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 |
申请号 | CN03134317.1 | 申请日期 | 2003-06-23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47733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2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发明人 | 周屈兰;惠世恩;徐通模 |
代理机构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郑建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包括一带有燃烧器喷口、内一次风通道、外一次风通道、内二次风通道、外二次风通道、内齿形稳燃环、外齿形稳燃环、双锥形扩口、挡块式煤粉浓缩器及中心管的旋流煤粉燃烧器,其中,内一次风通道的煤粉浓度较高;拥有内、外两层二次风通道,其中,内二次风通道的风量和旋流强度较大,外二次风通道的风量和旋流强度较小但风速较大;在内一次风通道的喷口处,设置内外各一个齿形稳燃环;在外一次风通道喷口处,设置了内外双锥形扩口;使用“变截面中心管”和“挡块”结合的可调煤粉浓缩器,将煤粉气流用惯性分离为内浓外淡的两股环状气流,分别进入内一次风通道和外一次风通道,以实现径向浓淡燃烧。
1.一种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一次 风通道(4)、外一次风通道(3)、内二次风通道(10)、外二次风通道(11)、 内二次风旋流叶片(8)、外二次风旋流叶片(9)、内齿形稳燃环(1)、外齿 形稳燃环(2)、双锥形扩口(12)、挡块式煤粉浓缩器(7)及中心管(5);
上述内一次风通道(4)的煤粉浓度较高,外一次风通道(3)的煤粉浓 度较低;内二次风通道(10)的风量和旋流强度较大,外二次风通道(11) 的风量和旋流强度较小但风速较大;在内一次风通道(4)的喷口处,设置 了内齿形稳燃环(1)和外齿形稳燃环(2);在外一次风通道(3)喷口处, 设置了内外双锥形扩口(12);使用变截面中心管(6)和挡块式煤粉浓缩器 (7)结合构成的可调煤粉浓缩器,将煤粉气流用惯性分离为内浓外淡的两 股环状气流,分别进入内一次风通道(4)和外一次风通道(3),以实现径 向浓淡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内外双锥形扩口(12)结构是内、外两侧呈相对的两个锥形的 喷口。
一、技术领域\n本发明属于燃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煤粉燃烧器,进一步涉及一种带有 双齿形环和双锥形扩口的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n二、背景技术\n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煤粉旋流燃烧器主要是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其中, 部分燃烧器使用了径向浓淡的燃烧方式,也有部分燃烧器在一次风喷口处使 用外齿形稳燃环。目前投入运行的双调风燃烧器通常用于燃烧较易着火的煤 种(如烟煤),而对于较难着火的煤种(如无烟煤和贫煤),燃烧的稳定性较 差。同时,大部分旋流燃烧器在浓淡燃烧的煤粉浓度可控性和调节性方面有 待加强。随着我国对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煤粉燃烧器的氮氧化物 (NOx)的排放量降低。原有的旋流燃烧器渐渐不能适应这些要求。\n三、发明内容\n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 有双齿形环和双锥形扩口的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以保证燃烧 器拥有较好的煤种适应性、负荷适应性和可调节性,能在较宽的负荷范围内 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和低污染燃烧,能在各种运行工况和煤种变动的情况下, 方便稳定地调节燃烧器的运行参数。\n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内齿形环、外齿形 环和双锥形扩口的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包括内一次风通道、 外一次风通道、内二次风通道、外二次风通道、内二次风旋流叶片、外二次 风旋流叶片、内齿形稳燃环、外齿形稳燃环、双锥形扩口、挡块式煤粉浓缩 器及中心管的旋流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拥有内、外两层一次风通道, 其中,内一次风通道的煤粉浓度较高,外一次风通道的煤粉浓度较低;拥有 内、外两层二次风通道,其中,内二次风通道的风量和旋流强度较大,外二 次风通道的风量和旋流强度较小但风速较大;在内一次风通道的喷口处,设 置了内齿形稳燃环和外齿形稳燃环;在外一次风通道喷口处,设置了内外双 锥形扩口;使用变截面中心管和挡块式煤粉浓缩器结合的可调煤粉浓缩器, 将煤粉气流用惯性分离为内浓外淡的两股环状气流,分别进入内一次风通道 和外一次风通道,以实现径向浓淡燃烧。\n本发明采用挡块式煤粉浓缩器以及内外双齿形环和双锥形扩口后,在燃 烧器其它结构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提高了煤粉浓度,并且强化了高浓度煤粉 与中心高温回流区之间的传热与传质强度,使着火稳定性大大提高,可以燃 用难燃煤种。