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和旋转枢接于基座一端并相对于基座作开启或闭合运动的盖体,当盖体被开启时,该盖体和基座间形成用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的对接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安装面并向下凹陷形成位于对接腔底部并用以承接对接连接器的第一表面,所述盖体上设有在盖体开启时平行于第一表面并用以抵接对接连接器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平行于安装面,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安置槽,所述盖体向下凸设有相应收容于该安置槽内的凸部,所述第二表面设置于该凸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覆盖于基座上侧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弯折延伸并覆盖于基座前侧的前帘,所述前帘上设有用以扣持对接连接器的扣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主体部向后弯折延伸形成后部,该后部设有用以限制盖体相对于基座开启位置的限位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后部顶缘的第一抵持部和用于抵持基座的第二抵持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位于前侧的前壁、位于后侧的后壁及连接前壁和后壁并相对设置的左右壁,所述前壁向下凹陷低于左右壁并且与从左右壁的内侧凸伸的凸台形成所述的第一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有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的表面为平整面,所述底壁从前向后设有相互平行的两肋条,所述两肋条上设置有凸部,所述两肋条间凹设有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头部的凹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形成于注塑成型的端子模组中,所述基座呈框状,其中间设有收容端子模组的收容腔,所述端子向下延伸出位于收容腔内的接触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壁分别向后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位于连接部之间的轮部,所述连接部和轮部通过一轴连接,所述轴上套设有能使盖体开启后自动回复的回转弹簧。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壁上分别凹陷形成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内设置有指示装置。
电连接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掀盖式电连接器,该掀盖式电连接器具有可旋转的盖体,当将盖体掀开时可供相匹配的对接连接器插设,在不使用时可收合。\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通讯设备在讲求使用方法、功能强大及体积小易于携带的需求下被不断的推出,但该些产品皆需由信号线来作为信号的传递和接收,故通常使用标准规格的插头一端与网络相联接,另一端与设置在电脑、电话等电子设备上的电连接器相连接,以实现信号的传递和接收。\n[0003] 常见的该类电连接器一般包括设有与插头大小相匹配的插接口且一体成型的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但是,该类电连接器有如下问题:1)所述绝缘本体的高度太高,特别当该电连接器是安装在电脑记忆卡上时,将使整个电脑记忆卡体积甚为庞大,造成使用者在收置和携带上的不便;2)因受限于绝缘本体的体积,使电连接器在可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安装点受到很大的影响;3)所述插接口外露容易使灰尘附着在端子上,而造成接触不良。\n[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业界有设计出一种掀盖式电连接器,该类掀盖式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呈两件式,其包括基座及旋转枢接于基座一端的盖体,当盖体掀开时可与基作形成插接口以供收容插头,而当盖体闭合时可收合。\n[0005] 但是,该类掀盖式电连接器的基座和盖体往往形成相对于基座的安装面倾斜的插接口,插头以基本平行于倾斜盖体的上表面插入到插接口内。该类掀盖式电连接器,在使用时盖体和插头均倾斜,仍然占用很大的空间,并且给使用者造成操作上的不便,其效果不是很理想。