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 |
申请号 | CN201210380022.6 | 申请日期 | 2012-10-08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9086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IPC分类号 | G;0;6;K;7;/;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龙王庙开发区龙绣大街牌坊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李兴武 | 当前权利人 | 李兴武 |
发明人 | 孙倩倩 |
代理机构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新平 |
摘要
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卡系统。包括射频卡和用于读取射频卡的读卡装置,射频卡包括至少一定位射频卡,以及至少一标示射频卡;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变化,读卡距离的变化范围跨越定位射频卡所在位置;调整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根据是否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定位射频卡的组合信息获得标示射频卡相对于定位射频卡的位置。本发明通过分布已知位置的多个定位射频卡,并通过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变化的方式对射频卡进行扫描,确定未知位置的标示射频卡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得被标示射频卡标示的物品的位置。
1.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选取射频卡和用于读取所述射频卡的读卡装置,所述读卡装置包括射频卡读取模块和读卡器天线,所述读卡器天线连接所述射频卡读取模块,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所述射频卡读取模块;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所述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变化,进而进行扫描,且读卡距离的变化范围跨越所述射频卡所在位置;
在读卡距离变化的过程中,即扫描过程中,会出现至少一所述射频卡信号的有无跳变;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根据所述射频卡信号的有无跳变,并配合产生跳变时的读卡距离信息,获得所述射频卡的位置信息;
确定所述读卡装置在扫描过程中的读卡距离的方式,为建立射频卡参照系统,所述射频卡参照系统包括至少一位置相对确定的射频卡作为定位射频卡,以及至少一标示射频卡;以所述定位射频卡作为定位基准,以标示射频卡对物品进行标示;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所述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变化,读卡距离的变化范围跨越所述定位射频卡所在位置;
调整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根据是否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定位射频卡的组合信息获得标示射频卡相对于定位射频卡的位置;
所述射频卡的天线采用三位一体天线,以便于接收各个方向的信号,同时也便于向各个方向发送信号;
至少两个定位射频卡的天线间距离固定,构成一定位射频卡组,所述读卡装置在调整读卡距离时,会出现两个定位射频卡信号分别发生变化的状态,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两个定位射频卡分别发生变化时,读卡装置的辐射强度;微型处理器系统对两个辐射强度或者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进行对比,并调用两个定位射频卡的天线间距离,两个定位射频卡的天线间距即为辐射强度变化或者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变化过程中,读卡距离的变化值;
微型处理器系统获得辐射强度变化与读卡距离的对应关系,因为电磁波辐射变化具有线性特性,因此得出辐射强度变化过程中的辐射强度值对应的两个定位射频卡的天线间的距离值,从而更为精确的确定标示射频卡的位置;
设两个定位射频卡的天线间的距离为L,辐射强度变化值为N;若在辐射强度变化值为D时,有标示射频卡信号发生变化,则标示射频卡与其中一个定位射频卡间的距离约为X=D*L/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装置与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构成一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卡的位置,在所述射频卡信号产生有无跳变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发生有无跳变时,是有信号跳变为无信号,或者是无信号跳变为有信号,这种跳变视为是跨越了界限,称为跨界跳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读卡装置在扫描过程中的读卡距离的方式,为事先数据存储,在微型处理器系统中事先存储在扫描过程中各扫描阶段对应的读卡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某一扫描阶段发生射频卡信号有无跳变,则所述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将此时对应的读卡距离与所述射频卡的位置信息相对应,从而获得射频卡的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读卡装置在扫描过程中的读卡距离的方式,为通过校准系统校准后存储,在扫描范围内依次排布数个校准射频卡,各个所述校准射频卡的距离已知;所述读卡装置对所述校准射频卡进行扫描,将各扫描阶段所扫描到的各个所述校准射频卡的距离与所述扫描阶段关联,并存储到所述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中,完成事先数据存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正时调用天线辐射强度分布信息、周围干扰源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读卡装置能够读取到所述定位射频卡,但是不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时,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装置或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定位射频卡的距离,或记录为不在读卡信号覆盖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读卡装置能够读取