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 |
申请号 | CN201520885356.8 | 申请日期 | 2015-11-09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IPC分类号 | B;6;5;G;4;7;/;9;1;;;B;6;5;G;4;3;/;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宁波平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咸二村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宁波平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宁波平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朱籽臻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包含自动送料的机台,机台上供组设第一动力单元、第二动力单元、电控单元、输送单元及负荷感测单元;机台为一般机器平台,一侧有相邻的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分别供第一动力单元、第二动力单元;第一动力单元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处,由一导螺杆、马达及皮带轮组等构件组成;第二动力单元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处,由马达、导螺杆及皮带轮组等构件组成;轮送单元由传动机构一、传动机构二及两个输送臂所组成,组设于第一动力单元、第二动力单元上而构合呈井状字型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送料的输送臂送料作动时,能在受到碰撞时自动停机,确保送料与加工的效率及质量,安全性能良好。
1.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包含自动送料的机台(10),机台(10)上供组设第一动力单元(20)、第二动力单元(30)、电控单元(40)、输送单元(50)及负荷感测单元(60);
机台(10)为一般机器平台,一侧有相邻的第一容置空间(11)与第二容置空间(12),分别供第一动力单元20、第二动力单元(30);
第一动力单元(20)设于第一容置空间(11)处,由一导螺杆(21)、马达(22)及皮带轮组(23)等构件组成;第二动力单元(30)设于第二容置空间(12)处,由马达(31)、导螺杆(33)及皮带轮组(34)组成;
轮送单元(50)由传动机构一(51)、传动机构二(52)及两个输送臂(53)所组成,组设于第一动力单元(20)、第二动力单元(30)上而构合呈井状字型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机构(51)与第一动力单元(20)搭配,由一组设导螺杆(21)上的活动平台(511)、以及滑设于活动平台(511)二侧的滑块(512)、设于滑块上的伸缩缸(513)、与固设于伸缩缸(513)上端的承置座(514)组成;承置座(514)概呈ㄩ字型,可供各输送臂(53)后端组设,并于对应组接输送臂(53)一侧凹设一容置部(515),供负荷感测单元(60)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第二传动机构(52)由平行相对的二组构件组成,各组构件包括滑动板(521)、连接臂(522)及若干滑轨组(523);两个滑动板(521)组设于第二动力单元(30)的导螺杆(33)两侧,供第一滑轨组(523)及第二滑轨组(524)固设,第一滑轨组(523)提供左右滑移,第二滑轨组(523)则提供升降滑移;连接臂(522)一端固接于第二滑轨组(523)一端,另端则与输送臂(53)前端适当处组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输送臂(53)二端分别横跨于第一传动机构(51)及第二传动机构(52)二侧,在各输送臂(53)对应容置部(515)组设负荷感测单元(60)侧面,凹设形成二端具有导斜面(531)的定位凹缘(532),为与负荷感测单元(60)感应接触的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负荷感测单元(60)由一本体(61)、弹性件(62)、罩盖(63)、连动件(64)、以及侦测元件(65)组成,一端与对应的输送臂(53)感应接触,另端则与电控单元(40)电性连接;本体(61)为呈筒套状的构件,恰可设置于承置座(514)的容置部(515)内,其内缘中空,供弹性件(62)容置,且一外端对应导斜面(531)二侧形成有斜推面(611),令该端恰可嵌卡于定位凹缘(532)处,而另端外环边适当处则形成一定位螺孔(6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弹性件(62)容置于本体(61)内缘后,另端并向外凸露,罩盖(63)对应弹性件(62)侧壁适处螺设一调整螺杆(66),且调整螺杆(66)内端处并固设一顶板(6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连动件(64)为一长形螺杆,其一端由罩盖(63)外侧往内螺组在本体(61)的定位螺孔(612)处,另端则垂直螺设一板片(68),令板片(68)另端竖立于本体(61)相对的上端,而位于侦测元件(65)组设位置外侧;侦测元件(65)利用一定位板(69)组设于本体(61)上端,一端利用讯号线(651)与电控单元(40)电性连接,另端的感测部(652)则与板片(68)隔空相对,形成一警示间距(71)。
