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建筑余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料装置、滚动筛、刮沙池、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有机物振动分离筛以及压滤分离器;
所述上料装置与所述滚动筛连接,用于将建筑余泥输送至所述滚动筛中进行大块物料的分离;所述滚动筛连接至所述刮沙池连接,用于将建筑余泥输送至所述刮沙池中进行沉淀物的分离;所述刮沙池连接至所述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用于将建筑余泥进行有机物的分离;所述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连接至有机物振动分离筛,用于将有机物筛出;所述有机物振动分离筛连接至压滤分离器,用于制得得到不含建筑杂质的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余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装置为建筑余泥输送带,包括支架、输送带、料斗;
所述支架为框架结构,在所述支架上下两侧设有用于安装皮带的辊,且所述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从动轮、主动轮,其中主动轮由电机驱动,所述电机固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设于伸缩柱上;
所述输送带挂接在所述辊、从动轮以及主动轮上形成一个闭环,在所述输送带上还设有可拆卸的料斗,所述料斗的开口边缘通过铰链与所述输送带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余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筛为建筑余泥二级分离滚动筛,包括滚筒、抱箍、端盖以及旋转驱动装置;
所述滚筒由筛网绕卷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且所述滚筒倾斜设置并通过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抱箍数量为三个以上,分别紧箍在所述滚筒的两端以及中部;所述端盖与所述滚筒的上方开口形状匹配并固接在上方开口处,且所述端盖的中部内凹并在内凹处设有进料孔,所述端盖的进料口外侧设有栅格状的网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余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筛为建筑余泥磁选滚动筛,包括滚筒、旋转驱动装置以及磁选装置;
所述滚筒由筛网绕卷而成,其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连接,通过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磁选装置包括收集料斗、主动轮、皮带、高强磁铁以及导向板;所述收集料斗位于所述滚筒下方,其输出端位于所述皮带或所述高强磁铁上方,且所述皮带挂接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高强磁铁上,所述高强磁铁通过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皮带驱动旋转,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高强磁铁下方,所述收集料斗与所述皮带之间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高强磁铁上方。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建筑余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沙池包括用于存储建筑余泥的池体,所述池体底部设有斜坡,所述斜坡的高处设有出沙口,在所述斜坡上设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沿所述斜坡方向设置,在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则设有漏液孔;所述螺旋叶片的外缘设有塑胶层;
所述池体截面为与所述螺旋叶片匹配的弧形结构;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池体注水的水管,所述水管出水口位于所述池体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余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包括圆筒、锥形筒;
其中所述圆筒侧壁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进料方向与所述圆筒侧壁相切,且所述进料口的进料方向倾斜向下,所述圆筒顶部设有用于有机物排出的第一出料口;所述锥形筒为倒置的锥形结构,其顶部与所述圆筒的底部连通,所述锥形筒的底部设有用于杂质排出的第二出料口;所述圆筒侧壁设有自上而下的第一螺旋引流槽;所述锥形筒侧壁设有自上而下的第二螺旋引流槽,所述第二螺旋引流槽与所述第一螺旋引流槽衔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余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物振动分离筛包括安装板、振动电机、筛网、减震柱以及用于输送有机物混合液的输送管;
