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沉
头孔(15),所述沉头孔(15)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设置,所述底座(1)的顶部焊接安装有支
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的前后侧壁焊接安装有散热片(9),所述支撑架(13)的顶部焊接
安装有下轴承盖(3),所述下轴承盖(3)的顶部开设有下安装孔(16),所述下轴承盖(3)的顶
部铰接安装有上轴承盖(2),所述上轴承盖(2)的顶部焊接安装有黄油管(11),所述黄油管
(11)的自由端纵向贯穿上轴承盖(2)的顶部并延伸至上轴承盖(2)的内部,所述黄油管(11)
上镶嵌安装有单向阀(12),所述上轴承盖(2)的右端开设有上安装孔(14),所述上安装孔
(14)内放置有螺杆(4),所述螺杆(4)的自由端螺纹安装有螺母(5),所述上轴承盖(2)与下
轴承盖(3)的内部设有轴承内圈(6),所述轴承内圈(6)的顶部放置有滚子(8),所述滚子(8)
的前后侧壁套设安装有滚子支撑架(7),所述轴承内圈(6)的前后侧壁固定安装有轴承盖板
(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9)均匀
的排列在支撑架(13)的前后侧壁并与下轴承盖(3)的底部焊接安装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盖(2)与
下轴承盖(3)通过螺杆(4)与螺母(5)配合安装使其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8)的数量
有十六组呈圆形阵列设置且与上轴承盖(2)和下轴承盖(3)的内壁贴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支撑架(7)
呈圆形且开设有十六组与滚子(8)相匹配的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盖板(10)呈
圆环装且与上轴承盖(2)和下轴承盖(3)相匹配。
一种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n背景技术\n[0002]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n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n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按运动元件摩擦\n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n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滚动轴承因其结构特征,\n使得其在工作中滚子会与内外圈产生摩擦并释放出热量,而又因其热量产生和发散不均等\n原因造成滚动轴承滚子、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温度差异,造成滚子、内圈和外圈的膨胀程度不\n同,其中内圈温度最高,膨胀最为严重,滚子次之,外圈最小,这将导致滚动轴承径向游隙减\n小,摩擦增大。\n[0003] 轴承在高速载荷时,因为存在一定的摩擦系数与高速运转容易造成滚子发热与滚\n子断裂等情况,当轴承工作一段时间后需更换是滚子,现有的轴承仅仅在安装时向其内部\n加注黄油,大多轴承的滚子使裸漏在外部因此灰尘极易进入轴承内部,进入轴承内部的灰\n尘极易对滚子造成损坏,导致轴承的使用寿命短。\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解决了上述\n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n[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n[0006] 一种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n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部焊接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前后侧壁\n焊接安装有散热板,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焊接安装有下轴承盖,所述下轴承盖的顶部开设有\n下安装孔,所述下轴承盖的顶部铰接安装有上轴承盖,所述上轴承盖的顶部焊接安装有黄\n油管,所述黄油管的自由端纵向贯穿上轴承盖的顶部并延伸至上轴承盖的内部,所述黄油\n管上镶嵌安装有单向阀,所述上轴承盖的右端开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内放置有螺\n杆,所述螺杆的自由端螺纹安装有螺母,所述上轴承盖与下轴承盖的内部设有轴承内圈,所\n述轴承内圈的顶部放置有滚子,所述滚子的前后侧壁套设安装有滚子支撑架,所述轴承内\n圈的前后侧壁固定安装有轴承盖板。\n[0007]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均匀的排列在支撑架的前后侧壁并与下轴承盖的底部焊接安\n装设置。\n[0008] 优选的,所述上轴承盖与下轴承盖通过螺杆与螺母配合安装使其贴合。\n[0009] 优选的,所述滚子的数量有十六组呈圆形阵列设置且与上轴承盖和下轴承盖的内\n贴合设置。