到所述标示射频卡,但是不能读取到定位射频卡时,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装置或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射频卡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读卡装置能够读取到所述定位射频卡,并且将读卡距离设置为最大,但仍然不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时,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装置或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读卡距离,或记录为不在读卡信号覆盖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定位射频卡的位置信息作为参考位置,通过确定标示射频卡相对于定位射频卡的位置,进而确定被所述标示射频卡标示的物品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射频卡与所述标示射频卡具有相同的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同的参数包括放置角度、功率参数、灵敏度参数和/或天线参数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射频卡,分别为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与读卡器天线间的距离不同;设定位射频卡一与读卡器天线间的距离比定位射频卡二近,且都在读卡装置的最大读卡距离内;调整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根据是否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的组合信息获得标示射频卡相对于定位射频卡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位于读卡器天线辐射强度不同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在读卡距离小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时,若能够读取到标示射频卡,则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射频卡一的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小于等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时,不能读取到所述标示射频卡;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在读卡距离大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小于与定位射频卡二间距离时,若能够读取到标示射频卡,则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射频卡二的距离,但是大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在读卡距离小于等于与定位射频卡二间距离,不能读取到所述标示射频卡;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到最大读卡距离时,若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则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定位射频卡二的距离,但是小于所述最大读卡距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达到最大读卡距离时,仍然不能读取到所述标示射频卡;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读卡距离,或记录为不在读卡信号覆盖范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的方式,是改变读卡器天线辐射强度或辐射功率的方式,通过改变发射电磁信号的强度的方式调整读卡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的方式,是改变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的方式,通过改变信号接收灵敏度的方式调整读卡距离。
23.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一读卡距离变化趋势,是使读卡距离逐渐由近变远的读卡距离变化趋势,或者是使读卡距离由远逐渐变近的读卡距离变化趋势;
通过一确定的读卡距离变化趋势,简化扫描过程。
24.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所述读卡装置对周围的所述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进行扫描,记录在扫描到新增或新失去信息的所述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时,记录读卡器天线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并将该读卡器天线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与所述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关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记录各个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对应的读卡器天线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从而形成扫描距离关联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调用所述扫描距离关联参数,控制所述读卡装置依据所述扫描距离关联参数,在与各个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距离关联的读卡距离间跳变扫描,从而大大提高扫描速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调用所述扫描距离关联参数时,对所记载的读卡器天线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增加出扫描余量,以便于应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干扰。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一读卡器天线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参数增强一余量、减弱一余量,或者同时增加一余量并减弱一余量构成一个小的扫描范围。
