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电动送风机以及安装了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吸尘器 |
申请号 | CN201110103958.X | 申请日期 | 2011-04-20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5384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04D29/28 | IPC分类号 | F;0;4;D;2;9;/;2;8;;;A;4;7;L;9;/;0;0;;;A;4;7;L;5;/;2;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东京都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本多武史;坂上诚二;冯益祥;常乐文夫;大平房德;川边拓也;原田秀行 |
代理机构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贤伟;范胜杰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送风机以及安装了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吸尘器,其抑制了从护罩到轮毂空气的流动变得不均一的情况,并且实现了设置在旋转叶片的下游的静止叶片与气流的匹配,由此减少了旋转叶片的内部损失以及静止叶片的内部的剥离损失。关于叶片,在入口附近,叶片的护罩侧形状向旋转方向倾斜,随着朝向叶片的外边缘,护罩侧形状的倾斜接近轮毂侧形状,变化成大致二维形状,朝向叶片的外边缘,叶片的护罩侧形状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倾斜,当进一步接近外边缘部时,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倾斜减小,在外边缘部的附近具有大致二维形状,从轴向观察,叶片从内边缘到外边缘具有两个大致二维形状,在其前后,具有倾斜的旋转方向发生变化的形状。
1.一种电动送风机,其具备:圆环状的护罩;与所述护罩对置地配置的轮毂;在所述护罩与所述轮毂之间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的叶片;以及使所述护罩、所述轮毂和所述叶片旋转的电动部,所述电动送风机的特征在于,
各叶片用平板形成,
所述各叶片形成为:从半径方向内边缘到半径方向外边缘,从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向旋转方向侧扭转了的状态向旋转方向相反侧扭转,然后,再次向旋转方向侧扭转。
2.一种电吸尘器,其具有:产生抽吸力的电动送风机;与所述电动送风机连通的集尘室;以及与所述集尘室连通的吸入工具,所述电吸尘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送风机具备:圆环状的护罩;与所述护罩对置地配置的轮毂;在所述护罩与所述轮毂之间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的叶片;以及使所述护罩、所述轮毂和所述叶片旋转的电动部,
各叶片用平板形成,
所述各叶片形成为:从半径方向内边缘到半径方向外边缘,从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向旋转方向侧扭转了的状态向旋转方向相反侧扭转,然后,再次向旋转方向侧扭转。
电动送风机以及安装了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吸尘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动送风机以及安装有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吸尘器,所述电动送风机具有风扇翼片,该风扇翼片为在内边缘到外边缘之间进行了扭转的形状。\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的电动送风机例如如下面的专利文献1所示,一般由护罩、配置在其对置位置的主板、以及在它们之间配置有多个的叶片构成,所述叶片使护罩侧比轮毂侧倾斜得大,从而通过高速旋转来获得风量和真空压力。\n[0003] 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电动送风机的旋转风扇:风扇翼片被前表面护罩和后表面护罩(轮毂)所夹,并通过铆接而固定,对吸入口附近的风扇翼片的曲率半径进行比较,通过使前表面护罩侧比后表面护罩侧倾斜得大,在内周侧,前表面护罩侧向旋转方向倾斜,在外周侧,相对于后表面护罩大致垂直。\n[0004] 另外,与现有的电动送风机相类似的现有的风扇的结构例如在下面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记载了一种离心风扇的叶轮,在现有的风扇中,具有跨越轮毂与护罩的外周部之间的多片叶片,而且在护罩的中央部形成了风扇吸入口,所述各叶片的后边缘部处的护罩侧结合部的位置比轮毂测结合部的位置向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偏移了预定量,该离心风扇的叶轮的特征在于,所述各叶片的后边缘部处的轮毂侧叶片出口角与护罩侧叶片出口角相等。\n[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757501号公报(特开平3-151598号公报)[0006]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730396号公报(特开平4-120753号公报)[0007] 在现有的电动送风机(专利文献1)中,对于入口的空气流没有进行详细的叶片角度分布的调整,因此容易因叶轮内部的流动而产生剥离和逆流,造成能量损失(效率降低)。特别是,在电动送风机的吸入口,通过旋转的送风机和引导吸入气流的密封环(mouth ring)来抑制由于叶片吸入口和叶轮出口的压力差而产生的泄漏气流。因此,在吸入口在旋转体和静止体的连接部产生阶梯差,考虑到该阶梯差气流和泄漏气流,为了调整与叶片入口角度的匹配以及叶片的负载分布,需要理解叶片内部的现象以使整体为最佳。即,需要在入口泄漏中与泄漏匹配地调整叶片角度分布,由此来使叶片的负载分布最佳,从而抑制剥离和逆流,以实现高效率。另外,由于对于入口的空气流没有进行详细的风扇叶片角度分布的调整,因此,还存在这样的可能:在吸入口附近,叶轮的翼片的倾斜与空气的流入方向不一致,空气撞上风扇翼片的侧面,碰撞损失增大。\n[0008] 另外,在所述电动送风机(专利文献1)中,在从轴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所述叶片相对于所述主板的倾斜很大,因此在基于板金的组装过程中,存在由于压曲等叶片或铆接容易崩溃这样的组装上的问题。\n[0009] 另外,在现有的电动送风机(专利文献1)中,尽管在内周侧(流入侧)前表面护罩侧向旋转方向倾斜,但是外周侧(流出侧)相对于后表面护罩大致垂直,因此,在外周侧(流出侧),从前表面护罩到后表面护罩空气的流动变得不均一,即,从前表面护罩到后表面护罩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变得不均一,有能量损失增大的危险。