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 |
申请号 | CN201410583138.9 | 申请日期 | 2014-10-27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6486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IPC分类号 | A;0;1;G;1;/;0;0;;;C;0;5;F;1;5;/;0;0;;;C;0;5;G;1;/;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 申请人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02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 当前权利人 |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
发明人 | 李娜娜;丁汉凤;蒲艳艳;宫永超;张晓冬;余华;辛富刚;贾文斌 |
代理机构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莉莉 |
摘要
本发明属于粮食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该方法的施肥步骤是在整地之前在地里撒草木灰、鸡粪、菌糠和活性污泥粉,整地之后起垄之前在地里喷洒复合微生物菌剂,播种时,施尿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氨、菜籽饼粕。采用本发明的将微生物复合菌肥与有机肥相结合的方法种植冬小麦,相对于传统的仅施用化肥和有机肥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种植的小麦其产量更高,而且小麦的品质如面筋含量要高,蛋白质含量也要高于传统方法;另外由于本发明中采用了复合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活化土壤,解决土壤中营养不平衡问题,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使小麦达到增产及增强品质的作用。
1.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整地、起垄、选种、播种、施肥、间苗、施药、浇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肥步骤采用下述的方法:
在不同时期施以下的肥料:
整地之前在地里撒草木灰、鸡粪、菌糠和活性污泥,所述的草木灰的施用量为89 kg/
667m2;所述的鸡粪含水量10%,施用量为245 kg/667m2;所述的菌糠为金针菇菌糠和杏鲍菇菌糠的混合物,所述的金针菇菌糠的含水率为4-10%,所述的杏鲍菇菌糠的含水率为4-8%,金针菇菌糠的施用量为105 kg/667m2,杏鲍菇菌糠的施用量为80 kg/667m2;
将含水量为4%的活性污泥粉碎至20目得活性污泥粉,均匀洒在地里;施用量为4.15kg/
667m2;
整地之后起垄之前在地里喷洒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每克含活菌个数为1×109-1×1011,施用量为复合微生物菌剂10.84L/ 667 m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种接种到已灭菌的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0.5%,酵母膏0.3%,稻壳0.4%,蛋白胨0.2%,尿素0.4%,玉米粉0.4%,麦麸
0.3%,碳酸钙0.2%,磷酸二氢钾0.2%,磷酸氢二钾0.2%,培养温度37℃,搅拌转数150rpm, pH值7.0,搅拌培养8个小时,使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培养方法为液体深层发酵,将纳豆芽孢杆菌菌株接种到已灭菌的且装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发酵培养基为麦麸0.5%,玉米粉0.2%,硝酸铵
0.1%,葡萄糖0.2%,牛肉膏0.2%, 酵母膏0.2%,NaCl 0.3%,琼脂0.8%,发酵条件:培养温度35℃, pH值7.0, 100rpm下振荡培养15个小时,使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
固氮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制备:培养方法为液体深层发酵,将固氮巨大芽孢杆菌菌种接种到已灭菌的发酵罐,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0.2%, 淀粉0.5%,蔗糖0.5%,酵母膏0.03%,硫酸铵0.01%,VB12 0.01%,pH7.0,发酵条件:培养温度35℃,搅拌转数150rpm,搅拌培养10个小时,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
侧孢芽孢杆菌发酵液制备:将侧孢芽孢杆菌菌种接种到已灭菌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为:淀粉0.4%,酵母膏0.2%,花生粕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0.4%,硫酸镁0.1%,pH7.0,乳糖0.2%,牛肉膏0.1%,发酵条件:通气比起始为2:1,培养温度37℃,搅拌转数150rpm,溶氧不低于30%,pH6.8,搅拌培养10个小时,使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
将上述得到的单一菌种的发酵液按体积比例混合均匀,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固氮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侧孢芽孢杆菌发酵液2:0.5-3:3:0.5-1的比例混合,得复合微生物菌剂;
播种时,施尿素, 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铵和菜籽饼粕;施用量分别为:尿素
2 2 2
28.44 kg/667m ,磷酸氢二钾2.65 kg/667m ,磷酸二氢钾1.76 kg/667m ,硫酸铵5.89 kg/
