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光源模组,包括主体部和位于该主体部内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包括底板、与该底板连接并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和与该底板相对并且位于该两个侧壁之间的两个反射部,该光源固定于该底板上,该两个反射部远离该底板的一端相互靠近并形成一个扇形结构以覆盖该光源;该主体部上设有与该光源相对且位于两个反射部之间的开口部;
该光源模组还包括装设于该开口部上的透镜,该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经该两个反射部反射的光线经由该透镜出射至该主体部之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透镜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该入光面呈“V”形或者半球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组还包括设置于该透镜上表面处的垫片,该垫片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部为光滑曲面结构或者连续的平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部与该光源相邻的内表面上涂覆有反射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还包括顶板,该开口部设置在该顶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上设置有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与该底板一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并与侧壁连接的侧板,该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主体部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
9.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模组和固定连接于该导光模组中间位置的光源模组,该导光模组包括后盖、贴合设置于该后盖上的反射片、设置于该反射片上的导光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的光学片组以及前框;该光源模组包括主体部和位于该主体部内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后盖上开设有入光部,该主体部包括底板、与该底板连接并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和与该底板相对并且位于该两个侧壁之间的两个反射部,该光源固定于该底板上,该两个反射部远离该底板的一端相互靠近并形成一个扇形结构以覆盖该光源;该主体部上设有与该光源相对且位于两个反射部之间的开口部;该光源模组还包括装设于该开口部上的透镜,该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经该两个反射部反射的光线经由该透镜出射至该主体部之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为矩形薄片状结构,该反射片中间位置开设有长条状的开口,该入光部与该开口对应设置,该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该入光部与该开口进入导光模组内部。
背光模组及其光源模组\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光源模组。\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显示器所使用的背光模组出于薄型化之考虑多采用侧光式背光模组,然而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只能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因此该背光模组的至少一个侧边会因光源设置于此而使得边框宽度变大。\n[0003] 为了使背光模组同时具备窄边框与薄型化的特点,近年来的一些现有技术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将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下方,并采用光导管作为导光元件,光源产生的光线直接进入导光管中,通过导光管的全反射作用再进入导光板中。以此,可以实现背光模组同时具备窄边框与薄型化的特点。\n[0004] 然而该背光模组由于光源具有较广的光束角,因此无论光导管如何设置,都会有一部分光线无法全反射,而造成漏光;另外,当光导管与导光板未完全密合时,两者之间会产生气缝,光导管的出射光线会被接合面全反射回光导管,使入光率大幅降低,而实现光导管与导光板的完全密合,会大大提高组装的难度。\n发明内容\n[0005]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窄边框与薄型化特性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能够有效增加入光量,提升光线利用效率。\n[0006] 一种光源模组,包括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内的光源。主体部包括底板、与该底板连接并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和与底板相对并且位于该两个侧壁之间的两个反射部,光源固定于底板上,两个反射部远离该底板的一端相互靠近并形成一个扇形结构以覆盖该光源。\n主体部上设有与光源相对且位于两个反射部之间的开口部,光源模组还包括装设于开口部上的透镜,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经该两个反射部反射的光线经由透镜出射至主体部之外。\n[0007]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模组和固定连接于该导光模组中间位置的光源模组,导光模组包括后盖、贴合设置于后盖上的反射片、设置于该反射片上的导光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的光学片组、以及前框。光源模组包括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内的光源,后盖上开设有入光部,主体部包括底板、与该底板连接并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和与底板相对并且位于该两个侧壁之间的两个反射部,光源固定于底板上,两个反射部远离该底板的一端相互靠近并形成一个扇形结构以覆盖该光源。主体部上设有与光源相对且位于两个反射部之间的开口部,光源模组还包括装设于开口部上的透镜,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经该两个反射部反射的光线经由透镜出射至主体部之外。\n[0008]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兼具窄边框与薄型化的特点。