螺形杆721,所述第一螺形杆\n721上螺形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723,所述变动组件7底部端面中部设有顶部与所述容纳腔\n71贯穿设置的过孔711,所述容纳腔71内部设有顶部与所述第一滑块723底部固定连接的供电实行装置8,所述供电实行装置8左右两侧内相称设有第一滑腔81和第二滑腔82,所述第一滑腔81与所述第二滑腔82之间设置有分隔层83,所述第一滑腔81和所述第二滑腔82接近所述分隔层83一侧内壁设有第二滑槽87,所述第一滑腔81和所述第二滑腔82远距所述分隔层83一侧内壁设有第三滑槽88,每个所述第二滑槽87内部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螺形杆\n871,所述第一滑腔81与所述第二滑腔82内底壁中部均设有向下延长设置的贯穿槽84,两组所述贯穿槽84之间的所述供电实行装置8内左右两侧相称设有传送槽85且内部设有第一锥型轮851,左右两侧的所述传送槽85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滑腔81与所述第二滑腔82底部贯穿设置,左右两侧的所述传送槽85之间的所述供电实行装置8内部设有供电马达86,所述供电马达86两侧配合连接有分别朝两侧延长设置的传送轴件861,所述传送轴件861远距所述供电马达86一侧伸到所述传送槽85内且与所述第一锥型轮851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滑槽87与所述第三滑槽88之间的所述第一滑腔81内配合连接有供电滑块89,所述平台6顶部端面内部设有导滑槽61,所述导滑槽61内配合连接有卡持件62,所述卡持件62右侧相对的所述柱体5内部设有嵌槽52,所述嵌槽52内部设有左侧端与所述卡持件62右侧端面固定连接以及右侧端与推送装置521配合连接的推送杆522,所述卡持件62顶部端面内部设有卡持槽621,所述卡持槽621内左右两边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弹性垫6211,从而实现卡持件62左右移动工作,自动调节供电位置。\n[0022] 其中,所述第一螺形杆721左侧端与第一马达722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722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72左侧端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形杆721右侧端与所述第一滑槽72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滑腔81与第二滑腔82内的供电插针\n841变动控制工作。\n[0023] 其中,所述第二螺形杆871底部均与所述第二滑槽87内底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871顶部均设有第二马达872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达872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87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通过左右两侧的第二马达872分别控制左右两侧的供电滑块89上下工作。\n[0024] 其中,所述第二滑槽87内的所述供电滑块89与所述第二螺形杆871螺形配合连接,所述供电滑块89内部设有传送腔891,所述传送槽85顶部的所述供电滑块89底部设有第二锥型轮895,所述第二锥型轮895顶部固定设有贯穿所述供电滑块89底部端面的第一轴件\n896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轴件896顶部末梢伸到所述传送腔891内且末梢固定设有第三锥型轮894,每个所述传送腔891内部均设有内侧与所述第三锥型轮894楔合连接的第四锥型轮892,所述第四锥型轮892上固定设置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轴件893,所述第二轴件\n893顶部与所述传送腔891内顶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轴件893向下延长段贯穿所述传送腔891内底壁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轴件893末梢固定连接有向下延长设置的供电插针841,从而实现变动连接以及传送控制。\n[0025] 其中,所述柱体5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6右侧顶面,所述平台6上方的所述柱体5左侧内部设有起降滑槽51,所述起降滑槽51内部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起降螺形杆511,所述起降螺形杆511底部与所述起降滑槽51内底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起降螺形杆511顶部与起降马达513配合连接,所述起降马达513外表面设置在所述起降滑槽51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起降螺形杆511上螺形配合连接有起降滑块512,所述起降滑块512左侧端面与所述变动组件7右侧端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变动组件7的上下移动工作。\n[0026] 初始状态时,第一滑腔81和第二滑腔82内的供电滑块89分别位于第一滑腔81和第二滑腔82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左右两侧的供电滑块89分别带动左右两侧的供电插针841最大程度伸到第一滑腔81和第二滑腔82且底部端均完全位于左右两侧的贯穿槽84内,此时,起降滑块512位于起降滑槽51内的最顶部位置,同时,卡持件62位于导滑槽61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第一滑块723位于第一滑槽72内的最左侧位置,同时,带动供电实行装置8位于容纳腔71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第二滑腔82下方的贯穿槽84位于过孔711顶部的正上方位置。\n[0027] 当需要供电时,首先将用电器安装入卡持件62顶部的卡持槽621内,然后通过右侧第二滑槽87内顶部的第二马达872带动右侧第二滑槽87内的第二螺形杆871回转,由右侧第二滑槽87内的第二螺形杆871带动右侧第二滑腔82内的供电滑块89沿右侧第二滑槽87以及右侧第三滑槽88底部方向滑,直至如图3所示第二滑腔82内的供电滑块89滑到第二滑腔82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右侧供电滑块89底部的第二锥型轮895最大程度伸到右侧的传送槽\n85内且与右侧的传送槽85内的第一锥型轮851楔合连接,同时,右侧供电滑块89底部的供电插针841经过过孔711后最大程度伸出变动组件7的底部端面外,此时,控制右侧第二滑槽87内顶部的第二马达872停止回转,同时,控制供电马达86回转,由供电马达86带动传送轴件\n861以及右侧传送轴件861延长末梢的第一锥型轮851回转,由右侧第一锥型轮851带动右侧的第二锥型轮895回转,由右侧的第二锥型轮895带动右侧的第二锥型轮895顶部的第一轴件896以及右侧供电滑块89内的第一轴件896顶部的第三锥型轮894,由右侧供电滑块89内的第三锥型轮894带动右侧供电滑块89内第四锥型轮892以及第二轴件893回转,然后由右侧供电滑块89内第二轴件893带动右侧供电滑块89底部的供电插针841回转,然后通过起降马达513带动起降螺形杆511回转,由起降螺形杆511带动起降滑块512以及起降滑块512左侧的变动组件7向下移动实现右侧供电插针841供电工作;\n[0028] 