667m2 和菜籽饼粕22 kg/667m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地与播种之间间隔2天,所述的整地步骤之后起垄,起垄时分别理出不同的施肥沟,相邻施肥沟之间的间距是70-76cm,沟深为20-3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针菇菌糠的含水率为6%,所述的杏鲍菇菌糠的含水率为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地之前在地里铺玉米秸秆,所述的玉米秸秆为打碎的秸秆,玉米秸秆的覆盖厚度为2.5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金针菇菌糠或杏鲍菇菌糠为粉碎至直径为1-3cm的碎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株发酵液的体积比为: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固氮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圆褐固氮菌发酵液2:1:3:1。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肥沟之间的垄上种植夏玉米。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冬小麦麦种,尿素, 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铵,菜籽饼粕同时播洒在施肥沟中。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冬小麦种植在沙土地中时,来年返青追肥所追的肥料为尿素,所述的来年返青追肥所追的尿素的施用量为20 kg/667m2。
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粮食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供人类食用蛋白质总量的20%以上。小麦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以小麦面食为主食的地区人民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多样化水平,也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小麦生产稳步发展,实现了由长期紧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转变。\n[0003] 小麦种植过程,主要包括整地、起垄、选种、播种、施肥、间苗、施药、浇水等步骤。施肥作为一项重要环节,是调控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最重要的栽培措施之一。目前研究表明,适期、适量施肥,可显著提高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并实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等效果。\n[0004] 目前,农业生产主要通过施用化学肥料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上世纪80年代,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35%左右,到了90年代和本世纪初,其增产效果明显下降,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土壤中氮、磷、硫等元素含量普通偏高,致使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加之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有益菌群遭到破坏,土壤中的无效成分大量富集,破坏了土壤合适的生物结构及土壤团粒构造。从而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生态作用的发挥,土质退化,土壤中有益生物的自然转化能力降低,有机质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农作物对土壤中的有益养分的吸收能力下降。\n[0005] 由此可知,大量化学肥料的施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下降。为了保证土壤养分充足,保持其生态构造,提高肥效,需要对小麦种植过程尤其是小麦施肥过程加以改进。实现施用最少量的肥料,保证小麦最大的增产增收,同时降低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和影响。\n发明内容\n[0006]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菌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实现小麦的增产增收,提高肥效利用率,减少养分损失,降低对土壤的破坏程度。\n[0007]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n[0008] 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整地、起垄、选种、播种、施肥、间苗、施药、浇水,其特点是施肥步骤采用下述的方法:\n[0009] 在不同时期施以下的肥料:\n[0010] 整地之前在地里撒草木灰、鸡粪、菌糠和活性污泥,草木灰的施用量为89kg/\n2 2\n667m ;鸡粪含水量10%,施用量为245kg/667m ;菌糠为金针菇菌糠和杏鲍菇菌糠的混合物,金针菇菌糠的含水率为4-10%,杏鲍菇菌糠的含水率为4-8%,金针菇菌糠的施用量为\n105kg/667m2,杏鲍菇菌糠的施用量为80kg/667m2;\n[0011] 将含水量为4%的活性污泥粉碎至20目得活性污泥粉,均匀洒在地里;施用量为\n4.15kg/667m2;\n[0012] 