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万向抛光机构 |
申请号 | CN201210387086.9 | 申请日期 | 2012-10-12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2753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4B29/00 | IPC分类号 | B;2;4;B;2;9;/;0;0;;;B;2;4;B;4;1;/;0;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飞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唐庄路28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飞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飞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黄金贵 |
代理机构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东风;王锋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万向抛光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对自动化伊诺瓦电极固定后进行全方位转动的万向抛光机构。主要包括基座、定位块、第一转体、第二转体和工件固定机构等,其中工件固定机构主要是由内定位环、外定位环、滚珠、容置空腔和卡盘把手组成。本发明在使用时,利用外定位环对滚珠的挤压,滚珠卡滞在设于内定位环上的滚珠安装孔内,以达到紧锁电极的目的,通过第一转体的轴向翻转和第二转体的径向滑移实现配合操作人员手法以进行抛光;扳动卡盘把手至另一侧,可以消除外定位环对滚珠的挤压,从而消除对电极的紧锁,达到拆除的目的。本发明方便电极的装夹和拆卸,方便配合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进行全方位工作,提高抛光精度。
1.一种万向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7);
一第一转体(4),其与所述基座(7)连接,并可绕一第一转轴(5)旋转;
一第二转体(3),其与第一转体(4)连接,并可绕一第二转轴(8)旋转,所述第二转轴(8)与第一转轴(5)相互垂直;
以及,一工件固定机构(1),其与第二转体(3)固定连接;
所述工件固定机构(1)包括卡盘机构,所述卡盘机构包括:
内定位环(12),其环壁上设有用于容置滚珠(13)的滚珠安装孔;
外定位环(11),其套装在所述内定位环(12)上,并可沿轴向在所述内定位环(12)上的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往返移动,
其中,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外定位环(11)上的选定区域顶推所述滚珠(13),并使所述滚珠(13)上的设定区域伸入内定位环(12)的内腔中,
而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外定位环(11)上的选定区域与所述滚珠(13)脱离,并使所述滚珠(13)上的设定区域从内定位环(12)的内腔中退出;
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外定位环(11)的卡盘把手(2),其与外定位环(11)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滚珠安装孔具有锥形截面,其内端孔径小于滚珠(13)的直径,外端孔径大于或等于滚珠(13)的直径;
所述外定位环(11)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滚珠(13)配合的容置空腔(16),且至少在所述外定位环(11)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滚珠(13)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容置空腔(1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体(4)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转轴(5)与基座(7)枢接,所述第二转体(3)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转轴(8)与第一转体(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万向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体(3)与第二转轴(8)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向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8)上端与第二转体(3)下部连接,下端设于第一转体(4)上端的容置槽(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万向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体(4)内设有与第二转轴(8)的配合的轴承(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体(3)上端面分布有复数个对称设置的定位钉孔(14),所述工件固定机构(1)与所述第二转体(3)通过定位钉孔(14)与之配合的定位钉(1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万向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机构(1)与所述第二转体(3)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万向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7)上端还设置有一定位块(6)。