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料机的部件改良,特别是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n背景技术\n[0002] 之前的技术可知,一种利用夹臂自动夹持工件至加工定位的自动送料机构,其自动送料过程中,若带动夹臂位移的输送臂上下左右位移作动过程中,碰撞到工件或物品时,整个物件的加工便可能产生瑕疵或损坏,然而自动化的机器并没有较好的安全警示机制,而造成工作物不良的质量问题,以及加工效率差与不良率成本增加,进而造成机器碰撞导至传动机构受损毁坏,缩短机器使寿命等问题,有加以改善的必要。\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用以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n[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包含自动送料的机台,机台上供组设第一动力单元、第二动力单元、电控单元、输送单元及负荷感测单元;机台为一般机器平台,一侧有相邻的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分别供第一动力单元、第二动力单元;第一动力单元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处,由一导螺杆、马达及皮带轮组等构件组成;第二动力单元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处,由马达、导螺杆及皮带轮组等构件组成;轮送单元由传动机构一、传动机构二及两个输送臂所组成,组设于第一动力单元、第二动力单元上而构合呈井状字型态。\n[0005] 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动力单元搭配,由一组设导螺杆上的活动平台、以及滑设于活动平台二侧的滑块、设于滑块上的伸缩缸、与固设于伸缩缸上端的承置座等构件组成;承置座概呈ㄩ字型,可供各输送臂后端组设,并于对应组接输送臂一侧凹设一容置部,供负荷感测单元设置。\n[0006] 第二传动机构由平行相对的二组构件组成,各组构件包括滑动板、连接臂及若干滑轨组等构件;两个滑动板组设于第二动力单元的导螺杆两侧,供第一滑轨组及第二滑轨组固设,第一滑轨组提供左右滑移,第二滑轨组则提供升降滑移;连接臂一端固接于第二滑轨组一端,另端则与输送臂前端适当处组接固定。\n[0007] 输送臂二端分别横跨于第一传动机构及第二传动机构二侧,在各输送臂对应容置部组设负荷感测单元侧面,凹设形成二端具有导斜面的定位凹缘,为与负荷感测单元感应接触的介质。\n[0008] 负荷感测单元由一本体、弹性件、罩盖、连动件、以及侦测元件等构件组成,一端与对应的输送臂感应接触,另端则与电控单元电性连接;本体为呈筒套状的构件,恰可设置于承置座的容置部内,其内缘中空,供弹性件容置,且一外端对应导斜面二侧形成有斜推面,令该端恰可嵌卡于定位凹缘处,而另端外环边适当处则形成一定位螺孔。\n[0009] 弹性件容置于本体内缘后,另端并向外凸露,罩盖对应弹性件侧壁适处螺设一调整螺杆,且调整螺杆内端处并固设一顶板。\n[0010] 连动件为一长形螺杆,其一端由罩盖外侧往内螺组在本体的定位螺孔处,另端则垂直螺设一板片,令板片另端竖立于本体相对的上端,而位于侦测元件组设位置外侧;侦测元件利用一定位板组设于本体上端,一端利用讯号线与电控单元电性连接,另端的感测部则与板片隔空相对,形成一警示间距。\n[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送料的输送臂送料作动时,能在受到碰撞时自动停机,确保送料与加工的效率及质量,安全性能良好。\n附图说明\n[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n[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负荷感测单元的立体组合放大示意图;\n[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负荷感测单元本体装设的立体分解图;\n[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传动机构的立体组合图;\n[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负荷感测单元的组合剖面;\n[0017] 图6为本实用新型负荷感测单元的侧视平面图;\n[0018] 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输送系统架构的方块示意图。