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即3‑(4‑硝基‑
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的化学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骨髓异常综合症与多发性骨髓
瘤。作为沙利度胺的新一代免疫调节药物,来那度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更
强、性质更稳定,且神经毒性、致畸性及不良反应更少,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罕见病症的治疗
方案中。来那度胺在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以及血液病的治疗方面有更明显的优势。因此开
展对来那度胺及其关键中间体合成工艺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0003] 现有技术中,来那度胺是由关键中间体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
2‑基)哌啶‑2,6‑二酮V经氨化得到的,其结构如下所示:
[0004]
[0005] 来那度胺合成工艺众多,根据中间体的不同,报道的合成来那度胺的方法主要有
以下几种:
[0006] (1)US5635517公开了一种来那度胺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如下:
[0007] ,
[0008] 该条路线需要5步反应,合成α‑氨基戊二酰亚胺盐酸盐需要长时间回流反应,产物
纯度偏低,分离纯化困难;
[0009] (2)CN 101580501描述了一种来那度胺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如下:
[0010] ,
[0011] 该反应路线使用氨基钠作催化剂,氨基钠不易制备和储存,一定程度制约该路线
大量制备的有效性;
[0012] (3)CN 107488167A描述了一种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如下:
[0013]
[0014] 该条路线需要使用催化剂5‑三甲铵基邻碘酰苯甲酸内盐 (AIBX),试剂不易得;同
时该方法使用混酸硝化,三废控制困难,反应设备要求高。
[0015] 发明人进行了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化
学合成方法探索,提供了一种收率高,试剂廉价易得,操作简便易行的方法。这为生产来那
度胺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性较高的选择,它采用原料3‑硝基邻苯二甲酸,依次经环合氨化、羰
基还原、缩合以及选择性氧化步骤至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
2,6‑二酮的路线。
发明内容
[0016]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来那度胺关键
中间体即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的化学合成方法。
[0017] 所述的一种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所述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为3‑
(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由3‑硝基邻苯二甲酸依次经
环合氨化、羰基还原、缩合及选择性氧化反应得到,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合成方法具体包括
如下步骤:
[0018] 1)将式Ⅰ所示的3‑硝基邻苯二甲酸与氨化试剂混合,在冰醋酸存在下,于115‑
o
118C下进行环合氨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处理获得式Ⅱ所示的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0019] 2)将步骤1)所得的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分散于无水四氢呋喃中,在硼氢化钠和
三氟化硼乙醚还原体系中进行还原反应12 72小时,反应结束后经处理获得式Ⅲ所示的4‑
~
硝基异吲哚啉;
[0020] 3)将步骤2)所得的4‑硝基异吲哚啉与3‑溴‑2,6‑哌啶二酮混合后,在有机溶剂下
进行缩合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处理获得式IV所示的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
哌啶‑2,6‑二酮;
[0021] 4)将步骤3)中得到的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分散
于有机溶剂中,在添加剂、铜盐、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选择性氧化反应3 6小时,反应结
~
束后经处理获得式V所示的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
酮,
[0022] ,
[0023] 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如下: 。
[0024] 所述的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氨化试剂为
尿素;3‑硝基邻苯二甲酸与氨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0.5 1.5,优选1:0.9,当氨化试剂投量过
~
少时,底物转化不完全;环合氨化反应有后处理过程可以是: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
除去溶剂获得粗产物,用乙酸乙酯和水萃取除去残余的氨化试剂,有机相减压蒸馏获得3‑
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0025] 所述的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3‑硝
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硼氢化钠与三氟化硼乙醚的摩尔比为1:8‑12:8‑12,优选为1:10:10,过
