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控制方法及图像采集装置 |
申请号 | CN201511032593.0 | 申请日期 | 2015-12-31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1649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IPC分类号 | H;0;4;N;5;/;2;3;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6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何志鹏;陆文俊 |
代理机构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雅洁;姚开丽 |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握持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第一端上的图像采集组件;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图像采集装置的握持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握持部的第一端上设置有图像采集组件;当所述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本发明实施例同时公开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
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握持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第一端上的图像采集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握持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握持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至少表征所述握持部的第一端是否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且所述握持部的轴向是否受到指向所述待摄物体表面的第一作用力,所述轴向为与所述握持部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
当所述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握持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对所述握持部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
相应地,所述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包括:
当所述受力情况表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且所述握持部的轴向受到指向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的第一作用力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受力情况表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且所述握持部的轴向受到指向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的第一作用力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包括:
当所述受力情况表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且所述握持部的轴向受到指向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并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作用力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握持部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包括:
对所述第一端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其中,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端受到所述第一作用力时,则表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当未检测到第一端受到所述第一作用力,则表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未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本体,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本体通过一弹性件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端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对所述第一端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包括:
检测所述弹性件的受力情况,其中,所述弹性件的受力情况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端的受力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握持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对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
相应地,所述当所述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端距离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本体,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本体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端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对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本体的移动距离,其中,所述移动距离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本体;
所述检测所述握持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对所述本体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
相应地,所述当所述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包括:
当所述受力情况表明所述本体表面同时受到指向所述本体中心轴的第二作用力和第三作用力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其中,所述第二作用力和第三作用力能够使得所述本体受力平衡。
9.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包括:
握持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图像采集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
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
控制器,容置于所述握持部;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通过所述检测组件确定所述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其中,所述确定所述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至少是通过检测所述握持部的第一端是否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且所述握持部的轴向是否受到指向所述待摄物体表面的第一作用力确定的,所述轴向为与所述握持部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具体用于对所述握持部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受力情况表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且所述握持部的轴向受到指向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的第一作用力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受力情况表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且所述握持部的轴向受到指向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并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作用力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具体为第一传感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用于对所述第一端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其中,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端受到所述第一作用力时,则表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当未检测到第一端受到所述第一作用力,则表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未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本体,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本体通过一弹性件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端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弹性件的受力情况,其中,所述弹性件的受力情况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端的受力情况。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子件和第二子件,所述第一子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端是否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子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用于对所述第二端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端距离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本体,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本体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端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本体的移动距离,其中,所述移动距离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本体;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表面,具体用于对所述本体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受力情况表明所述本体表面同时受到指向所述本体中心轴的第二作用力和第三作用力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所述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其中,所述第二作用力和第三作用力能够使得所述本体受力平衡。
