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首页专利查询专利详情

*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仅供参考,实际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展示为准

一种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性联合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
  • 申请号:
    CN201910327951.2
  • IPC分类号:E21D21/02;E21D21/00;E21F17/18;E21F17/00
  • 申请日期:
    2019-04-23
  • 申请人:
    安徽理工大学
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一种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性联合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申请号CN201910327951.2申请日期2019-04-23
法律状态授权申报国家中国
公开/公告日2019-10-11公开/公告号CN110318795A
优先权暂无优先权号暂无
主分类号E21D21/02IPC分类号E;2;1;D;2;1;/;0;2;;;E;2;1;D;2;1;/;0;0;;;E;2;1;F;1;7;/;1;8;;;E;2;1;F;1;7;/;0;0查看分类表>
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申请人地址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舜耕中路16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权利人安徽理工大学当前权利人安徽理工大学
发明人黎明镜;荣传新;程桦;江健松;肖琳;周志;杨坤伦;秦川
代理机构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代理人刘春成;刘素霞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性联合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所述监测系统包括:孔内成像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锚固件锚固范围内的不同深度的围岩裂隙发育情况;孔内多点位移计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钻孔内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巷道围岩深浅部离层变形的发展状况;锚固件锚固力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煤矿锚固件支护巷道围岩的锚固力变化;硐壁表面变形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硐壁表面围岩的相对位移。本发明的联合监测方法,设计了合理测点布置原则,来获得围岩与锚喷支护变形特性;多源监测结果,解决了传统信息化监测易于形成信息孤岛、数据不连续的缺点,保证监测结果的完整性;多源监测结果相互印证,能够合理制定支护对策。

专利服务由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