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枸杞茶及其生产方法 |
申请号 | CN200810225275.X | 申请日期 | 2008-10-2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593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IPC分类号 | A;2;3;F;3;/;0;6;;;A;2;3;F;3;/;3;4;;;A;2;3;L;1;/;2;9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张国芳 | 申请人地址 | 河北省巨鹿县张王町镇王六村村西东龙包装食品有限公司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张国芳 | 当前权利人 | 张国芳 |
发明人 | 张国芳 |
代理机构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枸杞茶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的枸杞茶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的:将枸杞叶在300-400℃旋转杀青锅内搅拌翻炒2-4分钟,然后揉捻至不滴水为止,接着在100-120℃烘干至枸杞叶含水量小于等于60%,再次进行揉捻造型,最后在60-70℃烘炒至枸杞叶水分含量达9%-13%,得到枸杞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揉捻造型后将枸杞叶烘干或炒干进行切割、用平园机分等级,接着进行抖筛、风旋处理的步骤。本发明的枸杞茶为青绿色条束状、色泽青绿光润,冲泡后气味清香,汤色青绿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具有绿茶的特点。该枸杞茶具有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抗疲劳、安神、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清热解毒等功效,长期饮用有益于身体健康。
1.一种枸杞茶的制备方法,是将枸杞叶在温度为300-400℃的旋转杀青锅内搅拌翻炒2-4分钟,然后揉捻至不滴水为止,接着在温度100-120℃烘干至枸杞叶含水量小于等于
60%,再次进行揉捻造型,最后在60-70℃烘炒至枸杞叶水分含量达9%-13%,得到枸杞茶;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揉捻造型后将枸杞叶烘干或炒干进行切割、用平园机分等级,接着进行抖筛、风旋处理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杀青锅的温度为400℃。
枸杞茶及其生产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枸杞茶及其生产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枸杞叶,别名地仙苗、甜菜、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头,为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茎叶。枸杞叶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具有养阴补血、益精明目、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能抑制脂肪肝在肝细胞内的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肥胖者及中老年人多见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常食枸杞叶较为有益。隋唐之际的甄权在《药性论》中说枸杞叶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枸杞茶及其生产方法。\n[0004] 本发明所提供的枸杞茶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的:将枸杞叶在300-400℃旋转杀青锅内搅拌翻炒2-4分钟,然后揉捻至不滴水为止,接着在100-120℃烘干至枸杞叶含水量小于等于60%,再次进行揉捻造型,最后在60-70℃烘炒至枸杞叶水分含量达9%-13%,得到枸杞茶。\n[0005]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揉捻造型后将枸杞叶烘干或炒干进行切割、用平园机分等级,接着进行抖筛、风旋处理的步骤。\n[0006] 所述旋转杀青锅的温度优选为400℃。所述烘干的温度优选为100℃。\n[0007] 本发明的枸杞茶需低温储存,并用黑色食品袋进行包装,防止枸杞茶氧化变色。\n[0008] 本发明采用鲜枸杞叶为原料制作保健茶,该枸杞茶具有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抗疲劳、安神、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清热解毒等功效,长期饮用有益于身体健康。本发明的枸杞茶为青绿色条束状、色泽青绿光润,冲泡后气味清香,汤色青绿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具有绿茶的特点。\n[0009] 动物喂养实验表明,本发明的枸杞茶能够提高动物的耐缺氧能力和运动能力。\n具体实施方式\n[0010] 实施例1、生产枸杞茶\n[0011] 采摘5月份嫩绿的枸杞鲜叶1000g,置于阴凉、通风处晾晒,使叶变软;然后放入\n400℃旋转杀青锅内,以3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翻炒2分钟进行杀青,使枸杞叶糊化;再将杀青后的枸杞叶置于竹帘上摊晾,揉捻至不滴水为止;接着将揉捻后的枸杞叶放入温度为\n100℃的炒锅中炒制,至枸杞叶含水量为60%,再把热锅中翻炒的枸杞叶倒在预先准备好的竹搓板上,趁热捻揉3~5分钟,使枸杞叶成条索形;将得到的条索形的枸杞叶烘干后用平园机按照粒径大小分成六个等级,随后进行切割、抖筛、风旋处理,最后将枸杞叶放入炒锅中用60℃文火烘炒,至枸杞叶水分含量为9%-13%,得到250g枸杞茶。按照枸杞茶的粒径大小进行匹配,最后用黑色食品袋对匹配好的枸杞茶进行包装,低温储存。