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n背景技术\n[0002] 杏鲍菇作为一种食疗价值较高的珍贵食用菌,其色泽洁白,肉质肥厚,闻之有杏仁之香,食之有鲍鱼之美,被誉称“蚝菇王”。杏鲍菇生长发育需要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传统的杏鲍菇栽培是利用冬季的自然环境,在塑料大棚中培植,这种方式栽培杏鲍菇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难于满足市场的需要。 发明内容\n[0003]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该方法使杏鲍菇的种植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n[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的流程为:培养基配制、养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管理、采后处理。\n[0005] 所述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为:\n[0006] 1)培养基配制\n[0007] 培养基的配方及其质量份数为:玉米芯15-30份、木屑60-80份、玉米粉2-5份、生石灰0.5-2份、水0.5-2份;拌料:按培养基配方及其质量份数准备好各项原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匀,培养料含水量在63%—65%,PH值为8.0—8.5;\n[0008] 2)养料装袋\n[0009] 培养基用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250g—1350g;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塑料袋套上套环,成为栽培袋;\n[0010] 3)灭菌冷却\n[0011]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将栽培袋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位叠放,盖实罩盖物,升温至120℃,保温12-16小时灭菌;冷却: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至28℃以下;\n[0012] 4)接种\n[0013] 用栽培种接种;菌种的菌龄应在握菌丝满袋后5-9天为宜;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万级空气过滤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袋栽培袋;\n[0014] 5)菌丝培养\n[0015] 培养室应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漂白粉100g,水12Kg;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30%-50%;接种后一星期检查栽培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在\n23℃—26℃条件下再继续培养10天,使菌龄达到55天—60天。\n[0016] 6)栽培管理\n[0017] 将栽培袋摆放于菇房的架上进行栽培;将套环棉塞拿下,清除老化菌块,袋口保持去除棉塞后栽培袋的自然状态,然后将菇房温度降到10℃—19℃,用日光灯增加光照,照度要求:800-1000lux,照射8-10小时,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n2朵—3朵,选择向袋口伸长、菇盖圆形的菇蕾;袋底开三角形小口,要求开在小菇蕾附近,等袋底菇蕾分化明显时再疏蕾一次,控制好每包2朵;湿度管理: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通风管理:每天应根据菇的生长情况通风,早、中、晚各2-3次,每次4分钟—\n6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4—17℃,后期成熟时控制在10℃—13℃;\n[0018] 7)病虫害防治\n[0019] 对培养过程中发生的杂菌污染,给予及时清除;\n[0020] 8)采收管理\n[0021] 当杏鲍菇子实体长至4厘米以上或伞盖将平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手握紧菌柄拨起,放在塑料筐中;要求菇盖对着菇盖,注意不要碰坏菌盖;\n[0022] 9)采后处理\n[0023] 杏鲍菇采收后放入2℃—5℃冷藏库内预冷,预冷时每筐错开叠放;国内市场销售要预冷4小时,国外市场销售要预冷8小时以上;削头在18℃条件下进行,削去不洁表皮和整理菇体形状;在削菇过程中进行分级,各级菇体要求菇盖圆整,菇体均匀、新鲜、洁白;采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分装,抽真空扎紧袋口并将其移到0℃冷藏库内保存。\n[0024] 所述步骤6)中可对菇房进行光线管理:适当增加光照可促进原基形成、分化,有利于提高产量、质量;接近采收时可不给光线。\n[0025] 所述步骤7)中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为:培养初期培养料易发生杂菌污染的绿色木霉、红色链孢霉、青霉,应及时拣出;培养后期培养料底部发生局部杂菌污染,可继续留用出菇;培养中后期培养料发现虫害,应及时清除;在梅雨季节,碰到高温高湿易发生红色链孢霉污染,应及时移出培养室并进行烧毁或再次灭菌。\n[0026]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该工艺使杏鲍菇的种植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一个菌袋产量250-300g,大大的满足了人们对杏鲍菇的需求。