一种控制方法及图像采集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终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图像采集装置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n[0003] 近年来,检测皮肤的设备越来越多,通过皮肤镜头采集皮肤图像进行分析诊断的设备也越来越小型化、便携化,逐渐走入普通消费者的手中。但此类设备在拍照采集用户皮肤图像的时候,要求皮肤镜头与皮肤呈垂直状态,这样采集到的图像才是最佳成像,分析的结果才比较准确。\n[0004] 但是,目前现在几乎所有皮肤检测设备在拍照定格皮肤图像的时候,参见图1所示,都需要用户手动按一下皮肤检测设备身上的物理按钮,在按下按钮的那一刹那,因为单方向用力,容易导致皮肤检测设备歪倒成一定的角度,从而致使采集到的皮肤图像不是最佳,影响了皮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n发明内容\n[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及图像采集装置,以提高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精度,同时方便用户使用,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n[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n[0007]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一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握持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第一端上的图像采集组件;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图像采集装置的握持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握持部的第一端上设置有图像采集组件;当所述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08]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握持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图像采集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控制器,容置于所述握持部;其中,所述控制器在通过所述检测组件确定所述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0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及图像采集装置,首先,检测图像采集装置的握持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这里,握持部的第一端上设置有图像采集组件;当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也就是说,当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触发第一端上的图像采集组件进行图像采集,而无需用户手动按下物理按键触发,避免单方向受力,以提高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精度,同时方便用户使用,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n附图说明\n[0010]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皮肤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n[001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1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握持部的结构示意图;\n[001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n[001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检测组件在握持部上的位置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n[0016]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一图像采集装置,参见图2所示,该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握持部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图像采集组件2,设置在第一端上;检测组件3,设置在握持部1上;控制器4,容置于握持部1;\n[0017] 这里,握持部1是指用户所握持的手柄部分,参见图3所示,握持部1包括第一端11、第二端12以及连接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的本体13,图像采集组件设置在第一端11上,这样,在进行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当第一端靠近或者接触待摄物体的表面时,控制器控制图像采集组件进行图像采集。\n[0018] 这里,待摄物体可以为用户的身体,如面部、头部、四肢、躯干等,还可以为其它物体的表面,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n[0019] 上述握持部1可以为一柱状物体,方便用户握持,仍参考图3所示,握持部1具有一中心轴10,那么,下面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轴向”是指与中心轴10平行的方向,“径向”是指垂直并指向中心轴10的方向。\n[0020] 上述图像采集组件2可以为普通摄像头,或者红外摄像头,或者摄像头阵列,当然,还可以为其它图像采集组件,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第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一开口,图像采集组件2由该开口外露,以用于采集图像。\n[0021] 下面结合上述图像采集装置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n[0022] 参见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n[0023] S401:检测握持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n[0024] 具体来说,为了避免如现有技术一般在触发图像采集时握持部径向单方向受力,那么,在用户使用图像采集装置的过程中,检测组件可以检测握持部自身状态,并判断其是否满足预设条件。\n[0025]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握持部的自身状态可以为握持部的第一端的受力情况,可以为握持部与待摄物体的表面的相对位置,还可以为本体的受力情况,当然,还可以为其它情况,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n[0026] S402:当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27]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上述S401所检测握持部自身状态的不同,S402可以且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n[0028] 第一种情况,S401可以包括:对握持部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此时,S402可以包括:\n当受力情况表明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且握持部受到指向待摄物体的表面的第一作用力时,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29] 具体来说,检测组件可以设置在第一端的端面上,用于对第一端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此时,检测组件可以为压力传感器;那么,当用户将图像采集装置放置在待摄物体的表面时,为了使得第一端的端面与待摄物体的表面紧密接触,用户会在握持部的轴向上施加一指向待摄物体的表面的第一作用力,如果检测组件检测到第一端受到第一作用力时,则表明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也就是说,握持部此时满足预设条件;当未检测到第一端受到第一作用力,则表明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未接触,握持部此时不满足预设条件。\n[0030]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误操作,还可以对第一端所受的压力设置门限值,如第一阈值,那么,当检测组件检测到第一端受到的第一作用力大于第一阈值时,则表明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此时,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反之,握持部不满足预设条件。\n[0031] 那么,当检测组件检测到上述第一作用力时,控制器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32] 另外,第一端与本体还可以通过一弹性件可活动连接,第一端能够相对于本体移动,第二端与本体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端为一可伸缩部件,那么,上述对第一端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的步骤就可以包括:检测弹性件的受力情况;此时,该弹性件的受力情况可以用于表征第一端的受力情况。\n[0033] 这里,检测部件可以设置于弹性件上,用于检测弹性件的受力情况。首先,用户将第一端放置在待摄物体的表面上时,为了第一端的端面与待摄物体的表面紧密接触,用户会在握持部的轴向上施加一指向待摄物体的表面的第一作用力,在这个过程中,弹性件产生反向的应力,检测部件可以通过检测该应力来获得第一作用力的大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检测部件检测到第一作用力,或者检测到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作用力时,就表明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此时,控制器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3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端的端面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本体的内壁上,在本体内部靠近第一端的部分可以设置一容置腔,图像采集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内,当第一端受力向本体内最大程度的收缩时,图像采集组件能够探出第一端的端面上的开口并外露。