所述振动电机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下方,所述筛网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方且倾斜设置,以通过振动电机驱动以及安装板传动使筛网振动;所述安装板则安装于所述减震柱上;所述输送管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方,并在所述输送管的输出口设有柔性罩;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筛网之间还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于立柱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余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滤分离器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有立柱,在所述立柱上分别设有液压站和导杆,其中所述导杆数量为两条且平行设置;所述液压站的输出端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与一顶板连接,所述顶板与两条所述导杆滑动连接,两条所述导杆上还设有一位置固定的墙板;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墙板之间设有复数个压滤板,复数个所述压滤板分别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所述压滤板设有排水管,且复数个所述压滤板设有一个共同的进浆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余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滤分离器包括压滤板,所述压滤板包括主板、栓体以及隔膜;
所述主板两侧分别形成凹面,其中一个所述凹面的外围设有闭环凹槽,另一个所述凹面的外围设有与所述闭环凹槽匹配的闭环龙骨,所述主板中部还设有通孔,以及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所述栓体包括栓头、第一栓板以及第二栓板,所述栓头外侧设有外螺纹,内部设有通槽,所述第一栓板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二栓板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孔,还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凹口;所述栓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栓板、主板及第二栓板,其中栓头与所述第一栓板、第二栓板螺纹连接,且所述栓头的通槽与所述第二栓板的凹口连通;所述隔膜数量为两块,其中一块铆接于所述第一栓板与所述主板之间,另一块铆接于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二栓板之间。
10.一种建筑余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建筑余泥的杂质含量情况以及流动性情况,采用建筑余泥输送带或者吸液泵将建筑余泥输送至滚动筛;
2)、通过滚动筛将建筑余泥中的大块杂质分离筛除,同时根据建筑余泥杂质成分磁选出铁质杂质;
3)、大块杂质分离筛除的建筑余泥输送至刮沙池沉淀,然后通过螺旋叶片将池体底部的沉淀物刮出;
4)、将刮沙池中的建筑余泥视流动性程度与水混合输送至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分离出有机物;
5)、通过有机物振动分离筛,将分离出的有机物滤出;
6)、滤出有机物后的建筑余泥经沉淀滤清后,输入至压滤分离器制得泥饼,并收集清水。
建筑余泥处理工艺及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余泥处理工艺及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建筑余泥是指各类建筑工程废弃的土、渣、料等建筑垃圾,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展,传统的填埋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建筑余泥的排放量,且不符合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因此,建筑余泥循环利用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建筑余泥处理工艺及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n[0004] 一种建筑余泥处理系统,包括上料装置、滚动筛、刮沙池、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有机物振动分离筛以及压滤分离器;\n[0005] 所述上料装置与所述滚动筛连接,用于将建筑余泥输送至所述滚动筛中进行大块物料的分离;所述滚动筛连接至所述刮沙池连接,用于将建筑余泥输送至所述刮沙池中进行沉淀物的分离;所述刮沙池连接至所述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用于将建筑余泥进行有机物的分离;所述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连接至有机物振动分离筛,用于将有机物筛出;所述有机物振动分离筛连接至压滤分离器,用于制得得到不含建筑杂质的水体。