\n具体实施方式\n[0027] 1)培养基配制\n[0028] 培养基的配方及其质量份数为:玉米芯15-30份、木屑60-80份、玉米粉2-5份、生石灰0.5-2份、水0.5-2份;拌料:按培养基配方及其质量份数准备好各项原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匀,培养料含水量在63%—65%,PH值为8.0—8.5;\n[0029] 2)养料装袋\n[0030] 培养基用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250g—1350g;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塑料袋套上套环,成为栽培袋;\n[0031] 3)灭菌冷却\n[0032]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将栽培袋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位叠放,盖实罩盖物,升温至120℃,保温12-16小时灭菌;冷却: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至28℃以下;\n[0033] 4)接种\n[0034] 用栽培种接种;菌种的菌龄应在菌丝满袋后5-9天为宜;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万级空气过滤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袋栽培袋;\n[0035] 5)菌丝培养\n[0036] 培养室应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漂白粉100g,水12Kg;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30%-50%;接种后一星期检查栽培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在\n23℃—26℃条件下再继续培养10天,使菌龄达到55天—60天。\n[0037] 6)栽培管理\n[0038] 将栽培袋摆放于菇房的架上进行栽培;将套环棉塞拿下,清除老化菌块,袋口保持去除棉塞后栽培袋的自然状态,然后将菇房温度降到10℃—19℃,用日光灯增加光照,照度要求:800-1000lux,照射8-10小时,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n2朵—3朵,选择向袋口伸长、菇盖圆形的菇蕾;袋底开三角形小口,要求开在小菇蕾附近,等袋底菇蕾分化明显时再疏蕾一次,控制好每包2朵;湿度管理: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通风管理:每天应根据菇的生长情况通风,每次4分钟—6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4—17℃,后期成熟时控制在10℃—13℃;\n[0039] 7)病虫害防治\n[0040] 对培养过程中发生的杂菌污染,给予及时清除;\n[0041] 8)采收管理\n[0042] 当杏鲍菇子实体长至4厘米以上或伞盖将平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手握紧菌柄拨起,放在塑料筐中;要求菇盖对着菇盖,注意不要碰坏菌盖;\n[0043] 9)采后处理\n[0044] 杏鲍菇采收后放入2℃—5℃冷藏库内预冷,预冷时每筐错开叠放;国内市场销售要预冷4小时,国外市场销售要预冷8小时以上;削头在18℃条件下进行,削去不洁表皮和整理菇体形状;在削菇过程中进行分级,各级菇体要求菇盖圆整,菇体均匀、新鲜、洁白;采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分装,抽真空扎紧袋口并将其移到0℃冷藏库内保存。\n[0045] 所述步骤6)中可对菇房进行光线管理:适当增加光照可促进原基形成、分化,有利于提高产量、质量;接近采收时可不给光线。\n[0046] 所述步骤7)中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为:培养初期培养料易发生杂菌污染的绿色木霉、红色链孢霉、青霉,应及时拣出; 培养后期培养料底部发生局部杂菌污染,可继续留用出菇;培养中后期培养料发现虫害,应及时清除;在梅雨季节,碰到高温高湿易发生红色链孢霉污染,应及时移出培养室并进行烧毁或再次灭菌。\n[0047] 实施例1\n[0048] 一种杏鲍菇种植工艺具体步骤为:\n[0049] 1)培养基配制\n[0050] 培养基配方:玉米芯25份、木屑70份、玉米粉3份、生石灰1份、水1份。\n[0051] 拌料:按培养基配方比例准备好各项原辅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匀,培养料含水量应控制在63%,PH值8.0。\n[0052] 2)培养基装袋\n[0053] 培养料用ZD1000型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塑料袋。采用17cm×38cm大小,厚度为\n0.0045\n[0054] 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250g。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塑料袋后套上套环。\n[0055] 3)灭菌冷却\n[0056]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将栽培袋放置于周转铁筐内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位内叠放,盖实罩盖物,升温至120℃,保温14小时灭菌。冷却: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至28℃以下。\n[0057] 4)接种\n[0058] 用杏鲍菇栽培种接种,菌种的菌龄应在菌丝满袋后5天,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万级空气过滤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袋栽培袋。\n[0059] 5)菌丝培养\n[0060] 培养室应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漂白粉质量为100g,加水12Kg,接种后的栽培袋排放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空气相对湿度不宜大于50%。接种后一星期应检查栽培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此后,再做2—3次的检查。\n[0061] 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在23℃条件下再继续培养10天,使菌龄达到55天。