\n[0019] 图中标示:10、机台,11、第一容置空间,12、第二容置空间,20、第一动力单元,21、导螺杆,22、马达,23、皮带轮组,30、第二动力单元,31、马达,33、导螺杆,34、皮带轮组,50、轮送单元,51、第一传动机构,511、活动平台,512、滑块,513、伸缩缸,514、承置座,515、容置部,52、第二传动机构,521、滑动板,522、连接臂,523、滑轨组,524、第二滑轨组,53、输送臂,\n531、导斜面,532、定位凹缘,60、负荷感测单元,61、本体,611、斜推面,612、定位螺孔,62、弹性件,63、罩盖,64、连动件,65、侦测元件,651、讯号线,652、感测部,66、调整螺杆,67、顶板,\n68、板片,69、定位板,71、警示间距。\n具体实施方式\n[0020]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n[0021] 一种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自动送料机的输送臂超负荷机构改良包含自动送料的机台10,机台10上供组设第一动力单元20、第二动力单元30、电控单元40、输送单元50及负荷感测单元60;机台10为一般机器平台,一侧有相邻的第一容置空间11与第二容置空间12,分别供第一动力单元20、第二动力单元30;第一动力单元20设于第一容置空间11处,由一导螺杆21、马达22及皮带轮组23等构件组成;第二动力单元30设于第二容置空间12处,由马达31、导螺杆33及皮带轮组34等构件组成;轮送单元50由传动机构一51、传动机构二52及两个输送臂53所组成,组设于第一动力单元20、第二动力单元30上而构合呈井状字型态。第一传动机构51与第一动力单元20搭配,由一组设导螺杆21上的活动平台511、以及滑设于活动平台511二侧的滑块512、设于滑块上的伸缩缸513、与固设于伸缩缸513上端的承置座514等构件组成;承置座514概呈ㄩ字型,可供各输送臂53后端组设,并于对应组接输送臂53一侧凹设一容置部515,供负荷感测单元60设置。第二传动机构52由平行相对的二组构件组成,各组构件包括滑动板521、连接臂522及若干滑轨组523等构件;\n两个滑动板521组设于第二动力单元30的导螺杆33两侧,供第一滑轨组523及第二滑轨组\n524固设,第一滑轨组523提供左右滑移,第二滑轨组523则提供升降滑移;连接臂522一端固接于第二滑轨组523一端,另端则与输送臂53前端适当处组接固定。输送臂53二端分别横跨于第一传动机构51及第二传动机构52二侧,在各输送臂53对应容置部515组设负荷感测单元60侧面,凹设形成二端具有导斜面531的定位凹缘532,为与负荷感测单元60感应接触的介质。负荷感测单元60由一本体61、弹性件62、罩盖63、连动件64、以及侦测元件65等构件组成,一端与对应的输送臂53感应接触,另端则与电控单元40电性连接;本体61为呈筒套状的构件,恰可设置于承置座514的容置部515内,其内缘中空,供弹性件62容置,且一外端对应导斜面531二侧形成有斜推面611,令该端恰可嵌卡于定位凹缘532处,而另端外环边适当处则形成一定位螺孔612。弹性件62容置于本体61内缘后,另端并向外凸露,罩盖63对应弹性件62侧壁适处螺设一调整螺杆66,且调整螺杆66内端处并固设一顶板67。连动件64为一长形螺杆,其一端由罩盖63外侧往内螺组在本体61的定位螺孔612处,另端则垂直螺设一板片\n68,令板片68另端竖立于本体61相对的上端,而位于侦测元件65组设位置外侧;侦测元件65利用一定位板69组设于本体61上端,一端利用讯号线651与电控单元40电性连接,另端的感测部652则与板片68隔空相对,形成一警示间距71。\n[0022]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上文所述。感测部652可发出讯号感测与该定位板69间的警示间距71的距离数值,可利用此数值作为侦测输送臂53送料行程位移是否正常的依据。\n[0023] 当感测部652与定位板69间的距离值维持正常时,代表输送臂53位移正常,反之当各输送臂53输送过程中因碰撞受到阻力时,该导斜面531与斜推面611会产生差动位移,并使该本体61生对应的移动,而本体61移动的同时,便带动该板片68移位,此时感测部652侦测到警示间距71值产生变化,侦测元件65便发出警讯至电控单元40,电控单元40再控制动力单元停止作动。\n[0024] 藉此,输送臂53与负荷感测单元60间,透过导斜面531与斜推面611的精巧设计,以及侦测元件65与板片68间微动的成应侦测,令确实且准确的掌控输送臂53送料行程的安全性,以提升自动化送料加工的效率及质量。
法律信息
- 2017-12-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65G 47/91
专利号: ZL 201520885356.8
申请日: 2015.11.09
授权公告日: 2016.05.04
- 2016-05-0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11-09 | 2015-11-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