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包括供液装置,所述供液装置上设置有出液嘴(1),所述出液嘴(1)上设置有阀门(2),所述供液装置包括一个进液管路(3)、以及至少两个与进液管路(3)连通的出液支路(4),所述各出液支路(4)与进液管路(3)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流量计(5),所述各流量计(5)均与PLC控制器(10)相连,所述PLC控制器(10)与阀门(2)相连,所述各出液支路(4)上均连通有多个出液嘴(1);所述供液装置设置在防护罩(6)内,所述防护罩(6)包括第一操作面板(6a)和第二操作面板(6b),所述出液嘴(1)由操作面板的内部向外伸出,所述PLC控制器(10)连接有按钮(7),所述按钮(7)的数量与操作面板的数量相适配,所述按钮(7)设置在操作面板外部;所述第一操作面板(6a)与第二操作面板(6b)分别设置于防护罩(6)的两侧,所述第一操作面板(6a)和第二操作面板(6b)上均设置有积液槽(8),所述积液槽(8)设置在出液嘴(1)的下方,所述积液槽(8)底部设置有排液口(9),其特征在于:
位于同一出液支路(4)上的多个出液嘴(1)上的阀门(2)交替开启,各出液支路上的多个出液嘴均由同一个流量计检测流量,当任一阀门单独开启并输出药液时,流量计开始计量,当累积至预设剂量后,关闭该阀门后,再开启下一个阀门;
所述流量计(5)为转轮流量计;所述转轮流量计上设置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与PLC控制器(10)相连;所述阀门(2)为气动隔膜阀;所述PLC控制器(10)上设置有暂停模块,所述按钮(7)与暂停模块连接,所述暂停模块与各阀门(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支路(4)包括第一出液支路(4a)和第二出液支路(4b),所述第一出液支路(4a)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嘴(1a)和第二出液嘴(1b),所述第一出液嘴(1a)和第二出液嘴(1b)设置在第一操作面板(6a)上,所述第二出液支路(4b)上设置有第三出液嘴(1c)和第四出液嘴(1d),所述第三出液嘴(1c)和第四出液嘴(1d)设置在第二操作面板(6b)上,所述第一出液嘴(1a)上的阀门(2)和第二出液嘴(1b)上的阀门(2)交替开启;所述第三出液嘴(1c)上的阀门(2)和第四出液嘴(1d)上的阀门(2)交替开启。
3.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进行灌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人工将预制好的输液软袋安装入任一未安装有输液软袋的出液嘴(1)上;
b、向PLC控制器(10)发出指令,开启在步骤a中安装入输液软袋的出液嘴(1)的阀门(2),并按预设计量进行灌装;
c、在该出液嘴(1)进行灌装的过程中,人工将另一预制好的输液软袋,装入位于同一操作面板的另一个出液嘴(1)上;
d、待上一出液嘴(1)灌装完成以后,PLC控制器(10)发出指令,开启装好输液软袋的出液嘴(1)的阀门(2);
e、待任一输液软袋灌装完成后,将该输液软袋卸下。
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及利用该设备灌装输液软袋的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装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灌装现有全自动灌装装置难以夹持的、1000ml以上的输液软袋半自动灌装设备。\n背景技术\n[0002] 在众多医用产品中,输液制品是其中用量最大的类别之一,其中又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为基本的输液用药的载体为主,此类载体通常包括玻瓶、塑瓶及软袋三大类。在我国,大部分的输液产品均采用玻璃瓶的方式装载,但其具有占用空间大、重量大、易碎、不耐低温、运输困难、成本高等缺点,正在逐渐被输液软袋所替代。但是由于输液软袋的形状具有不稳定性,传统的生产线难以满足输液软袋生产需求,若采用类似玻瓶或塑瓶的抓取方式来实现软袋摆放操作的话,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困难。\n[0003] 目前对于输液软袋的生产,都采用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手动灌装或半自动灌装的方式。\n[0004] (1)手动灌装是采用人工计量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过计量装置计量,再灌装入输液软袋,不仅效率低下、且误差较大。