少的还原剂会导致催化效果不佳,过多的催化剂会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反应温度为25
~
o o
66C,优选为66C,反应温度低会导致反应时间大大延长,反应温度高时反应速率快,反应时
间缩短。
[0026] 本发明步骤2)中,羰基还原反应采用的后处理可以是:反应液降温至0oC,滴加饱
和得碳酸氢钠水溶液缓慢淬灭,使用乙酸乙酯稀释反应液,用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至pH
10,分离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再用稀
盐酸调节溶液至pH 2,分离水相,再次用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至pH 10,用乙酸乙酯萃取,分
离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减压浓缩获得4‑硝基异吲哚啉。
[0027] 所述的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3‑溴‑2,6‑哌
啶二酮与4‑硝基异吲哚啉的摩尔比为1: 1 2,优选为1:1.3。
~
[0028] 所述的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有机
溶剂选自丙酮、乙腈、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
o o
选为乙腈;反应温度为50 100C,优选为80C。
~
[0029] 本发明步骤3)中,缩合反应采用的后处理可以是: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
去溶剂,用热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减压浓缩获得粗
产物,用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打浆,过滤获得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
基)哌啶‑2,6‑二酮。
[0030] 所述的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添加
剂选自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叔丁基过氧化氢、二叔丁基过氧化氢、过硫酸钾、N‑溴代琥
珀酰亚胺或双氧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叔丁基过氧化氢;3‑(4‑硝基‑1,3‑二氢‑2H‑异
吲哚‑2‑基)哌啶‑2,6‑二酮与添加剂的摩尔比为1:2 4,优选为1:3,过少的添加剂会导致
~
反应效果不佳。
[0031] 所述的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铜盐
选自无水醋酸铜、五水合硫酸铜、三水合硝酸铜、溴化铜、氧化铜或溴化亚铜中的一种或多
种,优选为五水合硫酸铜或溴化亚铜中的一种或两种;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
基)哌啶‑2,6‑二酮与铜盐的摩尔比为1:0.1 0.3,优选为1:0.2,过少的铜盐会导致催化效
~
果不佳,过多的铜盐会导致产物分离存在困难。
[0032] 所述的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氧化
剂为氧气。
[0033] 所述的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有机
溶剂选自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1,4‑二氧六环、1,2‑二氯乙烷或乙腈
o
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1,4‑二氧六环;反应温度为50 90 C。反应温度过低底物转化不
~
完全,反应温度过高过度氧化副产物增加。
[0034] 所述的来那度胺关键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反应
处理步骤为:浓缩去除有机溶剂,加正己烷与乙酸乙酯打浆,过滤除去有机溶剂,得到来那
度胺关键中间体,即为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
[0035] 在本发明中,起始原料3‑硝基邻苯二甲酸、3‑溴‑2,6‑哌啶二酮均可商购或根据现
有技术进行制备得到。
[00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7] 本发明通过采用限定技术,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原料,依次经环合氨化、羰基还
原、缩合及选择性氧化得到来那度胺中间体3‑(4‑硝基‑1‑氧代‑1,3‑二氢异吲哚‑2‑基)哌
啶‑2,6‑二酮,拓宽了来那度胺的合成路线,其反应步骤少、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对设
备要求低、产物分离提纯简便,且绿色环保,更加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仅限于说明本发明而不
是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进一步限定。
[0039] 实施例1 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Ⅱ的制备
[0040] 将3‑硝基邻苯二甲酸8.45 g(40 mmol)、尿素2.16 g (36 mmol) 加入烧瓶中,加
o
入40 mL冰醋酸作为反应溶剂,117 C搅拌3 h。反应完成后,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减压浓
缩得粗产物,用水 (15 mL)和乙酸乙酯 (15 mL) 萃取3次,除去残余的尿素。用无水硫酸钠
1
干燥有机相,过滤并减压浓缩,得到黄色固体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7.53 g,收率为98%。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1.77 (s, 1H), 8.26 (dd, J=8.0, 0.8 Hz, 1H), 8.11
(dd, J=7.5, 0.8 Hz, 1H), 8.04 (t, J=7.7 Hz, 1H).
