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 |
申请号 | CN201410091376.8 | 申请日期 | 2014-03-12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6859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IPC分类号 | B;2;5;B;2;7;/;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深圳市奥斯珂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雪象社区上雪科技工业城北区二号M栋6楼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深圳市奥斯珂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深圳市奥斯珂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尹春;胡朝阳 |
代理机构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新林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包括用于沿着工序方向将卡片U盘外壳从第一个工位依次地往下一个工位搬移的搬运卡片装置、用于装载多个卡片U盘外壳并将其内的卡片U盘外壳依次推送到搬运卡片装置上的推送卡片装置、用于掀开卡片U盘翻盖的顶吹装置、用于向已被掀开的卡片U盘翻盖进行自动点胶的点胶装置、用于将芯片自动安装到卡片U盘的翻盖内的加载芯片装置、用于对翻盖内的芯片进行纠正和压紧的纠正压紧装置、用于对已安装了芯片的卡片U盘翻盖进行自动合盖操作的合盖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整台设备运作的控制装置。本发明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可实现卡片U盘的自动组装,从而提高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且保障生产质量。
1.一种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搬运卡片装置,其上设置有多个工位且用于沿着工序方向将卡片U盘外壳从第一个工位依次地往下一个工位搬移;
一推送卡片装置,用于装载多个卡片U盘外壳并将其内的卡片U盘外壳依次推送到搬运卡片装置上的第一个工位处;
一顶吹装置,其包括一用于顶起卡片U盘翻盖的顶起机构以及一用于向已被顶起的翻盖进行吹气的吹气机构;
一点胶装置,其用于向已被掀开的卡片U盘翻盖进行自动点胶;
一加载芯片装置,用于将芯片自动安装到已点入胶水的卡片U盘的翻盖内;
一纠正压紧装置,用于对翻盖内的芯片进行纠正和压紧;
一合盖装置,用于对已安装了芯片的卡片U盘翻盖进行自动合盖操作;以及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整台设备的运作;
其中,所述推送卡片装置、顶吹装置、点胶装置、加载芯片装置、纠正压紧装置及合盖装置沿着所述工序方向依次设置在与搬运卡片装置上不同工位相对应的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卡片装置包括:
一第一弹夹,所述第一弹夹设置有一收容槽以收容竖直叠放的多个卡片U盘外壳,所述第一弹夹的两相对侧壁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均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以及
一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可经所述第一槽口伸入所述收容槽内的推板及用于驱动该推板进出所述收容槽的第一驱动件,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推板可伸入所述收容槽内而将卡片U盘外壳从第二槽口推出到所述搬运卡片装置的第一工位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卡片装置还包括:
一支座,所述支座安装在一机架上;
一第二弹夹,所述第二弹夹与所述第一弹夹的结构相同且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座上;以及
一感应器,安装在所述支座的一侧以检测所述第一弹夹或所述第二弹夹内是否有卡片U盘外壳;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根据所述感应器的检测结果来驱动所述第一弹夹和第二弹夹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推板对准所述第一弹夹的第一槽口,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推板对准所述第二弹夹的第一槽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卡片装置包括:
一基座,所述基座安装在一机架上;
多个卡片载具,所述多个卡片载具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以形成多个所述工位;
多个卡片吸附治具,所述多个卡片吸附治具分别位于多个卡片载具的上方且与多个卡片载具相对应以吸附或释放相应卡片载具内的卡片U盘;
一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多个卡片吸附治具相连以驱动所述多个卡片吸附治具同步地相对于卡片载具上下移动;以及
