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及其栽培软管 |
申请号 | CN201410719836.7 | 申请日期 | 2014-11-28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6717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IPC分类号 | A;0;1;G;3;1;/;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氧脉国际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一路51号后座第二层2-329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广州云耕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广州云耕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拉尔斯吉尔伦德 |
代理机构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喜友 |
摘要
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包括所述栽培软管和灌溉装置;栽培软管竖向安装,灌溉装置的供液端连通栽培软管的上端,灌溉装置的回液端连通栽培软管的下端;该灌溉装置用于通过供液端输送营养液至栽培软管,并通过回液端回收余下的营养液。本发明灌溉装置的营养液通过供液端流入栽培软管,栽培软管内的营养液在重力作用下自上端均匀快速地渗透至栽培介质的各部位;另外,栽培软管在运输过程中可进行折叠或卷绕打包,大大减小本无土栽培系统的体积,且栽培软管较轻,单独个人即可轻易携带本无土栽培系统坐汽车或公共汽车,适合家庭式无土栽培。再者,本无土栽培系统安装时无需借用特定工具,方便快捷。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栽培软管。
1.一种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灌溉装置和栽培软管;栽培软管竖向安装,灌溉装置的供液端连通栽培软管的上端,灌溉装置的回液端连通栽培软管的下端;该灌溉装置用于通过供液端输送营养液至栽培软管,并通过回液端回收余下的营养液,该灌溉装置包括泵、营养液槽、排液槽、供液总管及与栽培软管数量相同的供液支管;泵位于营养液槽内,供液总管的一端连通营养液槽,另一末端封闭;每一供液支管的一端连通供液总管,另一端连通对应的栽培软管的上端;排液槽的左端连通营养液槽,右端为封闭端;栽培软管的下端连通营养液槽或排液槽,该供液总管为软管;该灌溉装置包括一竖向安装于其中一栽培软管上的定位插管,该供液总管穿过该定位插管,进而横向延伸至每一栽培软管的上方,若干供液支管沿横向间隔排列,该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还包括用于吊起栽培软管的吊装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供液总管包括下软管、立管和位于栽培软管上方的横向干管;立管竖向安装,立管的下端通过下软管连通该营养液槽,立管的上端连通该横向干管的一端,横向干管的另一端封闭;每一供液支管连通横向干管;每一栽培软管的上端通过挂钩件安装于供液总管的横向干管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液槽的一端安装于该营养液槽上,每一栽培软管的下端通过尼龙搭扣安装于排液槽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液槽为一末端封闭的管道,该管道的另一末端连通营养液槽,该管道的管壁上开设与栽培软管的数量相同的装配通孔,每一栽培软管的下端通过对应的装配通孔伸入排液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营养液 槽和排液槽均为由防水软性材料制成的壳体,壳体外覆盖有防水织物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液槽相对营养液槽向下倾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液槽包括排液部和盖体,该排液部上开设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其左端的排液凹槽;盖体扣合于该排液部的排液凹槽上,该排液部的槽壁延伸至盖体的底端上方,该盖体上开设若干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装配通孔,每一栽培软管穿过对应的一装配通孔延伸入该排液凹槽内。