29.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装置与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装在一外壳内,构成一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所述外壳设有一手持部,构成一手持的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外壳内设置蓄电池,为系统提供电源。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的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采用一手持机样式。
31.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装置设有至少两个读卡器天线,以便于确定一维以上的坐标值。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装置在通过改变发射电磁信号的强度的方式调整读卡距离时,所使用的至少两个读卡器天线,分时工作,以免造成相互间信号干扰。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装置设有两个读卡器天线,两个所述读卡器天线的读卡范围存在交叠。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装置的两个读卡器天线,分别位于扫描空间的两个角部。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装置的两个读卡器天线排布在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用于确定空间中的标示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二维空间位置。
36.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装置设有至少三个读卡器天线,三个读卡器天线的扫描方向不位于同一平面,且读卡范围存在交叠,通过至少三个读卡器天线确定标示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三维空间位置。
37.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的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连接有一显示器,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中建有一与需要扫描的空间实体对应的空间模型,在空间实体中分布有所述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所述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空间分布位置在所述空间模型中进行标示。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新的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空间分布位置标示到空间模型中的工作,是人为标示或通过空间扫描,根据已有的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位置关系确认新的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相对位置,并进行标示,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键盘或者一触摸屏,以便于人为输入信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与空间模型关联,将所述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的扫描工作形象的视觉化。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扫描到标示射频卡时,根据所述标示射频卡与定位射频卡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标示射频卡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并将相对位置对应到空间模型中,进行显示或者存储。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还包括一摄像头,通过所述摄像头摄取空间实体影像,将空间实体影像用于建立空间模型。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实体空间影像作为空间模型的图片,或者经过微型处理器系统进一步处理后融入空间模型中。
43.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天线间距离固定的并已知的定位射频卡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以便于精确定位。
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卡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n[0003] RFID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众多领域,比如物流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和装配、航空行李处理、邮件/快运包裹处理、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动物身份标识等领域。\n[0004] 在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中,通常包括射频卡和读卡器,射频卡放置在待测物上,读卡器设置多个,用于检测射频卡位置。上述位置定位方式,为了精确确定被测物的位置,需要众多的读卡器来完成定位,成本较高,检测时间长。\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n[0006]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n[0007] 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选取射频卡和用于读取所述射频卡的读卡装置,所述读卡装置包括射频卡读取模块和读卡器天线,所述读卡器天线连接所述射频卡读取模块,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所述射频卡读取模块;其特征在于,[0008] 通过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所述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变化,进而进行扫描,且读卡距离的变化范围跨越所述射频卡所在位置;\n[0009] 在读卡距离变化的过程中,即扫描过程中,会出现至少一所述射频卡信号的有无跳变;\n[0010]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根据所述射频卡信号的有无跳变,并配合产生跳变时的读卡距离信息,获得所述射频卡的位置信息。\n[0011] 本发明中,所述读卡装置与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构成一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n[0012] 所述射频卡的位置,应该在所述射频卡信号产生有无跳变的位置。