一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平移驱动机构也与所述多个卡片吸附治具相连以驱动所述多个卡片吸附治具同步地相对于卡片载具沿着工序方向来回平移某一距离,其中,每次平移的距离为相邻两卡片载具内卡片U盘的中心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吸附治具包括一吸附板、一设置在吸附板顶部的吸附气嘴及至少一设置在吸附板底部的吸盘,所述吸盘与吸附气嘴相连通,所述吸附气嘴连接至一真空气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卡片载具中的一个卡片载具为顶吹卡片载具,与该顶吹卡片载具相对应的卡片吸附治具为顶吹吸附治具,所述顶吹卡片载具上形成有一缺口,所述缺口设于与卡片U盘的翻盖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顶起机构包括一顶起板及一第三驱动件,所述顶起板设置在所述顶吹卡片载具的下方且对着所述顶吹卡片载具的缺口,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顶起板相连且可驱动所述顶起板沿垂直于所述卡片U盘的方向上下移动而将所述卡片U盘的翻盖顶起,所述吹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吹吸附治具上的一吹气气嘴及一出气孔,所述出气孔朝向所述翻盖可被掀开的一侧且与所述吹气气嘴相连通,所述吹气气嘴连接至一导气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纠正压紧装置包括一支架、一第四驱动件及一连接在所述第四驱动件下端的工作头,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第四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可相对该支架在一最高位置和一最低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第四驱动件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工作头将压在卡片U盘翻盖的位置以对翻盖内的芯片进行纠正和压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装置为一助力板,所述助力板位于卡片U盘翻盖所在的一侧,所述助力板上形成有一第一斜面和一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沿着所述工序方向的一侧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斜面垂直于水平面且从所述第一斜面的内侧末端向翻盖盖合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斜面的内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斜面的上侧边缘平滑相连。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芯片装置包括:
至少一芯片载具,所述所述芯片载具用于承载多个芯片;
一动力箱,所述芯片载具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动力箱上,所述动力箱内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以驱动所述芯片载具在所述动力箱上沿着与工序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
一横梁,所述横梁横跨在所述动力箱的上方且垂直于所述工序方向;
一芯片吸附治具,所述芯片吸附治具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以取放芯片载具内的芯片;以及
一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且与所述芯片吸附治具相连以驱动所述芯片吸附治具将芯片载具内的芯片移至已点入胶水的卡片U盘翻盖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装置为一点胶机,所述点胶机安装在所述横梁的末端,当卡片U盘被传送到所述点胶装置所对应的工位时,所述点胶装置的点胶头对准已被掀开的卡片U盘翻盖。
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平面式卡片U盘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用于平面式卡片U盘生产工艺中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n背景技术\n[0002] “卡片U盘”又称“卡片概念U盘”和“名片概念U盘”,通常由ABS材料制成,其外观和标准银行卡一样,长宽为85*52mm,厚度为1.2-2mm。卡片U盘通常包括一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存储芯片,根据其打开1存储芯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插拔式和翻转式两种类型的卡片U盘。图1和图2所示为目前常用的翻转式卡片U盘1,其包括一卡片外壳11,该卡片外壳11上设置有一矩形凹槽12且一与该矩形凹槽相对应的矩形翻盖13,存储芯片14固定在该翻盖的收容槽内,翻盖13可相对于外壳11旋转而扣合在卡片外壳11上,从而将存储芯片14收容于卡片外壳11的矩形凹槽12内。\n[0003] 卡片U盘因具有如下优点而成为广受欢迎的产品:1.具有防水功能:卡片U盘泡在水里一整天,拿出来依然可以读出里面的重要资料;2.容量多样:容量可以做到512M、\n1G、2G、4G、8G、16G,甚至可以做到32G;3.携带方便:像信用卡和银行卡一样,方便携带,而且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较长;4.具有广告作用:卡片U盘可双面彩印各种图案,优盘里面可以植入自动播放视频或客户删不掉的宣传文件,有些企业用它可以用来送礼又有宣传作用。\n[0004] 然而,在卡片U盘组装行业内,现有对卡片U盘的组装方式都是采用手工流水线操作,例如进行人工自行取料(卡片U盘外壳)、打开翻盖、点胶、固定芯片、扣合翻盖等一系列人工操作。上述人工组装卡片U盘的操作方式所需人员较多,生产成本较大,而且由于人工的不确定性,质量与数量也不能得到保证。\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且保障质量。