\n[0006]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克服上述缺陷的电连接器。\n【发明内容】\n[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使用或不使用时,均能达到体积薄小,且方便操作的电连接器。\n[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和旋转枢接于基座一端并相对于基座作开启或闭合运动的盖体,当盖体被开启时,该盖体和基座间形成用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的对接腔,所述基座设有安装面并向下凹陷形成位于对接腔底部并用以承接对接连接器的第一表面,所述盖体上设有在盖体开启时平行于第一表面并用以抵接对接连接器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平行于安装面,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安置槽,所述盖体向下凸设有相应收容于该安置槽内的凸部,所述第二表面设置于该凸部上。\n[0009] 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一表面为水平面能使对接连接器水平插入,从而方便操作,并能使电连接器在使用和不使用时,均能达到体积薄小。\n【附图说明】\n[0010]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闭合时的立体图。\n[0011]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n[0012]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开启时的立体图。\n[0013] 图4是图3的立体分解图。\n[0014]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n[0015] 图6是插头插入电连接器时的立体图。\n[0016] 图7是图6中沿A-A线剖开的侧视图。\n[0017] 图8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安装于电子设备上的立体图,其中电子设备只显示部分。\n[0018] 图9是图8开启时的立体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9] 请参图1至图3,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用于插接对接连接器200(如图6所示,该对接连接器200是业界常用的标准插头如RJ11、RJ45,本发明中将不再详细介绍),该电连接器100包括基座1、旋转枢接于基座1一端的盖体2、收容于基座1内的端子模组3和组装于基座1的指示装置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和盖体2共同形成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所述盖体2相对于基座1作开启或闭合运动,当盖体2被开启时,盖体2和基座1间形成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腔15。\n[0020] 请参图4和图5,基座1大致呈框形,其包括位于前侧的前壁10、靠近后侧的后壁\n11及分别连接前壁10和后壁11且相对设置的左壁12、右壁13。所述壁围成一中空的收容腔14。所述基座1的底面形成将电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300(如图6)上的安装面16。\n[0021] 端子模组3以注塑成型的方式成型,其包括塑胶体31和位于塑胶体31内的端子\n32。所述端子模组3固持于收容腔14内,前壁10和后壁11相应设置有若干端子槽141以收容端子32的部分结构。所述左壁12和右壁13的内侧壁上形成从后向前延伸并朝收容腔14开口的细长滑槽142,所述塑胶体31的两侧设有固持于滑槽142内的固持部311。所述端子32从塑胶体31的底面延伸出焊接脚321,所述焊接脚321分布于基座1的底部和收容腔14内而没有凸伸出基座1的四周,有利于基座1四周其他结构的设置且有利于运输该电连接器100。\n[0022] 所述基座1的左右壁12、13的外侧壁向里分别凹陷设有收容槽121。收容槽121向前延伸贯穿左右壁12、13的前壁面形成开口122。指示装置4包括收容于收容槽121内的本体部41、收置于开口122内的头部42及延伸出左右壁12、13的接脚43。为防止指示装置4脱离及保护指示装置,收容槽121的槽口分别设有保护盖123,该保护盖123自基座\n1侧边的两侧组装。\n[0023] 所述左右壁12、13的内侧在前后位置处,分别设有上下贯穿左右壁12、13的固持孔124。四个定位片5分别收容于所述固持孔124中,所述定位片5向下延伸出基座1并可固持于电路板(如图6所示)上,为电连接器100提供抓板力和固持力。又,左右壁12、13的底壁上中间处分别从壁上一体凸设有定位柱125,以将电连接器准确定位于电路板上。