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 |
申请号 | CN202221088243.1 | 申请日期 | 2022-05-0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4F7/003 | IPC分类号 | F;2;4;F;7;/;0;0;3;;;F;2;4;F;8;/;1;0;8;;;F;2;4;F;1;3;/;2;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浙江阿林斯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工业功能区莲花路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浙江阿林斯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浙江阿林斯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文华;宋涛;郑德明 |
代理机构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永强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分开了一种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该新风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壳体,过滤壳体的外周侧凸设有便于将过滤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到新风机上的连接件,过滤壳体朝向室外的一侧形成有新风入口,过滤壳体内则形成与新风入口位置相对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件。本实用新型将过滤壳体与新风机主体可拆卸地固连,并将新风入口和过滤件均设置在该过滤壳体上,则将过滤壳体从新风机主体上拆卸下来,即可对新风入口进行清洁、对过滤件进行更换,维护效率高;过滤件直接被设置在与新风入口位置相对的容置空间内,室外新风在过滤壳体上即被过滤,只有被过滤的新风才会进入新风机,减少了未经过滤的室外新风对新风机的污染。
1.一种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壳体(1)的外周侧设有便于将过滤壳体(1)可拆卸地安装到新风机上的连接结构,所述的过滤壳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形成有新风入口(11),所述的过滤壳体(1)内则形成与新风入口(11)位置相对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件(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入口(11)的开口内缘设有一列挡雨片(15),各挡雨片(15)均自朝向容置空间的一端向朝向室外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并且,相邻两块挡雨片(15)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均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空间为由过滤壳体(1)朝向室内的一侧内凹形成的后容置槽(14),所述的过滤壳体(1)上设有用于将过滤件(2)固定在后容置槽(14)内的限位结构(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3)包括铰接在过滤壳体(1)上的夹板(31),该夹板(31)上连接有使夹板(31)具有朝过滤壳体(1)摆动趋势而将过滤件(2)固定在后容置槽(14)内的第一弹性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31)成对地设置在后容置槽(14)的相对两侧;或者,所述的夹板(31)设于后容置槽(14)的其中一侧,所述的后容置槽(14)的另一侧设有与夹板(31)位置相对的限位挡边(32);
所述的第一弹性结构为扭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空间为形成于过滤壳体(1)内的容置腔,所述的过滤壳体(1)的周侧形成有便于将过滤件(2)插入至容置腔内的贯通口。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空间为由过滤壳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内凹形成的前容置槽,所述的过滤壳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可拆卸地固连有将过滤件(2)固定在该前容置槽内的前盖板,所述的新风入口(11)形成于该前盖板上,所述的前容置槽的槽底形成有与新风入口(11)位置相对的过滤新风出口。