[0041] 实施例1‑1 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Ⅱ的制备
[0042] 将3‑硝基邻苯二甲酸8.45 g(40 mmol)、尿素1.20 g (20 mmol) 加入烧瓶中,加
o
入40 mL冰醋酸作为反应溶剂,117 C搅拌6 h。反应完成后,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减压浓
缩得粗产物,用水 (15 mL)和乙酸乙酯 (15 mL) 萃取3次,除去残余的尿素。用无水硫酸钠
干燥有机相,过滤并减压浓缩,得到黄色固体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7.22 g,收率为94%。
[0043] 实施例1‑2 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Ⅱ的制备
[0044] 将3‑硝基邻苯二甲酸8.45 g(40 mmol)、尿素3.60 g (60 mmol) 加入烧瓶中,加
o
入40 mL冰醋酸作为反应溶剂,117 C搅拌3 h。反应完成后,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减压浓
缩得粗产物,用水 (15 mL)和乙酸乙酯 (15 mL) 萃取3次,除去残余的尿素。用无水硫酸钠
干燥有机相,过滤并减压浓缩,得到黄色固体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7.53 g,收率为98%。
[0045] 实施例2 4‑硝基异吲哚啉Ⅲ的制备
[0046] 向三口反应瓶中加入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92 g (10 mmol),硼氢化钠3.78 g
(100 mmol),氮气保护下加入50 mL无水四氢呋喃溶液,将所得反应混合物冷却到‑10 ℃,
滴加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12.6 mL (100 mmol),滴完后升温至回流反应12 h;反应结束后
o
冷却至0 C,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缓慢淬灭,乙酸乙酯稀释,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6.0 M)
碱化至pH 10,分离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减压浓缩得到粗产
物,粗产物用乙醚洗涤、盐酸(6.0 M) 调节至pH 2,分离水相,再次用6.0 M 氢氧化钠水溶
液碱化至pH 10,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
1
过滤并减压浓缩得到红色固体4‑硝基异吲哚啉1.23 g,收率75%。H NMR (400 MHz, DMSO‑
d6) δ 8.02 (d, J = 8.2 Hz, 1H), 7.71 (d, J = 7.4 Hz, 1H), 7.50 (t, J = 7.8
Hz, 1H), 4.46 (s, 2H), 4.16 (s, 2H), 3.22 (s, 1H).
[0047] 实施例2‑1 4‑硝基异吲哚啉Ⅲ的制备
[0048] 向三口反应瓶中加入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92 g(10 mmol),硼氢化钠3.78 g
(100 mmol),氮气保护下加入50 mL无水四氢呋喃溶液。反应混合物冷却到‑10 ℃,滴加三
o
氟化硼乙醚络合物12.6 mL(100 mmol)。随后,反应混合物25C反应7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
o
0 C,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缓慢淬灭,乙酸乙酯稀释,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6.0 M)碱化至
pH 10。分离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用
乙醚洗涤,盐酸 (6.0 M) 调节溶液至pH 2,分离水相,再次用6.0 M 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
至pH 10,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并
减压浓缩得到红色固体4‑硝基异吲哚啉1.20 g,收率73%。
[0049] 实施例2‑2 4‑硝基异吲哚啉Ⅲ的制备
[0050] 向三口反应瓶中加入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92 g(10 mmol),硼氢化钠3.02 g
(80 mmol),氮气保护下加入50 mL无水四氢呋喃溶液。反应混合物冷却到‑10 ℃,滴加三氟
o o
化硼乙醚络合物15.12 mL(120 mmol),滴完后在45C反应36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0 C,用饱
和碳酸氢钠溶液缓慢淬灭,乙酸乙酯稀释,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6.0 M)碱化至pH 10。分离
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用乙醚洗涤,盐
酸 (6.0 M) 调节溶液至pH 2,分离水相,再次用6.0 M 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至pH 10,然后
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减压浓缩得到
红色固体4‑硝基异吲哚啉1.15 g,收率70%。
[0051] 实施例2‑3 4‑硝基异吲哚啉Ⅲ的制备
[0052] 向三口反应瓶中加入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92 g(10 mmol),硼氢化钠4.54g
(120 mmol),氮气保护下加入50 mL无水四氢呋喃溶液。反应混合物冷却到‑10 ℃,滴加三
o o
氟化硼乙醚络合物10.1 mL(80 mmol),滴完后在50C反应20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0 C,用饱