\n[0006] 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为建筑余泥输送带,包括支架、输送带、料斗;\n[0007] 所述支架为框架结构,在所述支架上下两侧设有用于安装皮带的辊,且所述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从动轮、主动轮,其中主动轮由电机驱动,所述电机固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设于伸缩柱上;\n[0008] 所述输送带挂接在所述辊、从动轮以及主动轮上形成一个闭环,在所述输送带上还设有可拆卸的料斗,所述料斗的开口边缘通过铰链与所述输送带铰接。\n[0009] 优选的,所述滚动筛为建筑余泥二级分离滚动筛,包括滚筒、抱箍、端盖以及旋转驱动装置;\n[0010] 所述滚筒由筛网绕卷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且所述滚筒倾斜设置并通过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抱箍数量为三个或以上,分别紧箍在所述滚筒的两端以及中部;所述端盖与所述滚筒的上方开口形状匹配并固接在上方开口处,且所述端盖的中部内凹并在内凹处设有进料孔,所述端盖的进料口外侧设有栅格状的网孔。\n[0011] 优选的,所述滚动筛为建筑余泥磁选滚动筛,包括滚筒、旋转驱动装置以及磁选装置;\n[0012] 所述滚筒由筛网绕卷而成,其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连接,通过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磁选装置包括收集料斗、主动轮、皮带、高强磁铁以及导向板;所述收集料斗位于所述滚筒下方,其输出端位于所述皮带或所述高强磁铁上方,且所述皮带挂接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高强磁铁上,所述高强磁铁通过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皮带驱动旋转,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高强磁铁下方,所述收集料斗与所述皮带之间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高强磁铁上方。\n[0013] 优选的,所述刮沙池包括用于存储建筑余泥的池体,所述池体底部设有斜坡,所述斜坡的高处设有出沙口,在所述斜坡上设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沿所述斜坡方向设置,在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则设有漏液孔;所述螺旋叶片的外缘设有塑胶层;所述池体截面为与所述螺旋叶片匹配的弧形结构;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池体注水的水管,所述水管出水口位于所述池体上方。\n[0014] 优选的,所述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包括圆筒、锥形筒;\n[0015] 其中所述圆筒侧壁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进料方向与所述圆筒侧壁相切,且所述进料口的进料方向倾斜向下,所述圆筒顶部设有用于有机物排出的第一出料口;\n所述锥形筒为倒置的锥形结构,其顶部与所述圆筒的底部连通,所述锥形筒的底部设有用于杂质排出的第二出料口;所述圆筒侧壁设有自上而下的第一螺旋引流槽;所述锥形筒侧壁设有自上而下的第二螺旋引流槽,所述第二螺旋引流槽与所述第一螺旋引流槽衔接。\n[0016] 优选的,所述有机物振动分离筛包括安装板、振动电机、筛网、减震柱以及用于输送有机物混合液的输送管;\n[0017] 所述振动电机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下方,所述筛网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方且倾斜设置,以通过振动电机驱动以及安装板传动使筛网振动;所述安装板则安装于所述减震柱上;\n所述输送管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方,并在所述输送管的输出口设有柔性罩;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筛网之间还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于立柱上。\n[0018] 优选的,所述压滤分离器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有立柱,在所述立柱上分别设有液压站和导杆,其中所述导杆数量为两条且平行设置;所述液压站的输出端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与一顶板连接,所述顶板与两条所述导杆滑动连接,两条所述导杆上还设有一位置固定的墙板;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墙板之间设有复数个压滤板,复数个所述压滤板分别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所述压滤板设有排水管,且复数个所述压滤板设有一个共同的进浆口。