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基于无线安防系统的车门开启控制方法 |
申请号 | CN201610082367.1 | 申请日期 | 2016-02-0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450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IPC分类号 | B60R25/10;B60R25/25;B60R25/23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科技园华龙大***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
发明人 | 海狄 |
代理机构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安防系统的车门开启控制方法,属于车辆安防领域,本发明预先获取用户人脸图像并进行存储加密;通过蓝牙收发模块与用户手机进行配对,用户输入解锁密码;然后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人脸图像,获得待匹配图像;对存储的加密人脸图像进行解密后将图像采集设备获取的待匹配图像与解密后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当图像采集设备获取的待匹配图像与解密后的人脸图像匹配成功时,控制器控制电子车门锁开启;本发明通过生成的密码与无线安防系统进行蓝牙配对,匹配成功后再进行人脸识别、匹配,进而解开车门锁,相较现有的车门开启控制方式,更加安全。
1.一种基于无线安防系统的车门开启控制方法,所述车辆无线安防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设备(1)、蓝牙收发模块(2)、第一无线信号收发模块(3)、第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4)、控制器(5)和电子车门锁(6);所述图像采集设备(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5)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器(5)与所述蓝牙收发模块(2)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器(5)与第一无线信号收发模块(3)双向连接,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收发模块(3)与第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4)进行无线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4)与上位机(7)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器(5)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车门锁(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用户人脸图像并进行存储加密;
步骤二、通过蓝牙收发模块(2)与用户手机进行配对,用户输入解锁密码;
步骤三、通过图像采集设备(1)采集人脸图像,获得待匹配图像;
步骤四、对存储的加密人脸图像进行解密;
步骤五、将图像采集设备(1)获取的待匹配图像与解密后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当图像采集设备(1)获取的待匹配图像与解密后的人脸图像匹配成功时,上位机(7)发送信号给控制器(5),控制器(5)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电子车门锁(6)使其开启;当图像采集设备(1)获取的待匹配图像与解密后的人脸图像匹配不成功时结束;
步骤一中所述获取用户人脸图像并进行存储加密中,对用户人脸图像加密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A1、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分辨率为a*a的正方形人脸图像,所述a为正整数;
步骤A2、设定所述人脸图像中任意一像素点为Pij,获取像素点Pij的RGB值,所述i、j均为正整数,且1≤i≤a,1≤j≤a;
步骤A3、将像素点Pij的R值、G值及B值分别转换为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值;
判断像素点Pij的十六进制R值、十六进制G值及十六进制B值是否达到两位;
当像素点Pij的十六进制R值、十六进制G值或十六进制B值不到两位时,在该不到两位的十六进制值左边添加一个字符G,以形成像素点Pij的两位R值字符串、两位G值字符串和两位B值字符串,然后执行步骤A4;当像素点Pij的十六进制R值、十六进制G值或十六进制B值均达到两位时,执行步骤A4;
步骤A4、将像素点Pij的两位R值字符串、两位G值字符串和两位B值字符串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形成第一级数串;
步骤A5、将i和j分别转换为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值;
判断i的十六进制值或j的十六进制值是否达到四位;当i的十六进制值或j的十六进制值不到四位时,在该不到四位的十六进制值左边添加字符G,以形成i的四位字符串和j的四位字符串,然后执行步骤A6;当i的十六进制值或j的十六进制值均达到四位时,执行步骤A6;
步骤A6、将j的四位字符串添加到所述第一级数串的左边,且将i的四位字符串添加到所述j的四位字符串的左边,以形成第二级数串;
步骤A7、将所述人脸图像划分为16*16个正方形区域 选取所
述像素点Pij所在的区域Tm,n,m、n均为正整数且1≤m≤16、1≤n≤16;
