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体温检测装置 |
申请号 | CN201220237809.2 | 申请日期 | 2012-05-24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IPC分类号 | A;6;1;B;5;/;0;1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上海盛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上海市控江路1555号A座103室K-9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上海盛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上海盛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赵华国 |
代理机构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宝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体温检测装置,包括有可弯曲的带状连接部件、设置在带状连接部件内部的体温芯片和RFID电路以及处理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测量体温时能够佩带在待检测者的手臂上,同时通过所述体温芯片检测人体温度,获取与人体温度相对应的体温值,并将所述体温值通过所述RFID电路传输给处理器,由所述处理器显示所述体温值,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由于在测量体温值时,待检测者只需要佩带带状连接部件,就能实时、连续的测量到体温值,满足了待检测者的需要,同时测量过程简单易行。
1.一种体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弯曲的带状连接部件,在测量体温时,所述可弯曲的带状连接部件佩带在待检测者的手臂上;
设置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内部,检测人体温度,以获取与人体温度相对应的体温值的体温芯片;
设置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内部,与所述体温芯片相连接,接收所述体温芯片传输的体温值的射频识别RFID电路;
与所述RFID电路相连接,接收所述RFID电路传输的所述体温值,并将所述体温值转换为预设格式并显示的处理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芯片包括:
检测人体温度,以获取与人体温度相对应的体温值的体温传感器;
与所述体温传感器相连接,将所述检测到的体温值转化成所述RFID电路识别格式的第一体温值的信号转换电路;
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和所述RFID电路相连接,将所述第一体温值传输给所述RFID电路的体温电路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电路包括:
与所述体温电路接口相连接,接收所述第一体温值的RFID芯片;
与所述RFID芯片相连接,接收所述RFID芯片传输的第一体温值,并将所述第一体温值发送给所述处理器的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表面,与所述RFID芯片相连接,设定所述RFID芯片接收所述第一体温值的时间的时间设定按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带状连接部件表面,与所述RFID芯片相连接,设定所述RFID芯片接收所述第一体温值的频率值的频率设置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包括:
接收所述RFID电路传输的第一体温值,并将所述第一体温值转化为所述处理器支持显示的格式的第二体温值的识读器;
与所述识读器相连接,接收所述识读器传输的第二体温值并进行显示的显示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依据接收到的体温值以及预设的体温值范围产生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一控制电路;
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相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指示的体温指示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RFID电路相连接,依据所述RFID电路的工作状态,产生相应的第二控制指令的第二控制电路;
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相连接,接收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指示的工作状态指示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依据所述处理器的电量值以及预设的电量值范围,产生相应的第三控制指令的第三控制电路;
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相连接,接收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指示的电量指示灯。
一种体温检测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温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体温检测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人体温度与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因此,体温检测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的体温检测装置,主要就是体温计。\n[0003] 但是发明人在本申请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使用现有的体温计在测量温度时,只能是隔一段时间检测一次温度,而有时待检测者对温度要求比较敏感,需要实时采集待检测者的温度,这种情况下,体温计并不能实时、连续的采集到人体的温度,不能满足待检测者的需要。而且,现有的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需要插入患者的腋下或口腔等中,并等待一段时间后才能读取患者的体温值,测量繁琐不便。\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温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不能实时检测人体温度的问题,具体实施方案如下:\n[0005] 一种体温检测装置,包括:\n[0006] 可弯曲的带状连接部件,在测量体温时,所述可弯曲的带状连接部件佩带在待检测者的手臂上;\n[0007] 设置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内部,检测人体温度,以获取与人体温度相对应的体温值的体温芯片;\n[0008] 设置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内部,与所述体温芯片相连接,接收所述体温芯片传输的体温值的射频识别RFID电路;\n[0009] 与所述RFID电路相连接,接收所述RFID电路传输的所述体温值,并将所述体温值转换为预设格式并显示的处理器。\n[0010] 优选的,所述体温芯片包括:\n[0011] 检测人体温度,以获取与人体温度相对应的体温值的体温传感器;\n[0012] 与所述体温传感器相连接,将所述检测到的体温值转化成所述RFID电路识别格式的第一体温值的信号转换电路;\n[0013] 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和所述RFID电路相连接,将所述第一体温值传输给所述RFID电路的体温电路接口。\n[0014] 优选的,所述RFID电路包括:\n[0015] 与所述体温电路接口相连接,接收所述第一体温值的RFID芯片;\n[0016] 与所述RFID芯片相连接,接收所述RFID芯片传输的第一体温值,并将所述第一体温值发送给所述处理器的天线。