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
申请号 | CN201110099276.6 | 申请日期 | 2011-04-20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243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IPC分类号 | H;0;4;M;1;/;7;2;5;;;G;0;6;F;3;/;0;1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法务部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廖芯;李满海;陈春燕;耿亮亮 |
代理机构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吴永亮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和/或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模型;根据目标区域模型和/或物理距离数据确定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并根据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相对应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根据获取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对当前终端界面显示内容和/或显示方式进行调节。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小用户学习成本,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使手机操作更加方便灵活。
1.一种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和所述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模型;
其中,获取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具体包括:收集至少三组影像流,分别采集至少三组影像流中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根据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计算出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模型具体包括:收集至少三组影像流,分别采集至少三组影像流中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根据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计算出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将目标区域从目标对象中区分出来生成目标区域数据,根据目标区域数据、以及物理距离数据计算目标区域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模型和/或所述物理距离数据确定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相对应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
根据获取的所述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对当前终端界面显示内容和/或显示方式进行调节;
其中,将所述目标区域从所述目标对象中区分出来生成目标区域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智能分割策略初步将所述目标区域从所述目标对象中区分出来,生成初步目标区域数据;
将所述初步目标区域数据与目标区域模型属性特征参数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真实影像,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真实影像最终获取所述目标区域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的设置对所述终端界面显示参数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具体包括:内容排版、界面风格、字体大小、以及移动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象为人脸,所述目标区域为人眼;
根据所述所述目标区域数据、以及所述物理距离数据计算目标区域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所述目标区域数据、以及所述物理距离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区域的聚焦区、以及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终端的角度;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聚焦区、以及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终端的角度生成所述目标区域模型。
4.一种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和所述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模型;其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包括:
影像流收集单元,用于收集至少三组影像流,分别采集至少三组影像流中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
测距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计算出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
识别单元,用于将目标区域从目标对象中区分出来生成目标区域数据;
智能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区域数据、以及物理距离数据计算目标区域模型;
监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模型和/或所述物理距离数据确定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相对应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对当前终端界面显示内容和/或显示方式进行调节;