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件(2)由初效过滤层(21)、中效过滤层(22)和高效过滤层(23)复合而成,该初效过滤层(21)、中效过滤层(22)和高效过滤层(23)沿新风流经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的过滤壳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可拆卸地固连有保护盖板(4),该保护盖板(4)上形成有若干列与新风入口(11)位置相对的新风进入孔(41),每列新风进入孔(41)均包括至少两个且相邻两列新风进入孔(41)错位布置。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凸设于过滤壳体(1)外周侧的连接件(5),所述的连接件(5)有至少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过滤壳体(1)的相对两侧,至少一个连接件(5)为活动连接件(51),所述的活动连接件(51)与过滤壳体(1)活动连接且具有伸出至过滤壳体(1)外以便与新风机相连的连接位以及缩回至过滤壳体(1)内以便与新风机分离的拆卸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连接件(51)包括连接件本体(51a),所述的过滤壳体(1)上形成有装配槽(17),所述的连接件本体(51a)滑动连接在该装配槽(17)内且二者之间设有滑动导向件;
所述的连接件本体(51a)具有连接部(51b),该装配槽(17)具有供连接部(51b)伸出的开口(17a)且该开口(17a)形成于过滤壳体(1)的外周侧;所述的连接件本体(51a)与装配槽(17)之间连接有使连接件本体(51a)具有滑动趋势以使连接部(51b)自装配槽(17)的开口(17a)伸出的第二弹性结构;
所述的过滤壳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形成有与该装配槽(17)相贯通的第三避让口(17c),所述的连接件本体(51a)朝向该第三避让口(17c)的一侧形成有便于向连接件本体(51a)施加抵消其滑动趋势的反作用力的凹槽(51d)。
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n背景技术\n[0002] 建筑物因通风率普遍不足,容易引发室内空气污染事件,因此能够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新风机越来越受欢迎。新风机中均安装有过滤件以在室外新风进入室内前进行过滤,从而达到除去新风中污染物的目的,因此需要定期更换。传统的新风机均是将过滤件安装在新风机机壳内部,更换过滤件时还需要将机壳拆开,十分不便。\n[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申请号为CN201820149915.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风机,该新风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集风腔,该集风腔内安装有过滤网组件;壳体上还开设有与该集风腔相连通的新风口和拆卸过口,其中,新风口朝向室外,用于与室外空间相连通,而拆卸过口则朝向室内,用于拆装过滤网组件。\n[0004] 上述新风机的不足之处在于:(1)过滤网组件被安装在集风腔内,导致未被过滤的新风也进入了新风机,会对集风腔内部造成污染,为集风腔的清洁增加了负担;(2)新风入口是室外新风进入新风机的必经之地且面向室外,在长期使用后也会堆积灰尘甚至有较大的杂物(如蝇虫、树叶等)堵塞,因此也需要对新风入口进行定期清理维护;但上述新风机未采取任何措施。\n实用新型内容\n[0005]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该过滤结构能防止未被过滤的新风进入新风机内部,同时可便于同时对新风入口和过滤件进行定期维护。\n[0006]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n[0007] 一种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壳体,所述的过滤壳体的外周侧设有便于将过滤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到新风机上的连接结构,所述的过滤壳体朝向室外的一侧形成有新风入口,所述的过滤壳体内则形成与新风入口位置相对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件。\n[0008]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过滤结构包括与新风机主体可拆卸地固连的过滤壳体,并将新风入口和过滤件均设置在该过滤壳体上,则将过滤壳体从新风机主体上拆卸下来,即可同时对新风入口进行清洁、对过滤件进行更换,维护效率高;而且过滤件直接被设置在与新风入口位置相对的容置空间内,室外新风在过滤壳体上即被过滤,只有被过滤的新风才会进入新风机,减少了未经过滤的室外新风对新风机的污染,降低了新风机的维护成本。\n[0009] 由于过滤件直接被设置在新风入口处,距离室外较近,容易受室外雨水的侵袭。