和碳酸氢钠溶液缓慢淬灭,乙酸乙酯稀释,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6.0 M)碱化至pH 10。分离
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用乙醚洗涤,盐
酸 (6.0 M) 调节溶液至pH 2,分离水相,再次用6.0 M 氢氧化钠水溶液碱化至pH 10,然后
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减压浓缩得到
红色固体4‑硝基异吲哚啉1.17 g,收率71.5%。
[0053] 实施例3 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IV的制备
[0054] 将4‑硝基异吲哚啉1.81 g(11 mmol)、3‑溴‑2,6‑哌啶二酮1.92 g (10 mmol) 加
入烧瓶中,加入20 mL乙腈作为反应溶剂,升温至60 ℃,搅拌24 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
反应液减压浓缩,用热水 (15 mL) 和EA (15 mL) 混合液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
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产物,然后用PE: EA (体积比为5: 1) 打浆,过滤得到黄棕色固体3‑
1
(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67 g,收率60.5%。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0.79(s, 1H), 8.06 (d, J=8.2 Hz, 1H), 7.71 (d, J=7.4 Hz, 1H),
7.53 (t, J=7.8 Hz, 1H), 4.68‑4.44 (m, 2H), 4.35‑4.14 (m, 2H), 3.79 (dd, J=
9.9, 4.5 Hz, 1H), 2.64‑2.58 (m, 2H), 2.16‑2.00 (m, 2H).
[0055] 实施例3‑1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IV的制备
[0056] 将4‑硝基异吲哚啉1.97 g(12 mmol)、3‑溴‑2,6‑哌啶二酮1.92 g(10 mmol) 加入
烧瓶中,加入20 mL乙腈作为反应溶剂,升温至70 ℃,搅拌24小时。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
反应液减压浓缩,用热水 (15 mL) 和EA (15 mL) 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
减压浓缩得粗产物。然后用PE: EA (体积比为5: 1) 打浆,过滤获得得到黄棕色固体3‑(4‑
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92 g,收率69.6%。
[0057] 实施例3‑2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IV的制备
[0058] 将4‑硝基异吲哚啉2.13 g(13 mmol)、3‑溴‑2,6‑哌啶二酮1.92 g(10 mmol) 加入
烧瓶中,加入20 mL 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反应溶剂,升温至100 ℃,搅拌20小时。反应完
成后冷却至室温,反应液减压浓缩,用热水 (15 mL) 和EA (15 mL) 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
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产物。然后用PE: EA (体积比为5: 1) 打浆,过滤获得得到
黄棕色固体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2.02 g,收率73.1%。
[0059] 实施例3‑3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IV的制备
[0060] 将4‑硝基异吲哚啉1.63g(10 mmol)、3‑溴‑2,6‑哌啶二酮1.92 g(10 mmol) 加入
烧瓶中,加入20 mL四氢呋喃作为反应溶剂,升温至85 ℃,搅拌22小时。反应完成后冷却至
室温,反应液减压浓缩,用热水 (15 mL) 和EA (15 mL) 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
干燥,减压浓缩得粗产物。然后用PE: EA (体积比为5: 1) 打浆,过滤获得得到黄棕色固体
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93 g,收率69.9%。
[0061] 实施例3‑4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IV的制备
[0062] 将4‑硝基异吲哚啉3.26g(20 mmol)、3‑溴‑2,6‑哌啶二酮1.92 g(10 mmol) 加入
烧瓶中,加入20 mL丙酮作为反应溶剂,搅拌升温至回流反应20小时。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
温,反应液减压浓缩,用热水 (15 mL) 和EA (15 mL) 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
燥,减压浓缩得粗产物。然后用PE: EA (体积比为5: 1) 打浆,过滤获得得到黄棕色固体3‑
(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92 g,收率69.8%。
[0063] 实施例3‑5 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IV的制备
[0064] 将4‑硝基异吲哚啉2.13 g(13 mmol)、3‑溴‑2,6‑哌啶二酮1.92 g(10 mmol) 加入
烧瓶中,加入20 mL乙腈作为反应溶剂,升温至80 ℃,搅拌24 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反
应液减压浓缩,用热水 (15 mL) 和EA (15 mL) 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
压浓缩得粗产物。然后用PE: EA (体积比为5: 1) 打浆,过滤获得得到黄棕色固体3‑(4‑硝