所述识别单元具体包括:
分割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智能分割策略初步将所述目标区域从所述目标对象中区分出来,生成初步目标区域数据;
参数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初步目标区域数据与目标区域模型属性特征参数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真实影像,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真实影像最终获取所述目标区域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设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设置对所述终端界面显示参数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具体包括:内容排版、界面风格、字体大小、以及移动方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象为人脸,所述目标区域为人眼;
所述智能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所述目标区域数据、以及所述物理距离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区域的聚焦区、以及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终端的角度,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聚焦区、以及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终端的角度生成所述目标区域模型。
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及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及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技术中,在用户与手机进行交互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的触摸屏对手机进行操作,例如,在对图片进行放大时,用户只要两个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由内向外滑动,手机自动根据手指头滑动的速度和距离等计算出要放大的倍数,并根据计算出的放大倍数在手机界面上显示出放大后的图片。\n[0003] 目前,这种基于触摸感应的智能交互方式相比以往通过按键进行交互的方式具有突破性的进步,更加符合人性化交互设计的趋势、以及用户的自然行为习惯,是下一代手机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但基于触摸感应的智能交互方式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对图片进行放大时,用户至少要用一只手进行操作,因此,对于没有手臂的残疾人来说,就无法完成上述操作;其次,用户还要用手做滑动操作,即便操作很简单,但对初学者来说,也是需要学习成本去习惯这种交互模式。\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及装置。\n[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包括:\n[0006] 获取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和/或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模型;\n[0007] 根据目标区域模型和/或物理距离数据确定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并根据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相对应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n[0008] 根据获取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对当前终端界面显示内容和/或显示方式进行调节。\n[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装置,包括:\n[0010]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和/或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模型;\n[0011] 监测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区域模型和/或物理距离数据确定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并根据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与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相对应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n[0012]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对当前终端界面显示内容和/或显示方式进行调节。\n[0013]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n[0014] 通过建立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并根据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的映射关系对终端屏幕的显示进行控制,对现有的手机操作方式进行了扩充,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智能交互模式,本发明能够模拟用户的阅读习惯,并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对屏幕显示的内容进行上下左右调节和/或字体大小的调节,能够减小用户学习成本,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使手机操作更加方便灵活,有利于提高终端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对于手臂有残缺的使用者,使其不用动手便可以对手机屏幕所显示的内容和显示的方式进行调节。