在实际应用中,弹性件和第一端的设置方式还可以有其它形式,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n[0035] 在另一实施例中,除了对第一端的检测之外,检测部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子件和第二子件,第一子件设置在第一端,用于检测第一端是否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第二子件设置在第二端,用于对第二端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此时,第一子件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接触传感器、触摸屏、光线传感器等;第二子件可以为接触传感器、触摸屏等,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n[0036] 具体来说,用户在将图像采集装置放置在待摄物体的表面时,往往会握持本体上远离第一端的部分,并能够接触到第二端,那么,在通过第一子件检测到第一端的端面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后,还可以通过第二子件检测用户是否接触第二端,若是,则表明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误操作,第二子件还可以为压力传感器,那么,用户在将图像采集装置放置在待摄物体的表面时,并握持在本体上远离第一端的部分时,可以接触第二端并施加轴向上的作用力,当第二子件检测到该作用力或者检测到大于第一阈值的作用力时,则表明握持部受到上述第一作用力,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反之,则表明握持部不满足预设条件。\n[0037] 第二种情况,S401可以包括:对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此时,S402可以包括:当检测到第一端距离待摄物体的表面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38] 具体来说,对于握持部自身状态的检测,还可以包括检测第一端的端面与待摄物体的相对位置,此时,检测部件可以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当用户将图像采集装置靠近待摄物体的表面达到预设值,即第一端距离待摄物体的表面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39]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致,第一端还可以通过已连接件与本体可活动连接,第一端能够相对于本体移动,第二端与本体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端为一可伸缩部件,那么,上述对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的步骤就可以包括:检测第一端相对于本体的移动距离;此时,该该移动距离用于表征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的距离。\n[0040] 具体来说,除了直接检测第一端的端面与待摄物体的表面之前的距离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第一端的端面相对于本体的移动距离,间接地表示第一端的端面与待摄物体的表面之前的距离。此时,检测部件可以为距离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只要能够检测出第一端的端面相对于本体移动的距离即可,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定。\n[0041] 第三种情况,S401可以包括:对本体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此时,S402可以包括:当受力情况表明本体表面同时受到指向本体中心轴的第二作用力和第三作用力时,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42] 具体来说,由于现有技术中触发图像采集组件进行图像采集时,握持部会受到单方向的力,导致自身倾斜,那么,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如图5所示,检测组件3包括两个检测器件,如接触传感器、电极等,沿着中心轴10对称设置在本体13上,当用户同时握持在上述两个检测器件上时,检测器件同时检测到用户的接触,表明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此时,控制器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43]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误操作,上述检测器件还可以为压力传感器,当用户同时握持在上述两个检测器件上时,可以同时使力,使得本体在径向上收到两个力,第二作用力和第三作用力,这两个力均指向中心轴,如此,本体受力平衡,就不会发生倾斜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精度,同时方便用户使用,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n[0044] 至此,便完成了通过检测握持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的过程。\n[004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组件首先检测握持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器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也就是说,当握持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触发第一端上的图像采集组件进行图像采集,而无需用户手动按下物理按键触发,避免单方向受力,以提高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精度,同时方便用户使用,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n[0046]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一致。\n[0047] 参见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握持部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图像采集组件\n2,设置在第一端上;检测组件3,设置在握持部1上;控制器4,容置于握持部1;其中,控制器4在通过检测组件3确定握持部1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图像采集组件2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48] 在上述方案中,检测组件3,具体用于对握持部1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控制器4,具体用于当受力情况表明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且握持部受到指向待摄物体的表面的第一作用力时,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49] 在上述方案中,控制器4,具体用于当受力情况表明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且握持部1受到指向待摄物体的表面并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作用力时,控制图像采集组件2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50] 在上述方案中,检测组件3具体为第一传感器件,设置在第一端,用于对第一端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其中,当检测到第一端受到第一作用力时,则表明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当未检测到第一端受到第一作用力,则表明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未接触。\n[0051] 在上述方案中,握持部1还包括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本体,第一端与本体通过一弹性件可活动连接,第一端能够相对于本体移动,第二端与本体固定连接;检测组件3,设置在本体上,具体用于检测弹性件的受力情况,其中,弹性件的受力情况用于表征第一端的受力情况。\n[0052] 在上述方案中,检测组件3包括:第一子件和第二子件,第一子件设置在第一端,用于检测第一端是否与待摄物体的表面接触;第二子件设置在第二端,用于对第二端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n[0053] 在上述方案中,检测组件3,具体用于对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控制器4,具体用于当检测到第一端距离待摄物体的表面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图像采集组2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54] 在上述方案中,握持部1还包括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本体,第一端与本体可活动连接,第一端能够相对于本体移动,第二端与本体固定连接;检测组件3,设置在本体上,具体用于检测第一端相对于本体的移动距离,其中,移动距离用于表征第一端与待摄物体的表面的距离。\n[0055] 在上述方案中,握持部1还包括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本体;检测组件3,设置于本体表面,具体用于对本体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控制器4,具体用于当受力情况表明本体表面同时受到指向本体中心轴的第二作用力和第三作用力时,控制图像采集组件对待摄物体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n[0056]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图像采集装置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图像采集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赘述。\n[0057]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n[0058]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n[0059]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n[0060]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n[00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法律信息
- 2019-11-26
- 2016-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4N 5/232
专利申请号: 201511032593.0
申请日: 2015.12.31
- 2016-06-1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03-18
|
2014-08-29
| | |
2
| | 暂无 |
2014-11-05
| | |
3
| |
2013-07-31
|
2013-04-28
| | |
4
| |
2014-02-19
|
2013-11-20
| | |
5
| |
2015-01-14
|
2013-07-0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