固定于底板上的光源产生的光线,较少部分直接射至透镜上,而大部分经组合成扇形结构的两个反射部反射后射至透镜上,入射至透镜表面的光线均发生折射而进入透镜内,透镜对光线的入射角度进行调整,以使尽可能多的光线经由透镜出射,从透镜出射的光线会再均入射至导光模组内部,从而能够有效增加入射光线的入光率,提升光线利用率。\n附图说明\n[0009] 图1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n[0010] 图2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n[0011] 图3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光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n[0012] 图4是图3所示的光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n[0013] 图5是图3所示的光源模组沿V-V的剖视图。\n[0014] 图6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n[0015] 图7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光路图。\n[0016] 图8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光路图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7]\n[0018]\n[001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n具体实施方式\n[0020] 将参照附图表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n[0021] 请参照图1与图2,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00包括光源模组10和导光模组20,光源模组\n10通过多个螺丝30固定连接于导光模组20的中间位置。\n[0022] 请参照图3与图4,光源模组10大致为具有一开口的矩形长条状的盒体结构,包括主体部110、光源123、多个锁附螺丝130、两个侧板140、透镜150以及垫片160。\n[0023] 请一并参照图5,主体部110为一长条状U形结构,其包括底板111、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112、顶板113、以及位于两个侧壁112之间的两个反射部114。\n[0024] 底板111为矩形长条状结构,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1111(图3所示),用于固定LED基板120。较佳地,底板111可以由高导热的散热材质制成,以辅助LED进行散热;另外,底板111的外侧可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1112,散热鳍片1112与底板111一体成型,以提升散热效率。\n[0025] 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112垂直设置于底板111的两个长边方向的边缘处,且沿同一方向延伸。顶板113盖合于两个侧壁112的上侧,并且顶板113的宽度大于两个侧壁112之间的距离。顶板113上位于两个侧壁112外侧的边缘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1131,用于将该光源模组10固定于导光模组20上。另外,顶板113中间位置并且与光源123相对处开设有开口部1132,用于放置透镜150。\n[0026] 两个反射部114分别位于两个侧壁112之间,与底板111相对。两个反射部114组合形成一个扇形结构以覆盖光源123。可以理解的是,反射部114可以为光滑曲面结构或者连续的平面结构。两个反射部114的一端连接于侧壁112与底板111形成的拐角处,两者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开口部1132的边缘处。较佳地,反射部114与顶板113的连接处可开设一凹槽\n115,透镜150卡合于该凹槽115内被固定,但不限于此,透镜15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开口部1132内。反射部114与光源123相邻的内表面上涂覆有反射层,该反射层为高反射率的涂层或者高反射率的鳞片状结构,以提高反射部114的反射能力,增强光线的出射效果。\n[0027] 结合图4所示,LED基板120为矩形长条状结构,其尺寸小于底板111的尺寸。LED基板120在两个长边方向的边缘处平行设置有多个LED121,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LED基板\n120上的其他位置装设LED。LED基板120设置于两个反射部114之间,并且与底板111贴合。在与底板111上开设的多个第一螺纹孔1111对应位置处,LED基板120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螺纹孔122。通过锁附螺丝130旋转进入第一螺纹孔1111与第三螺纹孔122,使LED基板120固定连接于底板111上。可以理解的是,LED基板120也可以通过胶体粘合或者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于底板111上。LED基板120与多个LED121组成光源123,以产生背光模组100所需的光线。\n[0028] 结合图4所示,两个侧板140为矩形薄板,分别设置于主体部110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较佳地,该两个侧板140可以通过螺丝固定于主体部110上,以使侧板140可方便地从主体部110上取下,从而可以方便地取出和更换LED基板120。但不限于此,两个侧板140也可以通过胶体粘合或者一体成型的方式装设于主体部110的侧面上。两个侧板140可防止光线自主体部110的侧面漏出,较佳地,两个侧板140内表面上可涂覆高反射率的涂层或贴附高反射率的鳞片状结构,以使照射至侧板140上的光线能够被有效反射,提高光线的利用率。\n[0029] 透镜150设置于主体部110的开口部1132中。透镜150包括面向LED121设置的入光面151和与入光面151相对设置的出光面152。入光面151呈“V”形,可以理解的是,入光面151也可以为半球形。入射光线经该“V”形入光面151的两个斜面并在该两个斜面处发生折射后,进入透镜150内部,之后入射光线被传送至出光面152上,经出光面152折射后,完成对入射光线入射角度的调整,以使入射光线尽可能多的入射至导光模组20内部,从而能够有效增加入射光线的入光率。\n[0030] 垫片160设置于出光面152上,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如透明矽胶材料,但不限于此。垫片160可作为透镜150与导光模组20之间的接合面,并且垫片160与两者紧密贴合,以防止该接合面因为组装或者微量变形产生气缝而造成漏光,从而提升光线利用率。\n[0031] 请参照图6,导光模组20包括后盖210、贴合于后盖210上的反射片220、设置于反射片220上的导光板230、设置于导光板230上的光学片组240以及前框250。\n[0032] 后盖210是矩形盒状结构,包括面板211、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12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213。面板211中间位置开设有矩形长条状的入光部2111,垫片160一面贴附于透镜150上表面,另一面贴附于该入光部2111上。