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 |
申请号 | CN201110125396.9 | 申请日期 | 2011-05-1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6662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IPC分类号 | A;0;1;G;7;/;0;6;;;A;0;1;G;1;/;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申请人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116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当前权利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发明人 | 卢为国;李金英;文自翔;李海朝;李锦锦;张辉;武永康;单志慧 |
代理机构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樊羿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该方法是先剪取感病对照品种和待鉴定品种的大豆营养体的幼嫩部分组织进行诱导生根培养,移栽成活后对幼苗接种含卵和/或二龄幼虫400个/mL的胞囊线虫悬浮液,在20~30℃下继续培养,当幼苗根部出现白色胞囊时,分别计数感病对照品种和待鉴定品种的根部胞囊数目,根据抗性分级标准界定材料的抗病性。本发明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营养体生根不改变基因型,因此,营养体的抗性可以代表母体材料的抗性;利用待鉴定材料营养体的一部分代替整个植株做鉴定,可以将抗性材料完整保存;对于分离世代的群体(如F2)来说,可以在一个单株上取3~5个分支来鉴定,从而实现分离群体有重复鉴定。
1.一种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将感病对照品种和待鉴定品种在蛭石中育苗或按常规方法播种于田间育苗;
(2)取样:当所育苗株生长至分枝期时,分别剪取感病对照品种和待鉴定品种的大豆营养体的分枝或主茎顶端,并保留1片刚展开的复叶;
(3)生根:将上步所剪取的分枝或主茎顶端在1g/L的ABT生根粉乙醇溶液中浸泡15~
20秒,然后取出放入清水中,保持水温23~28℃,每2~3天更换一次清水,培养7~10天,使所取分枝或主茎顶端生根成为幼苗;
(4)移栽:当上述幼苗的根系长到8~10cm时,将其移栽至土壤中培养;
(5)接种:当上步移栽成活后对幼苗接种含卵和/或二龄幼虫400个/mL的胞囊线虫悬浮液每株5mL,接种后保持土壤温度在20~30℃之间继续培养;
(6)统计鉴定:继续培养28~30天后,当幼苗根部出现白色胞囊时,分别计数感病对照品种和待鉴定品种的根部胞囊数目,按下述公式计算寄生指数,即IP:
寄生指数=供试品种的平均胞囊数/感病对照品种的平均胞囊数×100%,再依下述IP标准鉴定大豆品种的抗病性:
0≤IP<10%时,为高抗;10%≤IP<30%时,为中抗;30%≤IP<60%时,为中感;
IP≥60%时,为高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胞囊线虫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感病品种播种于病土中培育,当根部出现白色胞囊时,用水轻轻将根部土壤洗去,用850μm +500μm +250µm组筛收集胞囊,在研钵中挤破胞囊,配制成含卵和/或二龄幼虫
400个/mL的悬浮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接种方法为:
用玻璃棒在待接种的幼苗旁边捣一个2cm深的小洞,用移液器进行接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病对照品种为Lee或Essex。
一种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抗病性鉴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新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0002]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的主要病害,是由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的侵染造成的,是世界上大豆生产上流行性、毁灭性病害之一。大豆胞囊线虫病一般会造成大豆产量损失5~10%,严重发生地块减产达3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选育和推广抗病的大豆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针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抗病育种难度较大,其原因在于抗性鉴定工作量大,而且现有的鉴定方法对材料是破坏性的,鉴定为抗性的育种材料也很难保存下来。