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及其栽培软管\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及其栽培软管。\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的管道式无土栽培装置一般包括横向安装的栽培管、用于提供营养液的灌溉循环系统和用于支撑栽培管的支架,栽培管内装有栽培介质,栽培管上开设若干沿横向间隔排列的通孔,以供植物往上生长。然而,横向安装的栽培管不利于营养液快速均匀地渗透至各部位,且占用大量栽培空间,不适用于家庭式无土栽培。另外,现有的栽培管一般为采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的刚性管体,使得栽培装置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单独一人无法携带整个装置,必须多人协助运输,占用大量的运输空间,提高运输成本,不适用于家庭式无土栽培。\n发明内容\n[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及其栽培软管。\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n[0005] 一种栽培软管,栽培软管内设有栽培介质,栽培软管的管壁上开设供植物伸出外界的通孔或狭槽;营养液自栽培软管的一端流入,以渗透入栽培介质,余下的营养液自栽培软管的另一端流出;该栽培软管为由防水织物围成的管体。\n[0006] 优选地,该栽培软管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链。\n[0007] 优选地,该栽培软管为由防水织物围成的管体。\n[0008] 优选地,上述通孔或狭槽的形状为圆形、椭圆、三角形或矩形;通孔或狭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通孔或狭槽沿栽培软管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或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列。\n[0009] 优选地,该栽培软管的横截剖面为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栽培软管的数量为一或多个;栽培介质的横截剖面与栽培软管的横截面积相对应,每一栽培软管内的栽培介质的数量为一或多个。\n[0010] 优选地,该栽培软管设有横跨其下端开口的支撑部,该支撑部用于支撑栽培介质。\n[0011] 优选地,该栽培软管还包括与通孔或狭槽数量相同的植物托件,该植物托件的一端连通该通孔或狭槽,其另一端斜向上或竖直向上延伸,使得其另一端的开口朝上。\n[0012] 优选地,该植物托件为两端开口的塑胶杯体,其一端沿径向延伸出一塑胶固定片,该塑胶固定片固定于栽培软管的内壁上。\n[0013] 一种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栽培软管;\n[0014] 栽培软管竖向安装,灌溉装置的供液端连通栽培软管的上端,灌溉装置的回液端连通栽培软管的下端;该灌溉装置用于通过供液端输送营养液至栽培软管,并通过回液端回收余下的营养液。\n[0015] 优选地,该灌溉装置包括泵、营养液槽、排液槽、供液总管及与栽培软管数量相同的供液支管;泵位于营养液槽内,供液总管的一端连通营养液槽,另一末端封闭;每一供液支管的一端连通供液总管,另一端连通对应的栽培软管的上端;排液槽的左端连通营养液槽,右端为封闭端;栽培软管的下端连通营养液槽或排液槽。\n[0016] 优选地,该供液总管为软管;该灌溉装置包括一竖向安装于其中一栽培软管上的定位插管,该供液总管穿过该定位插管,进而横向延伸至每一栽培软管的上方,若干供液支管沿横向间隔排列,该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还包括用于吊起栽培软管的吊装装置。\n[0017] 优选地,该供液总管包括下软管、立管和位于栽培软管上方的横向干管;立管竖向安装,立管的下端通过下软管连通该营养液槽,立管的上端连通该横向干管的一端,横向干管的另一端封闭;每一供液支管连通横向干管;每一栽培软管的上端通过挂钩件安装于供液总管的横向干管上。\n[0018] 优选地,该排液槽的一端安装于该营养液槽上,每一栽培软管的下端通过尼龙搭扣安装于排液槽上。\n[0019] 优选地,该排液槽为一末端封闭的管道,该管道的另一末端连通营养液槽,该管道的管壁上开设与栽培软管的数量相同的装配通孔,每一栽培软管的下端通过对应的装配通孔伸入排液槽内。\n[0020] 优选地,该营养液槽和排液槽均为由防水软性材料制成的壳体,壳体外覆盖有防水织物层。\n[0021] 优选地,该排液槽相对营养液槽向下倾斜。\n[0022] 优选地,该排液槽包括排液部和盖体,该排液部上开设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其左端的排液凹槽;盖体扣合于该排液部的排液凹槽上,该排液部的槽壁延伸至盖体的底端上方,该盖体上开设若干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装配通孔,每一栽培软管穿过对应的一装配通孔延伸入该排液凹槽内。\n[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如下:\n[0024] 本发明灌溉装置的营养液通过供液端流入栽培软管,栽培软管内的营养液在重力作用下自上端均匀快速地渗透至栽培介质的各部位;另外,栽培软管在运输过程中可进行折叠或卷绕打包,大大减小本无土栽培系统的体积,且栽培软管较轻,单独个人即可轻易携带本无土栽培系统坐汽车或公共汽车,适合家庭式无土栽培。再者,本无土栽培系统安装时无需借用特定工具,方便快捷。\n附图说明\n[0025] 图1为本发明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n[0026] 图2为图1的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的另一视图的结构示意图。