\n附图说明\n[0015]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16]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结构示意图;\n[0017]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的流程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及装置,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需要细看某个物品,在人的自然行为习惯中,最自然的行为是靠近该物品,靠近的方式有两个:1、把人眼凑过去看;2、把物品拿得近一些。可以看出:如果不使用手,要放大看某个物品,人们最自然的习惯是凑近去看,只要把人眼靠近物品,就可以放大看。如果使用手,这只手实际上也没有多余操作,只把物品挪近,挪近的物品,如果想看上半部或下半部,上下移动物品即可。根据以上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根据人眼与屏幕的距离自动调节手机界面显示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模仿上述人类的自然行为,是一种更人性化的交互方案,不会让使用者付出任何学习成本。\n[0019]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n[0020] 装置实施例\n[002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装置,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装置包括:获取单元10、监测单元12、以及控制单元14。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说明。\n[0022] 具体地,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和/或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模型;具体地,获取单元10包括:影像流收集单元、测距单元、识别单元、以及智能单元。\n[0023] 影像流收集单元用于收集影像流,采集影像流中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对象为人脸或人。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至少需要三个点,因此,影像流收集单元需要收集至少三组影像流,分别采集至少三组影像流中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n[0024]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影像流收集单元具有在动态或静态的影像流中采集对应影像的功能,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影像流收集单元还能通过私有协议进行影像数据传输给测距单元。\n[0025] 测距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计算出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即,人或人脸到终端的距离);在实际应用中,测距单元将采集的至少三组影像数据分别标记为特定编码,分析并计算特定编码间的相互关系,获取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n[0026] 也就是说,测距单元支持对影像流的预处理,此外,测距单元还同时具有通过私有协议把物理距离数据传输到识别单元的能力;\n[0027] 优选地,在实际应用中,影像流收集单元和测距单元可以组成终端追踪传感模块,终端追踪传感模块是指具有一定的智能采集和计算能力、并能够采集对应物体影像的设备或装置,此外,终端追踪传感模块还能够计算出对应物体到终端的具体物理距离,并以私有协议进行数据传输。\n[0028] 识别单元用于将目标区域从目标对象中区分出来生成目标区域数据;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人眼。具体地,识别单元包括:分割处理模块和参数匹配模块。\n[0029] 其中,分割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智能分割策略初步将目标区域从目标对象中区分出来,生成初步目标区域数据;也就是说,分割处理模块具有通过传输协议收集影像数据流和物理距离数据的能力,同时具有智能分割策略,能够把人眼区域从背景和/或脸部中区分出来。\n[0030] 参数匹配模块用于将初步目标区域数据与目标区域模型属性特征参数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区域的真实影像,根据目标区域的真实影像最终获取目标区域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参数匹配模块通过确定的人眼属性,计算出人眼的特征向量并对人眼做出匹配,具有识别出人眼真实影像的能力。\n[0031] 智能单元接收参数匹配模块匹配出的目标区域数据(人眼真实影像数据),根据目标区域数据、以及物理距离数据计算目标区域模型,具体地,智能单元根据目标区域数据、以及物理距离数据计算目标区域的聚焦区、以及目标区域与终端的角度,并根据目标区域的聚焦区、以及目标区域与终端的角度生成目标区域模型;\n[0032] 也就是说,智能单元具有根据距离数据计算出人眼聚焦区和人眼与屏幕角度数据,建立具有人眼影像、距离角度数据、聚焦数据的映射关系的智能人眼模型的能力。\n[0033] 优选地,在实际应用中,参数匹配模块和智能单元可以组成系统智能模块,该模块具有数据计算、智能辨别、记忆存储,提供建立智能人眼模型的功能;\n[0034] 监测单元12用于根据目标区域模型和/或物理距离数据计算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并根据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与追踪数据模型相对应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n[0035] 也就是说,监测单元12具有根据智能人眼模型和物理距离数据的关系,建立具有人眼追踪功能的智能人眼追踪数据模型的能力、以及具有通过监测物理距离数据的变化来触发控制单元14的能力。\n[0036] 优选地,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预设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设置对终端界面显示参数进行调整,其中,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具体包括:内容排版、界面风格、字体大小、以及移动方式。