\n[0003] 为了准确鉴定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性,线虫学家和育种家建立了许多抗性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田间鉴定和温室鉴定两种。然而,无论哪种方法,最后均要将待鉴定的材料从土壤中拔出,将根系清洗干净后来计数根部胞囊数目,根据抗感标准来界定材料的抗病性。\n经过根系清洗后的抗性植株很难再移栽成活,而且受季节限制,鉴定结束时必须在大豆适宜播种期才能移栽。如何保存所获得的大豆抗性材料是胞囊线虫研究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该方法不损伤待鉴定材料,从而使抗性材料得以完整保存。\n[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n[0006] 一种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07] (1)播种:将感病对照品种和待鉴定品种在蛭石中培育成苗株或按常规方法播种于田间育成苗株;\n[0008] (2)取样:当所育苗株生长至分枝期时,分别剪取感病对照品种和待鉴定品种的大豆营养体的幼嫩部分组织;\n[0009] (3)生根:将上步所剪取的幼嫩部分组织在1g/L的ABT生根粉乙醇溶液中浸泡\n15~20秒,然后取出放入清水中,保持水温23~28℃,每2~3天更换一次清水,培养7~\n10天,使所取幼嫩部分组织生根成为幼苗;\n[0010] (4)移栽:当上述幼苗的根系长到8~10cm时,将其移栽至土壤中培养;\n[0011] (5)接种:当上步移栽成活后对幼苗接种含卵和/或二龄幼虫400个/mL的胞囊线虫悬浮液每株5mL,接种后保持土壤温度在20~30℃之间继续培养;\n[0012] (6)统计鉴定:继续培养28~30天后,当幼苗根部出现白色胞囊时,分别计数感病对照品种和待鉴定品种的根部胞囊数目,根据抗性分级标准界定材料的抗病性。\n[0013] 所述幼嫩部分组织为大豆营养体的分枝或主茎顶端,并保留1片刚展开的复叶。\n[0014] 所述胞囊线虫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下:\n[0015] 先将感病品种播种于病土中培育,当根部出现白色胞囊时,用水轻轻将根部土壤洗去,用850μm +500μm +250µm组筛收集胞囊,在研钵中挤破胞囊,配制成含卵和/或二龄幼虫400个/mL的悬浮物。\n[0016] 在所述步骤(5)中,接种方法为:\n[0017] 用玻璃棒在待接种的幼苗旁边捣一个2cm深的小洞,用移液器进行接种,每株4~\n6mL胞囊线虫悬浮液。\n[0018] 在所述步骤(5)中,分别计数感病对照品种和待鉴定品种的根部胞囊数目后,按下述公式计算寄生指数,即IP:\n[0019] 寄生指数=供试品种的平均胞囊数/感病对照品种的平均胞囊数×100%,[0020] 再依下述IP标准鉴定大豆品种的抗病性:\n[0021] 0≤IP<10%时,为高抗;10%≤IP<30%时,为中抗;30%≤IP<60%时,为中感;IP≥60%时,为高感。\n[0022] 所述感病对照品种为Lee或Essex。\n[0023] 本发明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n[0024] 1.营养体生根不改变基因型,因此,营养体的抗性可以代表母体材料的抗性;利用待鉴定材料营养体的一部分代替整个植株做鉴定,可以将抗性材料完整保存。\n[0025] 2.对于分离世代的群体(如F2)来说,可以在1个单株上取3~5个分枝来鉴定,从而实现分离群体有重复鉴定。\n具体实施方式\n[0026]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n[0027] 实施例1 一种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28] (1)播种:将待鉴定材料在蛭石中发芽或按常规方法播种于田间。\n[0029] (2)取样:当植株长到分枝期剪下主茎及分枝顶部幼嫩部分,保留1片刚刚展开的复叶。\n[0030] (3)生根:将剪下的枝条根部放入0.1%的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5-20秒,然后放入清水中,保持水温25±1℃,每2天更换一次清水,10天后当根系长到10cm左右时移栽到土壤中使其生长。\n[0031] (4)移栽:将壤土和沙子以2∶1混合,在150℃条件下烘4小时,装在φ6 cm×h12 cm的塑料杯中,杯子底部钻孔,每60杯装在一个70 cm×40 cm的塑料筐中。当待鉴定枝条上新生根长到10cm左右开始移栽到装有消毒土的塑料杯中,3天后接种。\n[0032] (5)接种:首先将感病品种种于病土中,当根部出现白色胞囊时,用水轻轻将根部土壤洗去,用850μm+500μm+250µm组筛收集胞囊,在研钵中挤破胞囊,配置成400个卵和二龄幼虫/mL的胞囊悬浮物。用玻璃棒在塑料杯中枝条旁边捣一个2cm深的小洞,用移液器进行接种,每株5 mL胞囊悬浮物。\n[0033] (6)胞囊统计:将塑料筐放在温室内,保持土壤温度在25℃左右,培育30天左右,当根部出现白色胞囊后计数胞囊数目。\n[0034] 实施例2 实施1所述鉴定方法的验证试验
法律信息
- 2013-01-09
- 2012-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G 7/06
专利申请号: 201110125396.9
申请日: 2011.05.16
- 2011-11-2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