\n[0019] 优选的,所述压滤分离器包括压滤板,所述压滤板包括主板、栓体以及隔膜;\n[0020] 所述主板两侧分别形成凹面,其中一个所述凹面的外围设有闭环凹槽,另一个所述凹面的外围设有与所述闭环凹槽匹配的闭环龙骨,所述主板中部还设有通孔,以及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所述栓体包括栓头、第一栓板以及第二栓板,所述栓头外侧设有外螺纹,内部设有通槽,所述第一栓板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二栓板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孔,还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凹口;所述栓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栓板、主板及第二栓板,其中栓头与所述第一栓板、第二栓板螺纹连接,且所述栓头的通槽与所述第二栓板的凹口连通;所述隔膜数量为两块,其中一块铆接于所述第一栓板与所述主板之间,另一块铆接于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二栓板之间。\n[0021] 以及一种建筑余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0022] 1)、根据建筑余泥的杂质含量情况以及流动性情况,选择性采用建筑余泥输送带或者吸液泵将建筑余泥输送至滚动筛;\n[0023] 2)、通过滚动筛将建筑余泥中的大块杂质分离筛除,同时根据建筑余泥杂质成分选择性磁选出铁质杂质;\n[0024] 3)、大块杂质分离筛除的建筑余泥输送至刮沙池沉淀,然后通过螺旋叶片将池体底部的沉淀物刮出;\n[0025] 4)、将刮沙池中的建筑余泥视流动性程度与水混合输送至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分离出有机物;\n[0026] 5)、通过有机物振动分离筛,将分离出的有机物滤出;\n[0027] 6)、滤出有机物后的建筑余泥经沉淀滤清后,输入至压滤分离器制得泥饼,并收集清水。\n[0028]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余泥处理工艺及系统采用纯物理工艺及设备,将建筑垃圾中含量最高的建筑余泥进行充分处理并回收利用,可从建筑余泥中分别提取出大块石料、水泥块、渣土、细沙、铁渣、有机物等,并最后获得泥饼和清水,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绿色环保,符合现代化生产需要。\n附图说明\n[0029]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n[0030]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平面示意图;\n[0031]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建筑余泥输送带结构示意图;\n[0032]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级分离滚动筛结构示意图;\n[003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磁选滚动筛结构示意图;\n[0034] 图5、6是本发明实施例刮沙池结构示意图;\n[0035]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n[0036]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有机物振动分离筛结构示意图;\n[0037]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压滤分离器结构示意图;\n[0038] 图10、11是本发明实施例压滤板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39]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n[0040] 实施例:\n[0041]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余泥处理系统,包括上料装置1、滚动筛2、刮沙池3、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4、有机物振动分离筛5以及压滤分离器6;所述上料装置1与所述滚动筛2连接,用于将建筑余泥输送至所述滚动筛2中进行大块物料的分离;所述滚动筛2连接至所述刮沙池3连接,用于将建筑余泥输送至所述刮沙池3中进行沉淀物的分离;所述刮沙池3连接至所述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4,用于将建筑余泥进行有机物的分离;所述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4连接至有机物振动分离筛5,用于将有机物筛出;所述有机物振动分离筛5连接至压滤分离器6,用于制得得到不含建筑杂质的水体。\n[0042] 上述建筑余泥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如下:\n[0043] 1)、根据建筑余泥的杂质含量情况以及流动性情况,选择性采用建筑余泥输送带或者吸液泵将建筑余泥输送至滚动筛;\n[0044] 2)、通过滚动筛将建筑余泥中的大块杂质分离筛除,同时根据建筑余泥杂质成分选择性磁选出铁质杂质;\n[0045] 3)、大块杂质分离筛除的建筑余泥输送至刮沙池沉淀,然后通过螺旋叶片将池体底部的沉淀物刮出;\n[0046] 4)、将刮沙池中的建筑余泥视流动性程度与水混合输送至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分离出有机物;\n[0047] 5)、通过有机物振动分离筛,将分离出的有机物滤出;\n[0048] 6)、滤出有机物后的建筑余泥经沉淀滤清后,输入至压滤分离器制得泥饼,并收集清水。