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布层。基布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抗静电层和第二抗静电层,第一抗静电层设置在靠近阳光一侧,且第一抗静电层上设有抗紫外涂层;第二抗静电层远离基布层一侧依次设有耐磨层、遮光层和炭黑遮光涂层;第一抗静电层由碳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编织而成,且纤维素纤维外表面复合有一层无机纳米银涂层;第二抗静电层是抗静电改性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编织而成。面料基布层具有抗静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抗静电层的设计使得面料具有双面抗静电性能;抗紫外涂层的设置能减缓面料的老化速度,从而提高面料的使用寿命;遮光层满足了窗帘面料的基本遮光性要求,耐磨层进一步增强了面料的使用寿命。
1.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包括基布层(1),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布层(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抗静电层(2)和第二抗静电层(4),所述的第一抗静电层(2)设置在靠近阳光一侧,且第一抗静电层(2)上设有抗紫外涂层(3);
所述第二抗静电层(4)远离基布层(1)一侧设有耐磨层(5),所述耐磨层(5)上设有遮光层(6),所述遮光层(6)远离耐磨层(5)一侧复合有炭黑遮光涂层(7);
所述第一抗静电层(2)由碳纤维(21)和纤维素纤维(22)编织而成,且所述纤维素纤维(22)外表面复合有一层无机纳米银涂层(23);
所述第二抗静电层(4)是抗静电改性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由阻燃涤纶长丝和抗静电复合涤纶纤维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表面设有抗静电水性聚氨酯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水性聚氨酯涂层的厚度小于抗紫外涂层(3)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5)是由亚麻纤维经纬交织而成,所述遮光层(6)是由75D涤纶长丝和600D的涤纶阻燃黑丝交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5)的厚度小于基布层(1)的厚度,所述炭黑遮光涂层(7)的厚度小于耐磨层(5)的厚度。
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面料,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n背景技术\n[0002] 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布帘按材质分有棉纱布、涤纶布、涤棉混纺、棉麻混纺、无纺布等,不同的材质、纹理、颜色、图案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布帘,配合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窗帘。\n[0003] 窗帘是室内常用的装饰物,起到避光、隔音、挡风和保护隐私等功能。由于室内较为干燥及原材料的特性,窗帘布表面容易产生静电。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静电的危害很多,化纤面料容易发生静电,尤其在冬季或干燥时节,人会有触电的针刺感。而且窗帘一般是靠近沙发、插孔等,所以窗帘面料产生静电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十分危险的。\n[0004] 鉴于此,我们发明了具有抗静电功能的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n实用新型内容\n[0005]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以满足使用要求。\n[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n[0007] 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包括,基布层。\n[0008] 所述基布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抗静电层和第二抗静电层,所述的第一抗静电层设置在靠近阳光一侧,且第一抗静电层上设有抗紫外涂层;\n[0009] 所述第二抗静电层远离基布层一侧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上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远离耐磨层一侧复合有炭黑遮光涂层;\n[0010] 所述第一抗静电层由碳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编织而成,且所述纤维素纤维外表面复合有一层无机纳米银涂层;\n[0011] 所述第二抗静电层是抗静电改性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编织而成。