万向抛光机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抛光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万向抛光机构,能够用于对自动化伊诺瓦电极固定后进行全方位抛光。\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在本领域中对自动化伊诺瓦电极进行手工抛光加工,这是在电极加工步骤中唯一利用纯手工完成的工序,主要依靠的是操作者的手法、经验和熟练程度。在加工过程中,对电极需要进行多角度旋转以满足对各个面都抛光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依靠的主要是操作者手动旋转使需要加工的面翻转到适合操作习惯的位置,然后再对需要加工的面进行抛光。这样就会产生一些弊端:操作者一手抓握电极,一手进行操作,可能会使电极在进行抛光操作时产生轻微的摇摆和颤抖,而这样细微的震动也有可能造成电极的塌角、抛光痕和弯曲等问题,使产品精度降低,造成电极整体质量下降。\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万向抛光机构,既能满足机械夹持固定电极的需要,又能全方位、任意地调整电极方向以适应操作者抛光手法。\n[0004] 本发明包括一基座;一第一转体,其与所述基座连接,并可绕一第一转轴旋转;一第二转体,其与第一转体连接,并可绕一第二\n[0005] 转轴旋转,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相互垂直;以及,一工件固定机构,其与第二转体固定连接。\n[0006]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转体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转轴与基座枢接,所述第二转体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转轴与第一转体连接。\n[0007]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二转体与第二转轴同轴设置。\n[0008]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二转轴上端与第二转体下部连接,下端设于第一转体上端的容置槽内。\n[0009]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转体内设有与第二转轴的配合的轴承。\n[0010]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二转体上端面分布有复数个对称设置的定位钉孔,所述工件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二转体通过定位钉孔与之配合的定位钉固定连接。\n[0011]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工件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二转体同轴设置。\n[0012]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工件固定机构包括卡盘机构,所述卡盘机构包括:\n[0013] 内定位环,其环壁上设有用于容置滚珠的滚珠安装孔;\n[0014] 外定位环,其套装在所述内定位环上,并可沿轴向在所述内定位环上的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往返移动,\n[0015] 其中,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外定位环上的选定区域顶推所述滚珠,并使所述滚珠上的设定区域伸入内定位环的内腔中,\n[0016] 而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外定位环上的选定区域与所述滚珠脱\n[0017] 离,并使所述滚珠上的设定区域从内定位环的内腔中退出;\n[0018] 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外定位环的卡盘把手,其与外定位环传动连接。\n[0019] 其中,所述滚珠安装孔具有锥形截面,其内端孔径小于滚珠的直径,外端孔径大于或等于滚珠的直径。\n[0020]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外定位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滚珠配合的容置空腔,且至少在所述外定位环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滚珠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容置空腔中。\n[0021]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基座上端还设置有一定位块。\n[0022] 本发明包括一基座,其上端面设置有凸台,在凸台的侧面设置有贯通孔,用来与第一转轴枢接第一转体。\n[0023] 一可沿轴向运动的第一转体,第一转体位于基座的上方,在其侧面设置有贯通孔与第一转轴枢接,第一转轴通过连接第一转体、凸台,将第一转体固定在基座上,第一转体可沿轴向在360°的范围内翻转。\n[0024] 一可沿径向运动的第二转体,第二转体位于第一转体的上端面,并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转体连接,第二转体可沿径向在360°的范围内滑移。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互垂直,且第二转体与第二转轴同轴设置。在第一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容置槽,第二转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安装槽,第二转轴的下部置于容置槽中,上部置于安装槽中。在第一转体内还设置有轴承,轴承设置于容置槽中并与容置槽内壁接触,且轴承还与第二转轴套装于容置槽中。\n[0025] 一工件固定机构,包括卡盘机构,位于第二转体的上端面。在所\n[0026] 述第二转体的上端面分布有复数个对称的定位钉孔,卡盘机构通过至少一个定位钉与定位钉孔接触并与第二转体连接,使卡盘机构固定在第二转体的上端面。\n[0027] 所述卡盘机构包括内定位环、外定位环和卡盘把手。其中内定位环的环壁上设有用于容置滚珠的滚珠安装孔。滚珠安装孔具有锥形截面,其内端孔径小于滚珠的直径,外端孔径大于或等于滚珠的直径。