\n[0049] 以下对各主要部件分别进行说明:\n[0050] 如图2所示,上料装置1优选采用建筑余泥输送带,包括支架11、输送带12、料斗13;\n所述支架11为框架结构,在所述支架11上下两侧设有用于安装皮带的辊111,且所述支架1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从动轮14、主动轮15,其中主动轮15由电机16驱动,所述电机16固设于所述支架11上,所述支架11设于立柱17上;所述输送带12挂接在所述辊111、从动轮14以及主动轮15上形成一个闭环,在所述输送带12上还设有可拆卸的料斗13。\n[0051] 上述实施例方案提供的建筑余泥输送带12通过可拆卸的料斗13,根据不同建筑余泥中的杂质情况,选择性的采用输送带12或者料斗13将物料输送至指定位置。\n[0052]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部分优选方案,所述料斗13的开口边缘通过铰链与所述输送带12铰接,在料斗13输送至输送带12的翻转部位时料斗13本身也可翻转,方便物料的排放。\n[0053]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17为伸缩柱,通过伸缩柱对输送带12进行升降,将建筑余泥提升至指定高度。\n[0054] 如图3所示,滚动筛2采用二级分离滚动筛,包括滚筒211、抱箍212、端盖213以及旋转驱动装置(未标示);所述滚筒211由筛网绕卷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且所述滚筒\n211倾斜设置,将两个开口分为上方开口和下方开口,滚筒211中设有转轴(未标示),转轴与旋转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使滚筒211通过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抱箍212数量为三个或以上,抱箍212数量为三个时,分别紧箍在所述滚筒211的两端以及中部,数量为三个以上时,两个抱箍212分别紧箍在所述滚筒211的两端,其余抱箍212在所述滚筒211的中部等分设置,紧箍在滚筒211外侧的抱箍212,使滚筒211可长期经受从滚筒211内部往滚筒211外侧的冲击而不变形;所述端盖213与所述滚筒211的上方开口形状匹配并固接在上方开口处,且所述端盖213的中部内凹并在内凹处设有进料孔2131。\n[0055] 上述实施例方案提供的建筑余泥二级分离滚动筛,建筑余泥从端盖213的进料孔\n2131上方落下,半径大于进料孔2131的石料、水泥块等大块物料被拦截在进料孔2131外侧,随着滚筒211带动端盖213的旋转,大块物料被剔除而出,经一级分离后的建筑余泥则从进料孔2131进入滚筒211内部,随着滚筒211的旋转进行二次分离,半径小于筛网网格的建筑余泥被筛分出滚筒211外侧,半径大于筛网网格的建筑余泥则随着滚筒211的旋转从滚筒\n211下方开口输出。\n[0056] 在一级分离过程中,除大块物料外的所有建筑余泥都从进料孔2131进入滚筒211,输入效率较低,尤其当大块物料堵塞进料孔2131且被端盖213旋转而剔除之前,建筑余泥无法从进料孔2131输入,因此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端盖213的进料口外侧设有栅格状的网孔2132,通过该改进方案,建筑余泥落下至端盖213内凹处时,大部分建筑余泥都可从网孔2132中率先进入滚筒211,又不影响大块物料的一级分离,使分离过程连续,进一步提高了分离效率。\n[0057]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筛网为铁丝网,铁丝网制成的滚筒211成本低,在分离过程中可长提经受建筑余泥的冲击而不损坏,因而使用寿命长。\n[0058] 如图4所示,滚动筛2还可以采用磁选滚动筛,包括滚筒221、旋转驱动装置(未标示)以及磁选装置;所述滚筒221由筛网绕卷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且所述滚筒221倾斜设置,将两个开口分为上方开口和下方开口,滚筒221中设有转轴(未标示),转轴与旋转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使滚筒1通过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磁选装置包括收集料斗\n222、主动轮223、皮带224、高强磁铁225以及导向板226;所述收集料斗222位于所述滚筒221下方,其输出端位于所述皮带224或所述高强磁铁225上方,且所述皮带224挂接在所述主动轮223和所述高强磁铁225上,所述高强磁铁225通过所述主动轮223和所述皮带224驱动旋转,所述导向板226位于所述高强磁铁225下方。\n[0059] 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建筑余泥经过滚筒221筛分后落入收集料斗222,收集料斗\n222将建筑余泥收集后输出至皮带224或所述高强磁铁225上方,同时高强磁铁225通过皮带\n224驱动旋转,最终建筑余泥都会被输送至高强磁铁225上,此时高强磁铁225对建筑余泥中的铁粉、铁渣等进行磁选,铁粉、铁渣在磁力作用下吸附在皮带224表面,当皮带224运行至高强磁铁225下方并脱离高强磁铁225时,铁粉、铁渣失去磁力作用而落在导向板226上被回收利用,其余建筑余泥则自由落体不受高强磁铁225作用。\n[0060] 上述实施例方案中,当建筑余泥含水量过大时流动性也较大,当流动性较大的建筑余泥直接蔬菜至皮带224上之后会从皮带224侧方溢出,因此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收集料斗222与所述皮带224之间设有槽体227,通过槽体227对流动性较大的建筑余泥集中,所述槽体227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高强磁铁225上方,建筑余泥被集中输出至高强磁铁225上方,并直接落在高强磁铁225上进行磁选。