也就是说,预设模块具有存储用户设置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的功能;\n[0037] 控制单元14用于根据获取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对当前终端界面显示内容和/或显示方式进行调节。终端显示模块在控制单元14的控制下进行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为UI)的显示。也就是说,控制单元15支持关联监测单元12和预设模块的数据,并建立映射关系,通过发送调用预设模块中配置参数的指令,达到管理和使用终端显示模块的作用。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中的目标区域模型发生变化,则可以只根据目标区域模型的变化对显示内容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如果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中的物理距离数据发生了变化,则可以只根据物理距离数据的变化对显示方式中字体的大小进行调节;在目标区域模型和物理距离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时,可以对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同时进行调节。\n[0038] 从上述处理过程可以看出,需要建立采集的影像流、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目标区域模型(例如,智能人眼模型)、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例如,智能人眼追踪模型)及终端界面显示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建立每组采集影像流与物理距离数据的映射关系,建立采集影像流、物理距离数据与目标区域模型(智能人眼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目标区域模型(智能人眼模型)、物理距离数据与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智能人眼追踪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监测单元12监测到目标区域的变化,启动控制单元\n14对这些映射关系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终端显示模块的目的。\n[0039] 下面结合附图,以人眼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各个模块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终端追踪传感模块、分割处理模块、系统智能模块、监测模块、预设模块、系统控制模块、以及终端显示模块,其中,终端追踪传感模块包括影像流收集单元、测距单元,系统智能模块包括参数匹配模块、智能单元,如图2所示的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装置在根据人眼进行终端界面自动调节时,需要执行如下处理:\n[0040] 步骤1、用户拿起手机,该手机的终端追踪传感模块立即启动,终端追踪传感模块同步收集影像流和计算得出物品与终端屏幕的物理距离,以私有协议向分割处理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地,终端追踪传感模块中的影像流收集单元中3个或3个以上的摄像头开始通过多个方向收集手机屏幕前方对应物体的动态和静态影像流,测距单元接收到这些物体的影像流后,快速做出影像标记,并计算获得对应物体与该传感模块之间的物理距离数据。\n通过私有协议,将收集到的多组影像流和物理距离数据传输到分割处理模块。\n[0041] 步骤2、分割处理模块通过智能影像分割、影像处理等技术,在获得影像流和物理距离数据后将人眼从影像流中初步区分出来,生成多组人眼影像数据,并建立每组人眼影像流与对应物理距离数据的映射关系。人眼影像流通过私有协议传输到系统智能模块中的识别单元进行再次识别。\n[0042] 步骤3、系统智能模块的参数匹配模块接收到多组人眼影像流后,通过多次分析比对人眼的特征向量,对人眼做出匹配,进一步确定识别出该人眼的真实影像,并将该人眼真实影像的多组数据传输到智能单元,进行下一步分析。\n[0043] 步骤4、系统智能模块通过智能单元将识别出的多组人眼真实影像数据进行存储,同步接收每组人眼真实影像数据对应的物理距离数据的映射关系,根据该映射关系获得人眼聚焦区和人眼与屏幕的角度数据;建立人眼聚焦区与人眼真实影像、人眼与屏幕的距离、以及人眼与屏幕的角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人眼智能模型,并传输给监测模块。\n[0044] 步骤5、监测模块通过的物理距离数据与人眼智能模型的映射关系,生成一个智能人眼追踪数据模型。通过监测终端追踪传感模块收集的物理距离数据,对系统控制模块发送指令。一旦用户移动手机,用户与手机屏幕距离发生变化,人眼智能模型的映射关系中的人眼聚焦区、人眼与屏幕角度将随之发生变化,系统控制模块被启动。同时,该距离下对应的智能人眼追踪模型中的人眼聚焦区、人眼与屏幕角度、人眼与距离等数据被传输到系统控制模块。\n[0045] 步骤6、系统控制模块通过接口调用预设模块的预设参数。该预设数据包括手机UI界面在距离变化下能展现的一切配置参数,例如,内容排版、界面风格、内容大小、移动方式等。优选地,在用户在初次使用时,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在预设模块中设置终端界面显示参数。\n[0046] 步骤7、系统控制模块建立监测模块与预设模块的映射关系,监测模块一旦监测到距离改变,即会触发系统控制模块。系统控制模块根据预设模块的参数控制终端显示模块的显示内容和方式,终端显示模块收到操作指令后,根据收到的人眼聚焦区、人眼与屏幕角度、人眼与距离等数据调用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发送指令调整手机屏幕上内容的显示排版和风格。例如,监测模块检测到人眼与屏幕水平距离的近远变化,终端显示模块则在终端UI界面上的人眼聚焦区进行放大缩小显示;同时,根据人眼与屏幕的角度变化,终端显示模块对终端UI界面进行内容的上移下移。具体地,当用户人眼水平靠近屏幕5cm时,监测模块计算出距离数据缩短了5cm,触发了系统控制模块执行预设模块的控制操作,系统控制模块根据人眼聚焦区、人眼与屏幕角度数据,使UI界面人眼聚焦区内容放大1倍。此时手机终端竖直上移3cm,监测模块会监测到人眼和屏幕的人眼聚焦区距离发生变化,随之人眼追踪模型中对应的人眼与屏幕的角度变大,使UI界面内容下移,用户非常容易的看到UI界面内容的上部分。\n[0047] 从上述处理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界面的内容展现有足够的灵活度和自由度。