\n[0005] (2)半自动式灌装,是采用可实现计量、灌装一体的装置,通过人工上袋后,按需向输液软袋内注入设定计量的液体,与手动灌装相比较,具有效率更高、误差略为减小的优点。\n[0006] 但现有技术中半自动式灌装设备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n[0007] 1、由于需要手动上袋,上袋时通常需要暂停灌装,灌装设备通常处于间歇工作的状态,因此灌装效率较低;\n[0008] 2、灌装精度较低。\n[0009] 申请号为200910253709.1的中国发明专利《用于灌装机的定量灌装装置》,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罐装阀启闭的灌装装置,当检测到容器转动到灌装阀下方时,PLC控制器发出信号,牵引设置在灌装阀上的提拉杆开启灌装阀,使液体开始注入容器,当注入至设定时间后,PLC控制器通过电磁阀换向带动提拉杆,关闭灌装阀。\n[0010] 上述方案中,通过PLC控制器及灌装阀,以预设灌装时间的方式,实现对容器更为精确地灌装。\n[0011] 但是采用上述灌装装置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n[0012] 1、由于输液软袋的形状不稳定,装夹玻璃瓶的方式无法用于装夹形状不稳定的输液软袋,输液软袋仍需要采用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装夹;\n[0013] 尤其是输液软袋的容量超过1000ml后,其形状极不稳定,难以采用类似玻瓶或塑瓶的抓取方式来实现软袋的夹持和摆放操作,技术难以实现,且操作过程繁琐、耗时较长。\n若采用上述用于灌装机的定量灌装装置,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成本高;\n[0014] 2、仅设有一个出液嘴,灌装效率低;\n[0015] 3、出液嘴间歇输出,在操作人员将输液软袋套装入出液嘴的过程中,需暂停出液,灌装效率低;\n[0016] 4、出液嘴残留的滴液易滴落并汇集,造成环境污染。\n发明内容\n[001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输液软袋的灌装设备,进一步的,提供一种灌装效率高的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n[0018]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n[0019] 一种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包括供液装置,所述供液装置上设置有出液嘴,所述出液嘴上设置有阀门,所述供液装置包括一个进液管路、以及至少两个与进液管路连通的出液支路,所述各出液支路与进液管路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PLC控制器相连,所述PLC控制器与阀门相连,所述各出液支路上均连通有至少一个出液嘴。\n[0020] 相对于全自动式的灌装设备,本发明采用了在手动灌装、及半自动灌装领域的出液嘴为输液软袋的灌装接口,使形状不稳定的输液软袋能稳固的夹持在上面并完成灌装,可用于诸如100ml、250ml、500ml等多种常规容量输液软袋的灌装,尤其适用于全自动式灌装系统难以装夹的、1000ml以上的大容量输液软袋的灌装;\n[0021] 通过在进液管路上并连两条或更多的出液支路,可由多人、在两侧或多侧同时进行灌装,从而提高灌装效率;\n[0022] 在各出液支路上均设置有单独的流量计,实现各支路间单独计量、互不影响,避免了各出液支路间因压力差等多种原因导致流量不均、或灌装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计量精度;\n[0023] 当其一出液支路在进行灌装或上袋操作时,另一出液支路无需暂停等待,并可同步进行相应的上袋或灌装操作,从而提高了灌装效率。\n[0024] 且采用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可实现精确计量、灌装效率高的灌装装置相比,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且易于维护,成本低廉。\n[0025] 优选的,所述流量计为转轮流量计。采用转轮流量计,具有精度高、压力损失小的优点,且下限流速低,测量范围宽,尤其适用于计量在灌装过程中,流速、流量波动较大的输液软袋灌装领域。\n[0026] 优选的,所述转轮流量计上设置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与PLC控制器相连。通过计数器采集转轮流量计的信号,在转轮流量计原有的、通过转速计算流量的基础上,通过转轮工作时转动的圈数进行二次测量,进一步提高了计量精度。\n[0027] 优选的,所述阀门为气动隔膜阀。采用这样的结构,流体阻力小,更易于驱动和节流,尤其适用于计量在灌装过程中,流速、流量波动较大的输液软袋灌装领域。