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上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中,所述的新风入口的开口内缘设有一列挡雨片,各挡雨片均自朝向容置空间的一端向朝向室外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n[0010] 并且,相邻两块挡雨片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均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n[0011] 在新风入口设置挡雨片后,落在挡雨片上的雨水会沿着挡雨片回流至室外,而不会侵袭过滤件或流入室内;将相邻两块挡雨片设置为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均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则雨水也不会从相邻挡雨片之间的间隙侵袭过滤件或流入室内。\n[0012] 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安装过滤件的容置空间的设置方式是多样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作为具体实施方式的举例,本实用新型列举三种不同的容置空间设置方式。\n[0013] 其一,在上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中,所述的容置空间为由过滤壳体朝向室内的一侧内凹形成的后容置槽,所述的过滤壳体上设有用于将过滤件固定在后容置槽内的限位结构。\n[0014] 后容置槽面向新风机主体,当室外新风经过滤件过滤后即可直接进入,无需再额外设置盖板,如此也使得将过滤件的拆装更加方便。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铰接在过滤壳体上的夹板,该夹板上连接有使夹板具有朝过滤壳体摆动趋势而将过滤件固定在后容置槽内的第一弹性结构。\n[0015]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上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中,所述的夹板成对地设置在后容置槽的相对两侧;或者,所述的夹板设于后容置槽的其中一侧,所述的后容置槽的另一侧设有与夹板位置相对的限位挡边;\n[0016] 所述的第一弹性结构为扭簧。\n[0017] 本实用新型中,夹板可以是成对设置在后容置槽的相对两侧以实现双向夹持;夹板也可以仅设置在后容置槽的其中一侧,此时后容置槽的另一侧形成限位挡边,安装时,将过滤件的其中一端先置入由后容置槽槽底和限位挡边所围合的空间内,而后再利用夹板夹持住过滤件的另一端即可。\n[0018] 其二,在上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中,所述的容置空间为形成于过滤壳体内的容置腔,所述的过滤壳体的周侧形成有便于将过滤件插入至容置腔内的贯通口。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将过滤件从贯通口处插入至容置腔内即可。\n[0019] 其三,在上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中,所述的容置空间为由过滤壳体朝向室外的一侧内凹形成的前容置槽,所述的过滤壳体朝向室外的一侧可拆卸地固连有将过滤件固定在该前容置槽内的前盖板,所述的新风入口形成于该前盖板上,所述的前容置槽的槽底形成有与新风入口位置相对的过滤新风出口。\n[0020] 在这种情况下,将前盖板取下即可对新风入口进行清洁,同时将处于前容置槽内的过滤件取出更换。\n[0021]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中,所述的过滤件由初效过滤层、中效过滤层和高效过滤层复合而成,该初效过滤层、中效过滤层和高效过滤层沿新风流经方向依次布置;\n[0022] 所述的过滤壳体朝向室外的一侧可拆卸地固连有保护盖板,该保护盖板上形成有若干列与新风入口位置相对的新风进入孔,每列新风进入孔均包括至少两个且相邻两列新风进入孔错位布置。\n[0023] 新风进入孔的开口比新风入口要小,因此保护盖板能够起到防虫等作用,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新风入口。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中,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凸设于过滤壳体外周侧的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有至少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过滤壳体的相对两侧,至少一个连接件为活动连接件,所述的活动连接件与过滤壳体活动连接且具有伸出至过滤壳体外以便与新风机相连的连接位以及缩回至过滤壳体内以便与新风机分离的拆卸位。\n[0024] 相应地,新风机主体上则设置了用于容纳连接件的连接槽。显然,在连接槽和连接件都是连接结构的组成部分,而过滤壳体上可以设置连接件,此时新风机主体上设置连接槽;过滤壳体上也可以设置连接槽,此时新风机主体上则设置连接件。