\n[0012] 在包装前,用GB4789.2方法对该茶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含量:细菌总数≤100个/g,大肠菌群≤3个/g,致病菌未检出。\n[0013] 上述方法制备的枸杞茶为青绿色条束状、色泽青绿光润,冲泡后气味清香,汤色青绿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具备绿茶的特点。\n[0014] 实施例2、生产枸杞茶\n[0015] 采摘6月份嫩绿的枸杞鲜叶1000g,置于阴凉、通风处熟化,使叶变软;然后放入\n300℃旋转杀青锅内,以3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翻炒2分钟进行杀青,使枸杞叶糊化;再将杀青后的枸杞叶置于竹帘上摊晾,揉捻至不滴水为止;接着将揉捻后的枸杞叶放入温度为\n100℃的炒锅中炒制,至枸杞叶含水量为55%,再把热锅中翻炒的枸杞叶倒在预先准备好的竹搓板上,趁热捻揉3~5分钟,使枸杞叶成条索形;将得到的条索形的枸杞叶烘干用平园机按照粒径大小分成六个等级,随后进行切割、抖筛、风旋处理,最后将枸杞叶放入炒锅中用70℃文火烘炒,至枸杞叶水分含量为9%,得到250g枸杞茶。按照枸杞茶的粒径大小进行调配,最后用黑色食品袋对调配好的枸杞茶进行包装,低温储存。\n[0016] 在包装前,用GB4789.2方法对该茶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含量:细菌总数≤100个/g,大肠菌群≤3个/g,致病菌未检出。\n[0017] 上述方法制备的枸杞茶为青绿色条束状、色泽青绿光润,冲泡后气味清香,汤色青绿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具备绿茶的特点。\n[0018] 实施例3、枸杞茶的动物饲喂效果实验\n[0019] 1、缺氧耐力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施例1、实施例2制备的枸杞茶组),共三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喂养标准基础饲料,两组饲养的环境一致,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60%,自然光照,饲养21天,进行如下实验:\n[0020] 采用小鼠常压缺氧实验方法。实验组分别给实施例1、实施例2制备的枸杞茶,对照组喂食等量普通茶,连续喂养两周。末次喂枸杞茶后30min,将三组小鼠分别装在三角烧瓶内,立即封口,观察小鼠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时间。以小鼠呼吸停止为判断死亡标准。具体步骤为:按20ml/kg灌胃由实施例1、实施例2制备的枸杞茶泡制得到的液体(10g枸杞茶用\n10ml水浸泡5分钟得到),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连续饲喂两周。末次喂食后30min进行常压缺氧耐力实验。对照组小鼠平均耐受时间为4.98±2.75min,实施例1制备的枸杞组、实施例2制备的枸杞组分别为7.70±2.36min、6.93±3.56min,实施例1制备的枸杞茶组、实施例2制备的枸杞茶组分别与对照对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1),各枸杞茶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结果说明喂食本发明的枸杞茶可提高动物的耐缺氧能力。\n[0021] 表1.枸杞茶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n[0022] \n[0023] 2、劳动能力实验:如上法分组给喂食枸杞茶,末次喂食枸杞茶30min后,将小鼠分别负重体重的5%放于37℃水温的游泳槽中游泳,记录小鼠力竭游泳时间(以小鼠沉入水底10s为准)。分别按20ml/kg灌胃由实施例1、实施例2制备的枸杞茶泡制得到的液体(10g枸杞茶用10ml水浸泡5分钟得到),每日1次,连续14d。对照组给以相同量的生理盐水。末次喂食枸杞茶后30min进行小鼠负重游泳实验。对照组平均游泳时间为19.92±1.75min,实施例1制备的枸杞茶组、实施例2制备的枸杞茶组游泳时间分别为\n25.55±4.38min、24.81±7.54min,实施例1、实施例2制备的枸杞茶组、游泳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表2),说明本发明的枸杞茶能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n[0024] 表2.枸杞茶对小鼠劳动能力的影响\n[0025] \n[0026] 3、急性毒性试验\n[0027] 喂食雄性小鼠25只,分成5组(表3所示),按20ml/kg连续饲喂5天由实施例1制备的枸杞茶泡制得到的液体(10g枸杞茶用10ml水浸泡5分钟得到),每天喂1次,剂量如表3所示,环磷酰胺对照组做腹胺注射作对照组。经35天后处死动物取双侧副睾按常规制片、染色,油镜下每组检查完整精子5000条,求出精子畸形率,按Wilcoson秩和方法检验结果。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实施例1的枸杞茶喂食小鼠,对精子的畸形率没有影响,而对照组环磷酰胺却明显提高了精子的畸形率;将实施例2制备的枸杞茶进行同样的毒性试验,结果与实施例1的枸杞茶的毒性实验结果相同;说明本发明的枸杞茶不会对小鼠的生殖细胞产生毒性。\n[0028] 表3.枸杞茶对小鼠精子畸形分析结果
法律信息
- 2014-12-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23F 3/06
专利号: ZL 200810225275.X
申请日:
授权公告日:
- 2012-08-29
- 2010-08-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23F 3/06
专利申请号: 200810225275.X
申请日: 2008.10.29
- 2010-06-30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7-08-01
|
2006-01-26
| | |
2
| |
2001-11-07
|
2000-09-2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