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耐热腐蚀铸造镍基高温合金 |
申请号 | CN93100092.0 | 申请日期 | 1993-01-06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95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哈尔滨汽轮机厂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学院南路***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哈尔滨汽轮机厂 | 当前权利人 |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哈尔滨汽轮机厂 |
发明人 | 涂干云;吴荣荣;周治生;赵进民;王日东;徐嘉勋;安万远 |
代理机构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光祜 |
摘要
本发明系一种耐热腐蚀铸造镍基高温合金。其化学成分(重量%)为:C0.07~0.12%,Cr15.0~16.0%,Co9.0~10.0%,W4.7~5.2%,Mo1.2~1.7%,Nb1.7~2.2%,Ti3.2~3.7%,A12.7~3.2%,B0.01~0.02%,Zr0.03~0.07%,MgO0.0001~0.02%,N0.005~0.2%,余为Ni。该合金具有优良的耐热腐蚀性能及足够的强度。可在铸态下直接使用。适用于地面与舰用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导向叶片、整体涡轮及其它高温零部件。
1、一种耐热腐蚀铸造镍基高温合金,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重量%)为:C0.07~0.12%,Cr15.0~16.0%,Co9.0~10.0%,W4.7~5.2%,Mo1.2~1.7%,Nb1.7~2.2%,Ti3.2~3.7%,Al2.7~3.2%,B0.01~0.02%,Zr0.03~0.07%,MgO0.0001~0.02%,N0.005~0.2%,余为N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其特征在于合金中(Ti/Al)>1。
本发明属于镍基合金。主要适用于高温下抗热腐蚀的零部件。
诸如地面或舰用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及其它高温部件,长期工作在800~850℃下,且经受含硫燃油及海洋大气高温燃烧产物的腐蚀。对其所用的合金,不但要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而且还需具有优异的抗高温热腐蚀的性能,要求合金的组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美国国际镍公司的In738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是现有技术中用于耐热腐蚀的典型材料。其化学成分(重量%)为:
C0.15~0.20%,Cr15.7~16.3%,Co8.0~9.0%,W2.4~2.8%,Mo1.5~2.0%,Nb0.6~1.0%,Ta1.5~2.0%,Al3.2~3.7%,Ti3.2~3.7%,Zr0.05~0.15%,B0.005~0.015%,余为Ni;Al+Ti 6.5~7.2%。
该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较好的抗高温热腐蚀性能;在化学成分上,其特点是含有2%左右的钽。钽在合金中的主要作用是强化γ′相,提高合金的使用温度,钽对耐热腐蚀性能也有好的影响。但钽是稀有元素,特别是我国的钽资源十分贫乏,故成本高(《International Metallurgical Review》Vol19,51,June,1974)。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镍基合金中对抗热腐蚀起主要作用的元素是铬和钛。加入钽也不一定就取得优异的抗热腐蚀性能, 如B1900和TRW-NACAVIA虽然分别含钽4%和9%。由于这两个合金的含铬都低于8%,且Ti/Al比低于0.2,其抗热腐蚀性能较差(《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Vol4,Nol,1973,P26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强度高,抗热腐蚀性能和组织稳定性好,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耐热腐蚀铸造镍基高温合金。
根据上述目的及我国资源情况,本发明在合金化学成分上,避开了钽,而采用Cr、Ti、Al为提高耐热腐蚀性能的主要元素,并以W、Mo为主要的固溶强化元素,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并加入N、B、Zr、Mg等微量元素,强化和净化晶界等。其具体的化学成分(重量%)如下:
C 0.07~0.12%,Cr 15.0~16.0%,Co 9.0~10.0%,W 4.7~5.2%,Mo 1.2~1.7%,Nb 1.7~2.2%,Ti 3.2~3.7%,Al 2.7~3.2%,B 0.01~0.02%,Zr 0.03~0.07%,MgO 0.0001~0.02%,N 0.005~0.2%,余为Ni。其中(Ti/Al)>1。
化学成分的设计基于如下理由:
通常认为,热腐蚀主要是Na2SO4在合金表面的凝聚。由于Na2SO4中氧化物离子的存在,使合金表面无法形成保护性的氧化膜。而Cr2O3能与熔盐中氧化物离子反应,生成Na2CrO4的复合氧化物,降低熔盐中的氧化物离子浓度,从而使熔盐能与通常的氧化物保护膜共存,而提高耐热腐蚀能力。因此,为了在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附着力强的防护性氧化膜,合金必须含有足够的铬 含量(约15%)。但过高的铬含量会降低γ′相的固溶温度,即降低合金的高温强度;同时,铬又是σ相的主要形成元素,故铬含量不能太高。
Al、Mo、W、Ti等元素的氧化物类似于Cr2O3,也能与Na2SO4反应,降低熔盐中的氧化物离子浓度,有利于形成防护性氧化膜W与Mo相比,WO3比MoO3具有较大的酸性。但MoO3在燃气温度下常以液态形式存在,其本身就有腐蚀富Al2O3防护性氧化膜的弊病。而WO3在燃气温度下则是固体,因此,在耐热腐蚀方面,W优于Mo,故合金中,W的含量远高于Mo。
