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其原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如下:黄连须20~70%、大黄10~50%、千里光余量;将上述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粉碎到5~
100目,包装即可;当做为预防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药物使用时,按照0.1~1%的添加量,添加到鱼饲料中,连喂5~30天即可;当作为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药物使用时,按照0.2~2%的添加量,添加到鱼饲料中,连喂1~5天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如下:黄连须40~60%,大黄10~50%、千里光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组成及质量比如下:黄连须50份、大黄30份、千里光20份。
一种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复方中草药制剂\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复方,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中草药复方制剂。\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及池塘老化,养殖水浴水质恶劣,有的甚至呈现出季节性爆发趋势,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渔业的发展。引起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细菌新感染。嗜水单胞菌\n(Ameromonashydrophila)广泛分布于池水、淤泥等自然环境(王广和.一种引起鳗鲡和人肠炎样疾病的新致病菌[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8,4(6):6-8),对几乎所有的淡水鱼类及蛙、鳖甚至鸟类和哺乳动物引起以败血症、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程天印,王小君.水体嗜水气单胞菌[J].信阳师范学院报(自然科学版),1995,8(2):190-194)。各类抗生素药物常被用于控制由嗜水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然而化学药物容易导致病原菌的耐药性(甚至多重耐药性)(李爱华.我国鱼类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J].微生物通报,2001,28(1):58-63);因药物积蓄而致鱼类以及水环境受污染。采用中草药防止鱼病,不仅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n[0003] 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广谱性抗菌和抗病毒活性。黄连须根为黄连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也是废弃物。黄连须含有与黄连完全类似的活性成分,也具有类似的药理功能,只是含量较低(冯敏等.味连及其副产物有效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研究.中药材,2005,28(9):753-754)。利用黄连须具有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开发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新和病毒性感染的中草药复方,不仅可以发挥防病治病的功效,而且成本极低。具有西医和西药所没有的优越性。\n[0004] 目前,黄连用于治疗各种鱼病有较多的文献报道(①、何爱华,张曦,陶琳丽,林秋叶。6种中草药对4种淡水鱼致病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南方水产科学。7(2):73,2011。\n②、罗新,张其中。42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淡水渔业。41(3):61。\n2011。),黄连治疗鱼病效果也较好。《科学养鱼》(1989、(1):30)报道了利用黄连须(50克)和板蓝根(100克)治疗草鱼烂腮和肠炎取得较好效果。但是,利用本发明的复方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疾病,尚未见报道。\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中草药复方制剂,该制剂以黄连须根为主要原料,辅以大黄和千里光等中草药,开发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中草药复方产品。\n[0006] 本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其原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如下:黄连须20~70%、大黄10~50%、千里光余量。将上述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然后粉碎到5~100目,包装即可;当做为预防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药物使用时,按照0.1~1%的添加量,添加到鱼饲料中,连喂5~30天即可;当作为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药物使用时,按照0.2~2%的添加量,添加到鱼饲料中,连喂1~5天即可。\n[0007] 本发明中,黄连须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有很强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其有效成分为黄连总生物碱,为预防治疗鱼类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主药。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n[0008] 大黄也有抗菌活性成分,主要为大黄素类成分,大黄与黄连须合用,可以增强黄连须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同时能够协同治疗鱼类上消化道和肠道疾病。大黄在本处方中为臣药。\n[0009] 千里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明目等功效,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肠炎、败血症等。千里光有广谱抗生素作用,三味药合用,可以进一步增强黄连须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进而增强产品的疗效。\n[0010] 以下是本中草药复方产品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效果比较。\n[0011] 试验药物1的制备:黄连须50公斤、大黄30公斤、千里光2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n[0012] 试验药物2的制备:黄连须20公斤、大黄50公斤、千里光3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n[0013] 试验药物3的制备:例3:黄连须70公斤、大黄10公斤、千里光2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n[0014] 对照药物1的制备(黄连须—板蓝根):参照文献报道,黄连须50公斤、板蓝根10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n[0015] 对照药物2的制备(黄连须—大黄):黄连须50公斤、大黄5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n[0016] 对照药物3的制备(黄连须):黄连须10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n[0017] 对照药物4的制备(大黄):大黄10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n[0018] 对照药物5的制备(千里光):千里光10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2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n[0019] 预防草鱼细菌和病毒性感染实验:选用270条草鱼进行实验研究,空白组(不给药)30条,药物实验组每组30条,药物对照组每组30条。将药物按照0.3%添加到饲料中,按\n8\n照每公斤草鱼投喂20克饲料的量,连续喂养10天;然后,在养鱼池中接种嗜水单胞菌(10个/立方水),观察15天,观察草鱼死亡情况。对照组在同样环境和条件下饲养,不给药,其余实验方法相同。\n[0020] 治疗草鱼细菌和病毒性感染实验:选用270条草鱼进行实验研究,空白组(不给\n8\n药)30条,试验药物组每组30条,对照药物组每组30条。在养鱼池中接种嗜水单胞菌(10个/立方水),观察草鱼发病后(一般3~5天),再给药物饲料(含1%药物),按照每公斤草鱼投喂20克饲料的量,连续喂养3天;观察草鱼死亡情况。对照组在同样环境和条件下饲养,不给药,其余实验方法相同。\n[0021] \n[0022] \n[0023] 实验结果表明,未用药预防或者治疗的试验组,草鱼全部死亡;用单味中草药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采用两味中草药的复方,其疗效明显提高,优于单位中草药;采用3味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其预防效果可以达到90%以上,治疗效果也可以达到80%以上,疗效显著;与文献报道的“黄连须—板蓝根复方”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尽管黄连须板蓝根复方也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草鱼细菌新感染的效果,但是其效果明显低于本发明的产品。\n[0024] 由此可见,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n[0025] 1、本发明以黄连须根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黄连须根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和抗病毒等功能,辅以其他中药,开发的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复方中草药产品,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临床效果。\n[0026] 2、大黄和千里光具有抗菌活性,将大黄和千里光添加到黄连须中,可以显著提高黄连须预防和治疗草鱼等水产动物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疗效,协同作用明显。\n[0027] 3、本产品的主要原料黄连须根为废物利用,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为可持续发展产品。\n[0028] 实施例一:\n[0029] 黄连须70公斤、大黄10公斤、千里光2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100目,分为10公斤一袋包装,备用。用于预防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时,按照每公斤1克添加,连续使用\n30天,具有良好的预防水产细菌和病毒性感染效果;用于治疗已经发生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鱼类时,按照每公斤20克添加,使用1天,即可治愈鱼类的细菌和病毒性感染。\n[0030] 实施例二:\n[0031] 黄连须20公斤、大黄50公斤、千里光30公斤,混合均匀后,粉碎到5目,分为10公
法律信息
- 2021-07-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61K 36/718
专利号: ZL 201310329432.2
申请日: 2013.07.31
授权公告日: 2014.11.19
- 2017-12-2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西南大学变更为西南大学
地址由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变更为402460 重庆市荣昌区昌元街道学院路160号
- 2014-11-19
-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K 36/718
专利申请号: 201310329432.2
申请日: 2013.07.31
- 2013-11-20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7-01-17
|
2006-06-16
| | |
2
| |
2012-10-03
|
2012-06-28
| | |
3
| |
2013-06-05
|
2011-11-29
| | |
4
| |
2013-02-13
|
2012-11-2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