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确定射频卡的位置信息。\n[0013] 发生有无跳变时,可以是有信号跳变为无信号,或者是无信号跳变为有信号。这种跳变可以视为是跨越了界限,称为跨界跳变。\n[0014] 确定所述读卡装置在扫描过程中的读卡距离的方式,可以为事先数据存储,在微型处理器系统中事先存储在扫描过程中各扫描阶段对应的读卡距离。在某一扫描阶段发生射频卡信号有无跳变,则所述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将此时对应的读卡距离与所述射频卡的位置信息相对应,从而获得射频卡的位置信息。\n[0015] 确定所述读卡装置在扫描过程中的读卡距离的方式,还可以为通过校准系统校准后存储,在扫描范围内依次排布数个校准射频卡,各个所述校准射频卡的距离已知;所述读卡装置对所述校准射频卡进行扫描,将各扫描阶段所扫描到的各个所述校准射频卡的距离与所述扫描阶段关联,并存储到所述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中,完成事先数据存储。\n[0016] 确定所述读卡装置在扫描过程中的读卡距离的方式,还可以为建立射频卡参照系统,所述频卡参照系统包括至少一位置相对确定的射频卡作为定位射频卡,以及至少一标示射频卡;以所述定位射频卡作为定位基准,以标示射频卡对物品进行标示;\n[0017]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所述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变化,读卡距离的变化范围跨越所述定位射频卡所在位置;\n[0018] 调整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根据是否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定位射频卡的组合信息获得标示射频卡相对于定位射频卡的位置。读卡装置因为结构关系,在调整读卡距离时,其辐射方式往往并不是以所在位置为中心,形成同心圆状态。在读卡装置同一状态下,往往是天线正朝向的方向读卡距离最远,往两侧延伸则读卡距离逐渐缩短。\n[0019] 将读卡装置在同一状态下的最大读卡范围构成的曲线命名为读卡势场线。读卡装置在调整读卡距离时,会构成多条读卡势场线。在外界干扰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多条读卡势场线呈现层叠状。本专利中所述的标示射频卡、定位射频卡以及射频卡的距离关系,有时并不是与读卡装置或者读卡器天线间的绝对距离,而是多条读卡势场线的层叠关系。\n[0020] 所述定位射频卡位置相对固定,可以是位置已知。标示射频卡位置可以为未知,通过以上技术确定标示射频卡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得被标示射频卡标示的物品的位置。\n[0021] 在读卡装置能够读取到所述定位射频卡,但是不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时,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装置或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定位射频卡的距离,或记录为不在读卡信号覆盖范围内。\n[0022] 在读卡装置能够读取到所述标示射频卡,但是不能读取到定位射频卡时,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装置或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射频卡的距离。\n[0023] 在相对位置确定时,因为信号的发送或者接收工作,由读卡器天线完成,所确定的相对位置大都可以以读卡器天线位置作为参照物。在读卡装置内置有读卡器天线时,也可以以读卡装置作为参照物。\n[0024] 在读卡装置能够读取到所述定位射频卡,并且将读卡距离设置为最大,但仍然不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时,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装置或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读卡距离,或记录为不在读卡信号覆盖范围内。\n[0025] 将所述定位射频卡的位置信息作为参考位置,通过上述技术可以大致确定标示射频卡相对于定位射频卡的位置,进而确定被所述标示射频卡标示的物品的位置。\n[0026] 为了使定位准确,所述定位射频卡与所述标示射频卡最好具有相同的参数,包括放置角度、功率参数、灵敏度参数、天线参数等,以便于对读卡器天线的辐射信息作出的响应与距离直接相关,以便提高定位精度。\n[0027] 通过增加定位射频卡数量,可以增加精度。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射频卡,分别为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与读卡器天线间的距离不同;\n设定位射频卡一与读卡器天线间的距离比定位射频卡二近,且都在读卡装置的最大读卡距离内;最好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位于读卡器天线辐射强度不同的位置;调整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根据是否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的组合信息获得标示射频卡相对于定位射频卡的位置。\n[0028] 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在读卡距离小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时,若能够读取到标示射频卡,则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射频卡一的距离。\n[0029] 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小于等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时,不能读取到所述标示射频卡;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在读卡距离大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小于与定位射频卡二间距离时,若能够读取到标示射频卡,则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射频卡二的距离,但是大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n[0030] 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在读卡距离小于等于与定位射频卡二间距离,不能读取到所述标示射频卡;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到最大读卡距离时,若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则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定位射频卡二的距离,但是小于所述最大读卡距离。