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两个钢柱(100),两个钢柱(100)之间设置有减震式快组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钢柱(10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矩形插槽(101),所述矩形插槽(101)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卡槽(102);
所述减震式快组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钢柱(100)之间的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插套(2),矩形插套(2)与对应的矩形插槽(101)相插装,连接座(1)的顶部和底部均粘接固定有第一减震胶圈(5),且第一减震胶圈(5)活动套设在对应的矩形插套(2)上,两个钢柱(100)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减震胶圈(5)相互远离的一侧活动接触,矩形插套(2)内滑动套设有两个卡杆(3),位于同一个矩形插套(2)内的两个卡杆(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卡槽(102)内,卡杆(3)与对应的卡槽(102)相卡装,卡杆(3)的外侧嵌装有矩形减震胶圈(4),且矩形减震胶圈(4)的外侧与对应的卡槽(102)的内壁活动接触,两个矩形插套(2)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6),固定座(6)位于对应的两个卡杆(3)之间,卡杆(3)靠近对应的固定座(6)的一侧与固定座(6)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7),两个固定座(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两个定滑轮(8),连接座(1)的右侧开设有方槽(9),且方槽(9)内滑动套设有方滑块(10),方槽(9)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两个位于方滑块(10)右侧的转轴(11),卡杆(3)靠近对应的固定座(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钢丝绳(12),且软钢丝绳(12)的一端依次绕过对应的定滑轮(8)远离连接座(1)的一侧和转轴(11)的右侧并与方滑块(10)的右侧固定连接,方滑块(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转轴(11)之间的内螺纹套管(13),且内螺纹套管(13)内螺纹套设有螺杆(15),螺杆(15)的右端延伸至内螺纹套管(13)外并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帽(16),螺杆(15)转动安装在方槽(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槽(9)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且固定板(14)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圆孔,第一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螺杆(15)的外侧焊接套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3)的外侧开设有矩环形槽,且矩环形槽远离对应的固定座(6)的一侧设置为开口,矩环形槽的内壁与对应的矩形减震胶圈(4)的内侧粘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插套(2)靠近连接座(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位于同一个矩形插套(2)上的两个软钢丝绳(12)均位于对应的第二圆孔内并与第二圆孔的内壁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槽(9)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三圆孔,软钢丝绳(12)位于对应的第三圆孔内并与第三圆孔的内壁不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槽(9)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转轴(11)的外侧固定套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插套(2)远离连接座(1)的一侧与对应的矩形插槽(101)远离连接座(1)的一侧内壁不接触。
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n背景技术\n[0002] 建筑用的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市场上的建筑用钢结构在装配时采用的连接方式,大多采用焊接连接以及使用螺栓进行固定,在对钢柱与钢柱之间的连接装配通常是使用多个螺栓配合法兰进行连接固定。