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 |
申请号 | CN200810209839.0 | 申请日期 | 2008-12-30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0983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4F3/044 | IPC分类号 | F;2;4;F;3;/;0;4;4;;;F;2;4;F;3;/;1;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发明人 | 姜益强;姚杨;柴永金;牛福新 |
代理机构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同恩 |
摘要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它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空气处理采用新风与回风先混合、后处理的方式,能量无法梯级利用,造成系统很难实现大温差小流量的问题。上层处理机组包括上层加湿器、上层加热盘管和上层表冷器,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上层表冷器、上层加热盘管和上层加湿器,下层处理机组包括下层加湿器、下层加热盘管和下层表冷器,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下层表冷器、下层加热盘管和下层加湿器,回风进风口固定在上层处理机组初端的上箱体上,管道的一端与回风进风口相连通,本发明的上层处理机组处理回风、下层处理机组处理新风或新风加部分回风,这种先处理后混合的方式,实现了大温差小流量和能量的梯级利用。
1.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它包括箱体(1)、隔板(2)、两个送风机(3)、热回收器(4)、排风管(10)、管道(13)、回风进风口(14)、热回收器的排风口(15)、上出风口(16)、下出风口(17)、上进风口(18)、下进风口(19)、上层处理机组(20)、下层处理机组(21)、第一风量调节阀(F1)、第二风量调节阀(F2)、第三风量调节阀(F3)、高温冷源供水(L2)和低温冷源供水(L1),隔板(2)设置在箱体(1)的中间并将箱体(1)分为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其特征在于:热回收器(4)固定在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之间且位于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的入口内侧,上出风口(16)和下出风口(17)分别固定在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的出口一侧上,两个送风机(3)分别设置在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内的出口处,上进风口(18)和下进风口(19)分别固定在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的入口一侧上,热回收器的排风口(15)固定在热回收器(4)出口一侧的上箱体(11)上,隔板(12)的上部即是上层处理机组(20),隔板(2)的下部即是下层处理机组(21),上层处理机组(20)包括上层加湿器(5)、上层加热盘管(6)和上层表冷器(7),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上层表冷器(7)、上层加热盘管(6)和上层加湿器(5),下层处理机组(21)包括下层加湿器(25)、下层加热盘管(26)和下层表冷器(27),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下层表冷器(27)、下层加热盘管(26)和下层加湿器(25),回风进风口(14)固定在上层处理机组(20)初端的上箱体(11)上,管道(13)的一端与回风进风口(14)相连通,管道(13)的另一端与第三风量调节阀(F3)的一端相连通,第三风量调节阀(F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风量调节阀(F2)的一端和排风管(10)相连通,第二风量调节阀(F2)的另一端与上进风口(18)相连通,第一风量调节阀(F1)设置在排风管(10)上,上层处理机组(20)处理回风,下层处理机组(21)处理新风或新风加部分回风,高温冷源供水(L2)接上层表冷器(7)且低温冷源供水(L1)接下层冷表器(27),或者低温冷源供水(L1)接上层冷表器(7)且高温冷源供水(L2)接下层冷表器(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个初端过滤器(9),两个初端过滤器(9)分别设置在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内的热回收器(4)的两个进风口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回风过滤器(8),回风过滤器(8)设置在上箱体(11)内的上层处理机组(20)的入口端上。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n背景技术\n[0002] 空气处理机组作为空调系统中的一种常用设备,已经在各种中央空调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空气处理机组的空气处理模式一般采用的是新风与回风先混合、后处理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来说存在如下两个缺点:1、由于所有的空气都需处理到露点,所以能量无法梯级利用,同时系统也很难实现大温差小流量;2、由于室外空气状态点的随机性,造成了能量品质上的浪费。\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空气处理采用新风与回风先混合、后处理的模式,能量无法梯级利用,造成系统很难实现大温差小流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n[0004] 本发明包括箱体、隔板、两个送风机、热回收器、排风管、管道、回风进风口、热回收器的排风口、上出风口、下出风口、上进风口、下进风口、上层处理机组、下层处理机组、第一风量调节阀、第二风量调节阀、第三风量调节阀、高温冷源供水和低温冷源供水,隔板设置在箱体的中间并将箱体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热回收器固定在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且位于上箱体和下箱体的入口内侧,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分别固定在上箱体和下箱体的出口一侧上,两个送风机分别设置在上箱体和下箱体内的出口处,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分别固定在上箱体和下箱体的入口一侧上,热回收器的排风口固定在热回收器出口一侧的上箱体上,隔板的上部即是上层处理机组,隔板的下部即是下层处理机组,上层处理机组包括上层加湿器、上层加热盘管和上层表冷器,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上层表冷器、上层加热盘管和上层加湿器,下层处理机组包括下层加湿器、下层加热盘管和下层表冷器,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下层表冷器、下层加热盘管和下层加湿器,回风进风口固定在上层处理机组初端的上箱体上,管道的一端与回风进风口相连通,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三风量调节阀的一端相连通,第三风量调节阀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风量调节阀的一端和排风管相连通,第二风量调节阀的另一端与上进风口相连通,第一风量调节阀设置在排风管上,上层处理机组处理回风,下层处理机组处理新风或新风加部分回风,高温冷源供水接上层表冷器且低温冷源供水接下层冷表器,或者低温冷源供水接上层冷表器且高温冷源供水接下层冷表器。\n[0005]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上层处理机组处理回风;下层处理机组处理新风或新风加部分回风;通过对新风状态参数和回风状态参数的比较,来确定是低温冷水处理新风,高温水处理回风;还是高温冷水处理新风,低温水处理回风。通过这种先处理后混合的方式,可以很容易实现大温差小流量,从而减少水泵的输送能耗。