\n[0062] 6)栽培管理\n[0063] 将栽培袋摆放于菇房的架上进行栽培;将套环棉塞拿下,清除老化菌块,袋口保持去除棉塞后的自然状态,然后将菇房温度降到10℃℃,用日光灯增加光照,照度要求:\n800lux,照射10小时,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2朵,选择向袋口伸长、菇盖圆形的菇蕾;袋底开三角形小口,要求开在小菇蕾附近,等袋底菇蕾分化明显时再疏蕾一次,控制好每包2朵;湿度管理: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通风管理:\n每天应根据菇的生长情况通风,每次4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4℃,后期成熟时控制在10℃℃;\n[0064] 7)病虫害防治\n[0065]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培养初期培养料易发生杂菌污染(如:绿色木霉、红色链孢霉、青霉等),应及时拣出。培养后期培养料底部发生局部杂菌污染,可继续留用出菇。培养中后期培养料发现虫害,应及时清除。在梅雨季节,碰到高温高湿易发生红色链孢霉污染,应及时移出培养室并进行烧毁或放入再灭菌。\n[0066] 8)采收管理\n[0067] 当杏鲍菇子实体长至4厘米以上或伞盖将平时,即应及时采收。采收的基本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而定,从开袋到采摘一般要20天—24天,一个菌袋产量250-300g。采收时手握紧菌柄拨起,放在塑料筐中。要求菇盖对着菇盖,注意不要碰坏菌盖。\n[0068] 9)采后处理\n[0069] 杏鲍菇采收后放入2℃冷藏库内预冷,预冷时每筐错开叠放。国内市场销售要预冷\n4小时,国外市场销售要预冷8小时以上。削头在18℃条件下进行,操作人员要头戴帽子,左手穿一次性手套,右手拿刀削平菌柄基部,削去不洁表皮和整理菇体形状。削好后轻手放于泡沫箱内,要求菇盖对菇盖堆叠。在削菇过程中进行分级,各级菇体要求菇盖圆整,菇体均匀、新鲜、洁白。特级:菇盖2—4cm、柄长6—8cm、单朵重20—35克。采用印有商标的聚丙烯40×48×0.004cm折角塑料袋分装,菇盖对菇盖分装,每袋2200克,抽真空扎紧袋口。\n包装好的放入塑料筐内移到0℃冷藏库内,并登记入库量,待销售。\n[0070] 实施例2)\n[0071] 一种杏鲍菇工艺的具体流程为:\n[0072] 1)培养基配制\n[0073] 培养基的配方及其质量份数为:玉米芯15份、木屑80份、玉米粉5份、生石灰0.5份、水2份;拌料:按培养基配方及其质量份数准备好各项原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匀,培养料含水量在65%,PH值为8.5;\n[0074] 2)养料装袋\n[0075] 培养基用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350g;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塑料袋套上套环,成为栽培袋;\n[0076] 3)灭菌冷却\n[0077]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将栽培袋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位叠放,盖实罩盖物,升温至120℃,保温16小时灭菌;冷却: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至28℃以下;\n[0078] 4)接种\n[0079] 用栽培种接种;菌种的菌龄应在菌丝满袋后9天为宜;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万级空气过滤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袋栽培袋;\n[0080] 5)菌丝培养\n[0081] 培养室应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漂白粉100g,水12Kg;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5℃;空气相对湿度30%;接种后一星期检查栽培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在26℃条件下再继续培养10天,使菌龄达到60天。\n[0082] 6)栽培管理\n[0083] 将栽培袋摆放于菇房的架上进行栽培;将套环棉塞拿下,清除老化菌块,袋口保持去除棉塞后栽培袋的自然状态,然后将菇房温度降到19℃,用日光灯增加光照,照度要求: \n1000lux,照射8小时,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3朵,选择向袋口伸长、菇盖圆形的菇蕾;袋底开三角形小口,要求开在小菇蕾附近,等袋底菇蕾分化明显时再疏蕾一次,控制好每包2朵;湿度管理: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通风管理:\n每天应根据菇的生长情况通风,每次6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7℃,后期成熟时控制在13℃;\n[0084] 9)采后处理\n[0085] 杏鲍菇采收后放入5℃冷藏库内预冷,\n[0086] 以上未提及部分与具体实施方式相同。\n[0087] 实施例3\n[0088] 一种杏鲍菇种植工艺的流程为:\n[0089] 1)培养基配制\n[0090] 培养基的配方及其质量份数为:玉米芯30份、木屑60份、玉米粉2份、生石灰2份、水0.5份;拌料:按培养基配方及其质量份数准备好各项原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匀,培养料含水量在64%,PH值为8.2;
法律信息
- 2023-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01G 1/04
专利号: ZL 201110076869.0
申请日: 2011.03.29
授权公告日: 2012.10.24
- 2012-10-24
- 2012-01-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G 1/04
专利申请号: 201110076869.0
申请日: 2011.03.29
- 2011-09-2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5-03-16
|
2003-09-10
| | |
2
| |
2006-05-24
|
2005-12-02
| | |
3
| |
2010-11-03
|
2009-11-20
| | |
4
| |
2006-12-13
|
2005-06-06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