\n[0017] 优选的,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n[0018] 设置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表面,与所述RFID芯片相连接,设定所述RFID芯片接收所述第一体温值的时间的时间设定按钮。\n[0019] 优选的,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n[0020] 设置于所述带状连接部件表面,与所述RFID芯片相连接,设定所述RFID芯片接收所述第一体温值的频率值的频率设置按钮。\n[0021]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包括:\n[0022] 接收所述RFID电路传输的第一体温值,并将所述第一体温值转化为所述处理器支持显示的格式的第二体温值的识读器;\n[0023] 与所述识读器相连接,接收所述识读器传输的第二体温值并进行显示的显示屏。\n[0024] 优选的,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n[0025]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依据接收到的体温值以及预设的体温值范围产生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一控制电路;\n[0026] 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相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指示的体温指示灯。\n[0027] 优选的,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n[0028] 与所述RFID电路相连接,依据所述RFID电路的工作状态,产生相应的第二控制指令的第二控制电路;\n[0029] 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相连接,接收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指示的工作状态指示灯。\n[0030] 优选的,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n[0031]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依据所述处理器的电量值以及预设的电量值范围,产生相应的第三控制指令的第三控制电路;\n[0032] 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相连接,接收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指示的电量指示灯。\n[0033] 本申请所公开的体温检测装置,包括有可弯曲的带状连接部件、设置在带状连接部件内部的体温芯片和RFID电路以及处理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测量体温时能够佩带在待检测者的手臂上,同时通过所述体温芯片检测人体温度,获取与人体温度相对应的体温值,并将所述体温值通过所述RFID电路传输给处理器,由所述处理器显示所述体温值,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由于在测量体温值时,待检测者只需要佩带带状连接部件,就能实时、连续的测量到体温值,满足了待检测者的需要,并且只需佩带在手臂上即可,测量简单易行。\n附图说明\n[003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3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体温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3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体温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3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38]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n[0039]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体温检测装置包括:带状连接部件1、体温芯片2、RFID电路3与处理器4,其中,\n[0040] 所述带状连接部件1可弯曲,形如手表的腕带,在测量体温时,可以将所述带状连接部件1佩带在待检测者的手臂上,另外,所述带状连接部件1可以使用塑料材质制作,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而且可以采用纽扣方式连接,其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方便不同的待检测者使用,另外,所述带状连接部件的材料可以选用聚氯乙烯PVC(Poly Vinyl Chloride)、医用塑胶或软胶,实际应用时,其直径通常为17cm或23cm,或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其他值;\n[0041] 所述体温芯片2,设置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1的内部,用于检测人体的温度,以获取与人体温度相对应的体温值;\n[0042] 所述RFID电路3同样设置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1的内部,与所述体温芯片2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体温芯片传输的体温值;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芯片集成设计,通过集成嵌入式设计将体温芯片和RFID电路嵌入所述带状连接部件1内部;\n[0043] 所述处理器4与所述RFID电路3通过通信网络相连接,接收所述RFID电路3传输的所述体温值,并将所述体温值进行显示,所述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网络(wifi,wireless fidelity)、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3rd-generation)等。\n[0044]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体温检测装置,通过使待检测者佩带形如表带、内部设置有体温芯片2的带状连接部件1,能够实时的检测到所述待检测者的体温值,同时,所述带状连接部件1内还设置有所述RFID电路3,从而通过所述RFID电路3将所述体温值,通过通信网络传输至处理器4,由所述处理器4将接收到的体温值进行显示,使工作人员能够实时获取待检测者的体温值。\n[0045] 另外,参见图2,所述体温芯片2包括:体温传感器21、信号转换电路22和体温电路接口23,其中,\n[0046] 所述体温传感器21用于检测人体温度,以获取与人体温度相对应的体温值;\n[0047] 所述信号转换电路22与所述体温传感器21相连接,用于将所述体温传感器21检测到的体温值进行转化,使其转化成所述RFID电路3识别的格式的第一体温值;\n[0048] 所述体温电路接口23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22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体温值传输给所述RFID电路3。\n[0049] 上述公开的体温芯片,设置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内部,在所述待检测者佩带所述体温检测装置时,就能检测到人体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体温值转化成所述RFID电路识别的第一体温值,同时将所述第一体温值传输给所述RFID电路。