\n[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其包括一搬运卡片装置,其上设置有多个工位且用于沿着工序方向将卡片U盘外壳从第一个工位依次地往下一个工位搬移;一推送卡片装置,用于装载多个卡片U盘外壳并将其内的卡片U盘外壳依次推送到搬运卡片装置上的第一个工位处;一顶吹装置,其包括一用于顶起卡片U盘翻盖的顶起机构以及一用于向已被顶起的翻盖进行吹气的吹气机构;\n一点胶装置,其用于向已被掀开的卡片U盘翻盖进行自动点胶;一加载芯片装置,用于将芯片自动安装到已点入胶水的卡片U盘的翻盖内;一纠正压紧装置,用于对翻盖内的芯片进行纠正和压紧;一合盖装置,用于对已安装了芯片的卡片U盘翻盖进行自动合盖操作;以及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整台设备的运作。其中,所述推送卡片装置、顶吹装置、点胶装置、加载芯片装置、纠正压紧装置及合盖装置沿着所述工序方向依次设置在与搬运卡片装置上不同工位相对应的位置处。\n[0007] 优选地,所述推送卡片装置包括:一第一弹夹,所述第一弹夹设置有一收容槽以收容竖直叠放的多个卡片U盘外壳,所述第一弹夹的两相对侧壁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均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以及一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可经所述第一槽口伸入所述收容槽内的推板及用于驱动该推板进出所述收容槽的第一驱动件,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推板可伸入所述收容槽内而将卡片U盘外壳从第二槽口推出到所述搬运卡片装置的第一工位上。\n[0008] 优选地,所述推送卡片装置还包括:一支座,所述支座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一第二弹夹,所述第二弹夹与所述第一弹夹的结构相同且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座上;以及一感应器,安装在所述支座的一侧以检测所述第一弹夹或所述第二弹夹内是否有卡片U盘外壳。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根据所述感应器的检测结果来驱动所述第一弹夹和第二弹夹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推板对准所述第一弹夹的第一槽口,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推板对准所述第二弹夹的第一槽口。\n[0009] 优选地,所述搬运卡片装置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多个卡片载具,所述多个卡片载具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以形成多个所述工位;多个卡片吸附治具,所述多个卡片吸附治具分别位于多个卡片载具的上方且与多个卡片载具相对应以吸附或释放相应卡片载具内的卡片U盘;一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多个卡片吸附治具相连以驱动所述多个卡片吸附治具同步地相对于卡片载具上下移动;以及一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平移驱动机构也与所述多个卡片吸附治具相连以驱动所述多个卡片吸附治具同步地相对于卡片载具沿着工序方向来回平移某一距离,其中,每次平移的距离为相邻两卡片载具内卡片U盘的中心距离。\n[0010] 优选地,所述卡片吸附治具包括一吸附板、一设置在吸附板顶部的吸附气嘴及至少一设置在吸附板底部的吸盘,所述吸盘与吸附气嘴相连通,所述吸附气嘴连接至一真空气管。\n[0011] 优选地,所述多个卡片载具中的一个卡片载具为顶吹卡片载具,与该顶吹卡片载具相对应的卡片吸附治具为顶吹吸附治具,所述顶吹卡片载具上形成有一缺口,所述缺口设于与卡片U盘的翻盖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顶起机构包括一顶起板及一第三驱动件,所述顶起板设置在所述顶吹卡片载具的下方且对着所述顶吹卡片载具的缺口,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顶起板相连且可驱动所述顶起板沿垂直于所述卡片U盘的方向上下移动而将所述卡片U盘的翻盖顶起,所述吹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吹吸附治具上的一吹气气嘴及一出气孔,所述出气孔朝向所述翻盖可被掀开的一侧且与所述吹气气嘴相连通,所述吹气气嘴连接至一导气管。\n[0012] 优选地,所述纠正压紧装置包括一支架、一第四驱动件及一连接在所述第四驱动件下端的工作头,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第四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可相对该支架在一最高位置和一最低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第四驱动件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工作头将压在卡片U盘翻盖的位置以对翻盖内的芯片进行纠正和压紧。\n[0013] 优选地,所述合盖装置为一助力板,所述助力板位于卡片U盘翻盖所在的一侧,所述助力板上形成有一第一斜面和一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沿着所述工序方向的一侧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斜面垂直于水平面且从所述第一斜面的内侧末端向翻盖盖合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斜面的内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斜面的上侧边缘平滑相连。