\n[0003] 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钢柱与钢柱进行连接装配时,通过多个螺栓配合法兰进行连接的方式操作比较繁琐,花费时间长;其存在不便于快速拆组的缺点,而且钢柱与钢柱进行连接装配后不具备吸震功能;钢柱产生震动时,容易造成钢柱与钢柱之间的连接装配处因震动松动产生较大碰撞噪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n[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n[0006] 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两个钢柱,两个钢柱之间设置有减震式快组机构,两个钢柱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矩形插槽,所述矩形插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卡槽;\n[0007] 所述减震式快组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钢柱之间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插套,矩形插套与对应的矩形插槽相插装,连接座的顶部和底部均粘接固定有第一减震胶圈,且第一减震胶圈活动套设在对应的矩形插套上,两个钢柱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减震胶圈相互远离的一侧活动接触,矩形插套内滑动套设有两个卡杆,位于同一个矩形插套内的两个卡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卡槽内,卡杆与对应的卡槽相卡装,卡杆的外侧嵌装有矩形减震胶圈,且矩形减震胶圈的外侧与对应的卡槽的内壁活动接触,两个矩形插套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位于对应的两个卡杆之间,卡杆靠近对应的固定座的一侧与固定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固定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两个定滑轮,连接座的右侧开设有方槽,且方槽内滑动套设有方滑块,方槽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两个位于方滑块右侧的转轴,卡杆靠近对应的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钢丝绳,且软钢丝绳的一端依次绕过对应的定滑轮远离连接座的一侧和转轴的右侧并与方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方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转轴之间的内螺纹套管,且内螺纹套管内螺纹套设有螺杆,螺杆的右端延伸至内螺纹套管外并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帽,螺杆转动安装在方槽内。\n[0008] 优选地,所述方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圆孔,第一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螺杆的外侧焊接套装。\n[0009] 优选地,所述卡杆的外侧开设有矩环形槽,且矩环形槽远离对应的固定座的一侧设置为开口,矩环形槽的内壁与对应的矩形减震胶圈的内侧粘接固定。\n[0010] 优选地,所述矩形插套靠近连接座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位于同一个矩形插套上的两个软钢丝绳均位于对应的第二圆孔内并与第二圆孔的内壁不接触。\n[0011] 优选地,所述方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三圆孔,软钢丝绳位于对应的第三圆孔内并与第三圆孔的内壁不接触。\n[0012] 优选地,所述方槽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装。\n[0013] 优选地,所述矩形插套远离连接座的一侧与对应的矩形插槽远离连接座的一侧内壁不接触。\n[0014]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n[0015] 通过钢柱、矩形插槽、卡槽、连接座、矩形插套、卡杆、矩形减震胶圈、第一减震胶圈、固定座、弹簧、定滑轮、方槽、方滑块、转轴、软钢丝绳、内螺纹套管、固定板、螺杆与内六角螺帽相配合,拆分时,对内六角螺帽反向转动使其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能带动内螺纹套管向左移动,内螺纹套管带动方滑块在方槽内向左滑动,方滑块拉动四个软钢丝绳分别在对应的转轴和定滑轮上滑动,软钢丝绳带动对应的卡杆与卡槽分离并对弹簧压缩,此时便可将钢柱上的矩形插槽与矩形插套分离,拆分完成,组装时,将矩形插槽插套在对应的矩形插套上,对内六角螺帽正向转动,此时方滑块转变为向右回移并放松对四个软钢丝绳的拉力,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的弹力带动对应的卡杆回移卡入卡槽内,此时卡杆通过对应的卡槽对钢柱限制,实现两个钢柱的组装,能够快速进行拆组;\n[0016] 在使用中钢柱发生上下震动时,会对对应的第一减震胶圈挤压压缩,同时也会带动对应的卡槽上下对矩形减震胶圈挤压压缩,在第一减震胶圈和矩形减震胶圈的作用下,能够起到减震隔震的作用,起到软性吸震的效果,降低发生上下硬性碰撞产生较大噪音的现象,也能够降低共震传递的现象。\n[0017]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快速对两个钢柱拆组,提高拆组连接效率,且在两个钢柱装配处具备减震隔震的功能,能够起到软性吸震的效果,降低震动时两个钢柱发生较大硬性碰撞产生噪音的现象,也能够降低共震传递的现象,有利于使用。\n附图说明\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n[0019]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n[0020] 图3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n[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的矩形插套、卡杆和矩形减震胶圈连接件右视结构示意图。\n[0022] 图中:100钢柱、101矩形插槽、102卡槽、1连接座、2矩形插套、3卡杆、4矩形减震胶圈、5第一减震胶圈、6固定座、7弹簧、8定滑轮、9方槽、10方滑块、11转轴、12软钢丝绳、13内螺纹套管、14固定板、15螺杆、16内六角螺帽。