手机系统能够根据屏幕和人眼的距离数据,调整手机屏幕上内容显示的排版和风格,例如,屏幕和人眼的距离变小后,屏幕内容会自动变大。手机上存储了一张图片,手机屏幕的图像就可以根据人眼和屏幕的距离,自动调节成合适的图像给用户看,人眼距离屏幕30cm的时候,可以看到整个人物头像;人眼距离屏幕20cm,屏幕自动调节成看到人物头像的嘴唇。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系统能够根据手机持有者的习惯和特征,以最佳界面进行展现。例如,某位老人是远视,在初始化设置远视数据后,在有效值范围内,无论该老人的手机离人眼远还是近,都能很清晰浏览界面,而不再受远视障碍的影响。\n[0048] 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建立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并根据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的映射关系对终端屏幕的显示的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触摸感应的智能交互方式不利于残疾人操作且需要使用者付出学习成本的问题,能够对现有的手机操作方式进行扩充,能够模拟用户的生活习惯,减小用户学习成本,缩小用户个体差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使手机操作更加方便灵活,有利于提高终端的市场竞争力。\n[0049] 方法实施例\n[005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调节终端界面显示的方法包括如下处理:\n[0051] 步骤301,获取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和/或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模型;\n[0052] 具体地,步骤301中获取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包括如下处理:收集影像流,采集影像流中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根据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计算出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对象为人脸或人。\n[0053]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至少需要三个点,因此,在步骤301中,需要执行下述处理:1、收集至少三组影像流,分别采集至少三组影像流中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2、将采集的至少三组影像数据分别标记为特定编码,分析并计算特定编码间的相互关系,获取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n[0054] 具体地,步骤301中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区域模型具体包括:1、收集影像流,采集影像流中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根据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计算出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2、将目标区域从目标对象中区分出来生成目标区域数据,并根据目标区域数据、以及物理距离数据确定目标区域模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区域为人眼。\n[0055] 具体地,将目标区域从目标对象中区分出来生成目标区域数据具体包括:\n[0056] 1、根据智能分割策略初步将目标区域从目标对象中区分出来,生成初步目标区域数据;2、将初步目标区域数据与目标区域模型属性特征参数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区域的真实影像,根据目标区域的真实影像最终获取目标区域数据。\n[0057] 根据目标区域数据、以及物理距离数据计算目标区域模型具体包括:\n[0058] 1、根据目标区域数据、以及物理距离数据计算目标区域的聚焦区、以及目标区域与终端的角度;2、根据目标区域的聚焦区、以及目标区域与终端的角度生成目标区域模型。\n[0059] 步骤302,根据目标区域模型和/或物理距离数据确定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并根据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与追踪数据模型相对应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n[0060] 步骤303,根据获取的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对当前终端界面显示,内容和/或显示方式进行调节。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中的目标区域模型发生变化,则可以只根据目标区域模型的变化对显示内容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如果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中的物理距离数据发生了变化,则可以只根据物理距离数据的变化对显示方式中字体的大小进行调节;在目标区域模型和物理距离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时,可以对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同时进行调节。\n[0061] 优选地,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对终端界面显示参数进行调整,其中,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具体包括:内容排版、界面风格、字体大小、以及移动方式。\n[0062] 从上述处理过程可以看出,需要建立采集的影像流、目标对象到终端的物理距离数据、目标区域模型(例如,智能人眼模型)、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例如,智能人眼追踪模型)及终端界面显示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建立每组采集影像流与物理距离数据的映射关系,建立采集影像流、物理距离数据与目标区域模型(智能人眼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目标区域模型(智能人眼模型)、物理距离数据与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智能人眼追踪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监测单元监测到目标区域的变化,启动控制单元对这些映射关系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终端显示模块的目的。