\n[0024] 所述前壁10的底面与左右壁12、13的底面平齐,前壁10的上表面101向下凹陷,明显低于左右壁12、13的顶面126并且与左右壁12、13的内侧壁向收容腔14凸伸的凸台\n127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上表面101和凸台127共同形成由基座1向下凹陷并位于对接腔15底部用于承接对接连接器200(如图6所示)的第一表面102,所述第一表面102平行于安装面16。所述上表面101和凸台127的交界处凹设有大致呈V形的安置槽103。所述后壁11架设于左右壁12、13的后侧并连接凸台127形成垂直于上表面101且在必要时可抵挡对接连接器200的抵挡面111。\n[0025] 所述左右壁12、13从后壁11向后凸伸并分别呈圆弧状的连接部128,所述连接部\n128相对的内侧分别设有可枢接一轴6的枢接孔。所述盖体2通过轴6枢接于基座1的连接部128,并且在轴6的一端套设有一回转弹簧7,能使盖体2打开后自动回复。盖体2包括覆盖于基座1上侧的主体部20、自主体部20的前端向前弯折延伸后包覆于前侧的前帘\n21及自主体部20的后端对应于连接部128弯折延伸并部分包覆连接部128的后部22。所述主体部20大致呈板状,其包括顶壁和底壁。顶壁的表面为平整面(如图1),而底壁则凹凸不平。所述底壁上从前向后设有相互平行的两肋条201,肋条201向前靠近前帘21处凸设出大致呈三角形并可相应收容于安置槽103内的凸部202,凸部202面向后部22形成抵接对接连接器200的第二表面203。所述底壁在肋条201的外侧形成覆盖于左右壁12、13的宽边204,并在两肋条201间凸起后再凹设有一凹槽205。所述肋条201向后延伸至后部\n22,并在后部22凸设形成位于连接部128之间的轮部221,所述轮部221上对应贯穿有供轴\n6穿设的轴孔222,使得连接部128和轮部221通过轴6连接。所述前帘21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收容开口211,并在开口211的边上设有扣持对接连接器200的扣持部212。\n[0026] 请参图1,盖体2闭合时,盖体2完全覆盖于基座1上,盖体2的顶壁23的表面平行于电路板水平设置,使得电连接器100的高度降到最低。并且,盖体2将收容腔14包覆,有利于电连接器100在不使用时防止灰尘的进入附着在端子上造成接触不良。\n[0027] 请参图6和图7,电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300上使用者用手稍微向上开启盖体\n2,对接连接器200即可插入。随后,对接连接器200继续插入,盖体2相对于基座1的后端旋转,当设置于盖体2后部22顶缘上的第一抵持部223抵持于电路板300上,及设置于轮部221上并面向前帘21的边缘上的第二抵持部224抵持于左右壁12、13的凸台127的后端,即由第一抵持部223和第二抵持部224形成的限位装置将盖体2限制而不能继续旋转时,盖体2和基座1保持特定的角度,从而使基座1和盖体2形成供对接连接器200插拔的对接腔15。在所述对接腔15中,第一表面102平行于安装面16,而安装面16贴合于电路板300并与电路板300保持平行,第二表面203平行于第一表面102且第一、第二表面间刚好可容纳对接连接器200。此时,第一表面102用于承接对接连接器200的底面,第二表面\n203抵接对接连接器200的顶面,盖体2的凹槽205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200的头部,而扣持部211将与对接连接器200的扣持臂相配合,从而将对接连接器可靠稳定的固持在电连接器100的对接腔15内。盖体2开启并当对接连接器200插入对接腔15内后,对接连接器200处于水平状态,能使高度降到最低;又,盖体2旋转后往下沉并抵靠于电路板300上,同时又抵靠基座1的后端,而扣持部211形成于盖体2的前帘上,能使处于开启位置的盖体\n2同样处于较低的高度。从而使电连接器100无论在开启还是闭合状态均处于较低的高度,达到薄、小特征。\n[0028] 请参图8和图9,为电连接器100安装于电子设备400中的示意图,电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401上并收容于电子设备的安装腔内。电连接器在不使用即盖体2闭合时,盖体2与电子设备的外形相呼应,盖体2顶壁的表面基本平行于电子设备的外表面,使电连接器100不突兀出电子设设备的外围,达到理想的收容效果,并且盖体2设有前帘,有效防止灰尘的进入和保护指示装置。电连接器在使用时,盖体2掀起后部分收容于电子设备中,且对接连接器可平行于电路板401的方向插入到对接腔15内,电连接器此时的高度约等于对接连接器的高度,亦能达到理想的高度,且方便对接连接器的插拔。
法律信息
- 2012-05-23
- 2010-08-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1R 13/502
专利申请号: 200810306459.9
申请日: 2008.12.23
- 2010-06-30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3-03-03
| | |
2
| | 暂无 |
2004-03-13
| | |
3
| | 暂无 |
1995-08-1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