\n[0014] 优选地,所述加载芯片装置包括:至少一芯片载具,所述所述芯片载具用于承载多个芯片;一动力箱,所述芯片载具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动力箱上,所述动力箱内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以驱动所述芯片载具在所述动力箱上沿着与工序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一横梁,所述横梁横跨在所述动力箱的上方且垂直于所述工序方向;一芯片吸附治具,所述芯片吸附治具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以取放芯片载具内的芯片;以及一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且与所述芯片吸附治具相连以驱动所述芯片吸附治具将芯片载具内的芯片移至已点入胶水的卡片U盘翻盖内。\n[0015] 优选地,所述点胶装置为一点胶机,所述点胶机安装在所述横梁的末端,当卡片U盘被传送到所述点胶装置所对应的工位时,所述点胶装置的点胶头对准已被掀开的卡片U盘翻盖。\n[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可用于卡片U盘组装工艺中以取代绝大部分人工操作,使用时仅需利用人工在弹夹内批量装入卡片U盘外壳以及在芯片载具上装上批量的芯片,设备启动后可自动地实现推送卡片、搬运卡片、顶起卡片U盘翻盖、点胶、放芯片、纠正压紧及自动合盖等一系列操作,从而自动完成整个卡片U盘的组装。本发明所提供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可减少人力,提高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且保障生产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n[0017]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n附图说明\n[0018] 图1为现有卡片U盘的结构示意图。\n[0019] 图2为图1所示卡片U盘的另一示意图,其展示了装载有芯片的翻盖打开后的状态。\n[0020] 图3为本发明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一实施例的主视图。\n[0021] 图4为图3所示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的俯视图。\n[0022] 图5为图3所示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的右视图。\n[0023] 图6为图3所示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的部分结构立体图。\n[0024] 图7为图6所示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的另一角度立体图\n[0025] 图8为图3所示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中推送卡片装置的立体图。\n[0026] 图9为图8所示推送卡片装置中A部分的放大图。\n[0027] 图10为图8所示推送卡片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n[0028] 图11为图10所示推送卡片装置中B部分的放大图。\n[0029] 图12为图8所示推送卡片装置进行弹夹切换后的使用状态图。\n[0030] 图13为图12所示推送卡片装置中C部分的放大图。\n[0031] 图14为图3所示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其主要展示了搬运卡片装置、顶吹装置、纠正压紧装置及合盖装置。\n[0032] 图15为图14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n[0033] 图16为图14所示顶吹装置的示意图。\n[0034] 图17为图14所示顶吹装置和搬运卡片装置相互配合的示意图。\n[0035] 图18至图21为图7所示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的部分结构的不同角度立体图,其主要展示了点胶装置和加载芯片装置。\n[0036] 图22为图18所示D部分的内部结构放大图。\n[0037] 图23为图21所示E部分的放大图。\n[0038] 图24为图3所示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中纠正压紧装置的立体图,其展示了第四驱动件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状态。\n[0039] 图25为图24所示纠正压紧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其展示了第四驱动件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状态。\n[0040] 图26和图27为图3所示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中合盖装置用于实现卡片U盘自动合盖的示意图。\n[0041] 图28为图26所示自动合盖助力板的正面示意图。\n[0042] 图29为图26所示自动合盖助力板的顶面示意图。\n[0043] 图30为图26所示自动合盖助力板的右侧面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4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n[0045] 请参照图3至图7,本实施例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10包括推送卡片装置100、搬运卡片装置200、顶吹装置300、点胶装置400、加载芯片装置500、纠正压紧装置600、合盖装置700、控制装置800、机架910及透明防尘罩920。其中,所述搬运卡片装置200、推送卡片装置100、顶吹装置300、点胶装置400、加载芯片装置500、纠正压紧装置600及合盖装置\n700均设置在所述机架910上且置于所述透明防尘罩920之内。所述控制装置800也置于所述透明防尘罩920之内且固定在所述透明防尘罩920的顶部以方便用户操作。用户可通过操作控制装置800来启动设备10,设备启动后,推送卡片装置100、搬运卡片装置200、顶吹装置300、点胶装置400、加载芯片装置500、纠正压紧装置600及合盖装置700可以依照卡片U盘1的组装工艺流程的需要依次或同时进行工作。