\n[0010] 优选的,所述滚子支撑架呈圆形且开设有十六组与滚子相匹配的圆孔,能使其滚\n子在特定的轨迹下运动。\n[0011] 优选的,所述轴承盖板呈圆环装且与上轴承盖和下轴承盖相匹配,能达到对轴承\n内部密封。\n[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通过底座上\n的沉头孔,实现了对轴承座的安装与固定,通过上轴承盖与下轴承盖铰接安装,配合螺杆和\n螺母实现其达到固定与更换滚子的目的,通过黄油管与单向阀达到给轴承内壁降低摩擦系\n数,通过滚子支撑架达到对滚子的固定作用,通过轴承盖板达到对轴承的密封防止灰尘进\n入轴承内壁造成滚子损坏,通过散热片可以加速告诉轴承散热。\n附图说明\n[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剖视图的示意图;\n[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的示意图;\n[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剖视图的示意图。\n[0016] 图中:1底座、2上轴承盖、3下轴承盖、4螺杆、5螺母、6轴承内圈、7滚子支撑架、8滚\n子、9散热片、10轴承盖板、11黄油管、12单向阀、13支撑架、14上安装孔、15沉头孔、16下安装\n孔。\n具体实施方式\n[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n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n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n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18] 实施例: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包\n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沉头孔15,所述沉头孔15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设置,所\n述底座1的顶部焊接安装有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的前后侧壁焊接安装有散热片9,所述\n支撑架13的顶部焊接安装有下轴承盖3,所述散热片9均匀的排列在支撑架13的前后侧壁并\n与下轴承盖3的底部焊接安装设置,所述下轴承盖3的顶部开设有下安装孔16,所述下轴承\n盖3的顶部铰接安装有上轴承盖2,所述上轴承盖2的顶部焊接安装有黄油管11,所述黄油管\n11的自由端纵向贯穿上轴承盖2的顶部并延伸至上轴承盖2的内部,所述黄油管11上镶嵌安\n装有单向阀12,所述上轴承盖2的右端开设有上安装孔14,所述上安装孔14与下安装孔16相\n匹配,所述上安装孔14内放置有螺杆4,所述螺杆4的自由端螺纹安装有螺母5,所述上轴承\n盖2与下轴承盖3通过螺杆4与螺母5配合安装使其固定,所述上轴承盖2与下轴承盖3的内部\n设有轴承内圈6,所述轴承内圈6的顶部放置有滚子8,所述滚子8的数量有十六组呈圆形阵\n列设置且与上轴承盖2和下轴承盖3的内贴合设置,所述滚子8套设安装有滚子支撑架7,所\n述滚子支撑架7呈圆形且开设有十六组与滚子8相匹配的圆孔,所述轴承内圈6的前后侧壁\n固定安装有轴承盖板10,所述轴承盖板10呈圆环装且与上轴承盖2和下轴承盖3相匹配。\n[0019] 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轴与轴承内圈相连接,工作人员通过环游枪与黄油管11连\n接,通过黄油管11向轴承内部加注黄油,使轴承内部的滚子8在轴承内部转动时摩擦系数减\n小,黄油管11上的单向阀12防止黄油外泄,工作人员通过扳手拧螺杆4与螺母5可以使上轴\n承盖2与下轴承盖3贴合,滚子支撑架7内的圆形孔固定滚子8使滚子8在轴承内安装固定轨\n迹转动,当轴承在高速运转时滚子8在轴承内转动会产生热量,支撑架13上安装的散热片9\n会启到散热作用。\n[0020] 综上所述,该高承载耐高温轴承座,通过底座上的沉头孔15,实现了对轴承底座的\n安装与固定,通过上轴承盖2与下轴承盖3铰接安装,配合螺杆4和螺母5实现其达到固定与\n更换滚子8的目的,通过黄油管11与单向阀12达到给轴承内壁降低摩擦系数,通过滚子支撑\n架7达到对滚子8的固定作用,通过轴承盖板10达到对轴承的密封防止灰尘进入轴承内壁造\n成滚子8损坏,通过散热片9可以加速告诉轴承散热,解决了轴承内摩擦系数过大,轴承转动\n时高温散热速度慢以及轴承容易进入灰尘造成轴承内滚子损坏的问题。\n[002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n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n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n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n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n所固有的要素。\n[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n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n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