\n[0012]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基布层由阻燃涤纶长丝和抗静电复合涤纶纤维编织而成,使得面料具有抗静电、阻燃效果。\n[0013]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基布层表面设有抗静电水性聚氨酯涂层,进一步加强面料的抗静电性能。\n[0014]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抗静电水性聚氨酯涂层的厚度小于抗紫外涂层的厚度。\n[0015]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耐磨层是由亚麻纤维经纬交织而成,所述遮光层是由75D涤纶长丝和600D的涤纶阻燃黑丝交织而成,耐磨层赋予面料很好的耐磨性能,延长面料的使用寿命;涤纶长丝和涤纶阻燃黑丝交织而成的遮光层具有很好的遮光性能。\n[0016]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耐磨层的厚度小于基布层的厚度,所述炭黑遮光涂层的厚度小于耐磨层的厚度,这样便于遮光层及炭黑遮光涂层遮挡光线,减少面料的透光率。\n[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n[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面料基布层具有抗静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抗静电层的设计使得面料具有双面抗静电性能;抗紫外涂层的设置能减缓面料的老化速度,从而提高面料的使用寿命;遮光层满足了窗帘面料的基本遮光性要求,耐磨层进一步增强了面料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抗静电性能强的优点。\n附图说明\n[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n[0020] 图2为第一抗静电层结构示意图。\n[0021] 图中,1‑基布层;2‑第一抗静电层;21‑碳纤维;22‑纤维素纤维;23‑无机纳米银涂层;3‑抗紫外涂层;4‑第二抗静电层;5‑耐磨层;6‑遮光层;7‑炭黑遮光涂层。\n具体实施方式\n[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23] 实施例一\n[0024] 如图1‑2所示,一种抗静电遮光面料,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抗静电层2和第二抗静电层4,所述的第一抗静电层2设置在靠近阳光一侧,且第一抗静电层2上设有抗紫外涂层3;所述第二抗静电层4远离基布层1一侧设有耐磨层5,所述耐磨层5上设有遮光层6,所述遮光层6远离耐磨层5一侧复合有炭黑遮光涂层7;所述第一抗静电层2由碳纤维21和纤维素纤维22编织而成,且所述纤维素纤维22外表面复合有一层无机纳米银涂层23;所述第二抗静电层4是抗静电改性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编织而成。\n[0025] 具体的,由碳纤维21和纤维素纤维22编织而成的第一抗静电层2,由于纤维的特性及纤维素纤维22外表面复合的无机纳米银涂层23,能够将静电进行有效引流,减少静电堆积;抗静电改性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编织而成的第二抗静电层4能够及时分散和转移静电荷。第一抗静电层2和第二抗静电层4的设计使得面料整体双面具有抗静电性能,且抗静电性能好。\n[0026] 进一步的,所述基布层1由阻燃涤纶长丝和抗静电复合涤纶纤维编织而成,使得面料具有抗静电、阻燃性能。再进一步的,所述基布层1表面设有抗静电水性聚氨酯涂层。抗静电水性聚氨酯涂层可以是纺织品用抗静电、抗紫外、抗菌、透汽、肤感、水性聚氨酯涂层,可以利用喷涂或者涂覆的形式使得抗静电水性聚氨酯涂层设置在基布层1表面。更进一步的,所述抗静电水性聚氨酯涂层的厚度小于抗紫外涂层3的厚度。\n[0027] 再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5是由亚麻纤维经纬交织而成,所述遮光层6是由75D涤纶长丝和600D的涤纶阻燃黑丝交织而成。更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5的厚度小于基布层1的厚度,所述炭黑遮光涂层7的厚度小于耐磨层5的厚度。耐磨层5的厚度小于基布层1的厚度,有助于增加面料整体的耐磨性能,延长面料的使用寿命;涤纶长丝和涤纶阻燃黑丝交织而成的遮光层6具有很好的遮光性能;炭黑遮光涂层7的设计进一步加强了面料整体的遮光性能;所述炭黑遮光涂层7的厚度小于耐磨层5的厚度是便于遮光层6及炭黑遮光涂层7遮挡光线,减少面料的透光率。\n[0028] 实施例二\n[0029] 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抗静电层4的涤纶纤维是抗静电复合涤纶纤维。具体的,所述抗静电复合涤纶纤维包括涤纶纤维本体及包覆在涤纶纤维本体外表面的抗静电网络层,抗静电网络层是由银纤维和碳纤维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且所述的涤纶纤维本体横截面呈圆形,圆形横截面的中部开设有十字形孔,所述十字形孔的内壁上吸附有抗静电薄膜。这样的抗静电复合涤纶纤维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n[0030]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