\n[0025]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中,所述的活动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的过滤壳体上形成有装配槽,所述的连接件本体滑动连接在该装配槽内且二者之间设有滑动导向件;\n[0026] 所述的连接件本体具有连接部,该装配槽具有供连接部伸出的开口且该开口形成于过滤壳体的外周侧;所述的连接件本体与装配槽之间连接有使连接件本体具有滑动趋势以使连接部自装配槽的开口伸出的第二弹性结构;\n[0027] 所述的过滤壳体朝向室外的一侧形成有与该装配槽相贯通的第三避让口,所述的连接件本体朝向该第三避让口的一侧形成有便于向连接件本体施加抵消其滑动趋势的反作用力的凹槽。\n[0028] 将过滤壳体安装到新风机主体上时,用户将手指从贯通口处伸入至凹槽内,向连接件本体施加抵消其滑动趋势的反作用力,先使连接部缩回装配槽中;待将过滤壳体安放至预设位置后,松开连接件本体,在第二弹性结构的驱使下,连接件本体在装配槽内滑动以使连接部从过滤壳体的外周侧伸出,从而实现过滤壳体与新风机主体的连接。\n[0029] 活动连接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简单的“拉‑放”动作即可实现过滤壳体与新风机主体的连接或分离,使得过滤壳体的拆装工作更易进行。\n[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n[0031] (1)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过滤结构包括与新风机主体可拆卸地固连的过滤壳体,并将新风入口和过滤件均设置在该过滤壳体上,则将过滤壳体从新风机主体上拆卸下来,即可同时对新风入口进行清洁、对过滤件进行更换,维护效率高;而且过滤件直接被设置在与新风入口位置相对的容置空间内,室外新风在过滤壳体上即被过滤,只有被过滤的新风才会进入新风机,减少了未经过滤的室外新风对新风机的污染,降低了新风机的维护成本。\n[0032] (2)本实用新型中,新风入口的开口内缘设有一列挡雨片,如此落在挡雨片上的雨水会沿着挡雨片回流至室外,而不会侵袭过滤件或流入室内;而且,相邻两块挡雨片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均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则雨水也不会从相邻挡雨片之间的间隙侵袭过滤件或流入室内,挡雨效果更好。\n[0033] (3)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安装过滤件的容置空间的设置方式是多样的,容置空间可以是由过滤壳体朝向室内的一侧内凹形成的后容置槽,此时直接利用限位结构固定过滤件即可;容置空间可以是形成于过滤壳体内的容置腔,此时,直接将过滤件从开设于过滤壳体周侧贯通口处插入至容置腔内即可;容置空间还可以是由过滤壳体朝向室外的一侧内凹形成的前容置槽,此时利用形成有新风入口的前盖板将过滤件限制在前容置槽内即可。\n[0034] (4)本实用新型中,过滤件由沿新风流经方向依次布置的初效过滤层、中效过滤层和高效过滤层复合而成,不仅新风过滤效果好,而且拆装更加方便。\n[0035] (5)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壳体朝向室外的一侧可拆卸地固连有保护盖板,该保护盖板上形成有若干列与新风入口位置相对的新风进入孔,新风进入孔的开口比新风入口要小,因此保护盖板能够起到防虫等作用,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新风入口。\n[0036] (6)本实用新型中,用于连接过滤壳体和新风机主体的活动连接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简单的“拉‑放”动作即可实现过滤壳体与新风机主体的连接或分离,使得过滤壳体的拆装工作更易进行。\n附图说明\n[003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n[003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n[003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n[0040]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n[0041]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n[0042] 图6为图3中所示保护盖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n[0043] 图7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n[0044] 图8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n[0045] 图9为图3中所示活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n[0046] 图10为图3中所示活动连接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n[0047] 图11为图3中所示过滤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n[0048]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在新风机上的应用状态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49] 