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 |
申请号 | CN201210028003.7 | 申请日期 | 2012-02-0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131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0K15/073 | IPC分类号 | B;6;0;K;1;5;/;0;7;3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太路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彭拔萃;王涛;刘阳江;张碧荣;廖玉懂;孙峰;谭艳 |
代理机构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邓晓安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为解决现有燃油箱在油量较少且燃油箱倾斜时吸油管吸不到油的缺点而构造一种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其包括箱体,箱体底板为一平板,在箱体内设有取油管,在箱体底部设有一平行于箱体底板的摆动杆,摆动杆的一端通过一枢轴与箱体底板转动连接,摆动杆可绕枢轴在平行于箱体底板的平面内转动,取油管的吸油端固定于摆动杆的摆动端。本发明燃油箱的取油管吸油端随着摆动杆的摆动而在油箱底部移动,在油量较少且发生油箱倾斜时,取油管的吸油端可移动到位于油箱低处的燃油聚集区,确保取油管能够吸到燃油不致使发动机熄火,由此也可降低燃油箱内最少燃油量的要求,提高了燃油箱容积的实际利用率。
1.一种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板为一平板,在箱体内设有取油管,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底部设有一平行于箱体底板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一端通过一枢轴与箱体底板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杆可绕枢轴在平行于箱体底板的平面内摆动,所述取油管的吸油端固定于摆动杆的摆动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的摆动端下方设有支撑滚轮,所述支撑滚轮可在箱体底板上滚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设置在箱体底板前后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箱体底板的左右方向的左侧或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板上的前后方向上设置有两个挡块,所述摆动杆位于两个挡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挡块与枢轴的连线关于穿过枢轴的左右方向的直线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挡块与枢轴的连线所成的夹角小于120度、大于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所述的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设置在箱体底板的中心部位,所述摆动杆可绕所述枢轴在360度范围内转动。
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油箱,尤其涉及一种在工程机械设备上使用的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n技术背景\n[0002] 大多工程机械设备都是由内燃机驱动,因此在这类机械设备上都配置有燃油箱用于储装燃油,通过吸油管从燃油箱中取油向发动机供油。在现有的燃油箱中,吸油硬管10的取油端都是固定在油箱箱体3底部某个位置,如图1所示,这种燃油箱在燃油充足的情况下不会有吸油管取不到油的问题,但当燃油箱内燃油较少且机器设备位于坡道上时,此时燃油箱箱体3会随着机器设备向前或向后倾斜,如图2所示,位于燃油箱底部的燃油就向低处流动,这时取油端固定在燃油箱底部中间的取油管就取不到燃油而造成发动机停机。这种情况对于工程机械如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尤其常见,这些机械设备常工作于野外偏远地区,远离加油站,机械设备的加油通常不方便及时,燃油箱内出现少量余油的情况经常出现,而这些机械设备的工作场地通常是坡面或崎岖不平的场地,在这种场地工作,机器设备也很难保持水平,油箱随着车身的倾斜而倾斜,因此工程机械设备上使用现有燃油箱在燃油箱内燃油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取油管经常取不到燃油而导致发动机熄火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工程机械设备在坡面上熄火失去动力,使机器的很多功能丧失,轻则使机器被困于坡面,重则由于丧失了助力转向等功能使操作员不能控制机器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危险。因此对于现有燃油箱为了规避这种状况发生,必须时刻保证燃油箱内有足够的余油,这样就造成了燃油箱的容积实际利用率低的缺点。\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燃油箱在油量较少且燃油箱倾斜的情况下取油管吸不到油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在燃油箱内油量较少且油箱倾斜的情况下仍能取到燃油、燃油箱容积实际利用率高的高容积利用率燃油箱。\n[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高容积利用率的燃油箱,包括箱体,箱体底板为一平板,在箱体内设有取油管,在箱体底部设有一平行于箱体底板的摆动杆,摆动杆的一端通过一枢轴与箱体底板转动连接,摆动杆可绕枢轴在平行于箱体底板的平面内转动,取油管的吸油端固定于摆动杆的摆动端。