\n[0063] 下面结合附图,以人眼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各个模块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n[0064] 步骤1、用户拿起手机,该手机的终端追踪传感模块立即启动,终端追踪传感模块同步收集影像流和计算得出物品与终端屏幕的物理距离,以私有协议向分割处理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地,终端追踪传感模块中的影像流收集单元中3个或3个以上的摄像头开始通过多个方向收集手机屏幕前方对应物体的动态和静态影像流,测距单元接收到这些物体的影像流后,快速做出影像标记,通过内部的计算方法获得对应物体与该传感模块之间的物理距离数据。通过私有协议,将收集到的多组影像流和物理距离数据传输到分割处理模块。\n[0065] 步骤2、分割处理模块通过智能影像分割、影像处理等技术,在获得影像流和物理距离数据后将人眼从影像流中初步区分出来,生成多组人眼影像数据,并建立每组人眼影像流与对应物理距离数据的映射关系。人眼影像流通过私有协议传输到系统智能模块中的识别单元进行再次识别。\n[0066] 步骤3、系统智能模块的识别单元接收到多组人眼影像流后,通过多次分析比对人眼的特征向量,对人眼做出匹配,进一步确定识别出该人眼的真实影像,并将该人眼真实影像的多组数据传输到智能单元,进行下一步分析。\n[0067] 步骤4、系统智能模块通过智能单元将识别出的多组人眼真实影像数据进行存储,同步接收每组人眼真实影像数据对应的物理距离数据的映射关系,根据该映射关系获得人眼聚焦区和人眼与屏幕的角度数据;建立人眼聚焦区与人眼真实影像、人眼与屏幕的距离、以及人眼与屏幕的角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人眼智能模型,并传输给监测模块。\n[0068] 步骤5、监测模块通过的物理距离数据与人眼智能模型的映射关系,生成一个智能人眼追踪数据模型。通过监测终端追踪传感模块收集的物理距离数据,对系统控制模块发送指令。一旦用户移动手机,用户与手机屏幕距离发生变化,人眼智能模型的映射关系中的人眼聚焦区、人眼与屏幕角度将随之发生变化,系统控制模块被启动。同时,该距离下对应的智能人眼追踪模型中的人眼聚焦区、人眼与屏幕角度、人眼与距离等数据被传输到系统控制模块。\n[0069] 步骤6、系统控制模块通过接口调用预设模块的预设参数。该预设数据包括手机UI界面在距离变化下能展现的一切配置参数,例如,内容排版、界面风格、内容大小、移动方式等。优选地,在用户在初次使用时,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在预设模块中设置终端界面显示参数。\n[0070] 步骤7、系统控制模块建立监测模块与预设模块的映射关系,监测模块一旦监测到距离改变,即会触发系统控制模块。系统控制模块根据预设模块的参数控制终端显示模块的显示内容和方式,终端显示模块收到操作指令后,根据收到的人眼聚焦区、人眼与屏幕角度、人眼与屏幕距离等数据调用终端界面显示参数,发送指令调整手机屏幕上内容的显示排版和风格。例如,监测模块检测到人眼与屏幕水平距离的近远变化,终端显示模块则在终端UI界面上的人眼聚焦区进行放大缩小显示;同时,根据人眼与屏幕的角度变化,终端显示模块对终端UI界面进行内容的上移下移。具体地,当用户人眼水平靠近屏幕5cm时,监测模块计算出距离数据缩短了5cm,触发了系统控制模块执行预设模块的控制操作,系统控制模块根据人眼聚焦区、人眼与屏幕角度数据,使UI界面人眼聚焦区内容放大1倍。此时手机终端竖直上移3cm,监测模块会监测到人眼和屏幕的人眼聚焦区距离发生变化,随之人眼追踪模型中对应的人眼与屏幕的角度变大,使UI界面内容下移,用户非常容易的看到UI界面内容的上部分。\n[0071] 从上述处理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界面的内容展现有足够的灵活度和自由度。手机系统能够根据屏幕和人眼的距离数据,调整手机屏幕上内容显示的排版和风格,例如,屏幕和人眼的距离变小后,屏幕内容会自动变大。手机上存储了一张图片,手机屏幕的图像就可以根据人眼和屏幕的距离,自动调节成合适的图像给用户看,人眼距离屏幕30cm的时候,可以看到整个人物头像;人眼距离屏幕20cm,屏幕自动调节成看到人物头像的嘴唇。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系统能够根据手机持有者的习惯和特征,以最佳界面进行展现。例如,某位老人是远视,在初始化设置远视数据后,在有效值范围内,无论该老人的手机离人眼远还是近,都能很清晰浏览界面,而不再受远视障碍的影响。\n[0072] 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建立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并根据目标区域追踪数据模型与终端界面显示参数的映射关系对终端屏幕的显示进行控制,对现有的手机操作方式进行了扩充,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智能交互模式,本发明能够模拟用户的阅读习惯,并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对屏幕显示的内容进行上下左右调节和/或字体大小的调节,能够减小用户学习成本,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使手机操作更加方便灵活,有利于提高终端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对于手臂有残缺的使用者,使其不用动手便可以对手机屏幕所显示的内容和显示的方式进行调节。\n[0073]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法律信息
- 2014-08-13
- 2012-12-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4M 1/725
专利申请号: 201110099276.6
申请日: 2011.04.20
- 2012-10-2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0-11-24
|
2010-06-25
| | |
2
| |
2010-06-23
|
2008-11-28
| | |
3
| |
2009-11-25
|
2008-05-20
| | |
4
| |
2008-09-24
|
2008-04-3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