\n[0027] 图3为本发明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n[0028] 图4为本发明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n[0029] 图5为图4的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的另一视图的结构示意图。\n[0030] 图6和图7为本发明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的栽培软管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n[0031] 图8和图9为本发明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的栽培软管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n[0032] 图10为本发明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的设有植物托件的栽培软管的结构示意图。\n[0033] 图11为图10的设有植物托件的栽培软管的另一视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n[0034] 图12为本发明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的排液槽与栽培软管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35]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n[0036]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栽培软管10和灌溉装置。\n[0037] 栽培软管10竖向安装,栽培软管10内设有栽培介质18,栽培软管10的管壁上开设供植物伸出外界的通孔或狭槽15;营养液自栽培软管10的一端流入,以渗透入栽培介质18,余下的营养液自栽培软管10的另一端流出;灌溉装置的供液端连通栽培软管10的上端,灌溉装置的回液端连通栽培软管10的下端,该灌溉装置用于通过供液端输送营养液至栽培软管10,并通过回液端回收余下的营养液。如此,灌溉装置的营养液通过供液端流入栽培软管\n10,栽培软管10内的营养液在重力作用下自上端均匀快速地渗透至栽培介质18的各部位;\n另外,栽培软管10在运输过程中可进行折叠或卷绕打包,大大减小本无土栽培系统的体积,且栽培软管10较轻,单独个人即可轻易携带本无土栽培系统坐汽车或公共汽车,适合家庭式无土栽培。\n[0038] 优选地,该栽培软管10为由防水织物围成的管体。\n[0039]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该栽培软管10还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链19,以方便装入栽培介质18。要装入栽培介质18时,只需拉开拉链19,以打开栽培软管10的开口,将栽培介质18通过开口放入栽培软管10内,再拉闭拉链19。如此,给栽培软管10更换栽培介质18时无需取下栽培软管10,非常方便。\n[0040] 参见图6和图7,上述通孔或狭槽15可根据需要位于栽培软管10的任意位置,例如,若干通孔或狭槽15可沿栽培软管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也可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列。上述通孔或狭槽15的形状不限,如为圆形、椭圆、三角形或矩形。\n[0041] 参见图10,优选地,该栽培软管10还包括与通孔或狭槽15数量相同的植物托件16,该植物托件16的一端连通该通孔或狭槽15,其另一端斜向上或竖直向上延伸,使得其另一端的开口朝上,如此,不但可防止营养液从通孔或狭槽15泄露出,还可给植物提供一朝上的生长出口,更适合植物生长。\n[0042] 参见图11,进一步地,该植物托件16为两端开口的塑胶杯体,其一端沿径向延伸出一塑胶固定片161,该塑胶固定片161固定于栽培软管10的内壁上,以支撑起该植物托件16。\n[0043] 参见图8和图9,该栽培软管10的横截剖面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任意形状如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栽培介质18的横截剖面与栽培软管10的横截面积相对应,每一栽培软管内的栽培介质数量为一或多个。\n[0044] 该栽培软管10设有横跨其下端开口的支撑部(图未示),该支撑部用于支撑栽培介质18。该支撑部可为尼龙搭扣。\n[0045] 该栽培软管1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以上,每一栽培软管10构成一栽培模块,用户可根据种植量的需要方便的增加或减少栽培软管10。栽培软管10的颜色可以根据安装环境匹配设置。\n[0046]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中,该灌溉装置包括泵22、营养液槽21、排液槽23、供液总管25及与栽培软管10数量相同的供液支管26。