\n[0028] 优选的,所述位于同一出液支路上均连通有多个出液嘴,所述各出液支路上的多个出液嘴上的阀门交替开启。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各出液支路上的多个出液嘴均由同一个流量计检测流量,当任一阀门单独开启并输出药液时,流量计开始计量,当累积至预设剂量后,关闭该阀门后,再开启下一个阀门,循环操作,实现自动计量灌装,操作人员只需按顺序将输液软袋套装在相应的出液嘴上即可。\n[0029] 一种利用上述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进行灌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30] a、人工将预制好的输液软袋安装入任一未安装有输液软袋的出液嘴上;\n[0031] b、向PLC控制器发出指令,开启其一出液嘴的阀门,并按预设计量进行灌装;\n[0032] c、在该出液嘴进行灌装的过程中,人工将另一预制好的输液软袋,装入位于同一操作面板的另一个出液嘴上;\n[0033] d、待上一出液嘴灌装完成以后,PLC控制器发出指令,开启装好输液软袋的出液嘴的阀门;\n[0034] e、待任一输液软袋灌装完成后,将该输液软袋卸下。\n[0035]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灌装,可当任一出液嘴完成上袋以后、进行灌装的过程中,可对该出液支路上的另一个出液嘴同步进行手动上袋的工作,当其一出液嘴完成灌装时,另一个出液嘴的人工上袋也恰好完成,采用如此方法进行循环灌装,灌装装置几乎无闲置,操作效率高,且保证了计量的精确度。\n[0036]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有按钮,所述按钮设置在操作面板外部,所述PLC控制器上设置有暂停模块,所述按钮与暂停模块连接,所述暂停模块与各阀门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按钮控制暂停模块操纵各阀门暂停,当上一输液软袋灌装即将结束、但下一个即将灌装的输液软袋尚未完成上袋时,可按下按钮暂停灌装,并完成上袋之后再继续灌装,增加了装置操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n[0037] 优选的,所述供液装置设置在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包括至少一个操作面板,所述出液嘴由操作面板的内部向外伸出,所述按钮的数量与操作面板的数量相适配,所述按钮设置在操作面板外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储运,并可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有效保护。\n[0038]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包括第一操作面板和第二操作面板,所述第一操作面板与第二操作面板分别设置于防护罩的两侧,所述出液支路包括第一出液支路和第二出液支路,所述第一出液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嘴和第二出液嘴,所述第一出液嘴和第二出液嘴设置在第一操作面板上,所述第二出液支路上设置有第三出液嘴和第四出液嘴,所述第三出液嘴和第四出液嘴设置在第二操作面板上,所述第一出液嘴和第二出液嘴交替开启;所述第三出液嘴和第四出液嘴交替开启。\n[0039]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装置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设有第一操作面板和第二操作面板,并在各操作面板上设置有两个出液嘴,两个出液嘴的依次、交替输出,实现双管道、两侧、多人同时灌装,互不影响,操作简便、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n[0040] 通常情况下,灌装的耗时与上袋的耗时几乎相同,因此,位于一条出液支路上的两个出液嘴,其一出液嘴在灌装时,另一个出液嘴恰好可以完成手动上袋的工作;当其一出液嘴在完成上袋以后,另一个出液嘴的灌装也恰好完成,此时只需开启空输液软袋一端的出液嘴进行灌装,并对另一个已灌满液体的输液软袋进行拆卸、上袋操作;采用如此方式循环,灌装装置几乎无闲置,操作效率高,且保证了计量的精确度。\n[0041] 所述第一操作面板和第二操作面板上均设置有积液槽,所述积液槽设置在出液嘴的下方,所述积液槽底部设置有排液口。采用这样的结构,可避免滴液堆积并污染环境,提高了设备的环保性能。\n[0042] 优选的,所述积液槽上方的第一操作面板和第二操作面板均倾斜于积液槽,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滴液汇集。