\n具体实施方式\n[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n[0024] 参照图1‑4,一种建筑用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两个钢柱100,两个钢柱100之间设置有减震式快组机构,两个钢柱10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矩形插槽101,矩形插槽101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卡槽102;\n[0025] 减震式快组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钢柱100之间的连接座1,连接座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插套2,矩形插套2与对应的矩形插槽101相插装,连接座1的顶部和底部均粘接固定有第一减震胶圈5,且第一减震胶圈5活动套设在对应的矩形插套2上,两个钢柱 \n100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减震胶圈5相互远离的一侧活动接触,矩形插套2内滑动套设有两个卡杆3,位于同一个矩形插套2 内的两个卡杆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卡槽102内,卡杆 3与对应的卡槽102相卡装,卡杆3的外侧嵌装有矩形减震胶圈4,且矩形减震胶圈4的外侧与对应的卡槽102的内壁活动接触,两个矩形插套2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6,固定座6位于对应的两个卡杆3之间,卡杆3靠近对应的固定座6的一侧与固定座6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7,两个固定座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两个定滑轮8,连接座1的右侧开设有方槽9,且方槽9内滑动套设有方滑块10,方槽9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两个位于方滑块10右侧的转轴11,卡杆3靠近对应的固定座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钢丝绳12,且软钢丝绳12的一端依次绕过对应的定滑轮8远离连接座1的一侧和转轴11的右侧并与方滑块10的右侧固定连接,方滑块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转轴11之间的内螺纹套管13,且内螺纹套管13内螺纹套设有螺杆15,螺杆15的右端延伸至内螺纹套管13外并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帽16,螺杆15转动安装在方槽9内,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快速对两个钢柱100拆组,提高拆组连接效率,且在两个钢柱100装配处具备减震隔震的功能,能够起到软性吸震的效果,降低震动时两个钢柱100发生较大硬性碰撞产生噪音的现象,也能够降低共震传递的现象,有利于使用。\n[0026] 本实用新型中,方槽9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且固定板\n14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圆孔,第一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螺杆15的外侧焊接套装,卡杆3的外侧开设有矩环形槽,且矩环形槽远离对应的固定座6的一侧设置为开口,矩环形槽的内壁与对应的矩形减震胶圈4的内侧粘接固定,矩形插套2靠近连接座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位于同一个矩形插套2上的两个软钢丝绳12均位于对应的第二圆孔内并与第二圆孔的内壁不接触,方槽9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三圆孔,软钢丝绳12位于对应的第三圆孔内并与第三圆孔的内壁不接触,方槽9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转轴11的外侧固定套装,矩形插套2远离连接座1的一侧与对应的矩形插槽101远离连接座1的一侧内壁不接触,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快速对两个钢柱100拆组,提高拆组连接效率,且在两个钢柱100装配处具备减震隔震的功能,能够起到软性吸震的效果,降低震动时两个钢柱100发生较大硬性碰撞产生噪音的现象,也能够降低共震传递的现象,有利于使用。\n[0027] 工作原理:使用时,拆分时,通过外部内六角扳手对内六角螺帽 16反向转动,内六角螺帽16带动螺杆15反向转动,螺杆15转动能带动内螺纹套管13向左移动,内螺纹套管13带动方滑块10在方槽 9内向左滑动,方滑块10拉动四个软钢丝绳12分别在对应的转轴11 和定滑轮8上滑动,软钢丝绳12带动对应的卡杆3在矩形插套2内向靠近固定座6的方向滑动,卡杆3对对应的弹簧7压缩,卡杆3与对应的卡槽102分离,此时便可将钢柱100向远离连接座1的方向移动,使其带动对应的矩形插槽101与矩形插套2分离,拆分完成;\n[0028] 组装时,则将钢柱100上的矩形插槽101插套在对应的矩形插套 2上,然后通过外部内六角扳手对内六角螺帽16正向转动,同理与内六角螺帽16反向转动的运动方向相反,此时方滑块10转变为向右回移并放松对四个软钢丝绳12的拉力,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n7 的弹力带动对应的卡杆3向远离固定座6的方向移动,卡杆3卡入对应的卡槽102内,此时卡杆3通过对应的卡槽102对钢柱100限制,实现两个钢柱100的组装,使得便于快速对两个钢柱100进行拆组,提高拆组连接效率;\n[0029] 在使用中钢柱100发生上下震动时,此时由于卡杆3外侧嵌装有矩形减震胶圈4,卡杆3的外侧通过矩形减震胶圈4与卡槽102的内壁隔开,在钢柱100上下震动时会带动对应的卡槽102上下对矩形减震胶圈4挤压压缩,同时钢柱100会在对应的矩形插套2上上下滑动并对第一减震胶圈5挤压压缩,在第一减震胶圈5和矩形减震胶圈4 的作用下,能够起到减震隔震的作用,起到软性吸震的效果,从而降低发生上下硬性碰撞产生较大噪音的现象,弹性减震隔震的方式也能够降低共震传递的现象。\n[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