\n[0061] 如图5、6所示,刮沙池3包括用于存储建筑余泥的池体31,池体31可由水泥及砖块砌成,所述池体31底部设有斜坡311,所述斜坡311的高处设有出沙口312,在所述斜坡311上设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转轴32,转轴32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转轴32沿所述斜坡311方向设置,在所述转轴32上设有螺旋叶片321,所述螺旋叶片321则设有漏液孔322。\n[0062] 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在池体31中注入建筑余泥后,开启驱动装置驱动转轴32旋转,转轴32带动螺旋叶片321旋转,在螺旋叶片321旋转的过程中,将沉淀在池体31底部的细沙等小颗粒杂质3100沿斜坡311向上刮,而水份则从螺旋叶片321的漏液孔322中回流至池体31,虽然水份回流时不可避免的带回部分小颗粒杂质3100,但是随着螺旋叶片321不断旋转,小颗粒杂质3100会逐渐被刮至出沙口312,并且在刮沙过程中,细沙等小颗粒杂质3100会沉淀在斜坡311底部,即螺旋叶片321的外缘部分,而水份则从靠近螺旋叶片321中部的漏液孔322回流,池体31中的细沙等小颗粒杂质3100的整体趋势是沿着斜坡311提升至出沙口\n312排出的。\n[0063]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池体31截面为与所述螺旋叶片321匹配的弧形结构,通过该改进方案使池体31与螺旋叶片321的外缘更加贴合,避免细沙等小颗粒杂质\n3100从池体1与螺旋叶片321之间回流。\n[0064]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叶片321的外缘设有塑胶层323,避免螺旋叶片321与池体31直接摩擦影响螺旋叶片321的使用寿命。\n[0065]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池体31注水的水管34,所述水管\n34出水口位于所述池体31上方,在刮沙过程中,可视池体31中建筑余泥的浓度情况进行调节,当池体1中建筑余泥浓度过高影响建筑余泥整体流动性,导致无法工作时,通过水管34向池体31中注水对建筑余泥进行稀释,保证刮沙顺利进行。用于向所述池体31注水的水管\n34可作为一条独立的管道,也可以作为向池体31注入建筑余泥的输入管道的一个分支。\n[0066] 如图7所示,有机物旋流分离装置4包括圆筒41、锥形筒42,圆筒41与锥形筒42为可装配的方式连接为一体;其中所述圆筒41侧壁上方设有进料口411,建筑余泥通过管道从进料口411输入至圆筒41中,所述进料口411的进料方向与所述圆筒41侧壁相切,且所述进料口411的进料方向倾斜向下,使建筑余泥进入圆筒41后沿圆筒41内壁形成向下的旋流,所述圆筒41顶部设有用于有机物排出的第一出料口412;所述锥形筒42为倒置的锥形结构,其顶部与所述圆筒41的底部连通,所述锥形筒42的底部设有用于杂质排出的第二出料口421。\n[0067] 上述实施例方案中,建筑余泥从进料口411输入至圆筒41中,因进料方向与圆筒41侧壁相切,且进料方向倾斜向下,使建筑余泥进入圆筒41后沿圆筒41内壁形成向下的旋流,建筑余泥向下旋流至锥形筒42后,因锥形筒42容量变小,建筑余泥的流动更快从而达到搅拌的效果,使建筑余泥中的有机物与杂质分散,其中有机物浮在建筑余泥表面,杂质则沉底,持续向圆筒41注入建筑余泥,圆筒41及锥形筒42中都注满后,有机物在压力作用下从圆筒41顶部的第一出料口412排出,杂质则在压力作用下从第二出料口421排出,上述过程可持续进行。\n[0068]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圆筒41侧壁设有自上而下的第一螺旋引流槽\n413,加快建筑余泥进入圆筒41后旋流的形成。\n[0069]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锥形筒42侧壁设有自上而下的第二螺旋引流槽\n422,所述第二螺旋引流槽422与所述第一螺旋引流槽413衔接,加快建筑余泥进入圆筒41后旋流的形成。\n[0070] 如图8所示,有机物振动分离筛5包括安装板51、振动电机52、筛网53、减震柱54以及用于输送有机物混合液的输送管55;所述振动电机52通过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板51下方,所述筛网53连接于所述安装板51上方且倾斜设置,筛网53优选采用不锈钢筛网,通过振动电机52驱动以及安装板51传动使筛网53振动;所述安装板51则安装于所述减震柱54上,减震柱通过用于减震的弹簧与安装板51连接;所述输送管55设于所述安装板51上方,并在所述输送管55的输出口设有柔性罩56,其中柔性罩56可采用布料制成,布料围绕输送管55的输出口捆扎,并垂落在靠近筛网53的位置或者直接垂落在筛网53上。\n[0071] 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输送管55将有机物混合液输送至筛网53过滤,输出过程中在柔性罩56的作用下有机物混合液不会飞溅,很好的衔接了输送管55与筛网53,同时通过振动电机52的驱动以及安装板51的传动使筛网53不断往复振动,使有机物摊铺在筛网53上,完成有机物分离。\n[0072]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板51与所述筛网53之间还设有集水槽57,可避免水落在安装板51或者振动电机52上,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对水进行了回收。\n[0073]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集水槽57设于立柱58上,使集水槽57独立设置,在有机物分离过程中不与振动电机52、安装板51、筛网53等一起振动,保持稳定,防止水飞溅。