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多功能电力适配桶 |
申请号 | CN201410324941.0 | 申请日期 | 2014-07-0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7686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IPC分类号 | H;0;2;G;1;/;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
发明人 | 邢富长;张泰铭;邢克;徐广平;苏图强;李云玲;秦研;高春雨;解朝立;丁志强;孙红燕 |
代理机构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金国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力适配桶,本发明包括上端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台的桶壁、顶部设有通孔的圆顶帽、底部设有万向轮的桶底以及用于拖拽线缆的拉动装置,本发明桶底下底面万向轮,这就使得整个装置移动灵活,省时省力,本发明桶壁内设有隔板,隔板的形状适合盘状线缆的收放,且桶壁内空间较大,也便于存放维修工具。
1.一种多功能电力适配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端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台(2-1)的桶壁(2)、顶部设有通孔(1-2)的圆顶帽(1)、底部设有万向轮(10)的桶底(11)以及用于拖拽线缆的拉动装置;
所述圆顶帽(1)下端边缘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台(1-1),所述第一固定台(1-1)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台(2-1)连接,所述桶壁(2)内设有隔板(5),所述圆顶帽(1)下端对称设有支撑筋(7),所述支撑筋(7)中心相交处设有把手(6);所述圆顶帽上设有拉动装置;
所述拉动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杆(9)、固定销(12)、扭动杆(13)和下端设有引导孔(8-1)的第二拉头(8);所述第二连接杆(9)上端设有拉动翼(9-1),所述第二连接杆(9)下端设有螺纹和限位螺母(9-2),所述第二拉头(8)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槽口(8-3)和第二穿线孔(8-
2),所述第二拉头(8)前端设有连接口(8-4),所述连接口(8-4)横截面呈十字形,所述连接口(8-4)内部设有螺纹(8-5),所述第二拉头(8)、第二连接杆(9)以及扭动杆(13)通过固定销(12)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力适配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横截面为相切外接圆,所述隔板(5)的个数为2个,所述隔板(5)交叉垂直设置在桶壁(2)内,所述支撑筋(7)相交并呈中心对称,所述万向轮(10)呈圆周状分布于桶底(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力适配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9)穿过引导孔(8-1)安装在第二拉头(8)上,所述拉动翼(9-1)可穿过连接口(8-4)十字形的任一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力适配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均布在圆顶帽(1)上,所述万向轮(10)的个数为6个或以上,所述支撑筋(7)的个数为3个或以上。
一种多功能电力适配桶\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力适配桶。\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杆塔在架设电线或者电线老化需要更换时,常采用拖车起架的方式,而对于空间狭窄或者车辆不易驶入的地方,就需要单纯的人力进行架设或更换,然而电线的存放需要额外的空间,同时也缺乏快捷的拖线、拽线的装置,操作人员不得不用手和肩直接与电线接触,不仅消耗操作人员的大量体力,还会对手和肩带来一定的伤害,影响了工作效率;\n在架线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简易操作工具缺乏统一的放置装置,容易丢失,这均为架线操作带来不便。\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灵活、收纳方便、拖拽省力、能对杆塔上螺母进行预紧或拆卸、节省操作人员体力且使用方便的多功能电力适配桶。\n[0004]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上端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台的桶壁、顶部设有通孔的圆顶帽、底部设有万向轮的桶底以及用于拖拽线缆的拉动装置;所述圆顶帽下端边缘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台连接,所述桶壁内设有隔板,所述圆顶帽下端对称设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中心相交处设有把手;所述圆顶帽上设有拉动装置;所述拉动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杆、固定销、扭动杆和下端设有引导孔的第二拉头;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设有拉动翼,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设有螺纹和限位螺母,所述第二拉头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槽口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拉头前端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横截面呈十字形,所述连接口内部设有螺纹,所述第二拉头、第二连接杆以及扭动杆通过固定销依次连接。