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98 g,收率72%。
[0065] 实施例4 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V的制备
[0066] 将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38 g(5 mmol)、70%的
叔丁基过氧化氢2mL (15 mmol)、五水合硫酸铜0.25 g (1 mmol) 加入到反应烧瓶中,并加
入10 mL 1,4‑二氧六环作为反应溶剂,氧气气氛下升温至50 ℃,搅拌6 h。反应完成后冷却
至室温,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粗产物,用PE: EA (体积比为3: 1) 打浆获得灰白色固体
1
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0.65 g,收率44.7%。H NMR
(400 MHz, DMSO‑d6) δ 11.03 (s, 1H), 8.47 (d, J=7.7 Hz, 1H), 8.19 (d, J=7.3
Hz, 1H), 7.84 (t, J=7.8 Hz, 1H), 5.18 (dd, J=13.1, 5.1 Hz, 1H), 4.95‑4.76 (m,
2H), 2.92 (ddd, J=17.1, 13.4, 5.3 Hz, 1H), 2.64‑2.51 (m, 2H), 2.10‑1.98 (m,
1H).
[0067] 实施例4‑1 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V的制
备
[0068] 将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38 g (5mmol)、70%的
叔丁基过氧化氢2mL (15 mmol)、五水合硫酸铜0.25 g (1 mmol) 加入到反应烧瓶中,并加
入10 mL 1,4‑二氧六环作为反应溶剂,氧气气氛下升温至70 ℃,搅拌3 h。反应完成后冷却
至室温,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粗产物,用PE: EA (3: 1) 打浆获得灰白色固体3‑(4‑硝
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13 g,收率78%。
[0069] 实施例4‑2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IV的制
备
[0070] 将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38 g(5 mmol)、70%的
叔丁基过氧化氢2mL (15 mmol)、五水合硫酸铜0.25 g (1 mmol) 加入到反应烧瓶中,并加
入10 mL 1,4‑二氧六环作为反应溶剂,氧气气氛下升温至90 ℃,搅拌3 h。反应完成后冷却
至室温,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粗产物,用PE: EA (3: 1) 打浆获得灰白色固体3‑(4‑硝
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0.88 g,收率61%。
[0071] 实施例4‑3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IV的制
备
[0072] 将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38 g(5 mmol)、N‑溴
代琥珀酰亚胺1.78g (10 mmol)、无水醋酸铜0.05g (0.3mmol) 加入到反应烧瓶中,并加入
10 mL 1,2‑二氯乙烷作为反应溶剂,氧气气氛下升温至70 ℃,搅拌3 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
室温,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粗产物,用PE: EA (3: 1) 打浆获得灰白色固体3‑(4‑硝基‑
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0.91 g,收率63%。
[0073] 实施例4‑4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IV的制
备
[0074] 将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38 g(5 mmol)、30%的
双氧水 2.0mL (20 mmol)、溴化铜0.07g (0.3mmol) 加入到反应烧瓶中,并加入10 mL N,
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反应溶剂,氧气气氛下升温至50 ℃,搅拌6 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
温,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粗产物,用PE: EA (3: 1) 打浆获得灰白色固体3‑(4‑硝基‑1‑
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0.89 g,收率61.6%。
[0075] 实施例4‑53‑(4‑硝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IV的制
备
[0076] 将3‑(4‑硝基‑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1.38 g(5 mmol)、N‑羟
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2.45g (15 mmol)、氧化铜0.02g (0.3mmol) 加入到反应烧瓶中,并加
入10 mL 二甲基亚砜作为反应溶剂,氧气气氛下升温至60 ℃,搅拌5 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
室温,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粗产物,用PE: EA (3: 1) 打浆获得灰白色固体3‑(4‑硝基‑
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0.86 g,收率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