\n[0031] 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达到最大读卡距离时,仍然不能读取到所述标示射频卡;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为所述标示射频卡与读卡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读卡距离,或记录为不在读卡信号覆盖范围内。\n[0032] 由上述技术方案依次类推,可见通过增加定位射频卡的数量,可以增强定位精度。\n[0033] 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的方式,可以是改变读卡器天线辐射强度或辐射功率的方式,通过改变发射电磁信号的强度的方式调整读卡距离;还可以是改变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的方式,通过改变信号接收灵敏度的方式调整读卡距离。\n[0034] 设定一读卡距离变化趋势,可以是使读卡距离逐渐由近变远的读卡距离变化趋势,或者是使读卡距离由远逐渐变近的读卡距离变化趋势。通过一确定的读卡距离变化趋势,简化扫描过程。扫描过程中为了使射频卡能够准确响应,应该适当放缓扫描速度,给射频卡留出响应时间。\n[0035]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所述读卡装置对周围的所述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进行扫描,记录在扫描到新增或新失去信息的所述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时,记录读卡器天线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并将该读卡器天线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与所述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关联。从而记录各个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对应的读卡器天线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从而形成扫描距离关联参数。上述工作最好至少在第一次对周围的射频卡进行扫描时执行,执行上述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往往较长。系统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需要进行校准,在校准工作中可以执行上述工作。\n[0036] 在扫描过程中,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调用所述扫描距离关联参数,控制所述读卡装置依据所述扫描距离关联参数,在与各个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距离关联的读卡距离间跳变扫描,从而大大提高扫描速度。上述跳变扫描在正常工作时执行,以提高平时工作的效率。\n[0037]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调用所述扫描距离关联参数时,对所记载的读卡器天线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增加出扫描余量,以便于应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干扰。可以对一读卡器天线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参数增强一余量、减弱一余量,或者同时增加一余量并减弱一余量构成一个小的扫描范围。\n[0038] 所述读卡装置与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装在一外壳内,构成一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所述外壳设有一手持部,构成一手持的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外壳内可以设置蓄电池,为系统提供电源。\n[0039] 所述手持的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可以采用一手持机样式。\n[0040] 所述读卡装置设有至少两个读卡器天线,以便于确定一维以上的坐标值。所述读卡装置在通过改变发射电磁信号的强度的方式调整读卡距离时,所使用的至少两个读卡器天线,分时工作,以免造成相互间信号干扰。\n[0041] 所述读卡装置设有两个读卡器天线,两个所述读卡器天线的读卡范围存在交叠。\n通过极坐标的方式可以确定标示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二维坐标。\n[0042] 所述读卡装置的两个读卡器天线,分别位于扫描空间的两个角部。\n[0043] 对于空间较大的扫描空间,可以分别在四个角部设置读卡器天线。\n[0044] 所述读卡装置的两个读卡器天线排布在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用于确定空间中的标示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二维空间位置。\n[0045] 所述读卡装置设有至少三个读卡器天线,三个读卡器天线的扫描方向不位于同一平面,且读卡范围存在交叠。通过至少三个读卡器天线确定标示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三维空间位置。\n[0046] 所述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的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连接有一显示器,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中建有一与需要扫描的空间实体对应的空间模型,在空间实体中分布有所述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所述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空间分布位置在所述空间模型中进行标示。\n[0047] 将新的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空间分布位置标示到空间模型中的工作,可以是人为标示,也可以是通过空间扫描,根据已有的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位置关系确认新的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的相对位置,并进行标示。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键盘或者一触摸屏,以便于人为输入信息。\n[0048] 通过将定位射频卡或一般射频卡与空间模型关联,将所述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的扫描工作形象的视觉化。便于用户使用。