当需要变动左侧供电插针进行供电时,首先通过第一马达722带动第一螺形杆721回转,由第一螺形杆721带动第一滑块723沿第一滑槽72右侧方向滑,同时,由第一滑块723带动供电实行装置8朝容纳腔71内的右侧方向滑,直至如图4所示第一滑块723移动到第一滑槽72内的最右侧位置,同时,供电实行装置8移动到容纳腔71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第一滑腔81下方的贯穿槽84位于过孔711顶部的正上方位置,然后将用电器安装入卡持件62顶部的卡持槽621内,接着通过左侧第二滑槽87内顶部的第二马达872带动左侧第二滑槽87内的第二螺形杆871回转,由左侧第二滑槽87内的第二螺形杆871带动第一滑腔81内的供电滑块89沿左侧第二滑槽87以及左侧第三滑槽88底部方向滑,直至如图5所示第一滑腔81内的供电滑块89滑到第一滑腔81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左供电滑块89底部的第二锥型轮895最大程度伸到左侧的传送槽85内且与左侧的传送槽85内的第一锥型轮851楔合连接,同时,左侧供电滑块89底部的供电插针841经过过孔711后最大程度伸出变动组件7的底部端面外,此时,控制左侧第二滑槽87内顶部的第二马达872停止回转,同时,控制供电马达86回转,由供电马达86带动传送轴件861以及左侧传送轴件861延长末梢的第一锥型轮851回转,由左侧第一锥型轮851带动左侧的第二锥型轮895回转,由左侧的第二锥型轮895带动左侧的第二锥型轮895顶部的第一轴件896以及左侧供电滑块89内的第一轴件896顶部的第三锥型轮\n894,由左侧供电滑块89内的第三锥型轮894带动左侧供电滑块89内第四锥型轮892以及第二轴件893回转,然后由左侧供电滑块89内第二轴件893带动左侧供电滑块89底部的供电插针841回转,然后通过起降马达513带动起降螺形杆511回转,由起降螺形杆511带动起降滑块512以及起降滑块512左侧的变动组件7向下移动实现左侧供电插针841供电工作;\n[0029] 当需要调节供电位置时,通过控制推送装置521带动推送杆522推送移动,由推送杆522带动卡持件62沿导滑槽61滑实现供电位置调节。\n[0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n[0031] 1.通过容纳腔内顶壁左右延长设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左右延长设第一螺形杆,第一螺形杆上螺形配合连接第一滑块,变动组件底部端面中部处设顶部与容纳腔贯穿设置的过孔,容纳腔内设顶部与第一滑块底部固定连接的供电实行装置,第一螺形杆左侧端与第一马达配合连接,第一马达外表面设置在第一滑槽左侧端面内且固定连接,第一螺形杆右侧端与第一滑槽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内的供电插针变动控制工作。\n[0032] 2.通过供电实行装置左右两侧内相称设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之间设置有分隔层,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接近分隔层一侧内壁设第二滑槽,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远距分隔层一侧内壁设第三滑槽,第二滑槽内均设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螺形杆,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内底壁中部均设向下延长设置的贯穿槽,两组贯穿槽之间的供电实行装置内左右两侧相称设传送槽且内设第一锥型轮,左右两侧的传送槽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底部贯穿设置,左右两侧的传送槽之间的供电实行装置内设供电马达,供电马达两侧配合连接分别朝两侧延长设置的传送轴件,传送轴件远距供电马达一侧伸到传送槽内且与第一锥型轮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之间的第一滑腔内配合连接供电滑块,从而实现左右两侧的供电滑块带动左右两侧的供电插针推送工作,在不需要供电作业时,两侧的供电插针均缩入供电实行装置内,提高安全性,同时方便左右供电插针的变动工作。\n[0033] 3.通过第二滑槽内的供电滑块与第二螺形杆螺形配合连接,供电滑块内设传送腔,传送槽顶部的供电滑块底部设第二锥型轮,第二锥型轮顶部固定设贯穿供电滑块底部端面的第一轴件且回转配合连接,第一轴件顶部末梢伸到传送腔内且末梢固定设第三锥型轮,每个传送腔内部均设内侧与第三锥型轮楔合连接的第四锥型轮,第四锥型轮上固定设置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二轴件,第二轴件顶部与传送腔内顶壁回转配合连接,第二轴件向下延长段贯穿传送腔内底壁且回转配合连接,第二轴件末梢固定连接向下延长设置的供电插针,从而实现变动连接以及传送控制。\n[0034]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一侧供电插针损坏时,能实现左右两侧的供电插针快速变动工作,在未供电时,两侧供电插针均位于供电实行装置内,提高了设备使用安全性,同时能自动控制调节供电位置,提高供电效率以及供电准确性。\n[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法律信息
- 2021-09-24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1.09.14
专利权人由江苏智慧优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州康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永安洲镇标准厂房区2号变更为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经济开发区北京西路6号
- 2018-01-19
- 2017-12-29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7.12.12
申请人由深圳永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苏智慧优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鑫茂花园C区1栋206变更为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永安洲镇标准厂房区2号
- 2017-12-29
- 2017-10-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1R 13/629
专利申请号: 201710394552.9
申请日: 2017.05.29
- 2017-09-1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09-16
|
2015-07-13
| | |
2
| |
2015-11-25
|
2015-08-31
| | |
3
| |
2015-08-12
|
2015-05-11
| | |
4
| |
2015-07-22
|
2015-05-0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