\n[004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全自动式的灌装设备,本发明采用了在手动灌装、及半自动灌装领域的出液嘴为输液软袋的灌装接口,使形状不稳定的输液软袋能稳固的夹持在上面并完成灌装,可用于诸如100ml、250ml、500ml等多种常规容量输液软袋的灌装,尤其适用于全自动式灌装系统难以装夹的、1000ml以上的大容量输液软袋的灌装;\n[0044] 通过在进液管路上并连两条或更多的出液支路,可由多人、在两侧或多侧同时进行灌装,从而提高灌装效率;\n[0045] 在各出液支路上均设置有单独的流量计,实现各支路间单独计量、互不影响,避免了各出液支路间因压力差等多种原因导致流量不均、或灌装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计量精度;\n[0046] 当其一出液支路在进行灌装或上袋操作时,另一出液支路无需暂停等待,并可同步进行相应的上袋或灌装操作,从而提高了灌装效率。\n[0047] 且采用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可实现精确计量、灌装效率高的灌装装置相比,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且易于维护,成本低廉。\n附图说明\n[0048]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n[0049]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n[0050] 图中标记:出液嘴—1;第一出液嘴—1a;第二出液嘴—1b;第三出液嘴—1c;第四出液嘴—1d;阀门—2;进液管路—3;出液支路—4;第一出液支路—4a;第二出液支路—\n4b;流量计—5;防护罩—6;第一操作面板—6a;第二操作面板—6b;按钮—7;积液槽—8;\n排液口—9;PLC控制器—10。\n具体实施方式\n[0051]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n[0052] 实施例1\n[005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包括供液装置,供液装置上设置有出液嘴1,出液嘴1上设置有阀门2,供液装置包括一个进液管路3、以及至少两个与进液管路3连通的出液支路4,各出液支路4与进液管路3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流量计5,流量计\n5与PLC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相连,PLC控制器10的信号输出端与阀门2相连,各出液支路4上均连通有至少一个出液嘴1。\n[0054] 其中,供液装置可向整个装置提供用以灌装的药液。供液装置包括一个进液管路\n3,供液装置上的进液管路3可连通至药液源,如药厂的送水系统、或药液储存罐等,并可将药液不断补充至其内部。\n[0055] 供液装置上设置有出液嘴1,出液嘴1可将药液向外部输出,出液嘴1上设置有阀门2,出液嘴1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手动式灌装设备的出液嘴1结构相同,结构简单、且适用于手动上袋,输液软袋的袋口可直接稳固套牢在出液嘴1上,在灌装过程中,输液软袋不会从出液嘴1上脱落。\n[0056] 供液装置包括一个进液管路3、以及至少两个与进液管路3连通的出液支路4,各出液支路4上均连通有至少一个出液嘴1,通过在进液管路3上并连至少两个出液支路4和出液嘴1,增加了灌装操作的工位数量,便于多人同步进行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n[0057] 各出液支路4与进液管路3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流量计5,各流量计5均与PLC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流量计5的目的是对各出液支路4的药液流量进行检测,并反馈至PLC控制器10,PLC控制器10可依据流量计5所采集的信号控制阀门2的启闭,实现自动计量灌装,无需在灌装过程中人工校验药液的剂量,保证了灌装的精度。\n[0058] PLC控制器10的信号输出端与阀门2相连,旨在控制阀门2的启闭,并对出液嘴1的开启及关闭进行控制。当开启阀门2时,出液嘴1将源于进液管路3上的药液向外输出,并灌装入套装在出液嘴1上的输液软袋内。PLC控制器10还连接有触摸屏,PLC控制器10与触摸屏实现信息交换。\n[0059]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各流量计5均为转轮流量计5,或名涡轮式流量计5,具有精度高、压力损失小的优点,且下限流速低,测量范围宽,尤其适用于计量在灌装过程中,流速、流量波动较大的输液软袋灌装领域。