\n[0049] 所述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扫描到标示射频卡时,根据所述标示射频卡与定位射频卡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标示射频卡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并将相对位置对应到空间模型中,进行显示或者存储。以便于用户使用。\n[0050] 所述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还包括一摄像头,通过所述摄像头摄取空间实体影像,将空间实体影像用于建立空间模型。可以将实体空间影像作为空间模型的图片,或者经过微型处理器系统进一步处理后融入空间模型中。\n[0051] 所述射频卡的天线采用三位一体天线,以便于接收各个方向的信号,同时也便于向各个方向发送信号。\n[0052] 至少两个定位射频卡的天线间距离固定,构成一定位射频卡组,所述读卡装置在调整读卡距离时,会出现两个定位射频卡信号分别发生变化的状态,微型处理器系统记录两个定位射频卡分别发生变化时,读卡装置的辐射强度;微型处理器系统对两个辐射强度或者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进行对比,并调用两个定位射频卡的天线间距离,两个定位射频卡的天线间距即为辐射强度变化或者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变化过程中,读卡距离的变化值。\n[0053] 微型处理器系统获得辐射强度变化与读卡距离的对应关系,因为电磁波辐射变化具有线性特性,因此得出辐射强度变化过程中的辐射强度值对应的两个定位射频卡的天线间的距离值,从而更为精确的确定标示射频卡的位置。\n[0054] 设两个定位射频卡的天线间的距离为L,辐射强度变化值为N。若在辐射强度变化值为D时,有标示射频卡信号发生变化,则标示射频卡与其中一个定位射频卡间的距离约为X=D*L/N。因为所呈现的线性关系,并非是标准的直线关系,因此在精确计算标示射频卡的具体位置时,需要对计算进行修正。修正时可能需要调用天线辐射强度分布信息、周围干扰源信息等信息。\n[0055] 天线间距离固定的并已知的定位射频卡可以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以便于精确定位。\n[0056]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分布已知位置的多个定位射频卡,并通过读卡装置的读卡距离变化的方式对射频卡进行扫描,确定未知位置的标示射频卡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得被标示射频卡标示的物品的位置。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检测快速等优点。\n附图说明\n[0057] 图1为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结构示意图;\n[0058]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器件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n[0059]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器件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60]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n[0061] 参照图1、图2、图3,射频卡跨界定位方法,选取射频卡和用于读取所述射频卡的读卡装置2。读卡装置2包括射频卡读取模块22和读卡器天线21,读卡器天线21连接射频卡读取模块22,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3,微型处理器系统3连接射频卡读取模块22。读卡装置\n2与微型处理器系统3构成一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1。微型处理器系统3控制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变化进行扫描,读卡距离的变化范围跨越射频卡所在位置。\n[0062] 在读卡距离变化的过程中,即扫描过程中,会出现至少一射频卡信号的有无跳变;\n微型处理器系统3根据射频卡信号的有无跳变,并配合产生跳变时的读卡距离信息,获得射频卡的位置信息。射频卡的位置,应该在射频卡信号产生有无跳变的位置。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确定射频卡的位置信息。发生有无跳变时,可以是有信号跳变为无信号,或者是无信号跳变为有信号。这种跳变可以视为是跨越了界限,称为跨界跳变。\n[0063] 确定读卡装置2在扫描过程中的读卡距离的方式,可以为事先数据存储,在微型处理器系统3中事先存储在扫描过程中各扫描阶段对应的读卡距离。在某一扫描阶段发生射频卡信号有无跳变,则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将此时对应的读卡距离与射频卡的位置信息相对应,从而获得射频卡的位置信息。\n[0064] 确定读卡装置2在扫描过程中的读卡距离的方式,还可以为通过校准系统校准后存储,在扫描范围内依次排布数个校准射频卡,各个校准射频卡的距离已知;读卡装置2对校准射频卡进行扫描,将各扫描阶段所扫描到的各个校准射频卡的距离与扫描阶段关联,并存储到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中,完成事先数据存储。\n[0065] 参照图2,确定读卡装置2在扫描过程中的读卡距离的方式,还可以为建立射频卡参照系统,频卡参照系统包括至少一位置相对确定的射频卡作为定位射频卡6,以及至少一标示射频卡5;以定位射频卡6作为定位基准,以标示射频卡5对物品进行标示。\n[0066] 微型处理器系统3控制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变化,读卡距离的变化范围跨越至少一定位射频卡6所在位置。调整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根据是否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5、定位射频卡6的组合信息获得标示射频卡5相对于定位射频卡6的位置。\n[0067] 定位射频卡6位置相对固定,可以将位置存储在微型处理器系统中,作为已知位置。标示射频卡5位置可以为未知,通过以上技术确定标示射频卡5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得被标示射频卡5标示的物品的位置。\n[0068] 参照图2、图3,读卡装置2因为结构关系,在调整读卡距离时,其辐射方式往往并不是以所在位置为中心,形成同心圆状态。在读卡装2同一状态下,往往是读卡器天线21正朝向的方向读卡距离最远,往两侧延伸则读卡距离逐渐缩短。\n[0069] 将读卡装置2在同一状态下的最大读卡范围构成的曲线命名为读卡势场线7。读卡装置2在调整读卡距离时,会构成多条读卡势场线7。在外界干扰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多条读卡势场线7呈现层叠状。本专利中所述的标示射频卡5与定位射频卡6间的距离关系,有时并不是与读卡装置或者读卡器天线间的绝对距离,而是多条读卡势场线7的层叠远近关系。