\n[0010] 另外,在现有的风扇(专利文献2)中,在形成了为了使从风扇流出到风扇下游的气流高效地减速而设置的静止翼片(例如,扩散器(diffuser))的情况下,在叶片的后边缘部处的护罩侧结合部的位置比轮毂测结合部的位置向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偏移了预定量的离心风扇的叶轮中,由于没有实现气流与静止翼片的匹配,因此,在静止翼片的翼片之间内容易产生气流的剥离和逆流,从而造成能量损失(效率降低)。\n发明内容\n[0011]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送风机和安装有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吸尘器,所述电动送风机使旋转轴方向各截面上的叶片的形状合理化,从而能够抑制叶片间流道中的气流的剥离和逆流,或者能够减小叶片出口处的气流的平均流速,或者能够抑制叶片出口处的从护罩到轮毂的流速分布不均一的情况,由此能够实现高效率。\n[0012]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叶片铆接安装于轮毂和护罩的时候抑制了叶片的压曲的电动送风机、以及安装有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吸尘器。\n[0013]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各叶片形成为:从半径方向内边缘到半径方向外边缘,从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向旋转方向侧扭转了的状态向旋转方向相反侧扭转,然后,再次向旋转方向侧扭转。\n[0014] 或者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各叶片形成为:从与所述的连接部朝向与护罩的连接部的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在叶片的半径方向外边缘部,与旋转轴方向大致一致或者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向旋转方向侧倾斜,并且,各叶片具有: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在叶片的半径方向中间部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向旋转方向侧倾斜的部分、以及相对于旋转轴方向而向旋转方向相反侧倾斜的部分。\n[0015] 或者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叶片的与轮毂的连接部处的轮毂侧脊线和叶片的与护罩的连接部处的护罩侧脊线,从半径方向内边缘到半径方向外边缘至少在两处交叉。\n[0016] 或者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与连结叶片的任意位置和旋转轴的轴心的直线正交的正交线同从旋转轴方向观察弯曲的叶片的外表面处的切线所构成的角度定义为叶片角度,叶片的轮毂侧的叶片角度特别是在半径方向外边缘部比叶片的护罩侧的叶片角度要小。\n[0017] 根据本发明,各叶片从半径方向内边缘到半径方向外边缘,从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向旋转方向侧扭转了的状态向旋转方向相反侧扭转,然后,再次向旋转方向侧扭转,由此,旋转轴方向各截面上的叶片的形状合理化,能够抑制叶片间流道中的气流的剥离和逆流。另外,能够降低叶片出口处的气流的平均流速。而且,能够抑制叶片出口处的从护罩到轮毂的流速分布不均一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电动送风机的效率,电动送风机以及安装有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吸尘器的吸入工作率也能够提高。\n[0018] 根据本发明,各叶片从与轮毂的连接部朝向与护罩的连接部的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在叶片的半径方向外边缘部,与旋转轴方向大致一致或者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向旋转方向侧倾斜,而且,各叶片具有: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在叶片的半径方向中间部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向旋转方向侧倾斜的部分、以及相对于旋转轴方向而向旋转方向相反侧倾斜的部分,由此,旋转轴方向各截面上的叶片的形状合理化,能够抑制叶片间流道中的气流的剥离和逆流。另外,能够降低叶片出口处的气流的平均流速。而且,能够抑制叶片出口处的从护罩到轮毂的流速分布不均一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电动送风机的效率,电动送风机以及安装有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吸尘器的吸入工作率也能够提高。\n[0019] 根据本发明,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叶片的与轮毂的连接部处的轮毂侧脊线和叶片的与护罩的连接部处的护罩侧脊线,从半径方向内边缘到半径方向外边缘至少在两处交叉,由此,在将叶片铆接安装于轮毂和护罩的时候,能够抑制由于在该交叉部分进行铆接而使得叶片压曲的情况。此外,旋转轴方向各截面上的叶片的形状合理化,能够抑制叶片间流道中的气流的剥离和逆流。另外,能够降低叶片出口处的气流的平均流速。而且,能够抑制叶片出口处的从护罩到轮毂的流速分布不均一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电动送风机的效率,电动送风机以及安装有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吸尘器的吸入工作率也能够提高。\n[0020] 根据本发明,将与连结叶片的任意位置和旋转轴的轴心的直线正交的正交线同从旋转轴方向观察弯曲的叶片的外表面处的切线所构成的角度定义为叶片角度,叶片的轮毂侧的叶片角度特别是在半径方向外边缘部比叶片的护罩侧的叶片角度要小,由此,旋转轴方向各截面上的叶片的形状合理化,能够抑制叶片间流道中的气流的剥离和逆流。另外,能够降低叶片出口处的气流的平均流速。而且,能够抑制叶片出口处的从护罩到轮毂的流速分布不均一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电动送风机的效率,电动送风机以及安装有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吸尘器的吸入工作率也能够提高。\n附图说明\n[0021] 图1是吸尘器主体的示意横向剖视图。\n[0022] 图2是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的剖视图。