下面列举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n[0050] 实施例1\n[005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新风机用新风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壳体1,过滤壳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形成有新风入口11和排风出口12;其中,新风入口11用于向室内引入新风,而排风出口12则用于将室内废风排出至室外。由于排风出口12的存在,本实施例在过滤壳体1上开设了两个新风入口11,且两个新风入口11相对地设置在排风出口12的两侧。\n[0052] 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壳体1朝向室内的一侧可拆卸地安装有挡风围板13,该挡风围板13绕排风出口12设置,用于避免新风入口11和排风出口12之间发生空气流动。新风引入和废风排出均是由新风机驱动进行的,本实施例对设于过滤壳体1上的过滤结构进行重点介绍,其他不作赘述。\n[0053] 如图2所示,在挡风围板13的相对两侧,过滤壳体1朝向室内的一侧内凹形成两个后容置槽14,后容置槽14的位置恰与新风入口11的位置相对,且各后容置槽14内均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件2,过滤壳体1上设有用于将过滤件2固定在后容置槽14内的限位结构3。\n[0054] 由图2可见,该限位结构3包括铰接在过滤壳体1上的夹板31,该夹板31上连接有使夹板31具有朝过滤壳体1摆动趋势而将过滤件2固定在后容置槽14内的第一弹性结构(图中未示出),该第一弹性结构可以采用扭簧。\n[0055] 本实用新型中,夹板31可以成对设置在后容置槽14的相对两侧以实现双向夹持;\n夹板31也可以仅设置在后容置槽14的其中一侧,并在后容置槽14的另一侧设置限位挡边\n32;如图2所示,安装时,将过滤件2的其中一端先置入由后容置槽14槽底和限位挡边32所围合的空间内,而后再利用夹板31夹持住过滤件2的另一端即可。\n[0056]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滤件2由初效过滤层21、中效过滤层22和高效过滤层\n23复合而成,且初效过滤层21、中效过滤层22和高效过滤层23沿新风流经方向依次布置,使过滤件2对新风的过滤效果逐渐增强。\n[0057] 如图12所示,由于过滤壳体1是被安装在新风机主体100的室外侧的,而过滤件2又贴紧新风入口11设置,容易收到雨水侵袭。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新风入口11的开口17a内缘设有一列挡雨片15,各挡雨片15均自朝向后容置槽14的一端向朝向室外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如此落在挡雨片15上的雨水会沿着挡雨片15回流至室外,而不会侵袭过滤件2或流入室内。\n[0058] 同时,相邻两块挡雨片15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均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则雨水也不会从相邻挡雨片15之间的间隙侵袭过滤件2或流入室内。\n[0059] 同时,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避免新风入口11和过滤件2被蝇虫或树叶等大件杂质堵塞,过滤壳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还可拆卸地安装有保护盖板4;由图6可见,该保护盖板4上形成有若干列与新风入口11位置相对的新风进入孔41,每列新风进入孔41均包括至少两个且相邻两列新风进入孔41错位布置;新风进入孔41的开口17a比新风入口11要小,因此保护盖板4能够起到防虫等作用,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新风入口11。\n[0060] 保护盖板4上还开设了与排风出口12位置相对的第一避让口42。\n[0061] 如图4、图7和图8所示、结合图3、图5和图6可见,本实施例中,保护盖板4与过滤壳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保护盖板4朝向过滤壳体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两根挡条43,两根挡条43相向设置且均具有呈L型的截面;而过滤壳体1朝向保护盖板4的一侧则一体成型有两列挡块16,两列挡块16相背设置且均具有呈倒L型的截面。\n[0062] 装配时,将挡条43朝向保护盖板4底端的一端与处于过滤壳体1顶端的挡块16对准,使保护盖板4自过滤壳体1的顶端滑向过滤壳体1的底端直至与处于过滤壳体1底端的限位平台18相抵靠。由于挡块16与挡条43相互扣合,保护盖板4不会脱离过滤壳体1。\n[006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过滤壳体1是可拆卸地安装到新风机主体100上的,过滤壳体1的外周侧凸设有便于将过滤壳体1可拆卸地安装到新风机上的连接件5。