入光部2111与光源模组10上设置的开口部1132配合,使入射光线经由透镜150、垫片160进入导光模组20。入光部2111的两侧设置有多个第四螺纹孔2112,该第四螺纹孔2112的位置与光源模组10上开设的第二螺纹孔1131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螺丝30旋转进入第二螺纹孔1131和第四螺纹孔2112,使光源模组10固定连接于导光模组20上。可以理解的是,光源模组10也可以通过胶体粘合或者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于导光模组20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12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213分别垂直设置于面板211的四个边缘,且沿同一方向延伸形成一收容空间(未标示)。\n[0033] 反射片220是矩形薄片状结构,贴合于面板211上。反射片220由表面镀银的高反射材料或者白色的光密介质材料制成。反射片220中间位置上与面板211上开设的入光部211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矩形长条状的开口221。反射片220用于反射自LED121发射出来的以及经导光板230反射回该反射片220表面的光线。\n[0034] 导光板230设置于反射片220上,由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制成。导光板230用于改变光线传输路线,使得经过该导光板230的光线的传输方向更加杂乱,使光强分布更加均匀。\n[0035] 光学片组240收容于后盖210形成的收容空间(未标示)内,包括多个光学膜片。较佳地,该光学片组240包括层叠设置的扩散片241、棱镜片242、棱镜片243以及扩散片244。\n[0036] 前框250为一矩形框架结构,由塑胶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前框250也可以由铝材或者其他材质制成。前框250包括前板251、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252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253。前板251是一中空的矩形薄片,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252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253分别垂直设置于前板251的四个边缘,且沿同一方向延伸形成。前框250的两个第三侧壁252和两个第四侧壁253分别卡合于后盖210的两个第一侧壁212和两个第二侧壁213的内表面上,从而使导光模组20形成一封闭的壳体。\n[0037] 下面结合图7及图8说明本发明背光模组100的光路传输原理:首先,LED121被点亮发出光线,该光线较少部分直接射至透镜上,而大部分经内壁上涂覆有高反射率的涂层或者贴附高反射率的鳞片状结构的反射部114反射至透镜150的入光面151上,该光线在入光面151上发生折射后,进入透镜150内部并被传送至出光面152上,经出光面152折射,完成对入射光线入射角度的调整后经由垫片160,使尽可能多的光线经入光部2111(图6所示)进入导光板230。导光板230上表面设置有光学片组240,下表面设置有反射片220。进入导光板\n230的光线以全反射模式进行传输,在导光板230上表面反射的光线经由光学片组240作用,使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在导光板230下表面反射的光线,经由反射片220作用使光线尽可能多的被全反射。\n[0038] 本发明的光源模组10,固定于底板111上的光源123产生的光线,较少部分直接射至透镜150上,而大部分经组合成扇形结构的两个反射部114反射后射至透镜150的“V”形入光面151上,光线在该“V”形入光面151上发生折射,透镜150对该光线的入射角度进行调整,以使尽可能多的光线入射至导光模组20内部,从而能够有效增加入射光线的入光率;垫片\n160可作为透镜150与入光部2111之间的接合面,并且与两者紧密贴合,可以防止该接合面因为组装或者微量变形产生气缝而造成漏光,从而提升光线利用率,同时也可降低组装难度。除此之外,底板111上设置有散热鳍片1112,可有效提高LED的散热效率。\n[0039]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00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兼具窄边框与薄型化的特点,通过主体部110内的光源123产生光线,经两个反射部114反射,使光线传输至透镜150的入光面151,经透镜150的折射作用,可以改变光线的传输路径,使尽可能多的光线通过后盖210上的入光部2111入射至导光模组20内部,从而能够有效增加入射光线的入光率;垫片160可以防止光源模组10与导光模组20接合面因为组装或者微量变形产生气缝而造成漏光,从而提升光线利用率,同时也可降低组装难度。除此之外,底板111上设置有散热鳍片1112,可有效提高LED的散热效率。\n[0040] 另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法律信息
- 2022-09-1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变更为富联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地址由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开发区第九大街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7号标准厂房变更为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开发区第九大街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7号标准厂房
- 2018-05-01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8.04.11
专利权人由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变更为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地址由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开发区第九大街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7号标准厂房变更为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开发区第九大街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7号标准厂房
专利权人由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空
- 2017-03-22
- 2015-07-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1S 8/00
专利申请号: 201310685388.9
申请日: 2013.12.16
- 2015-06-1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