\n[0005] 所述隔板横截面为相切外接圆,所述隔板的个数为2个,所述隔板交叉垂直设置在桶壁内,所述支撑筋相交并呈中心对称,所述万向轮呈圆周状分布于桶底上。\n[0006] 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过引导孔安装在第二拉头上,所述拉动翼可穿过连接口十字形的任一路径。\n[0007] 所述通孔均布在圆顶帽上,所述万向轮的个数为6个或以上,所述支撑筋的个数为\n3个或以上。\n[0008]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下:本发明桶底下底面万向轮,这就使得整个装置移动灵活,省时省力;本发明桶壁内设有隔板,隔板的形状适合盘状线缆的收放,且桶壁内空间较大,也便于存放维修工具;本发明圆顶帽上设有拉动装置和把手,当需要人工对线缆拖拽时,减少了线缆对操作人员皮肤的伤害,同时,把手设于支撑筋中部,将有效拉力进行合成,使操作人员的作用力能更为集中地作用在线缆上,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本发明圆顶帽上的通孔均匀分布,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操作选取合适方向的通孔固定拉头,同时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取一次拖拽线缆的根数,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连接口内设有螺纹,当杆塔上需要对螺栓、螺母进行预紧或拆卸时,操作人员可旋转扭动杆,极大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上杆负重,使操作更为便捷。\n附图说明\n[0009]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n[0010] 图2为本发明桶壁结构示意图;\n[0011] 图3为本发明圆顶帽结构示意图;\n[0012] 图4为本发明扭动杆结构示意图;\n[0013] 图5为本发明第二拉头结构示意图;\n[0014] 在图中:1圆顶帽、1-1第一固定台、1-2通孔、2桶壁、2-1第二固定台、5隔板、6把手、\n7支撑筋、8第二拉头、8-1引导孔、8-2第二穿线孔、8-3槽口、8-4连接口、8-5螺纹、9第二连接杆、9-1拉动翼、9-2限位螺母、10万向轮、11桶底、12固定销、13扭动杆。\n具体实施方式\n[0015] 如图1、2、3、4、5所示,本发明包括上端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台2-1的桶壁2、顶部设有通孔1-2的圆顶帽1、底部设有万向轮10的桶底11以及用于拖拽线缆的拉动装置;所述圆顶帽1下端边缘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台1-1,所述第一固定台1-1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台2-1连接,所述桶壁2内设有隔板5,所述圆顶帽1下端对称设有支撑筋7,所述支撑筋7中心相交处设有把手6;所述拉动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杆9、固定销12、扭动杆13和下端设有引导孔8-1的第二拉头8;所述第二连接杆9上端设有拉动翼9-1,所述第二连接杆9下端设有螺纹和限位螺母9-2,所述第二拉头8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槽口8-3和第二穿线孔8-2,所述第二拉头8前端设有连接口8-4,所述连接口8-4横截面呈十字形,所述连接口8-4内部设有螺纹8-5,所述第二拉头8、第二连接杆9以及扭动杆13通过固定销12依次连接。所述隔板5横截面为相切外接圆,所述隔板5的个数为2个,所述隔板5交叉垂直设置在桶壁2内,所述支撑筋7相交并呈中心对称,所述万向轮10呈圆周状分布于桶底11上。所述第二连接杆9穿过引导孔8-1安装在第二拉头8上,所述拉动翼9-1可穿过连接口8-4十字形的任一路径。所述通孔1-2均布在圆顶帽1上,所述万向轮10的个数为6个或以上,所述支撑筋7的个数为3个或以上。\n[0016] 螺栓通过固定孔将穿过第一穿线孔的线缆进行固定。\n[0017] 使用本发明时,推动桶壁2,进而带动万向轮10滚动,到达合适位置后,解除第一固定台1-1和第二固定台2-1的配合后,桶壁2内设有隔板5,隔板5的形状适合盘状线缆的收放,且桶壁2内空间较大,便于存放维修工具,利用圆顶帽1上的拉动装置将线缆固定好,使操作人员握住把手6,减少了线缆对操作人员皮肤的伤害,把手6设于支撑筋7中部,将有效拉力进行合成,使操作人员的作用力能更为集中地作用在线缆上,当杆塔上需要对螺栓、螺母进行预紧或拆卸时,操作人员可旋转扭动杆13进行相应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n[0018]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发明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7-01-11
- 2014-1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2G 1/02
专利申请号: 201410324941.0
申请日: 2014.07.09
- 2014-11-2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8-09-11
| | |
2
| | 暂无 |
2010-07-1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