\n[0064] 该连接件5可以设于过滤壳体1的任意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连接件5包括设于过滤壳体1顶端的一个活动连接件51以及设于过滤壳体1底端的两个固定连接件52。\n[0065] 如图4所示,过滤壳体1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活动连接件51的装配槽17,该装配槽17具有开设于过滤壳体1顶端的开口17a;如图9和图10所示、结合1和图2所示,该活动连接件\n51包括滑动连接在该装配槽17内的连接件本体51a,该连接件本体51a朝向开口17a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连接部51b,该连接件本体51a远离开口17a的一端与装配槽17之间则抵接有第二弹性结构(图中未示出),该第二弹性结构使活动连接件51具有朝开口17a移动趋势以使连接部51b自开口17a处伸出而实现与新风机主体100的连接。\n[0066] 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连接件本体51a和装配槽17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活动连接件51的滑动方向的滑动导向件。该滑动导向件包括凸设于连接件本体51a相对两侧的导向条51c,装配槽17内壁上则内凹形成有与该导向条51c相适配的导向槽17b。\n[0067] 如图和图9所示、结合图1和图3可见,为了便于将过滤壳体1从新风机主体100上拆下,装配槽17具有开设于过滤壳体1朝向保护盖板4一侧的第三避让口17c,连接件本体51a朝向该第三避让口17c的一侧形成有便于向连接件本体51a施加抵消其滑动趋势的反作用力的凹槽51d;如图8所示,保护盖板4上则开设了与该第三避让口17c位置相对的第二避让口44。如此,用户能够穿过第二避让口44和第三避让口17c,自该凹槽51d处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使连接部51b缩回装配槽17内,从而使过滤壳体1与新风机主体100分离。\n[0068] 本实施例新风机用过滤机构的工作原理为:\n[0069] 首先,在各后容置槽14内装配过滤件2,装配方式为:先将过滤件2的底端置入后容置槽14内并受限位挡边32限制,而后将夹板31外翻,将过滤件2的顶端也置入后容置槽14中并释放夹板31以将过滤件2固定在后容置槽14内;\n[0070] 而后,将保护盖板4安装到过滤壳体1上,装配方式为:将挡条43朝向保护盖板4底端的一端与处于过滤壳体1顶端的挡块16对准,使保护盖板4自过滤壳体1的顶端滑向过滤壳体1的底端直至与处于过滤壳体1底端的限位平台相抵靠;\n[0071] 最后将过滤壳体1装配到新风机主体100上,装配方式为:先将处于过滤壳体1底端的两个固定连接件52与新风机主体100扣合固定,再从第二避让口44和第三避让口17c处,自该凹槽51d处向下拉活动连接件51,使连接部51b回缩到装配槽17中,待将过滤壳体1整体嵌入新风机主体100上后,释放活动连接件51,在第二弹性结构的驱使下,活动连接件51向上滑动,连接部51b从装配槽17的开口17a处伸出,将过滤壳体1安装到新风机主体100上。\n[0072] 当需要对过滤机构作定期维护时,只需从第二避让口44和第三避让口17c处,自该凹槽51d处向下拉活动连接件51,使连接部51b回缩到装配槽17中,先使活动连接件51与新风机主体100分离,而后再上提过滤壳体1,使固定连接件52与新风机主体100分离,从而将过滤壳体1从新风机主体100上取下;此时即可将过滤件2和保护盖板4从过滤壳体1上取下,对保护盖板4的前后侧、新风进入孔41、第一避让口42和第二避让口44进行清理,对过滤壳体1的前后侧、新风入口11和排风出口12进行清理,待全部清理完成后,即可在后容置槽14中安装上新的过滤件2,并将过滤壳体1重新装配到新风机主体100上即可。\n[0073] 实施例2\n[0074] 本实施例一种新风机用新风过滤结构,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n[0075] 过滤壳体1内部形成有用于装配过滤件2的容置腔,过滤壳体1的周侧形成有便于将过滤件2插入至容置腔内的贯通口。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将过滤件2从贯通口处插入至容置腔内即可。\n[0076] 此时,过滤壳体1朝向室内的一侧可以整面挖空仅留有四周框架以限制过滤件2,或者额外开设过滤新风出口,以便经过滤件2过滤后的新风穿过以进入室内。\n[0077] 实施例3\n[0078] 本实施例一种新风机用新风过滤结构,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过滤壳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内凹形成了用于装配过滤件2的前容置槽,此时过滤壳体1朝向室外的一侧需要额外可拆卸地连接用于将过滤件2固定在该前容置槽内的前盖板,而新风入口11即形成于该前盖板上;前容置槽的槽底则需要开设与新风入口11位置相对的过滤新风出口。\n[0079] 在这种情况下,将前盖板取下即可对新风入口11进行清洁,同时将处于前容置槽内的过滤件2取出更换。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