\n[0023] 图3是叶轮滚珠部附近的构成图。\n[0024] 图4是叶轮的形状图。\n[0025] 图5是叶片的形状图。\n[0026] 图6是叶片的详细形状图。\n[0027] 图7是表示叶片的护罩和主板接触面上的叶片安装角度分布的图。\n[0028] 图8是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功率的比较图。\n[0029] 图9是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叶轮出口速度的轴向分布的比较图。\n[0030] 图10是实施例与比较例的扩散器内部的轴向高度中央截面处的速度分布的比较图。\n[0031] 图11是表示铆接的位置的图。\n[0032] 图12是表示铆接的凸起的图。\n[0033] 图13是叶轮和扩散器的形状图。\n[0034] 图14是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叶片的形状图。\n[0035] 图15是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叶轮内部的轴向高度各截面处的速度分布的比较图。\n[0036] 符号说明\n[0037] 100:电吸尘器主体\n[0038] 101:软管接头\n[0039] 102:集尘室\n[0040] 103:纸容器\n[0041] 104:过滤器部\n[0042] 105:电动机室\n[0043] 106:电动送风机\n[0044] 107:防振橡胶\n[0045] 108:送风机入口\n[0046] 109:送风机出口\n[0047] 110:线轴\n[0048] 111:车轮\n[0049] 201:送风机\n[0050] 202:电动机\n[0051] 203:壳体\n[0052] 204:端架\n[0053] 205、308:旋转轴\n[0054] 206:转子\n[0055] 207:定子\n[0056] 208:电刷\n[0057] 209:转换器\n[0058] 210、303、400、600:叶轮\n[0059] 211:扩散器\n[0060] 212:分隔板\n[0061] 213:回程引导件\n[0062] 214、309:风扇外壳\n[0063] 215、300:滚珠部\n[0064] 216、302:密封材料\n[0065] 217:电动送风机入口\n[0066] 301:密封材料固定部件\n[0067] 304、402、1103:护罩壁\n[0068] 305、403、1101:轮毂壁\n[0069] 306、401、601、1104、1200:叶片\n[0070] 307:叶片前边缘\n[0071] 310:径向阶梯差\n[0072] 313:空气流的方向\n[0073] 314:静止部末端\n[0074] 315、404:叶轮滚珠部\n[0075] 316:轴向阶梯差\n[0076] 317:铆接件\n[0077] 405、505、604、1203:旋转方向\n[0078] 501、602、1201:护罩侧\n[0079] 502、603、1202:轮毂侧\n[0080] 503:入口附近\n[0081] 504:出口附近\n[0082] 506、507:大致二维形状\n[0083] 701:护罩侧的拐点\n[0084] 702:轮毂侧的拐点\n[0085] 703:交叉点\n[0086] 1001:叶片\n[0087] 1002:高速区域\n[0088] 1003:低速区域\n[0089] 1004:扩散器出口部\n[0090] 1102:铆接用孔\n[0091] 1105、1205:铆接用凸起\n具体实施方式\n[0092] 本发明为一种电动送风机,其具备:圆环状的护罩;与护罩对置地配置的轮毂;在护罩与轮毂之间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的叶片;以及使护罩、轮毂和叶片旋转的电动部,电动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各叶片用平板形成,各叶片形成为:从半径方向内边缘到半径方向外边缘,从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向旋转方向侧扭转了的状态向旋转方向相反侧扭转,然后,再次向旋转方向侧扭转。\n[0093] 本发明为一种电动送风机,其具备:圆环状的护罩;与护罩对置地配置的轮毂;在护罩与轮毂之间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的叶片;以及使护罩、轮毂和叶片旋转的电动部,电动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各叶片用平板形成,各叶片形成为:从与轮毂的连接部朝向与护罩的连接部的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在叶片的半径方向外边缘部,与旋转轴方向大致一致或者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向旋转方向侧倾斜,各叶片具有: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在叶片的半径方向中间部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向旋转方向侧倾斜的部分、以及相对于旋转轴方向而向旋转方向相反侧倾斜的部分。\n[0094] 本发明为一种电动送风机,其具备:圆环状的护罩;与护罩对置地配置的轮毂;在护罩与轮毂之间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的叶片;以及使护罩、轮毂和叶片旋转的电动部,电动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各叶片用平板形成,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叶片的与轮毂的连接部处的轮毂侧脊线和叶片的与护罩的连接部处的护罩侧脊线,从半径方向内边缘到半径方向外边缘至少在两处交叉。\n[0095] 本发明为一种电动送风机,其具备:圆环状的护罩;与护罩对置地配置的轮毂;在护罩与轮毂之间沿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的叶片;以及使护罩、轮毂和叶片旋转的电动部,电动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各叶片用平板形成,将与连结叶片的任意位置和旋转轴的轴心的直线正交的正交线同从旋转轴方向观察弯曲的叶片的外表面处的切线所构成的角度定义为叶片角度,叶片的轮毂侧的叶片角度在半径方向内边缘部和半径方向外边缘部比叶片的护罩侧的叶片角度要小。\n[0096] 根据本发明,旋转轴方向各截面上的叶片的形状合理化,能够抑制叶片间流道中的气流的剥离和逆流。另外,能够降低叶片出口处的气流的平均流速。而且,能够抑制叶片出口处的从护罩到轮毂的流速分布不均一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电动送风机的效率,电动送风机以及安装有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吸尘器的吸入工作率也能够提高。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入口泄漏与叶片角度分布匹配,能够抑制叶轮内部的空气的流动中的剥离现象和逆流现象,能够实现高效率。