同时,W、Mo又都是重要的固溶强化元素。当使用温度较高时,W的强化效果尤为显著。W除了固溶于γ基体外,还能大量溶于γ′强化相。当Ti/Al比较高时,W还能降低Ti原子的扩散速度,阻止γ′相向η相转变,进一步提高γ′相的组织稳定性。W又是我国资源丰富的元素,可以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TiO2与Na2SO4反应时,SO4的分压力最大,故TiO2在降低Na2SO4氧化物离子含量方面有更强的活性。Ti/Al比在0.5~5.0范围内,耐热盐的腐蚀能力随着Ti/Al比的提高而增强。
Al、Ti、Nb是γ′强化相的主要形成元素。Nb在合金中扩散速度缓慢,一般认为能提高γ′相的固溶温度。
合金中加入B、Zr、Mg与N,能强化和净化晶界,另外,Mg能改善碳化物形态和分布,改善晶界状态,这些都有利提高合金的高温塑性和持久性能。N或以间隙元素存在于固溶体中,或同Cr、 W、Al、Ti等元素形成氮化物,是强烈稳定奥氏体的元素,有较强的提高屈服强度的作用,又能促进合金钝化,所以也有益于合金的耐蚀性。
本发明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先浇注成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都合格的母合金,然后再重熔浇注成零部件。零件若经喷丸处理,可明显提高疲劳性能。零部件无需热处理,可以铸态下直接使用,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使用方便。
本发明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良好的耐热腐蚀性能。800℃时瞬时性能:σb≥784MPa,δ5≥3%;持久性能:850℃持久应力362.6MPa下,持久时间≥50小时;800℃持久应力225MPa下,持久时间>14000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具有一定的高温强度下,具有优异的耐热腐蚀性能,可在800~850℃下长期使用,合金中且不含稀有元素钽,故成本低。
实施例
根据化学成分范围,在真空感应炉上冶炼了4炉本发明合金。合金的具体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熔炼后浇注成锭及相应的各种试验的试样毛坯,试样经加工后,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抗熔盐热腐蚀性能试验,所得结果分别列入表2、表3、表4、表5。
为了对比,在同样条件下,同时还冶炼了一炉In738合金。并同时进行了上述各项试验,所得结果也分别列入了相应的表中。
表2 本发明实施例与In738合金的力学性能
合 本发明
金 In738
热 1 2 3 4
处理
试验 工艺 1120℃2小时空冷
项目 铸态 +
845℃24小时空冷
σbMPa 1174 1034 1122 1068.2 1096
瞬 σ0.2MPa 892 879.8 896.7 871.2 951
室温 δ % 14.4 8.8 7.6 8.8 5.5
时 ψ % 7.8 10.0 8.0 11.8 5
akKJ/M2392* 382* 431* 353* 500**
力 σbMPa 915 916.3 923.2 874.5
σ0.2MPa 696 720.3 737 679.1
学 800℃ δ % 10.8 10.4 7.6 9.6
ψ % 16.2 8.2 6.3 9.8
性 akKJ/M2301* 294* 392* 337*
σbMPa 872
能 σ0.2MPa 686
815℃ δ % 3
ψ % 3
akKJ/M2274**
持 815℃ 420MP应力下
久 115 117 131 108 100
性 持久时间 小时
能
注:*为U型缺口冲击试样
**为无缺口冲击试样
表3 本发明实施例与In738合金的氧化速度(克/米2.小时)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 氧化速度(克/米2.小时)
合金
℃ 小时 1 2 3 平均
1 900 100 0.089 0.083 0.076 0.083
本
2 900 100 0.086 0.084 0.075 0.082
发
3 900 100 0.081 0.076 0.079 0.079
明
4 900 100 0.087 0.073 0.077 0.079
In738 900 100 0.075 0.075 0.067 0.072
1 1000 100 0.320 0.327 0.298 0.315
本
2 1000 100 0.285 0.297 0.301 0.294
发
3 1000 100 0.296 0.310 0.257 0.298
明
4 1000 100 0.312 0.283 0.290 0.295
In738 1000 100 0.229 0.196 0.196 0.205
表4 本发明实施例与In738合金熔盐坩埚抗热腐蚀性能
(熔盐成分:75%Na2SO4+25%NaCl)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 失重(毫克/厘米2)
合金
℃ 小时 1 2 3 平均
1 900 100 7.72 7.32 9.37 8.14
本
2 900 100 7.52 8.36 8.56 8.15
发
3 900 100 7.42 8.53 8.32 8.09
明
4 900 100 7.56 8.23 8.00 7.93
In738 900 100 8.06 6.85 9.50 8.14
表5 本发明实施例与In738合金抗燃气腐蚀性能
失重(毫克/厘米2)
试验条件 试验 合金
温度 种类 100 200 300 400 500
小时 小时 小时 小时 小时
燃料:0#柴油 1 1.97 2.66 2.83 3.52
燃烧比:(15~20)∶1
气体成分: 2 1.32 2.12 2.24 3.47
7.6~10.4%CO2
8.6~11.8%O2850℃ 3 1.30 2.05 2.20 3.56
20PPm SO2
4 1.62 2.21 2.35 3.49
In738 1.71 2.52 3.55
燃料:0#轻柴油 1 4.28 6.52
燃烧比:(15~20)∶1
气体成分: 2. 3.26 5.35
6.4~8.5%CO2
10.7~12.8%O2850℃ 3 4.25 6.42
20PPm SO2
(15~20)PPmNaCl 4 3.86 5.86
In738 3.00 21.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