\n[0070] 具体实施例1:\n[0071] 对于标示射频卡5相对位置的确定方法:\n[0072] (1)在读卡装置2能够读取到定位射频卡6,但是不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5时,微型处理器系统3记录为标示射频卡5与读卡装置2或读卡器天线21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射频卡\n6的距离,或记录为不在读卡信号覆盖范围内;\n[0073] (2)在读卡装置2能够读取到标示射频卡5,但是不能读取到定位射频卡6时,微型处理器系统3记录为标示射频卡5与读卡装置2或读卡器天线21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射频卡\n6的距离;\n[0074] (3)在读卡装置2能够读取到定位射频卡6,并且将读卡距离设置为最大,但仍然不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5时,微型处理器系统3记录为标示射频卡5与读卡装置2或读卡器天线\n21之间的距离大于读卡距离,或记录为不在读卡信号覆盖范围内。\n[0075] 将定位射频卡6的位置信息作为参考位置,通过上述技术可以大致确定标示射频卡5相对于定位射频卡6的位置,进而确定被标示射频卡5标示的物品的位置。\n[0076] 在相对位置确定时,因为信号的发送或者接收工作,由读卡器天线21完成,所确定的相对位置大都可以以读卡器天线21位置作为参照物。在读卡装置2内置有读卡器天线21时,也可以以读卡装置2作为参照物。\n[0077] 为了使定位准确,定位射频卡6与标示射频卡5最好具有相同的参数,包括放置角度、功率参数、灵敏度参数、天线参数等,以便于对读卡器天线21的辐射信息作出的响应与距离直接相关,以便提高定位精度。\n[0078] 具体实施例2:\n[0079] 对于标示射频卡5相对位置进一步精确确定的方法:\n[0080] 通过增加定位射频卡6数量,可以增加精度。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射频卡6,分别为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与读卡器天线21间的距离不同;\n设定位射频卡一与读卡器天线21间的距离比定位射频卡二近,且都在读卡装置2的最大读卡距离内;最好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位于读卡器天线21辐射强度不同的位置;调整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根据是否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5、定位射频卡一、定位射频卡二的组合信息获得标示射频卡5相对于定位射频卡6的位置。\n[0081] (1)微型处理器系统3控制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在读卡距离小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时,若能够读取到标示射频卡5,则微型处理器系统3记录为标示射频卡5与读卡器天线21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射频卡一的距离。\n[0082] (2)微型处理器系统3控制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小于等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时,不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5;微型处理器系统3控制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在读卡距离大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小于与定位射频卡二间距离时,若能够读取到标示射频卡5,则微型处理器系统3记录为标示射频卡5与读卡器天线21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射频卡二的距离,但是大于与定位射频卡一间距离。\n[0083] (3)微型处理器系统3控制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在读卡距离小于等于与定位射频卡二间距离,不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5;微型处理器系统3控制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到最大读卡距离时,若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5,则微型处理器系统3记录为标示射频卡5与读卡器天线21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射频卡二的距离,但是小于最大读卡距离。\n[0084] (4)微型处理器系统3控制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达到最大读卡距离时,仍然不能读取到标示射频卡5;微型处理器系统3记录为标示射频卡5与读卡器天线21之间的距离大于读卡距离,或记录为不在读卡信号覆盖范围内。\n[0085] 由上述技术方案依次类推,可见通过增加定位射频卡6的数量,可以增强定位精度。\n[0086] 微型处理器系统3控制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的方式,可以是改变读卡器天线21辐射强度或辐射功率的方式,通过改变发射电磁信号的强度的方式调整读卡距离;还可以是改变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的方式,通过改变信号接收灵敏度的方式调整读卡距离。\n[0087] 设定一读卡距离变化趋势,可以是使读卡距离逐渐由近变远的读卡距离变化趋势,或者是使读卡距离由远逐渐变近的读卡距离变化趋势。通过一确定的读卡距离变化趋势,简化扫描过程。扫描过程中为了使射频卡能够准确响应,应该适当放缓扫描速度,给射频卡留出响应时间。\n[0088] 微型处理器系统3控制读卡装置2对周围的定位射频卡6进行扫描,记录在扫描到新增的定位射频卡6或新失去信息的定位射频卡6时,记录读卡器天线21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并将该读卡器天线21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与定位射频卡6关联。从而记录各个定位射频卡6对应的读卡器天线21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从而形成扫描距离关联参数。上述工作最好至少在第一次对周围的射频卡进行扫描时执行,执行上述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往往较长。系统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需要进行校准,在校准工作中可以执行上述工作。\n[0089] 在扫描过程中,微型处理器系统3调用扫描距离关联参数,控制读卡装置2依据扫描距离关联参数,在与各个定位射频卡6距离关联的读卡距离间跳变扫描,从而大大提高扫描速度。上述跳变扫描在正常工作时执行,以提高平时工作的效率。\n[0090] 微型处理器系统3调用扫描距离关联参数时,对所记载的读卡器天线21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增加出扫描余量,以便于应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干扰。