\n[0074] 如图9所示,压滤分离器6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水平且平行设置的两道横梁61以及分别设置于横梁61上的若干立柱62,在所述立柱62上分别固定设有液压站63和导杆\n64,其中所述导杆64数量为两条且平行设置;所述液压站63位于所述导杆64的一端,其输出端连接有推杆631,所述推杆631与一顶板65连接,所述顶板65与两条所述导杆64滑动连接,两条所述导杆64上还设有一位置固定的墙板66,墙板66位于所述导杆64的另一端;在所述顶板65与所述墙板66之间设有复数个压滤板67,压滤板67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隔膜,复数个所述压滤板67分别与所述导杆64滑动连接,所述压滤板67设有排水管671,且复数个所述压滤板67设有一个共同的进浆口672。\n[0075]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两条所述导杆64上分别设有滑槽,所述压滤板67两侧设有挂耳673,所述压滤板67两侧的挂耳673分别与两条所述滑槽形成滑动连接,通过上述改进方案,可方便的将单个压滤板67从导杆64上取下,便于工作。\n[0076]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顶板65两侧设有滑套651,所述顶板65两侧的滑套651分别套在两条所述导杆64上形成滑动连接,因顶板65只需要在导杆64上滑动而不必取下,因此套在导杆64上的顶板65运行更为稳定。\n[0077]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推杆631外侧设有可伸缩的防尘罩632,避免杂物进入液压站63。\n[0078]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管671设于所述压滤板67的两侧偏下位置,从本实施例方案可知,压滤板67滑动连接在两条导杆64上,压滤形成的泥饼可从两条导杆\n64之间自由落下,而排水管671位于压滤板67两侧可防止水再次与泥饼混合。\n[0079]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管671下方设有用于收集用的水槽。因压滤板67是多个并行设置以提高压滤效果的,多个压滤板67的排水管671可通过水槽进行集中收集。\n[0080] 如图10、11所示,上述压滤分离器采用如下结构的压滤板,包括主板71、栓体以及隔膜(未标示);所述主板71两侧分别形成凹面,其中一个所述凹面的外围设有闭环凹槽\n711,另一个所述凹面的外围设有与所述闭环凹槽711匹配的闭环龙骨(未标示),所述主板\n71中部还设有通孔712,以及用于排水的排水孔713;所述栓体包括栓头721、第一栓板722以及第二栓板723,所述栓头721外侧设有外螺纹,内部设有通槽7211,所述第一栓板722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二栓板723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孔,还设有与所述通槽7211连通的凹口7231;所述栓头72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栓板722、主板71及第二栓板723,其中栓头721与所述第一栓板722、第二栓板723螺纹连接,且所述栓头721的通槽\n7211与所述第二栓板723的凹口7231连通;所述隔膜数量为两块,其中一块铆接于所述第一栓板722与所述主板71之间,另一块铆接于所述主板71与所述第二栓板723之间。\n[0081] 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多个装配完成后的压滤分离器用压滤板并行设置于压滤分离器的导杆上,在压力装置的压力下,相邻的两个凹面通过闭环凹槽711和闭环龙骨密封,形成密闭的空腔,且压滤分离器用压滤板的栓体通过通槽7211相连通,通过通槽7211及凹口7231向第一隔膜与第二隔膜间注浆,当密闭空腔中的压力升高时,浑浊液经过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的过滤渗出,并从排水孔713排出。\n[0082]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板71下方设有两个三角形支架714,两个所述三角形支架714分别位于所述主板71底部两侧,使压滤分离器用压滤板易于放置。\n[0083]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孔713设有两个并分别连接有排水管715,所述排水管715分别位于所述主板1两侧偏下位置,压滤形成的泥饼可从压滤分离器用压滤板自由落下,而排水管15位于压滤板两侧可防止水再次与泥饼混合。\n[0084]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法律信息
- 2017-06-13
- 2016-04-13
著录事项变更
申请人由揭阳市绿源环保处理有限公司变更为绿源环保有限公司
地址由522031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建阳路以北仁义路以西联泰花园40-41号变更为522031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建阳路以北仁义路以西联泰花园40-41号
- 2015-09-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09B 5/00
专利申请号: 201510321159.8
申请日: 2015.06.11
- 2015-09-0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