\n[0097] 另外,在将叶片铆接安装于轮毂和护罩的时候,能够抑制由于在该交叉部分铆接而导致叶片压曲,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使铆接位置合理化,能够提高组装精度。\n[0098]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叶片的内边缘部,使叶片倾斜以与空气的流入方向一致的方式倾斜,能够抑制空气碰撞到叶片的侧面,能够减少碰撞损失。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与设置于旋转的叶片的下游的静止叶片的气流匹配,能够降低旋转的叶片的内部的损失以及静止叶片的内部的剥离损失,能够减少能量损失。\n[0099]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n[0100] 【实施例1】\n[0101]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n[0102] 首先,使用图1对电吸尘器主体进行说明。基于从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电吸尘器主体100的上方进行观察的横向剖视图,对电吸尘器主体100结构进行说明。将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安装软管接头101的一侧作为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前侧,在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前端具有能够自如装卸的软管接头101。在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前侧,具有用于保持纸容器\n103的集尘室102,在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后侧,具有用于收纳电动送风机106的电动机室\n105,在集尘室102与电动机室105之间,具有过滤器部104,该过滤器部104用于抑制集尘室102内的尘埃流入到电动机室105中。集尘室102和电动机室105经由过滤器部104连通。在集尘室102具有能够自如装卸的纸容器103。纸容器103的开口与软管接头101连通。当尘埃堆积在纸容器103内时,纸容器103膨胀,纸容器103的相对于开口而位于相反侧的底部与过滤器部104抵接。在电动机室105中具有产生抽吸力的电动送风机106。在电动送风机106的前侧的两端与电动机室105的前侧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防振橡胶107(防振部件),该防振橡胶107用于抑制电动送风机106的振动传递到电吸尘器主体100。至于防振部件,也可以代替橡胶而使用弹簧。电动送风机106在前端具有用于吸入空气的送风机入口108,并且电动送风机106在后侧侧方具有用于排出空气的送风机出口109。并且,送风机入口108面对着过滤器部104开口。在电动机室105的侧方,具有用于将电源线卷绕起来进行收纳的线轴110。在电动送风机106的后侧两侧方具有车轮。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软管接头101连接有软管,在软管连接有用于受理电吸尘器主体100的接通/断开等操作的操作管,在操作管连接有能够自如伸缩的延长管,在延长管连接有吸入工具。软管接头101所在的一侧(上游侧)为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前侧,相反侧为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后侧。软管接头101、软管、操作管以及延长管并非是必须有的结构,也可以是形成于操作管的操作部或吸入工具直接形成于电动送风机106。从上方观察电吸尘器主体100,与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左右方向。所谓侧方指的是比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靠左侧或者靠右侧的一侧。电动送风机106可以载置在横向上(横放)使得送风机入口108朝向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前侧,也可以载置在纵向上(纵向设置)使得送风机入口108朝向电吸尘器主体100的上侧。\n[0103] 接下来,对电吸尘器主体100内的空气流动进行说明。从软管接头101流入的空气进入到集尘室102中。在图1中,作为集尘单元而示出了纸容器103,但是容器的材质并没有限定。另外,在是旋风分尘器(cyclone)方式的情况下,代替纸容器103而收纳有分尘室(分尘式集尘盒)。通过纸容器103除去了大部分的尘埃的空气进一步通过过滤器部104,在这里微细的尘埃也被除去。然后,空气流流入到电动机室105。电动送风机106隔着防振橡胶107悬吊于电动机室105,从送风机入口108流入的空气在通过电动送风机106升压后从送风机出口109排出。\n[0104] 接下来,使用图2对电动送风机106进行说明。电动送风机106具有:用于吸入空气的送风机201(风扇部)和用于驱动送风机201的电动机202(驱动部)。\n[0105] 电动机202中,在由壳体203和端架204构成的电动机外壳支撑有旋转轴205,在旋转轴205安装有转子206。在转子206的外周配置有作为固定部的定子207。通过电刷\n208和与其接触的转换器(commutator)209来进行向作为旋转部的转子206的供电。\n[0106] 送风机201具有:与旋转轴205直接连接的叶轮210;和设置于叶轮210的外周侧的扩散器211,隔着分隔板212配置在扩散器211的对面的回程引导件213收纳在风扇壳体\n214内。在叶轮210形成有多个叶片(动翼)。由于扩散器211与旋转轴205并不连接,因此扩散器211不旋转。在扩散器211也形成有多个叶片(静翼)。叶轮210在圆环状的滚珠部(目玉部)215与设置于风扇壳体214侧的密封材料216大致接触,具有防止空气泄漏的结构。\n[0107] 通过了相当于图1中的送风机入口108的电动送风机入口217的空气暂且通过滚珠部215附近之后,通过叶轮210而升压和增速。然后,通过扩散器211,气流大致偏转\n180°,流入到回程引导件213,而在该过程中,气流被减速,压力相应地上升。通过了回程引导件213的气流流入到电动机的壳体203内,在对转子206、定子207、电刷208以及转换器209等进行冷却后排出。旋转轴205的轴向与电吸尘器主体100的前后方向大致一致,以旋转轴205为基准,与轴向正交的方向是半径方向。\n[0108] 以本发明为对象的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的叶轮外径大致处于φ60mm~φ120mm的范围,叶轮出口高度大致处于6~12mm的范围,叶片的板厚处于大致0.5~1.5mm的范围,叶片片数大致处于6~9片的范围,输入大致处于500W~1500W的范围,最高转速大致处于每分钟35000~50000转的范围。