整地之后起垄之前在地里喷洒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每克含活菌个数为1×109-1×1011,施用量为复合微生物菌剂10.84L/667m2,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如下:\n[0013]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种接种到已灭菌的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0.5%,酵母膏0.3%,稻壳0.4%,蛋白胨0.2%,尿素0.4%,玉米粉\n0.4%,麦麸0.3%,碳酸钙0.2%,磷酸二氢钾0.2%,磷酸氢二钾0.2%,培养温度37℃,搅拌转数150rpm,pH值7.0,搅拌培养8个小时,使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n[0014]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培养方法为液体深层发酵,将纳豆芽孢杆菌菌株接种到已灭菌的且装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发酵培养基为麦麸0.5%、玉米粉0.2%、硝酸铵0.1%、,葡萄糖0.2%,牛肉膏0.2%,酵母膏0.2%,NaCl0.3%,琼脂0.8%,发酵条件:培养温度35℃,pH值7.0,100rpm下振荡培养15个小时,使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n[0015] 固氮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制备:培养方法为液体深层发酵,将固氮巨大芽孢杆菌菌种接种到已灭菌的发酵罐,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0.2%,淀粉0.5%,蔗糖0.5%,酵母膏\n0.03%,硫酸铵0.01%,VB120.01%,pH 7.0,发酵条件:培养温度35℃,搅拌转数150rpm,搅拌培养10个小时,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n[0016] 侧孢芽孢杆菌发酵液制备:将侧孢芽孢杆菌菌种接种到已灭菌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为:淀粉0.4%,酵母膏0.2%,花生粕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0.4%,硫酸镁\n0.1%,pH7.0,乳糖0.2%,牛肉膏0.1%,发酵条件:通气比起始为2:1,培养温度37℃,搅拌转数150rpm,溶氧不低于30%,pH 6.8,搅拌培养10个小时,使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n[0017] 将上述得到的单一菌种的发酵液按体积比例混合均匀,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固氮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侧孢芽孢杆菌发酵液2:0.5-3:3:0.5-1的比例混合,得复合微生物菌剂;\n[0018] 播种时,施尿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氨、菜籽饼粕;施用量分别为:尿素\n28.44kg/667m2;磷酸氢二钾2.65kg/667m2;磷酸二氢钾1.76kg/667m2;硫酸氨5.89kg/\n667m2;菜籽饼粕22kg/667m2。\n[0019] 整地与播种之间间隔2天,整地后起垄。起垄时分别理出不同的施肥沟,相邻施肥沟之间的间距是70-76cm,沟深为20-30cm。\n[0020] 金针菇菌糠的含水率为6%,所述的杏鲍菇菌糠的含水率为5%。\n[0021] 整地之前在地里铺玉米秸秆,玉米秸秆为打碎的秸秆,玉米秸秆的覆盖厚度为\n2.5cm。铺玉米秸秆的作用是防止肥料的流失,另外还可以为复合微生物菌剂提供碳源。\n[0022] 金针菇菌糠或杏鲍菇菌糠为粉碎至直径为1-3cm的碎块。\n[0023] 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株发酵液的体积比为: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固氮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圆褐固氮菌发酵液2:1:3:1。\n[0024] 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以鸡粪、玉米秸秆、金针菇菌糠和杏鲍菇菌糠为养分,继续生长,作用于土壤,改善土壤板结的情况,有利于肥料从小麦的根系往上运输,采用微生物菌肥,也相应的减少了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微生物菌剂与植物粘液,矿物胚体和有机胶体结合在一起,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物理性能和减少土壤颗粒的损失,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参与腐殖质形成。施用微生物肥料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活化土壤,解决土壤中营养不平衡问题,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使小麦达到增产及增强品质的作用;\n[0025] 另外,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的施用还能够强烈刺激作物生根,根系发达,营养吸收好,壮苗抗病力强,病害明显减少。\n[0026] 施肥沟之间的垄上种植夏玉米。\n[0027] 将冬小麦麦种、尿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氨、菜籽饼粕同时播洒在施肥沟中。\n[0028] 冬小麦种植在沙土地中时,来年返青追肥所追的肥料为尿素,尿素的施用量为\n2\n20kg/667m。\n[002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的将微生物复合菌肥与有机肥相结合的方法种植冬小麦,相对于传统的仅施用化肥和有机肥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种植的小麦其产量更高,而且小麦的品质如面筋含量要高,蛋白质含量也要高于传统方法;另外由于本发明中采用了复合微生物菌肥,善土壤物理性状,活化土壤,解决土壤中营养不平衡问题,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使小麦达到增产及增强品质的作用。\n具体实施方式\n[003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n[0031] 以下的实施例1与各对比例及其它的实施例均选择位置相同的麦地进行实验,浇水量、种植密度、种植时间、麦种品种及施药量完全相同。