\n[0050] 另外,所述RFID电路3包括:RFID芯片31和天线32,其中,\n[0051] 所述RFID芯片31与所述体温电路接口23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体温电路接口23传输的所述第一体温值;\n[0052] 所述天线32与所述RFID芯片31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RFID芯片31传输的第一体温值,并将所述第一体温值发送给所述处理器4。\n[0053] 所述RFID电路3采用RFID通信技术,不需要与处理器4直接连接,就能将所述第一体温值发送给所述处理器4,便于所述处理器4侧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本申请中,所述RFID电路3优先支持协议:ISO14443A/15693/ISO18000-6C,或者支持其他协议,本申请不做限定。\n[0054] 所述RFID电路3和所述体温芯片2都采用防水,防腐设计,在实体内部有防水、防汽、防雾设计;使腐蚀剂不能进入封装电路内影响电路,从而保护体温检测装置正常工作。\n[0055] 另外,所述RFID电路3的工作频率通常设定为:低频率(low frequency,LF)为\n125KHz,高频率(high frequency,HF)为13.56MHz,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为860-960MHz,并采用2.4G技术,或者在不同情况下,也可以为所述RFID电路3设置不同频率值,而且,所述RFID芯片31内的数据可以保持20年,其中的内存可擦鞋1000K次以上,可以有效接收所述体温电路接口23传输的体温值。而且,所述RFID电路3在零下20摄氏度到70摄氏度之间,都能正常的工作,其读写距离随着采用的频段不同而有所改变,通常情况下可以保持在2-1000cm之间。\n[0056] 另外,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时间设定按钮,所述时间设定按钮设置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1的表面,与所述RFID芯片31相连接,用于设定所述RFID芯片31接收所述第一体温值的时间。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定所述时间设定按钮打开时,所述RFID芯片\n31接收所述体温电路接口23传输的第一体温值,关闭时,停止接收;另外,也可以设定所述RFID芯片31接收所述第一体温值的具体时间,例如,当设定时间为上午八点至九点时,所述RFID芯片31则在预先设定的上午八点至九点接收所述第一体温值,其他时间不再接收。\n[0057] 另外,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频率设置按钮,所述频率设置按钮设置于所述带状连接部件1的表面,并与所述RFID芯片31相连接,用于设定RFID芯片31接收所述第一体温值的频率值。例如,通过所述频率设置按钮,可以设定所述RFID芯片31每隔5秒钟,或每隔其他时间段接收所述第一体温值。\n[0058] 另外,所述处理器4包括:识读器和显示屏,其中,\n[0059] 所述识读器用于接收所述RFID电路3中RFID芯片传输的第一体温值,并将所述第一体温值转化为所述处理器支持显示的格式的第二体温值;\n[0060]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识读器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识读器传输的第二体温值,并将所述第二体温值进行显示。在具体显示过程中,所述处理器4可以将所述第二体温值与其对应的时间可以生成温度曲线图,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监测。所述处理器4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用计算机系统。\n[0061] 本申请所公开的体温检测装置中,可以实现一台处理器4接收并显示多个RFID电路3传输的体温值,同时,所述RFID电路3与所述处理器4之间的距离不同时,所述处理器\n4的精度会有不同。\n[0062] 另外,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体温指示灯,其中,[0063]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处理器4相连接,用于依据接收到的体温值,以及预设的体温值范围,产生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例如,预设一个正常的体温值范围为36摄氏度到37摄氏度,当接收到的体温值在此范围内时,产生的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绿灯亮,当接收到的体温值超过此范围时,产生的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红灯亮。另外,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也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通过控制指示灯稳定发光,或频闪的形式,来达到不同的指示作用。其中,所述体温值可以为第一体温值,和/或第二体温值。\n[0064] 所述体温指示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指示,例如,绿灯亮、红灯亮或稳定发光、频闪的操作。\n[0065] 另外,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电路和工作状态指示灯,其中,[0066]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RFID电路3相连接,依据所述RFID电路3的工作状态,产生相应的第二控制指令,例如,当所述RFID电路3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第二指示灯中的绿灯亮,发生故障时,红灯亮,或在所述RFID电路3正常工作时,控制工作状态指示灯稳定发光,在所述RFID电路3发生故障时,控制工作状态指示灯执行频闪的操作。\n[0067] 所述工作状态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指示,例如,绿灯亮、红灯亮或稳定发光、频闪的操作。\n[0068] 另外,所述体温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电路和电量指示灯,其中,[0069] 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与所述处理器4相连接,用于依据当前所述处理器的4电量值,以及预设的所述处理器4的电量值范围,产生相应的第三控制指令;所述电量指示灯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的指示。\n[0070] 本申请所公开的体温检测装置,包括有可弯曲的带状连接部件、设置在带状连接部件内部的体温芯片和RFID电路以及处理器,所述带状连接部件测量体温时能够佩带在待检测者的手臂上,同时通过所述体温芯片检测人体温度,获取与人体温度相对应的体温值,并将所述体温值通过所述RFID电路传输给处理器,由所述处理器显示所述体温值,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由于在测量体温值时,待检测者只需要佩带带状连接部件,就能实时、连续的测量到体温值,满足了待检测者的需要,而且由于只需要将其佩带在手臂上,检测方式更加简单易行。\n[0071] 另外,本申请所公开的体温检测装置,在测量时只需要待检测者佩带带状连接部件,就能将体温值发送给处理器,由处理器生成体温曲线图,便于工作人员监测分析,使体温测量过程更为简便,同时节省了人员成本,相对于人工绘图分析来说,减少了人员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n[0072]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法律信息
- 2018-06-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61B 5/01
专利号: ZL 201220237809.2
申请日: 2012.05.24
授权公告日: 2013.03.20
- 2013-03-20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4-05-27 | 2014-05-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