同时,也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n附图说明\n[0006]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表冷器接管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表冷器接管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表冷器接管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空气处理机组控制原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07]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箱体1、隔板\n2、两个送风机3、热回收器4、排风管10、管道13、回风进风口14、热回收器的排风口15、上出风口16、下出风口17、上进风口18、下进风口19、上层处理机组20、下层处理机组21、第一风量调节阀F1、第二风量调节阀F2、第三风量调节阀F3、高温冷源供水L2和低温冷源供水L1,隔板2设置在箱体1的中间并将箱体1分为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热回收器4固定在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之间且位于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的入口内侧,上出风口16和下出风口17分别固定在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的出口一侧上,两个送风机3分别设置在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内的出口处,上进风口18和下进风口19分别固定在上箱体11和下箱体\n12的入口一侧上,热回收器的排风口15固定在热回收器4出口一侧的上箱体11上,隔板2的上部即是上层处理机组20,隔板2的下部即是下层处理机组21,上层处理机组20包括上层加湿器5、上层加热盘管6和上层表冷器7,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上层表冷器7、上层加热盘管6和上层加湿器5,下层处理机组21包括下层加湿器25、下层加热盘管26和下层表冷器27,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下层表冷器27、下层加热盘管26和下层加湿器25,回风进风口14固定在上层处理机组20初端的上箱体11上,管道13的一端与回风进风口14相连通,管道13的另一端与第三风量调节阀F3的一端相连通,第三风量调节阀F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风量调节阀F2的一端和排风管10相连通,第二风量调节阀F2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上进风口18相连通,第一风量调节阀F1设置在排风管10上。上层处理机组20处理回风;下层处理机组21处理新风或新风加部分回风;热回收器4为双层机组的公用部分;上层表冷器7根据新风与回风除湿效率的不同,选择冷冻水处理顺序,经过除湿后的低温冷冻水,进入下层表冷器27对空气进行干式冷却,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n[0008] 上层表冷器7和下层表冷器27的接管方式一:见图2,如果回风的除湿效率高(容易除湿),则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一阀门7-1、第三阀门7-3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六阀门\n27-6、第八阀门27-8打开,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四阀门7-4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五阀门\n27-5关闭,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二阀门7-2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七阀门27-7用来调节流量;低温冷源供水L1(可以除湿)经过第三阀门7-3和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二接口23进入上层表冷器7中对空气冷却除湿,低温冷源回水H1经过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一接口22和第一阀门7-1流出;高温冷源供水L2(不能除湿)经过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八阀门27-8、第四接口29进入下层表冷器27中对空气干式冷却,高温冷源回水H2经过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三接口28和第六阀门27-6流出。反之,如果新风的除湿效率高(容易除湿),则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二阀门7-2、第四阀门7-4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五阀门27-5、第七阀门27-7打开,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一阀门7-1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八阀门27-8关闭,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三阀门7-3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六阀门27-6用来调节流量。\n[0009] 上层表冷器7和下层表冷器27的接管方式二:见图3,如果新风的除湿效率高(容易除湿),则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一阀门7-1、第三阀门7-3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六阀门27-6、第八阀门27-8关闭,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二阀门7-2、第四阀门7-4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五阀门27-5、第七阀门27-7打开,冷源供水L经过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七阀门27-7、第四接口29进入下层表冷器27中对新风冷却除湿后经过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三接口28和第五阀门27-5流出,之后经过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四阀门7-4和第二接口23进入上层表冷器7中对空气干式冷却,冷源回水H经过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一接口22和第二阀门7-2流出。反之,如果回风的除湿效率高(容易除湿),则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一阀门7-1、第三阀门7-3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六阀门27-6、第八阀门27-8打开,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二阀门7-2、第四阀门7-4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五阀门27-5、第七阀门27-7关闭。\n[0010] 上层表冷器7和下层表冷器27的接管方式三:见图4,如果回风的除湿效率高(容易除湿),则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三阀门7-3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五阀门27-5、第八阀门27-8打开,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四阀门7-4关闭,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一阀门7-1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七阀门27-7用来调节流量;如果新风的除湿效率高(容易除湿),则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一阀门7-1、第四阀门7-4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七阀门27-7打开,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八阀门27-8关闭,上层表冷器7上的第三阀门7-3和下层表冷器27上的第五阀门27-5用来调节流量。\n[0011]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它增加有两个初端过滤器9,两个初端过滤器9分别设置在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内的热回收器4的两个进风口的前侧。两个初端过滤器9用于滤掉进风中的杂质,使空气更为清新。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n[0012]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它增加有回风过滤器8,回风过滤器8设置在上箱体11内的上层处理机组20的入口端上。回风过滤器8用于滤掉进风中的杂质,使空气更为清新。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法律信息
- 2013-02-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24F 3/044
专利号: ZL 200810209839.0
申请日: 2008.12.30
授权公告日: 2010.06.16
- 2010-06-16
- 2009-07-22
- 2009-05-2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8-12-03
|
2007-06-01
| | |
2
| | 暂无 |
2008-05-1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