\n[0032] 实施例1\n[0033] 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整地、起垄、选种、播种、施肥、间苗、施药、浇水,其特点是施肥步骤采用下述的方法:\n[0034] 在不同时期施以下的肥料:\n[0035] 整地之前在地里撒草木灰、鸡粪、菌糠和活性污泥,草木灰的施用量为89kg/\n667m2;所述的鸡粪含水量10%,施用量为245kg/667m2;菌糠为金针菇菌糠和杏鲍菇菌糠的混合物,所述的金针菇菌糠的含水率为6%,杏鲍菇菌糠的含水率为5%,金针菇菌糠的施用量为105kg/667m2,杏鲍菇菌糠的施用量为80kg/667m2;金针菇菌糠或杏鲍菇菌糠为粉碎至直径为2cm左右的碎块。\n[0036] 将含水量为4%的活性污泥粉碎至20目得活性污泥粉,均匀洒在地里;施用量为\n4.15kg/667m2;\n[0037] 整地之后起垄之前在地里喷洒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每克含活菌个数为1×109-1×1011,施用量为复合微生物菌剂10.84L/667m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如下:\n[0038]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种接种到已灭菌的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0.5%,酵母膏0.3%,稻壳0.4%,蛋白胨0.2%,尿素0.4%,玉米粉\n0.4%,麦麸0.3%,碳酸钙0.2%,磷酸二氢钾0.2%,磷酸氢二钾0.2%,培养温度37℃,搅拌转数150rpm,pH值7.0,搅拌培养8个小时,使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n[0039]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培养方法为液体深层发酵,将纳豆芽孢杆菌菌株接种到已灭菌的且装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发酵培养基为麦麸0.5%、玉米粉0.2%、硝酸铵0.1%、,葡萄糖0.2%,牛肉膏0.2%,酵母膏0.2%,NaCl0.3%,琼脂0.8%,发酵条件:培养温度35℃,pH值7.0,100rpm下振荡培养15个小时,使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n[0040] 固氮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制备:培养方法为液体深层发酵,将固氮巨大芽孢杆菌菌种接种到已灭菌的发酵罐,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0.2%,淀粉0.5%,蔗糖0.5%,酵母膏\n0.03%,硫酸铵0.01%,VB120.01%,pH7.0,发酵条件:培养温度35℃,搅拌转数150rpm,搅拌培养10个小时,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n[0041] 侧孢芽孢杆菌发酵液制备:将侧孢芽孢杆菌菌种接种到已灭菌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为:淀粉0.4%,酵母膏0.2%,花生粕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0.4%,硫酸镁\n0.1%,pH7.0,乳糖0.2%,牛肉膏0.1%,发酵条件:通气比起始为2:1,培养温度37℃,搅拌转数150rpm,溶氧不低于30%,pH6.8,搅拌培养10个小时,使活菌含量达到1010pfu/ml,得到发酵液;\n[0042] 将上述得到的单一菌种的发酵液按体积比例混合均匀,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固氮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侧孢芽孢杆菌发酵液2:1:3:1的比例混合,得复合微生物菌剂;\n[0043] 播种时,将冬小麦麦种、尿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氨、菜籽饼粕同时播洒在施肥沟中,施用量分别为:尿素28.44kg/667m2;磷酸氢二钾2.65kg/667m2;磷酸二氢钾\n1.76kg/667m2;硫酸氨5.89kg/667m2;菜籽饼粕22kg/667m2。\n[0044] 整地与播种之间间隔2天,整地步骤之后起垄,起垄时分别理出不同的施肥沟,相邻施肥沟之间的间距是74cm左右,沟深为26cm左右。\n[0045] 整地之前在地里铺玉米秸秆,玉米秸秆为打碎的秸秆,玉米秸秆的覆盖厚度为\n2.5cm。铺玉米秸秆的作用是防止肥料的流失,另外还可以为复合微生物菌剂提供碳源。\n[0046] 施肥沟之间的垄上种植夏玉米,施在小麦地中的肥料可以继续为夏玉米生长所用。\n[0047] 对照例\n[0048] 一种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整地、起垄、选种、播种、施肥、间苗,其特点是施肥步骤采用下述的方法:\n[0049] 在不同时期施以下的肥料:\n[0050] 整地之前在地里撒草木灰、鸡粪,草木灰的施用量为89kg/667m2;所述的鸡粪含水量10%,施用量为245kg/667m2;\n[0051] 播种时,将冬小麦麦种、尿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氨、菜籽饼粕同时播洒在施肥沟中,施用量分别为:尿素50kg/667m2;磷酸氢二钾2.65kg/667m2;磷酸二氢钾\n2 2 2\n1.76kg/667m;硫酸氨5.89kg/667m;菜籽饼粕22kg/667m。\n[0052] 整地与播种之间间隔2天,整地步骤之后起垄,起垄时分别理出不同的施肥沟,相邻施肥沟之间的间距是74cm左右,沟深为26cm左右。\n[0053] 整地之前在地里铺玉米秸秆,玉米秸秆为打碎的秸秆,玉米秸秆的覆盖厚度为\n2.5cm。铺玉米秸秆的作用是防止肥料的流失,另外还可以为复合微生物菌剂提供碳源。\n[0054] 施肥沟之间的垄上种植夏玉米,夏玉米的秸秆可以用作小麦的种植肥料,而且小麦与夏玉米的混合套种有利于小麦和玉米的增产,而且小麦的肥料可以为玉米所用。\n[0055] 对比例1\n[0056]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1中未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将尿素的用量调整为\n40kg/667m2,其余完全相同。