\n[0109] 接下来,使用图3对本实施例的电动送风机的滚珠部300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图\n3是图2中的滚珠部215附近的放大图。相当于图2中的密封材料216的密封材料302经密封材料固定部件301而固定,该密封材料固定部件301安装于相当于图2的风扇壳体214的风扇壳体309上。叶轮滚珠部315吃入到该密封材料302中,从而构成了密封机构。该密封机构位于该位置这一点很重要,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叶片306通过铆接件317而相对于轴向前侧的护罩壁304和轴向后侧的轮毂壁305固定。其中,叶片306可以通过焊接等除了铆接之外的手段来进行固定。叶片306用厚度大致均一的平板构成,该平板用以铝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这里所述的大致均一包括加工时的变形或热变形所导致的或厚或薄、表面的凹凸所导致的或厚或薄。护罩用厚度大致均一的平板构成,该平板用以铝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护罩具有圆环形状。即,护罩在中心具有圆形的开口。护罩的靠叶片306侧的壁面是护罩壁304。如图3所示,护罩的外边缘(半径方向的最外周)朝向半径方向,护罩的内边缘(半径方向的最内周)朝向轴向。如图3所示,在护罩的内边缘附近,护罩的方向逐渐从半径方向改变成轴向。轮毂也由厚度大致均一的平板构成,该平板用以铝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轮毂为圆形或者圆环形状。轮毂的靠叶片306侧的壁面为轮毂壁305。\n如图3所示,轮毂的外边缘和内边缘均朝向半径方向。由此,护罩的外边缘和轮毂的外边缘大致平行,并分离。叶片306、护罩、轮毂也可以是含有铝的合金或者铝以外的金属(例如、铁、不锈钢、钛)或者陶瓷。铆接件一般沿着叶片306的靠护罩壁304侧的端面和靠轮毂壁\n305侧的端面这两个端面准备多个,但是,这里仅着重于护罩壁304侧且在最内径侧(内边缘侧)的铆接件进行了图示。铆接件317优选构成为与叶片306成为一体。例如,在从平板脱模出叶片306时,如果也一起脱模出铆接件317部分,则能够将铆接件317与叶片306构成为一体形状。或者,在从平板切削出叶片306的时候,如果也一并切削出铆接件317部分,则能够将铆接件317与叶片306构成为一体形状。叶片306的靠护罩壁304侧的端面具有沿着护罩壁304的形状,叶片306的靠轮毂壁305侧的端面具有沿着轮毂壁305的形状。\n叶片306的靠护罩壁304侧的端面的线叫做护罩侧脊线,叶片306的靠轮毂壁305侧的端面的线叫做轮毂侧脊线。并且,通过护罩、轮毂和在圆周方向配置有多个的叶片306构成了叶轮303。轮毂固定在相当于旋转轴205的旋转轴308上,其结果是,叶轮303固定于旋转轴308。由此,叶轮303随着旋转轴308的旋转而旋转。叶片306的内边缘向前侧凸出,形成了叶片前边缘307。在叶片前边缘307与旋转轴308之间具有空间,从而形成了流道。风扇壳体309的内周的静止部末端314的位置与叶片306的叶片前边缘307的位置不一致,静止部末端314的位置比叶片前边缘307靠前侧,从而具有轴向阶梯差316。即,固定部与旋转部之间在轴向具有阶梯差。风扇壳体309的内周的静止部末端314的位置与护罩的叶轮滚珠部315的位置不一致,静止部末端314的位置比叶轮滚珠部315靠内周侧,从而具有径向阶梯差310。即,在固定部与旋转部之间在径向也具有阶梯差。粗箭头表示空气流的方向313。空气进入到滚珠部215的入口,并流入形成于两片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叶片306之间的空间(流道)中。由于径向阶梯差310的存在,气流产生泄漏。\n[0110] 接下来,使用图4,对叶轮400的形状进行说明。图4的(a)是从轴向前侧观察叶轮400的正视图。图4的(b)是从与叶轮400的旋转轴垂直的一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如图\n4的(a)所示,相当于图3中的叶片306的叶片401在周向上隔开相等间隔地设置有8片,并具有这样的形状:随着从叶轮滚珠部404朝向径向外侧,朝向旋转方向扭转、然后朝向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扭转,然后再一次向旋转方向扭转。另外,如图4的(b)所示,设置于叶片401的前表面的护罩壁402的最大直径比设置于叶片401的后表面的轮毂壁403的最大直径要大。即,护罩的外周比轮毂的外周大。由此,护罩的外边缘的位置比轮毂的外边缘靠内周侧。另外,护罩壁402与叶片401的相切的外边缘为相同直径,轮毂壁403与叶片401的相切的外边缘也为相同直径。由此,叶片401的护罩侧外边缘比轮毂侧外边缘要大。\n[0111] 接下来,使用图13对叶轮400以及扩散器211的形状进行说明。扩散器211形成为覆盖叶轮400的外周侧。作为静止体的扩散器211的内边缘位置这样的位置:相对于作为旋转体的叶轮400的外边缘,隔开了叶轮400能够旋转的程度的间隙。扩散器211形成为在前表面侧的圆环状部件与底面侧的圆环状部件之间在周向夹有多个(例如13片)叶片(静翼)406。扩散器211的叶片406的厚度不是均一的,叶片406由树脂材料构成。另外,叶轮400的叶片401被扭转而具有三维形状,与此相对地,扩散器211的叶片406不是扭转而仅是倾斜或者弯曲,因此具有二维形状。扩散器211的叶片406的片数比叶轮400的叶片401的片数要多。叶轮400的叶片401从内边缘到外边缘相对于以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半径方向而向旋转方向405的相反侧即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倾斜或者弯曲。与此相对,扩散器211的叶片406从内边缘到外边缘相对于以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半径方向朝向叶轮\n400的旋转方向倾斜或者弯曲。由此,从轴向观察时的叶轮400的叶片401的倾斜或弯曲方向与扩散器211的叶片406的倾斜或弯曲方向是相反的。并且,叶轮400的叶片401的外边缘(出口)的轴向的形成方向与扩散器211的叶片406的内边缘(入口)的轴向的形成方向大致一致。例如,优选的是,在扩散器211的叶片406的轴向的形成方向与轴向大致一致的情况下,叶轮400的叶片401的外边缘的轴向的形成方向也与轴向大致一致或者向旋转方向稍微倾斜。由此,从叶轮400流出的空气的气流在紊流很少的情况下顺利地流入到扩散器211。\n[0112] 接下来,使用图5进一步对叶片500的形状进行说明。图5是从轴向前侧观察一片叶片500的正视图。从以旋转轴方向为基准的绝对坐标空间来看,关于叶片500的从轮毂壁到护罩壁的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在包括内边缘部的入口附近503向旋转方向505倾斜,随着朝向叶片的外边缘,向旋转方向的倾斜变小,而与旋转轴方向大致一致,从而成为大致二维形状506。