泵22位于营养液槽21内,供液总管25的一端连通营养液槽21,另一末端封闭;每一供液支管26的一端连通供液总管25,另一端连通对应的栽培软管10的上端;排液槽23的左端连通营养液槽21,右端为封闭端;栽培软管10的下端连通营养液槽21或排液槽23。\n[0047] 当泵22工作时,营养液槽21内的营养液将通过供液总管25输送至每一供液支管\n26,再通过每一供液支管26输送至对应的栽培软管10,栽培软管10内的营养液在重力作用下自上端快速均匀地渗透至栽培介质18里,余下的营养液从栽培软管10的下端流入排液槽\n23内,进入流入营养液槽21内,以供再次利用。另外,本无土栽培系统安装时无需借用特定工具,方便快捷。\n[0048] 该营养液槽21和排液槽23为由防水软性材料如防水PVC制成的壳体,壳体外覆盖有防水织物层,以方便折叠携带,且减轻装置的重量。\n[0049]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该供液总管25为软管。该灌溉装置包括一竖向安装于其中一栽培软管10上的定位插管24,该供液总管25穿过该定位插管24,进而横向延伸至每一栽培软管10的上方,若干供液支管26沿横向间隔排列。\n[0050] 参见图1,该排液槽23的一端通过尼龙搭扣安装于该营养液槽21上,每一栽培软管\n10的下端通过尼龙搭扣安装于排液槽上。\n[0051] 优选地,该排液槽23为一末端封闭的管道,该管道的另一末端连通营养液槽,该管道的管壁上开设与栽培软管10的数量相同的装配通孔,每一栽培软管10的下端通过对应的装配通孔伸入排液槽23内,从而形成一封闭的排液结构,有利于减少营养液的挥发。\n[0052] 进一步地,参见图12,该排液槽23包括排液部239和盖体238,该排液部239上开设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其左端的排液凹槽237。盖体238扣合于该排液部239的排液凹槽\n237上,该排液部239的槽壁延伸至盖体238的底端上方,该盖体238上开设若干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装配通孔,每一栽培软管10的穿过对应的一装配通孔延伸入该排液凹槽237内。\n如此,该盖体238不但可遮挡灰尘杂物,避免营养液蒸发,而且由于该排液部239的槽壁延伸至盖体238的底端上方,从栽培软管10上的植物滴下的营养液也可从盖体238与排液凹槽\n237的槽壁之间缝隙流入排液凹槽237内,不但保持环境干净,还可更好地再利用营养液。\n[0053] 优选地,该排液槽23相对营养液槽21向下倾斜,以加速排液槽23内的营养液回流至营养液槽21。该排液槽23的斜率可约为1cm/m。\n[0054] 参见图4,其他实施例中,该供液总管25包括下软管253、立管251和位于栽培软管\n10上方的横向干管252。立管251竖向安装,立管251的下端通过下软管253连通该营养液槽\n21,立管251的上端连通该横向干管252的一端,横向干管252的另一端封闭。每一供液支管\n26连通横向干管252。\n[0055] 参见图3和图4,该灌溉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营养液量的球阀29,球阀29安装于营养液槽21内。\n[0056] 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还包括用于吊起栽培软管10的吊装装置。\n[0057]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该吊装装置包括横杆31和安装于横杆的两端的吊件32,该横杆31通过吊件32安装于屋顶,每一栽培软管10的上端通过挂钩件33安装于横杆。\n[0058] 参见图3至图5,每一栽培软管的上端还可通过挂钩件33直接安装于供液总管25的横向干管252。\n[0059] 参见图3至图5,其他实施例中,该软管式无土栽培系统还包括用于支撑排液槽的支撑架36。支撑架36的底部还设有调平脚。\n[0060]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7-12-12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7.11.22
专利权人由氧脉国际公司变更为广州云耕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由瑞典梅勒吕德58号邮箱变更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一路51号后座第二层2-329
- 2017-07-11
- 2015-04-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G 31/02
专利申请号: 201410719836.7
申请日: 2014.11.28
- 2015-03-1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9-18
|
2012-03-12
| | |
2
| | 暂无 |
2005-09-08
| | |
3
| | 暂无 |
2012-02-02
| | |
4
| |
2010-03-03
|
2009-09-03
| | |
5
| | 暂无 |
2014-11-2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