可以对一读卡器天线21的辐射强度或读卡器信号接收灵敏度参数增强一余量、减弱一余量,或者同时增加一余量并减弱一余量构成一个小的扫描范围。\n[0091] 读卡装置2与微型处理器系统3装在一外壳内,构成一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1,外壳设有一手持部,构成一手持的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1。外壳内可以设置蓄电池,为系统提供电源。手持的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1可以采用一手持机样式。\n[0092] 具体实施例3:\n[0093] 读卡装置2设有至少两个读卡器天线21,以便于确定一维以上的坐标值。读卡装置\n2在通过改变发射电磁信号的强度的方式调整读卡距离时,所使用的至少两个读卡器天线\n21,分时工作,以免造成相互间信号干扰。\n[0094] 具体的,读卡装置2可以设有两个读卡器天线21,两个读卡器天线21的读卡范围存在交叠。通过极坐标的方式可以确定标示射频卡5的二维坐标。读卡装置2的两个读卡器天线21,分别位于扫描空间的两个角部。读卡装置2的两个读卡器天线21排布在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用于确定空间中的标示射频卡5的二维空间位置。对于空间较大的扫描空间,可以分别在四个角部设置读卡器天线21,以扩大扫描范围。\n[0095] 读卡装置2可以设有至少三个读卡器天线21,三个读卡器天线21的扫描方向不位于同一平面,且读卡范围存在交叠。通过至少三个读卡器天线21确定标示射频卡5的三维空间位置。\n[0096] 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1的微型处理器系统3还连接有一显示器,微型处理器系统3中建有一与需要扫描的空间实体对应的空间模型,在空间实体中分布有定位射频卡6,定位射频卡6的空间分布位置在空间模型中进行标示。\n[0097] 将新的定位射频卡6的空间分布位置标示到空间模型中的工作,可以是人为标示,也可以是通过空间扫描,根据已有的定位射频卡6的位置关系确认新的定位射频卡6的相对位置,并进行标示。微型处理器系统3连接有一键盘或者一触摸屏,以便于人为输入信息。通过将定位射频卡6与空间模型关联,将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1的扫描工作形象的视觉化。便于用户使用。\n[0098] 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1扫描到标示射频卡5时,根据标示射频卡5与定位射频卡6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标示射频卡5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并将相对位置对应到空间模型中,进行显示或者存储。以便于用户使用。\n[0099] 射频卡定位扫描系统1还包括一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摄取空间实体影像,将空间实体影像用于建立空间模型。可以将实体空间影像作为空间模型的图片,或者经过微型处理器系统3进一步处理后融入空间模型中。\n[0100] 标示射频卡5和定位射频卡6的天线均可以采用三位一体天线,以便于接收各个方向的信号,同时也便于向各个方向发送信号。\n[0101] 至少两个定位射频卡6的天线间距离固定,构成一定位射频卡组,读卡装置2在调整读卡距离时,会出现两个定位射频卡6信号分别发生变化的状态,微型处理器系统3记录两个定位射频卡6分别发生变化时,读卡装置2的辐射强度。微型处理器系统3对两个辐射强度进行对比,并调用两个定位射频卡6的天线间距离,两个定位射频卡6的天线间距即为辐射强度变化过程中读卡距离的变化值。\n[0102] 微型处理器系统3获得辐射强度变化与读卡距离的对应关系,因为电磁波辐射变化具有线性特性,因此得出辐射强度变化过程中的辐射强度值对应的两个定位射频卡6的天线间的距离值,从而更为精确的确定标示射频卡5的位置。\n[0103] 设两个定位射频卡6的天线间的距离为L,辐射强度变化值为N。若在辐射强度变化值为D时,有标示射频卡5信号发生变化,则标示射频卡5与其中一个定位射频卡间的距离约为X=D*L/N。因为所呈现的线性关系,并非是标准的直线关系,因此在精确计算标示射频卡的具体位置时,需要对计算进行修正。修正时可能需要调用天线辐射强度分布信息、周围干扰源信息等信息。天线间距离固定的并已知的定位射频卡6可以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以便于精确定位。\n[0104]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分布已知位置的多个定位射频卡6,并通过读卡装置2的读卡距离变化的方式对射频卡进行扫描,确定未知位置的标示射频卡5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得被标示射频卡5标示的物品的位置。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检测快速等优点。\n[010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法律信息
- 2020-07-10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20.06.19
专利权人由蚌埠翰邦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科言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由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明珠广场紫阳大厦1402室变更为201408 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燎原农场三星路9号8幢115室
- 2020-01-03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9.12.17
专利权人由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蚌埠翰邦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由201111 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5500号第2幢577室变更为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明珠广场紫阳大厦1402室
- 2017-12-26
- 2015-09-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6K 7/00
专利申请号: 201210380022.6
申请日: 2012.10.08
- 2014-03-2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8-12-10
|
2008-07-16
| | |
2
| |
2009-11-11
|
2008-05-06
| | |
3
| |
2008-06-04
|
2007-12-12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