同时,双锥形扩口可以调节二次风混入一次风煤粉气流时间的 早晚,形成还原性的着火气氛,可以降低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n四、附图说明\n图1是本发明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n图2是图1的A向视图;\n图3是一个燃烧器喷口组件图,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n五、具体实施方式\n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发明人完成的实施例对本发 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n参见图1、2、3,图1是本发明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的结 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一个燃烧器喷口组件图,是本发 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n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包括内一次 风通道4、外一次风通道3、内二次风通道10、外二次风通道11、内二次风 旋流叶片8、外二次风旋流叶片9、内齿形稳燃环1、外齿形稳燃环2、双锥 形扩口12、挡块式煤粉浓缩器7及中心管5;\n上述内一次风通道4的煤粉浓度较高,外一次风通道3的煤粉浓度较低; 内二次风通道10的风量和旋流强度较大,外二次风通道11的风量和旋流强 度较小但风速较大;在内一次风通道4的喷口处,设置了内外各一个齿形稳 燃环1、2;在外一次风通道3喷口处,设置了内外双锥形扩口12;使用变 截面中心管6和挡块式煤粉浓缩器7结合构成的可调煤粉浓缩器,将煤粉气 流用惯性分离为内浓外淡的两股环状气流,分别进入内一次风通道4和外一 次风通道3,以实现径向浓淡燃烧。\n其原理如下:\n(1)使用变截面中心管6和挡块式煤粉浓缩器7结合构成的可调煤粉浓缩 器,将煤粉气流用惯性分离为内浓外淡的两股环状气流,以实现径向浓淡燃 烧。内浓外淡的构思是为了发挥中心高温回流区的着火优势。\n(2)有扩口的外二次风通道11旋流强度较小,风速较高,可以强化后期 混合,保证煤粉可以充分燃尽。\n(3)有扩口的内二次风通道10为强旋转射流,是组织整个燃烧器喷口流 场的主要射流,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煤粉燃烧所需的空气,以及通过卷吸高温 烟气组织中心高温回流区,使煤粉气流着火。\n(4)外一次风通道口和内二次风通道口之间有一个双锥形喷口12,也就是 内、外两侧呈相对的两个锥形的喷口。其作用有四:①辅助内二次风组织流 场,形成稳定且有适当回流量的中心回流区;②外锥形扩口可延迟一、二次 风的混合,以保证煤粉的着火和挥发份析出区的还原性气氛;③内锥形缩口 将外一次风通道中的煤粉引向中心回流区方向,可强化着火;④喷口后将形 成一圈小的驻涡,虽不足以引燃煤粉气流,但有一定帮助稳燃的作用,并实 现一、二次风的暂时隔离,还可能挤压中心回流区使之变得狭长。\n(5)外一次风通道3,即淡侧一次风具有隔离浓侧一次风通道4与内二次 风通道10的作用,使一次燃烧区为一个狭长的还原性区域。\n(6)内一次风通道的主要特点是使用了内外双齿形稳燃环1、2,其作用有 三:①齿后将形成一个个小驻涡,利于着火;②齿状阻塞将加强浓一次风与 回流区之间的湍流混合;③齿状喷口会加大浓一次风的周界长度,也可强化 混合,稳定着火。\n(7)中心管建议不送风,以免破坏回流区,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如需要中 心补氧或冷却喷口,也可送入少量中心风。\n(8)本发明中的许多参数,如扩口角、稳燃环尺寸、浓缩器结构等环节是 可以变化的,对不同的煤种和燃烧工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对某些煤种也可以 考虑外浓内淡的径向浓淡燃烧。\n本发明主要适于作为大中型燃煤锅炉的煤粉燃烧器。这种燃烧器具有较 好的煤种适应性,能较好地实现劣质、难燃煤种的稳燃,并在基本定型的基 础上,把结构和运行参数作适当的调整即可燃用范围较广的煤种。这种燃烧 器还有较低的NOx排放量,可实现低污染燃烧。同时,这种燃烧器拥有较 好的负荷适应性和可调节性,能在较宽的负荷范围内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和低 污染燃烧,能在各种运行工况和煤种变动的情况下,方便稳定地调节燃烧器 的运行参数。
法律信息
- 2013-05-22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注销
合同备案号: 2012320000194
让与人: 西安交通大学
受让人: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解除日: 2013.03.28
- 2012-05-02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3D 1/02
合同备案号: 2012320000194
专利号: ZL 03134317.1
申请日: 2003.06.23
让与人: 西安交通大学
受让人: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 一种径向浓淡式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
申请公布日: 2004.02.25
授权公告日: 2005.09.07
许可种类: 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 2012.03.09
- 2005-09-07
- 2004-05-05
- 2004-02-2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0-10-13 | 2010-10-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