并且,关于叶片500的从轮毂壁到护罩壁的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朝向叶片的外边缘,比旋转轴方向更向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在迎来了向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最大倾斜之后,随着进一步靠近外边缘部,向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倾斜减小,在出口附近504与旋转轴方向大致一致,从而成为大致二维形状507。关于叶片500的从轮毂壁到护罩壁的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进一步在外边缘部,再次向旋转方向稍微(大约几度)倾斜。即,从轴向来看,叶片500从内边缘到外边缘从向旋转方向扭转了的状态向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扭转,然后再次向旋转方向扭转。并且,从轴向来看,叶片500从内边缘到外边缘具有两个大致二维形状506、507,在其前后,具有倾斜方向发生变化的形状。这里,所谓大致二维形状是指位于包括旋转轴方向的面内,具体来说,是指叶片500的与护罩壁的连接部和叶片500的与轮毂壁的连接部存在于旋转轴方向上。入口附近503的入口端在半径方向为内边缘,在圆周方向为前边缘(叶片500的最前端)。出口附近504的出口端在半径方向为外边缘,在圆周方向为后边缘(旋转方向505的最后端)。即,在入口附近503和出口附近504,向旋转方向倾斜,但是在内边缘和外边缘之间,具有两个大致二维形状,在大致二维形状的前后,倾斜方向发生了变化。另外,叶片500是对平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其板厚并不是在中间部特别厚,而是大致均一的。叶片500的中间部的、从轮毂侧502端面到护罩侧501端面的倾斜可以是大致直线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也可以是翘曲的)。关于叶片500的从轮毂壁到护罩壁的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在外边缘部可以与旋转轴方向大致一致。内边缘部处的叶片500的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取决于空气向叶片500的入射角度。外边缘部处的叶片500的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取决于与空气向扩散器211的入射角度的匹配。因此,优选外边缘部处的叶片500的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与扩散器211的叶片406的旋转轴方向的形成方向大致一致。\n[0113] 从以轮毂侧502的形状(轮毂侧脊线)为基准的相对坐标空间来看,在半径方向中间部中的内边缘侧,相对于轮毂侧502的形状,护罩侧501的形状(护罩侧脊线)向旋转方向弯曲,在半径方向中间部中的外边缘侧,相对于轮毂侧502的形状,护罩侧501的形状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弯曲,在出口附近504,相对于轮毂侧502的形状,护罩侧501的形状向旋转方向稍微探出。即,在半径方向中间部中的外边缘侧,与内边缘侧相比,叶片500的与护罩壁的连接部的位置相对于与轮毂壁的连接部的位置位于旋转方向相反侧,并且,在外边缘部,相对于与外边缘部相比位于内周侧的外边缘侧,叶片500的与护罩壁的连接部的位置相对于与轮毂壁的连接部的位置位于旋转方向侧。其结果为,从叶片500的内边缘到外边缘,轮毂侧502的形状(轮毂侧脊线)与护罩侧501的形状(轮毂侧脊线)在两个部位交叉。\n[0114] 接下来,使用图6对叶片601的具体形状进行说明。图6是从轴向前侧观察叶轮\n600的正视图,仅用一片来代表表示设置有多片的叶片601。另外,图6中的R1~7是与以旋转轴为中心的滚珠半径为同心圆的圆,该各个圆与护罩侧602的形状以及轮毂侧603的形状相交叉的各点、同中心轴所构成的角度为倾斜角θ。倾斜角θ可以说是叶轮600相对于轴向朝向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倾斜角θ在护罩侧形状向旋转方向侧倾斜的时候为正,在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倾斜的时候为负。关于叶片601,在与滚珠半径相同的半径R1(内边缘部)处,叶片601的护罩侧602的形状比轮毂侧603的形状向旋转方向604倾斜θ1,在朝向叶片的外边缘的R2处,向旋转方向倾斜的量为θ2,进一步地,在朝向叶片的外边缘的R3(内边缘侧大致二维形状部)处,护罩侧602的形状轮毂侧603的形状交叉,成为大致二维形状。另外,在本发明中,θ1是11°,θ2是9°,θ1>θ2>θ3(θ3=0)。即,叶片601在内边缘部向旋转方向倾斜量最大。但是,具有最大倾斜的部分可以不是内边缘部,而是比内边缘部稍微靠外边缘侧的部分。另外,在从R3进一步朝向叶片的外边缘的R4处,叶片601的护罩侧602的形状,与轮毂侧603的形状相比,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倾斜θ4,在朝向叶片的外边缘的R5(朝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最大倾斜部),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倾斜的量为θ5,在进一步朝向叶轮的外边缘的R6(外边缘侧大致二维形状部),护罩侧602的形状和轮毂侧603的形状再次交叉,成为大致二维形状。另外,在本发明中,θ4为-3°,θ5为-4°,θ4>θ5>θ6(θ6=0)。另外,从R5到略微靠近内边缘侧形成最大倾斜部。另外,在从R6进一步朝向叶片的外边缘的R7(外边缘部)处,叶片601的护罩侧602的形状,与轮毂侧603的形状相比,向旋转方向倾斜θ7。另外,在本发明中,θ7为0.5°。\n即,在R1到R2,护罩侧602的形状与轮毂侧603的形状相比向旋转方向倾斜,在R3成为大致二维形状,随着从R3到R4、R5,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倾斜,在R6,再次成为大致二维形状,在外边缘,再次向旋转方向倾斜。即,若从叶片的内边缘到外边缘对通过旋转轴上的圆标以序号,则相对于各圆的倾斜角θ为这样的顺序θ1>θ2>θ7>θ3=θ6>θ4>θ5。在同心圆上,各叶片的相对于轮毂的护罩形成方向的最大倾斜角优选为5°~15°。\n[0115] 两个大致二维形状中内边缘侧的二维形状比半径方向中间点更靠内边缘侧。在内边缘侧的大致二维形状的内边缘侧,叶片601向旋转方向倾斜,在内边缘侧的大致二维形状的外边缘侧,叶片601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倾斜,但是向旋转方向的最大倾斜角的绝对值(例如,θ1=11°)比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最大倾斜角的绝对值(例如,θ5=-4°)要大。两个大致二维形状中的外边缘侧的大致二维形状位于外边缘部附近(自外边缘部起向内边缘侧大约数毫米)。\n[0116] 接下来,使用图7对本发明涉及的叶片的叶片角度分布进行说明。图7中,引出相对于连结叶片的任意位置和中心轴(旋转轴308的轴心)的直线正交的正交线,将该正交线与叶片的外表面处的切线所构成的角度作为叶片安装角度或者叶片角度“β”。横轴是半径。