\n[0057] 对比例2\n[0058]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2中未加入菌糠,将尿素的用量调整为35kg/667m2,其余完全相同。\n[0059] 对比例3\n[0060]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3中未加入活性污泥,将尿素的用量调整为32kg/\n667m2,其余完全相同。\n[0061] 对比例4\n[006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1中未加入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三种菌株发酵液的混\n2\n合物,施用量为复合微生物菌剂10.84L/667m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固氮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其余完全相同。\n[0063] 对比例5\n[006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整地之前撒入草木灰、鸡粪、菌糠、活性污泥的同时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其施用量为复合微生物菌剂10.84L/667m2,其余完全相同。\n[0065] 对比例6\n[0066]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播种的同时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其施用量为复合微生物菌剂10.84L/667m2,其余完全相同。\n[0067] 对比例7\n[0068]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菌糠为金针菇菌糠和香菇菌糠的混合物,所述的金针菇菌糠的含水率为6%,杏鲍菇菌糠的含水率为5%,金针菇菌糠的施用量为105kg/667m2,香菇菌糠的施用量为80kg/667m2;金针菇菌糠或香菇菌糠为粉碎至直径为2cm左右的碎块,其余完全相同。\n[0069] 对比例8\n[0070]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菌糠为金针菇菌糠,所述的金针菇菌糠的含水率为6%,金针菇菌糠的施用量为185kg/667m2,金针菇菌糠为粉碎至直径为2cm左右的碎块,其余完全相同。\n[0071] 对比例9\n[007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固氮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圆褐固氮菌发酵液2:1:3:1。其余完全相同。\n[0073] 以对照例1的产量记为100%,实施例1和其余各对比例相对于对照例1的产量记为X%;\n[0074]\n[0075]\n[0076]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菌糠、活性污泥、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加入会对小麦的产量产生影响,从对比例4中可以看出,即使施用三种相同量的微生物菌剂,其效果也要次于四种菌剂的复合微生物剂,这四种菌剂之间相互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小麦的增产;\n[0077] 从对比例5、6中可以看出,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加入时间改变后,如在整地之间或者是播种的同时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也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只有在整地之后起垄之间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其效果最佳;\n[0078] 对比例7中,将菌糠换为金针菇和香菇的混合菌糠,会对小麦产量和千粒重产生影响,从实施例7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菌糠均适用于小麦的生长,也并不是所有菌糠的组合都有利于小麦的生长。\n[0079] 从对比例8中可以看出,施以单一的金针菇菌糠要次于施用金针菇菌糠和杏鲍菇菌糠的混合物相比,其产量要低于后者,小麦的品质也次于后者。\n[0080] 从对比例9中可以看出,即使是改变各菌种发酵液的比例,也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影响,对比例9中的玉米产量要比实施例1小约5个百分点,蛋白含量要低约2个百分点,面筋含量要比实施例1低约2个百分点,可见,菌种发酵液的比例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n[0081] 除了影响小麦产量之外,实施例1与各对比例中,肥料也影响着小麦品质,从上述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比对照例的产量要8.7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要高出约3.3个百
法律信息
- 2016-06-22
- 2015-04-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G 1/00
专利申请号: 201410583138.9
申请日: 2014.10.27
- 2015-03-1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6-06-14
|
2004-12-10
| | |
2
| | 暂无 |
2012-07-30
| | |
3
| |
2004-04-21
|
2003-09-08
| | |
4
| |
2013-03-06
|
2011-08-19
| | |
5
| |
2001-10-31
|
2001-04-13
| | |
6
| |
2010-03-17
|
2009-10-12
| | |
7
| |
2014-09-03
|
2014-06-24
| | |
8
| |
2012-05-09
|
2010-10-02
| | |
9
| |
2010-10-20
|
2010-06-07
| | |
10
| |
2013-01-16
|
2011-07-14
| | |
11
| |
2014-01-01
|
2013-09-1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