\n[0060] 转轮流量计5上设置有计数器,计数器与PLC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相连。计数器可采集转轮流量计5上转轮的转动圈数,并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10。即在转轮流量计5原有的、通过转速计算流量的基础上,通过转轮工作时转动的圈数进行二次测量,进一步提高了计量精度。\n[0061] 阀门2为可由PLC控制器10操控的气动隔膜阀,采用气动隔膜阀,具有流体阻力小,更易于驱动和节流的有益效果,尤其适用于计量在灌装过程中,流速、流量波动较大的输液软袋灌装领域。\n[0062] 实施例2\n[006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中,进液管路3上设置有快卡接头,快卡接头可与送水系统、或药液储存罐等设备上的管口卡式、密封连接,实现快速拆装。\n[0064] 其他结构请参阅实施例1。\n[0065] 实施例3\n[0066]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中,进液管路3的数量为一个,一个进液管路3连通有两个出液支路4,进液管路3与出液支路4形成三通结构,药液由进液管路3输入,并流通进入至两个出液支路4内。\n[0067] 其他结构请参阅实施例1。\n[0068] 实施例4\n[0069]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中,各出液支路4上均设置有一个流量计5,并且在各出液支路4上均连通有两个出液嘴1,各出液支路4上的两个出液嘴1均设置有阀门2,阀门2的受控端与PLC控制器10相连,位于同一出液支路4上的两个出液嘴1上的阀门2交替开启。PLC控制器10与流量计5相连,流量计5对出液支路4的药液流量进行检测,并反馈至PLC控制器10,PLC控制器10可依据流量计5所采集的信号控制该出液支路4上的阀门2的启闭。\n[0070] 两个阀门2在PLC控制器10的信号控制下,交替启闭,即PLC控制器10在开启一个阀门2时,另一个阀门2保持关闭,当流量计5反馈的流量达到预设值时,关闭该阀门2后,再开启另一个阀门2。\n[0071] 其他结构请参阅实施例1。\n[0072] 实施例5\n[007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中,各出液支路4上均设置有一个流量计5,并且在各出液支路4上均连通有三个出液嘴1,各出液支路4上的三个出液嘴1上均设置有阀门2,阀门2的受控端与PLC控制器10相连,位于同一出液支路4上的三个出液嘴1上的阀门2交替开启。\n[0074] PLC控制器10与流量计5相连,流量计5对出液支路4的药液流量进行检测,并反馈至PLC控制器10,PLC控制器10可依据流量计5所采集的信号控制该出液支路4上的各阀门2的启闭。\n[0075] 位于同一出液支路4上的三个阀门2在PLC控制器10的信号控制下交替启闭。\n即PLC控制器10在开启一出液支路4上的一个阀门2时,该出液支路4上的另外两个阀门\n2保持关闭,当流量计5反馈的流量达到预设值后,首先关闭该阀门2,然后再开启该出液支路4上的另外两个阀门2之一。\n[0076] 位于同一出液支路4上的三个阀门2及其相对应的出液嘴1可按启闭顺序编号,可确保在开启阀门2前,操作人员将输液软袋装入正确的出液嘴1上。\n[0077] 其他结构请参阅实施例1。\n[0078] 实施例6\n[0079]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中,PLC控制器10连接有按钮,PLC控制器10上设置有暂停模块,按钮与暂停模块连接,按钮与暂停模块连接,暂停模块与各阀门2连接。当按钮按下时,暂停模块控制各阀门2关闭。\n[0080] 通过按钮控制暂停模块操纵各阀门2暂停,当上一输液软袋灌装即将结束、但下一个即将灌装的输液软袋尚未完成上袋时,可按下按钮暂停灌装,并完成上袋之后再继续灌装,增加了装置操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n[0081] 由于暂停模块在关闭任一阀门2后,该阀门2所对应的流量计5停止计量,因此当再次按下按钮、恢复并继续灌装时,不影响流量计5继续计量,在急停之后可立即继续工作,间歇期短,且整个装置无需复位重启。\n[0082] 供液装置均设置在防护罩6内,出液嘴1由防护罩6的内部向外伸出。\n[0083] 其他结构请参阅实施例5。\n[0084] 本实施例可与说明书中任一实施例相组合,即暂停模块可加装在任一实施例的阀门2上,均可实现应急暂停的功能、及起到相同的有益效果。\n[0085] 实施例7\n[0086]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中,供液装置设置在防护罩6内部,防护罩6包括至少一个操作面板,出液嘴1由操作面板的内部向外伸出,按钮的数量与操作面板的数量相适配,按钮设置在操作面板外部,即各操作面板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以紧急情况下暂停操作的按钮,方便在防护罩6各侧的操作人员实现紧急暂停操作。