如图7所示,在半径最小的内边缘,护罩叶片角度设定得比轮毂角度大。更具体来说,相对于叶片护罩直径D,在护罩内径为0.387D,轮毂内径为0.357D的情况下,将护罩叶片角度设定为大约25度,将轮毂叶片角度设定为大约22度。即,在内边缘,相对于轮毂侧,护罩侧的叶片角度稍大,护罩内径比轮毂内径大。并且,在半径最大的外边缘,护罩叶片角度设定得比轮毂叶片角度大,叶片的外边缘的护罩侧外径设定得比外边缘的轮毂侧外径要大。更具体来说,在设叶片外边缘处的护罩直径为D的情况下,当后边缘的轮毂侧直径为0.996D时,护罩叶片安装角度设定为大约35度,轮毂叶片安装角度设定为大约20度。\n[0117] 另外,如图7的实线曲线所示,与护罩壁相接触的叶片的叶片角度分布随着从轮毂面的内边缘朝向外边缘而增加,并迎来内边缘侧的轮毂侧的拐点702。然后,叶片角度随着朝向外边缘而缓慢减小,并达到外边缘侧的轮毂侧的拐点702。然后,当过了该外边缘侧的轮毂侧的拐点702时,叶片角度随着朝向外边缘而再次减小。即,与轮毂接触的叶片的角度分布设定成随着朝向外边缘而具有两个轮毂侧的拐点702。另外,根据入口条件,也可以是一个拐点。\n[0118] 另外,如图7的虚线曲线所示,关于护罩侧的叶片角度分布,随着从护罩内边缘朝向外边缘,在刚过内边缘之后,角度不增加,迎来内边缘侧的护罩侧的拐点701。然后,叶片角度随着朝向外边缘而增加,达到外边缘侧的护罩侧的拐点701。然后,当过了该外边缘侧的护罩侧的拐点701时,随着朝向外边缘,缓缓地达到外边缘的叶片角度。即,与轮毂接触的叶片的角度分布设定成随着朝向外边缘而具有两个护罩侧的拐点701。\n[0119] 另外,护罩侧的叶片角度分布的虚线曲线与轮毂侧的叶片角度分布的实线曲线在半径方向的大致中央的外边缘侧交叉。在交点703的内边缘侧,护罩的叶片角度比轮毂的叶片角度要小,在交点的外边缘侧,护罩的叶片角度比轮毂的叶片角度要大。另外,关于叶片角度分布的最大角度,轮毂角度的叶片角度要大于护罩的叶片角度。此外,护罩和轮毂的拐点位于交点703的内边缘侧。交点703可以位于大致中央位置的内边缘侧,也可以位于大致中央位置的外边缘侧。交点703的位置例如取决于流速或者流入叶轮303的入射角。\n[0120] 接着,根据图8表示对上述的本实施例的送风机与比较例的形态的设计点风量方面的效率的比较。图8是在固定扩散器、使叶片的轴动力恒定的状态下比较仅对叶轮进行了变更的比较例和实施例中的数值解析结果。如图8所示,根据上述的本实施例的送风机,与比较例相比,可知,叶轮的效率略有增加。另外,关于扩散器效率,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可知实现了效率的提高。此外,对于包括叶轮和扩散器的送风机效率,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可知实现了效率的提高。根据本实施例的送风机,与比较例相比,与叶轮的效率提高相比,扩散器效率提高得更大,扩散器效率提高有助于送风机效率提高。\n[0121] 这里,图14表示本实施例的叶片与比较例的叶片的形状图。仅表示了从轴向前侧观察到的多片叶片。图14的(a)表示本实施例的叶片,图14的(b)表示本实施例的叶片。\n比较例是这样的形态:使叶片的后边缘部处的护罩侧结合部的位置与轮毂侧结合部的位置相比位于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叶片的后边缘部处的轮毂侧叶片出口角与护罩侧叶片出口角相等。即,是从叶片的内边缘到外边缘具有一个大致二维形状的叶片。比较例的内边缘部的朝向旋转方向的倾斜角与本实施例的内边缘部的朝向旋转方向的倾斜角一致,比较例的一个大致二维形状的位置(自轴心起的半径位置)与本实施例的两个大致二维形状中的内边缘侧的大致二维形状的位置一致。空调机和电吸尘器的电动送风机虽然在尺寸和转速、以及有无扩散器等方面不同,但是比较例是将例如专利文献2中的空调机的离心风扇应用于作为本实施例的对象的电吸尘器的电动送风机的例子。\n[0122] 对于上述的本实施例中的电动送风机,为了查验改善了设计点风量的叶轮效率的效果,图9表示叶轮出口(从后边缘部出去的地方)的风速的轴向分布的比较(数值解析结果)。图9的纵轴表示叶轮出口速度,横轴表示从轮毂侧到护罩的轴向位置。另外,在横轴的最大位置表示叶轮出口的平均速度。在叶轮中,叶轮出口速度越小,叶轮内的压力上升越大,效率越好。另外,在电吸尘器的电动送风机中,由于在叶轮出口存在扩散器,因此,由于气流与扩散器的匹配,叶轮出口速度的分布很重要。从图9可知,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平均速度有所降低。另外,若对轴向速度的均匀性进行比较,则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护罩侧和轮毂侧的速度差也很小。由上述内容可知,叶轮内部的速度分布被改善,看得到效率的提高。在本实施例中,叶轮出口速度从轮毂侧到轴向中央部减少之后又增加,从轴向中央部到护罩侧也是减少之后增加。另外,关于叶轮出口速度,在轴向中央部比轮毂端和护罩端要小。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特别是从轮毂侧到轴向中央部的叶轮出口速度要小。\n[0123] 此外,图15表示叶轮的轴向各截面处的内部气流的比较(数值解析结果)。图15仅表示了在整个周向有8片的叶片401中的两片叶片401。颜色越淡数值越高,速度越大。\n图15所示的速度分布不是以作为静止体的电动送风机106或扩散器211为基准的绝对坐标下的速度分布,而是以作为旋转体的叶轮为基准的相对坐标下的速度分布。由此,图15中速度小的部分(颜色深的部分)相对于扩散器211速度很大,在图15中,速度大的部分(颜色淡的部分)相对于扩散器211速度很小。图15中的(a)、(b)、(c)表示本实施例的速度分布,图15中的(d)、(e)、(f)表示比较例的速度分布。另外,图15中的(a)、(d)表示轴向的轮毂侧截面(与轮毂壁的接触部)处的速度分布,图15的(c)、(f)表示轴向的护罩侧截面(与护罩壁的连接部)处的速度分布,图15(b)、(e)表示轴向的中央截面(轮毂壁与护罩壁之间的中央)。\n[0124] 对护罩截面进行比较,本实施例的速度分布(图15的(c))与比较例的速度分布(图15的(f))没有很大的差异。这被认为是因为两者皆使护罩侧501的形状的角度分布合理化。对中央截面进行比较,本实施例的速度分布(图15的(b))与比较例的速度分布(图15的(e))没有很大的差异。这也被认为是因为两者皆使轴向中央的形状的角度分布合理化。与此相对,对轮毂截面进行比较,本实施例的速度分布(图15的(a))与比较例的速度分布(图15的(d))相比,特别是在叶片的后边缘部的旋转方向相反侧看到的深色的部分、即低速区域很小(图15中的A部)。这被认为是,如图7所示,减小了轮毂后边缘部处的叶片角度,其结果是轮毂后边缘部的形状成为沿着气流的形状,从而能够降低低速区域。并且,如图9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特别是减低了轮毂侧的低速区域,其结果是能够减低轮毂侧的速度,从而平均速度也能够降低。\n[0125] 另外,关于上述的本实施例的电动送风机,为了查验改善了设计点风量的扩散器效率的效果,图10表示扩散器的轴向中央截面处的内部气流的比较(数值解析结果)。图\n10中仅表示出了在整个周向设置有13片的扩散器中的两个叶片1001。颜色越深数值越高,速度越大。即,在扩散器内部的气流中,如果从淡颜色到深颜色均匀地变化,则在扩散器内部高效地减速,压力上升。