在本发明中,若燃油箱内的余油较少且发生油箱随机械设备倾斜时,燃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燃油箱内低位置处,摆动杆也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枢轴转动,使摆动端也滑向油箱的低位置处,从而使吸油端位于摆动杆摆动端的取油管能够取到燃油,从而避免发动机熄火,因此也可降低燃油箱内最少燃油的量的要求,从而提高了燃油箱容积的实际利用率。\n[0005] 在本发明中,摆动杆的摆动端设有支撑滚轮,支撑滚轮可在箱体底板上滚动。支撑轮的设置可改善摆动杆的受力状况,使摆动杆的受力模式为简支梁模式,摆动杆在重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发生摆动让取油管的吸油端吸到燃油,同时减小摆动杆对枢轴的作用力,提高使用寿命。\n[0006] 在本发明中,枢轴设置在箱体底板前后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箱体底板的左右方向的左侧或右侧。对于工程机械,通常是前倾或后倾,左右倾斜的情况不多且即使发生,左右倾斜的幅度也不是很大,因此燃油较少时随着机器的前后倾斜燃油流向燃油箱底部前部或后部的情况较多,将枢轴设置在燃油箱箱体底板的前后方向的中部,左右方向的左侧或右侧,则摆动杆的摆动端在重力的作用下跟随燃油的流动而比较容易地移动到油箱的前部或后部。\n[0007] 在本发明中,油箱底板上的前后方向上设置有两个挡块,摆动杆位于两个挡块之间,两挡块的设置是为了限制摆动杆的摆动范围,防止摆动杆在惯性作用下出现摆动幅度太大而移动到摆动杆的死点位置,在发生燃油箱向相反方向倾斜时摆动杆不能在重力的作用下作出相应的摆动而使摆动端移动燃油聚集区。鉴于车辆前后倾斜的情况较多,可将两挡块与枢轴的连线关于穿过枢轴的左右方向的直线对称。两挡块与枢轴的连线所成夹角较优值小于120度,大于60度,摆动杆在此角度范围内摆动,综合兼顾了摆动杆摆动端的移动范围,又使得在燃油箱倾斜方向发生置换时作用在摆动杆上的重力能够产生足够的转动力矩使摆动杆随着燃油箱倾斜方向的变换而迅速移动。\n[0008] 在本发明中,枢轴还可以设置在箱体底板的中心部位,摆动杆可绕枢轴在360度范围内转动。\n[000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燃油箱的取油管吸油端随着摆动杆的摆动而在油箱底部移动,在油量较少且发生油箱倾斜时,取油管的吸油端可移动到位于油箱低处的燃油聚集区,确保取油管能够吸到燃油不致使发动机熄火,由此也可降低燃油箱内最少燃油量的要求,提高了燃油箱容积的实际利用率。\n附图说明\n[0010] 图1是现有燃油箱的机构示意图;\n[0011] 图2是现有燃油箱存少量燃油且油箱倾斜时的示意图;\n[0012] 图3是本发明燃油箱的结构示意图;\n[0013] 图4是本发明燃油箱存少量燃油且倾斜时的示意图;\n[0014] 图5是本发明燃油箱的横向剖示意图。\n[0015]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n[0016] 吸油接头1、枢轴2、箱体3、取油管4、前挡块5、摆动杆6、支撑滚轮7、过枢轴的左右方向直线8、后挡块9、吸油硬管10。\n具体实施方式\n[0017]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燃油箱。\n[0018] 图3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较优实施方式。\n[0019] 如图3至图5所示,燃油箱的箱体3为一方形结构,其底板为一平板,在箱体的顶部设有吸油接头1,在箱体底板前后方向的中部、左右方向的右侧设置有一枢轴2,一摆动杆6的一端与枢轴2转动连接,摆动杆6可绕枢轴2在平行于箱体底板的平面内摆动,在摆动杆6的摆动端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滚轮7,取油管4为一软管,其一端与吸油接头1连接,吸油端固定在摆动杆6摆动端的末端,在摆动杆6的前后方向分别设前挡块5和后挡块9,前挡块5、后挡块9与枢轴2的连线关于穿过枢轴2的左右方向的直线8对称,且前挡块5、后挡块9与枢轴2的连线所成夹角为80度左右,摆动端可随着摆动杆6的摆动而到达油箱底部的前部或后部。\n[0020] 在本实施例中,若燃油箱箱体3内的燃油存量较少,且燃油箱随着车身向前倾斜时,如图4所示,燃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箱体前部位置较低处,摆动杆6在支撑滚轮7的支撑作用以及重力的作用下绕枢轴2转动,其中摆动杆的摆动端也滑移到油箱前部燃油集聚区,使取油管4的取油端浸没在燃油中,从而取到燃油向发动供油,使发动机连续工作。\n在本实施例中,前挡块5、后挡块9与枢轴2的连线所成夹角可依箱体的形状不同而可以有所不同,较佳的夹角范围是小于120度、大于60度,以保证燃油箱的倾斜方向发生置换时,作用在摆动杆上的重力能够产生足够的转动力矩推动摆动杆绕枢轴转动。\n[0021] 本发明中的燃油箱,若箱体底板为正方形,则枢轴2还可以设置在箱体底板的中心部位,此时在箱体底板上不设挡块,摆动杆在重力的作用下随着箱体的倾斜可在360的范围内旋转。
法律信息
- 2014-10-29
- 2012-09-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60K 15/073
专利申请号: 201210028003.7
申请日: 2012.02.09
- 2012-08-0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9-06-10
|
2008-12-18
| | |
2
| |
2000-03-29
|
1999-08-18
| | |
3
| | 暂无 |
2011-03-25
| | |
4
| | 暂无 |
2008-05-07
| | |
5
| | 暂无 |
2009-09-29
| | |
6
| | 暂无 |
2007-06-21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