\n[0087] 其他结构请参阅实施例6。\n[0088] 实施例8\n[0089]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中,防护罩6包括第一操作面板6a和第二操作面板6b,第一操作面板6a与第二操作面板6b分别设置于防护罩6的两侧,出液支路4包括第一出液支路4a和第二出液支路4b,第一出液支路4a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嘴1a和第二出液嘴1b,第一出液嘴1a和第二出液嘴1b设置在第一操作面板6a上,第一出液嘴1a和第二出液嘴1b交替开启;第二出液支路4b上设置有第三出液嘴1c和第四出液嘴1d,第三出液嘴1c和第四出液嘴1d设置在第二操作面板6b上,所述第三出液嘴1c和第四出液嘴1d交替开启。\n[0090] 在装置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设有第一操作面板6a和第二操作面板6b,并在各操作面板上设置有两个出液嘴1,实现双管道、两侧、多人同时灌装,互不影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n[0091] 在第一操作面板6a和第二操作面板6b上均设置有积液槽8,积液槽8设置在出液嘴1的下方,积液槽8底部设置有排液口9。采用这样的结构,可避免滴液堆积并污染环境,提高了设备的环保性能。积液槽8上方的第一操作面板6a和第二操作面板6b均倾斜于积液槽8。\n[0092] 其他结构请参阅实施例6。\n[0093] 一种利用本实施例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进行灌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94] a、人工将预制好的输液软袋安装入任一未安装有输液软袋的出液嘴1上;\n[0095] b、向PLC控制器10发出指令,开启其一出液嘴1的阀门2,并按预设计量进行灌装;\n[0096] c、在该出液嘴1进行灌装的过程中,人工将另一预制好的输液软袋,装入位于同一操作面板的另一个出液嘴1上;\n[0097] d、待上一出液嘴1灌装完成以后,PLC控制器10发出指令,开启装好输液软袋的出液嘴1的阀门2;\n[0098] e、待任一输液软袋灌装完成后,将该输液软袋卸下。\n[0099]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灌装,可当任一出液嘴1完成上袋以后、进行灌装的过程中,可对该出液支路4上的另一个出液嘴1同步进行手动上袋的工作,当其一出液嘴1完成灌装时,另一个出液嘴1的人工上袋也恰好完成,采用如此方法进行循环灌装,灌装装置几乎无闲置,操作效率高,且保证了计量的精确度。\n[0100] 位于第一操作面板6a和第二操作面板6b两侧的第一出液支路4a和第二出液支路4b可分别、不同步地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灌装,进一步提高操作效率。\n[0101] 其他结构请参阅实施例7。\n[0102] 实施例9\n[010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输液软袋手动灌装设备中,第一出液嘴1a和第二出液嘴1b交替开启,第三出液嘴1c和第四出液嘴1d交替开启。\n[0104] 具体的讲,第一操作面板6a上设置有连通至第一出液支路4a的第一出液嘴1a和第二出液嘴1b,首先,人工将输液软袋装载在第一出液嘴1a上以后,由PLC控制器10发出信号、开启第一出液嘴1a上的阀门2,并由流量计5按预设计量进行灌装;\n[0105] 在灌装过程中,人工将另一输液软袋装载上第二出液嘴1b,当完成输液软袋在第二出液嘴1b上的装载时,第一出液嘴1a上的输液软袋已灌装完成,PLC控制器10继续发出信号、开启第二出液嘴1b上的阀门2,由流量计5按预设计量进行灌装,灌装过程中,人工将另一空的输液软袋装载在卸下后的第一出液嘴1a上,并如此循环。\n[0106] 其余结构请参阅实施例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96-11-15
| | |
2
| | 暂无 |
2000-07-03
| | |
3
| | 暂无 |
2000-06-09
| | |
4
| | 暂无 |
2000-12-15
| | |
5
| | 暂无 |
2011-12-31
| | |
6
| | 暂无 |
1966-11-10
| | |
7
| |
1999-08-25
|
1998-02-17
| | |
8
| | 暂无 |
1996-12-20
| | |
9
| | 暂无 |
1998-08-27
| | |
10
| | 暂无 |
1998-10-29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