\n[0028] 外定位环套装在内定位环上,并可沿轴向在内定位环上的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往返移动。其中,在第一工作位置时,外定位环上的选定区域顶推滚珠,并使滚珠上的设定区域伸入内定位环的内腔中,这样就能够实现将电极锁紧在卡盘机构中的目的;在第二工作位置时,外定位环上的选定区域与滚珠脱离,并使滚珠上的设定区域从内定位环的内腔中退出,这样就可以实现电极的拆卸。在外定位环的内壁上设有与滚珠配合的容置空腔,且至少在外定位环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滚珠的部分区域位于容置空腔中。\n[0029] 卡盘把手,与外定位环传动连接,带动外定位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用于锁紧和拆卸电极。\n[0030] 一定位块,位于基座的上端面,用于将抛光机构的主体部分定位放置。\n附图说明\n[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n[0032]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n[0033]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n[0034]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沿A-A向剖视图。\n[0035]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转体上端面立体图。\n[0036]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外定位环立体图。\n[0037] 附图标记说明:1 卡盘机构、2 卡盘把手、3 第二转体、4 第一转体、5 第一转轴、6 定位块、7 基座、8 第二转轴、9 轴承、10 容置槽、11 外定位环、12 内定位环、13 滚珠、14 定位钉孔、15 定位钉、16 容置空腔。\n具体实施方式\n[0038] 为了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图2、图3、图4、图5进行具体说明。\n[0039] 本发明包括基座7、定位块6、第一转体4、第二转体5和卡盘机构1等五部分。\n[0040] 参见附图3所示,基座7的上端面设置有凸台,在凸台的侧面设置有贯通孔,用于与第一转轴5枢接固定第一转体4。定位块6位于基座7的上端面,用于将本发明的主体部分进行定位放置。\n[0041] 参见附图1、图3所示,第一转体4位于基座7的上方并可沿轴向运动,在其侧面设置有贯通孔与第一转轴5枢接,第一转轴5通过连接第一转体4和凸台,将第一转体4固定在基座7上。由于第一转轴5与基座7形成的活动连接,可使第一转体4沿轴向在360°的范\n[0042] 围内翻转。\n[0043] 参见附图1、图3所示,第二转体3位于第一转体4的上端面,并通过第二转轴8与第一转体4连接,其中第二转轴8与第一转轴5相垂直,第二转轴8与第一转体4同轴设置。\n在第一转体4的上端面设置有容置槽10,第二转体3的下端面设置有安装槽,第二转轴8的下部置于容置槽10中,其上部置于安装槽中。在第一转体4内还设置有轴承9,轴承9设置于容置槽10中并与容置槽10内壁接触,且轴承9还与第二转轴8套装于容置槽10中。\n由于轴承9的存在,第二转体3可沿径向在360°的范围内滑移,实现在水平面内的自由运动。\n[0044] 参见附图1,卡盘机构1位于第二转体3的上端面。参见附图4,在第二转体3的上端面分布有复数个对称的定位钉孔14,卡盘机构1通过至少一个定位钉15与定位钉孔\n14接触与第二转体3连接,使卡盘机构1固定在第二转体3的上端面。\n[0045] 参见附图3所示,卡盘机构1包括内定位环12、外定位环11和卡盘把手2。其中内定位环12的环壁上设有用于容置滚珠13的滚珠安装孔,所述滚珠安装孔具有锥形截面,其内端孔径小于滚珠13的直径,外端孔径大于或等于滚珠13的直径。\n[0046] 外定位环11套装在内定位环12上,并可沿轴向在内定位环12上的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往返移动。其中,在第一工作位置时,外定位环11上的选定区域顶推滚珠13,并使滚珠13上的设定区域伸入内定位环12的内腔中,这样就能够实现将电极锁紧在\n[0047] 卡盘机构1中的目的;在第二工作位置时,外定位环11上的选定区域与滚珠13脱离,并使滚珠13上的设定区域从内定位环12的内腔中退出,这样就可以实现电极的拆卸。\n参见附图5,在外定位11的内壁上设有与滚珠13配合的容置空腔16,且至少在外定位环11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滚珠13的部分区域位于容置空腔16中。\n[0048] 卡盘把手2,与外定位环11传动连接,带动外定位环11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用于锁紧和拆卸电极。\n[0049] 当本发明进行工作时,将电极放置在卡盘机构1中,扳动卡盘把手2由一侧向另一侧运动以锁紧电极。此时,外定位环1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即抵紧内定位环12,滚珠13进入内定位环12的内腔中,由于内定位环12上设置的锥面结构的滚珠安装孔卡滞滚珠13的运动,因此,可以达到紧锁电极不动的目的。此时,操作人员在进行抛光操作时,可以通过第一转体4轴向的翻转和第二转体3径向滑移,配合操作人员将电极调整到适合于人手习惯的位置进行抛光处理。抛光工作结束后,只需要将卡盘把手2从一侧扳动到另一侧即可拆卸电极,此时,外定位环11位于第二工作位置,即消除了对内定位环12的抵紧,滚珠13可以沿径向向外定位环11方向运动,在外定位环11内壁的容置空腔16中获得空间,消除对电极的紧锁,方便电极取出。\n[0050]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作为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认识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5-06-03
- 2013-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24B 29/00
专利申请号: 201210387086.9
申请日: 2012.10.12
- 2013-03-1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12-10-12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