步骤A8、判断第二级数串中是否有字符G;当第二级数串中包含字符G时,将第二级数串中的字符G替换为0,然后执行步骤A9;当第二级数串中没有字符G时,执行步骤A9;
步骤A9、设定所述第二级数串的倒数第一位数为Q1,设定所述第二级数串的倒数第二位数为Q2;
将Q1和Q2分别转换为十进制数值;计算Q11=Q1+1得到Q11,计算Q21=Q2+1得到Q21;所述1≤Q11≤16,所述1≤Q21≤16;
计算 得到第一目标区域
Tx,y;
将Tm,n与Tx,y进行替换;
步骤A10、将第一行区域与第三行区域进行替换;将第二行区域与第四行区域进行替换;将第五行区域与第七行区域进行替换;将第六行区域与第八行区域进行替换;将第九行区域与第十一行区域进行替换;将第十行区域与第十二行区域进行替换;将第十三行区域与第十五行区域进行替换;将第十四行区域与第十六行区域进行替换;
所述第二级数串为所述步骤二中的解锁密码;
步骤四中对存储的加密人脸图像进行解密按以下步骤进行:
S1、将加密图像划分为16*16个正方形区域 第一行至第四行
区域为第一加密模块,第五行至第八行区域为第二加密模块,第九行至第十二行区域为第三加密模块,第十三行至第十六行区域为第四加密模块;
S2、接收用户输入的密码;
S3、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的密码是否为14位数串;当用户输入的密码为14位数串时,执行步骤S4;当用户输入的密码不是14位数串时,返回执行步骤S2;
S4、判断输入密码中是否有字符G;当密码中包含字符G时,将密码中的字符G替换为0,然后执行步骤S5;当密码中没有字符G时,执行步骤S5;
S5、并行进行区域确定及RGB值转换;
所述区域确定按以下步骤进行:
B1、从左至右提取密码的第1至4位数形成第三级数串,并将其转换成十进制数值U1;从左至右提取密码的第5至8位数形成第四级数串,并将其转换成十进制数值U2;
从左至右提取密码的第14位数,并将其转换成十进制数值U3;从左至右提取密码的第13位数,并将其转换成十进制数值U4;
B2、选取待换区域Tr,t,r、t均为正整数且1≤r≤16、1≤t≤16:
计算 得到r,计算 得到t;根据r和t的值选取待换区域Tr,t;
B3、计算U31=U3+1得到U31,计算U41=U4+1得到U41;所述1≤U31≤16,所述1≤U41≤16;
计算 得到第二目标区域Tp,q;
所述1≤p≤16,所述1≤q≤16;
B4、选择Tp,q对应的加密模块,并对该加密模块进行解密:将该加密模块的第一行与该加密模块的第三行进行替换,将该加密模块的第二行与该加密模块的第四行进行替换;
B5、判断 是否与Tp,q位于同一个加密模块;当 与Tp,q位于同一个加密模块时,执行步骤B6;当 与Tp,q不在同一个加密模块时,将 所在加密模块进行解密:
将 所在加密模块的第一行与该加密模块的第三行进行替换,将 所在加密模块的第二行与该加密模块的第四行进行替换,然后执行步骤B6;
B6、将Tr,t与Tp,q进行替换;
所述RGB值转换按以下步骤进行:
从左至右提取密码的第9和第10位数形成第五级数串,并将其转换成十进制数值U5;从左至右提取密码的第11和第12位数形成第六级数串,并将其转换成十进制数值U6;从左至右提取密码的第13和第14位数形成第七级数串,并将其转换成十进制数值U7;
S6、进行RGB值匹配:
选取像素点 1≤i≤a,1≤j≤a,且i、j、a均为正整数;将 的R值、G值及B值分别与U5、U6和U7进行对比;判断 的R值是否等于U5,当 的R值不等于U5时,结束解密;
当 的R值等于U5时,判断 的G值是否等于U6;当 的G值不等于U6时,结束解密;
当 的G值等于U6时,判断 的B值是否等于U7;当 的B值不等于U7时,结束解密;
当 的B值等于U7时,执行步骤S7;
S7、依次判断第一加密模块至第四加密模块,是否已经进行解密;将未进行解密的加密模块进行解密:
将未解密加密模块的第一行与该加密模块的第三行进行替换,将未解密加密模块的第二行与该加密模块的第四行进行替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安防系统的车门开启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A7中选取所述像素点Pij所在的区域Tm,n按以下步骤进行:
计算 得到m,计算 得到n;根据m和n的值选取区域Tm,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安防系统的车门开启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1中,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分辨率为a*a的正方形人脸图像按以下步骤进行:
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分辨率为a*b的人脸图像,a为水平方向的像素数量,b为垂直方向的像素数量;
判断是否a>b;
当a>b时,计算W1=a-b,得到待增加的个数W1,然后沿垂直方向添加W1个RGB值为﹛0,0,
0﹜的像素,然后执行步骤A2;
当a0﹜的像素,并将b的数值赋值给a,然后执行步骤A2;
当a=b时,执行步骤A2。
法律信息
- 2020-01-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0R 25/10
专利号: ZL 201610082367.1
申请日: 2016.02.05
授权公告日: 2018.02.23
- 2018-02-23
- 2016-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0R 25/10
专利申请号: 201610082367.1
申请日: 2016.02.05
- 2016-06-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4-04-18
| | |
2
| |
2014-04-02
|
2013-12-23
| | |
3
| |
2015-12-02
|
2015-08-26
| | |
4
| | 暂无 |
2012-06-06
| | |
5
| | 暂无 |
2014-07-0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