从图10可知,比较例中,在扩散器出口部1004,存在高速区域\n1002和低速区域1003,从叶轮出来的气流没有均匀地减速。即,可知:在扩散器出口部1004产生了剥离,损失变大。另一方面可知:在实施例中,在扩散器出口部1004不存在高速区域和低速区域,均匀地进行减速。即,可知:实施例的扩散器内部的压力上升与比较例相比被提高,降低了能量损失,提高了效率。另外,本实施例的扩散器的轮毂侧截面和护罩侧截面的速度分布与比较例的扩散器的轮毂侧截面和护罩侧截面的速度分布没有很大的差异。\n[0126] 基于上述内容,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叶片的护罩侧501的形状、轴向中央部的形状以及轮毂侧502的形状分别合理化,即通过将轴向各截面的从内边缘部到外边缘部的形状合理化,能够降低叶轮出口的平均速度,能够提高叶轮的效率,不仅如此,还特别能够提高扩散器的效率。特别是,减小了轮毂侧502的尤其是后边缘部角度分布的结果是,在从旋转轴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叶轮的护罩侧501的形状和轮毂侧502的形状不仅是在内边缘侧交叉,在外边缘部附近也交叉。\n[0127] 下面,对本发明的电动送风机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n[0128] 使用图11对铆接进行说明。在与图3的叶片306相当的叶片1104的护罩侧即上端部(轴向前侧)以及轮毂侧即下端部(轴向后侧),分别设置多个铆接用凸起1105(铆钉)。如前所述,铆接用凸起1105优选与叶轮1104形成为一体。以与叶片的铆接用凸起\n1105的位置和数量对应的方式,在护罩壁1103和轮毂壁1101设置多个铆接用孔1102。由此,护罩壁1103的多个铆接用孔1102之间的相对位置是沿着叶片1104的上端部的位置,轮毂壁1101的多个铆接用孔1102之间的相对位置是沿着叶片1104的下端部的位置。铆接用孔1102是贯通孔。例如,在全部为大致二维形状的情况下,护罩壁1103的多个铆接用孔\n1102之间的相对位置与轮毂壁1101的多个铆接用孔1102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叶片的内边缘侧,叶片1104的上端部比下端部向旋转方向405前侧倾倒,因此,护罩壁1103的多个铆接用孔1102之间的相对位置,与轮毂801的多个铆接用孔1102之间的相对位置相比,成为向旋转方向405前侧鼓出的位置。在图11中,护罩、轮毂侧均具有三个铆接结构。叶片1104的上端部的铆接用凸起1105各自的位置与叶片1104的下端部的铆接用凸起1105各自的位置是对应的。将叶片1104的铆接用凸起1105插入到护罩壁1103和轮毂壁1101的铆接用孔1102中,并从外侧进行铆接,由此,叶片1104与护罩壁1103和铆接用孔1102成为一体地被组装起来。另外,图11所示的叶片形状是叶片外径D2为89mm、叶片宽度b2为6.8mm、b2/D2=大约0.08的扁平的叶片形状。这里,所谓铆接是将铆接用凸起1105插入到铆接用孔1102中,对贯穿铆接用孔1102而从相反侧伸出的铆接用凸起1105的末端使用专用工具或者专用设备砸扁的行为。将叶片1104的铆接用凸起1105插入到轮毂壁1101的铆接用孔1102中进行铆接,将叶片1104固定到轮毂壁1101后,将叶片1104的铆接用凸起1105插入到护罩壁1103的铆接用孔1102中进行铆接,也可以是反过来的顺序。另外,也可以是将叶片1104的铆接用凸起1105插入到轮毂壁1101的铆接用孔1102和护罩壁1103的铆接用孔1102后进行铆接。\n[0129] 与比较例相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叶片1200的特别是内边缘侧使叶片1200向旋转方向前侧倾斜,难以保持叶片1200与护罩壁304之间以及叶片1200与轮毂壁305之间的气密性。因此,优选利用电沉积涂层或者粘接剂来覆盖叶片1200与护罩壁304之间的铆接部(连接部)以及叶片1200与轮毂壁305之间的铆接部(连接部)。特别是与比较例使用的电沉积涂层或者粘接剂相比,优选使用粘性低的电沉积涂层或者粘接剂。由此,能够防止在叶片1200与护罩壁304之间的铆接部(连接部)以及叶片1200与轮毂壁305之间的铆接部(连接部)出现间隙,能够抑制空气流的紊流,能够抑制效率的降低。\n[0130] 【实施例2】\n[0131] 由于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对于同一要素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n[0132] 在前述的基于铆接的制造方法中,在叶片向旋转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由于护罩与轮毂的旋转方向的位置的不同,在铆接时叶片容易向旋转方向滑动,因此,存在组装精度降低的问题。\n[0133] 与此相对,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2中,如前所述,关于各叶片相对于轮毂的护罩形成方向,在叶片的内边缘,向旋转方向倾斜,随着朝向叶片的内边缘与外边缘之间,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倾斜,在轮毂侧形成大致二维形状,然后,进一步朝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在叶片的外边缘的内侧再次成为大致二维形状,在叶片的外边缘再次向旋转方向倾斜,是从叶片的内边缘到外边缘具有两个大致二维形状的叶片。因此,如图12所示,在两个大致二维形状,通过将铆接用凸起1205用于护罩侧1201和轮毂侧1202,能够防止铆接时的叶片的滑动,能够将护罩侧1201与轮毂侧1202的距离制造成预定尺寸。另外,在两个大致二维形状的内边缘侧以及外边缘侧,由于叶片的倾斜方向发生变化,因此,还具有抵消掉铆接时的应力的效果。另外,为了获得效果,只要将铆接用凸起设置成与大致二维形状相关即可。\n[0134] 与比较例相比,在本实施例中,在叶片1200的特别是内边缘侧,通过使叶片1200向旋转方向前侧倾斜,难以保持叶片1200与护罩壁304之间以及叶片1200与轮毂壁305之间的气密性。因此,优选利用电沉积涂层或者粘接剂来覆盖叶片1200与护罩壁304之间的铆接部(连接部)以及叶片1200与轮毂壁305之间的铆接部(连接部)。特别是与比较例使用的电沉积涂层或者粘接剂相比,优选使用粘性低的电沉积涂层或者粘接剂。由此,能够防止在叶片1200与护罩壁304之间的铆接部(连接部)以及叶片1200与轮毂壁305之间的铆接部(连接部)出现间隙,能够抑制空气流的紊流,能够抑制效率的降低。
法律信息
- 2019-09-2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变更为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地址由日本东京都变更为日本东京都
- 2013-10-09
- 2011-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04D 29/28
专利申请号: 201110103958.X
申请日: 2011.04.20
- 2011-11-0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