\n[0046] 参照图8至图13,在某些实施例中,推送卡片装置100包括第一弹夹110及第一驱动机构130。其中,所述第一弹夹110呈竖直纵向伸长的长条体,其内设置有一收容槽以收容竖直叠放的多个卡片U盘外壳11,其顶面开设有可放入卡片U盘外壳11的顶面开口\n111,而其两相对侧壁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槽口112和第二槽口113。所述第一槽口112和第二槽口113均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0包括推板131及第一驱动件132,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132与所述推板131相连以驱动所述推板131水平移动。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32的驱动下,所述推板131可经过所述第一弹夹110的第一槽口112伸入其收容槽内而将卡片U盘外壳11从第二槽口113推出。\n[0047] 为了更好地定位推板131,本实施例的推送卡片装置100还包括一定位件140,所述定位件140设置在第一弹夹110的一侧,其包括上夹板141和下夹板142,上下两夹板之间形成有刚好可供推板131通过的通道,该通道与第一槽口112相对准,所述推板131插入该通道内,从而定位在上夹板141和下夹板142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槽口112相对准。\n[0048] 为了保证产品的连续性生产,本实施例的推送卡片装置100还包括有第二弹夹\n120和第二驱动件133,所述定位件140的上方设置有感应器150以检测所述第一弹夹110(或第二弹夹120)内是否有卡片U盘外壳11,若第一弹夹110(或第二弹夹120)内的卡片U盘外壳11已推送完毕,则第二驱动件133会驱使第二弹夹120来取代第一弹夹110(或是由第一弹夹110来取代第二弹夹12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150采用光纤检测器\n150来实现,所述第二弹夹120与所述第一弹夹11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夹110和第二弹夹120并列地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支座160上。所述支座160包括底座161和底板162,所述第一弹夹110和第二弹夹120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板162上。所述底板162安装在底座161的滑轨161a上,所述第二驱动件133可根据所述光纤检测器150的检测结果来驱动所述底板162在所述滑轨161a上来回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弹夹110和第二弹夹120在一第一位置(如图8所示)和一第二位置(如图12所示)之间切换。当第一弹夹110内还卡片U盘外壳11时,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推板131对准所述第一弹夹110的第一槽口112,对第一弹夹110内的壳体进行推送;当光纤检测器150检测到第一弹夹110内已没有壳体时,第二驱动件133会实现弹夹的切换,使得两弹夹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所述推板131对准所述第二弹夹120的第一槽口112,继续进行壳体的推送,从而实现连续的稳定的供料。\n[0049]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132和第二驱动件133均采用气缸来实现。\n[0050] 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夹110的另一侧壁形成有一纵向延伸的可供手指伸入的侧面开口114(第二弹夹120的另一侧壁形成有一纵向延伸的可供手指伸入的侧面开口124),所述侧面开口114与所述顶面开口111相连通,从而,在进行人工放料(卡片U盘外壳11)时若出现卡片摆放不齐,可通过手指进行调整。\n[0051] 参照图14至图17,本实施例的搬运卡片装置200包括基座210、设置在基座210上的多个卡片载具220、位于卡片载具220上方的多个卡片吸附治具230、用于驱动多个卡片吸附治具230同步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240及用于驱动多个卡片吸附治具230同步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250。其中,本实施例的平移驱动机构250上设置有位移缓冲器260,以便调试卡片吸附治具230左右平移的位置且起到静音作用。\n[0052]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卡片载具220内均形成有一刚好可收容卡片U盘1的凹槽221,多个卡片载具220依次设置在基座210上以形成多个加工工位。其中,第一个工位所对应的卡片载具220的一侧设置有一卡片定位机构270,所述卡片定位机构270包括外壳夹板271、气缸272及卡片感应光纤273。所述卡片感应光纤273用于感应第一个工位所对应的卡片载具220内是否有卡片U盘外壳11,若其内没有卡片U盘外壳11则推送卡片装置100会将其内的卡片U盘外壳11推送到该卡片载具220的凹槽221内。所述气缸\n272与外壳夹板271相连以驱使外壳夹板271伸出在第一个工位所对应凹槽221的上方以便将推送卡片装置100推送来的卡片U盘外壳11定位在该凹槽221内,或是从该位置中抽离以便卡片U盘外壳11被传送到下一个工位。\n[0053]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卡片吸附治具230包括吸附板231、设置在吸附板231顶部的吸附气嘴232及设置在吸附板231底部的两吸盘233,该两吸盘233与吸附气嘴232相连通,吸附气嘴232与一真空气管(图未示)相连通,基于此结构设计的卡片吸附治具230可真空吸附或释放相应卡片载具220内的卡片U盘1。本实施例中,多个卡片吸附治具230上远离卡片U盘翻盖13的一侧均连接到一条形板230a上且沿着所述条形板230a排列成一直线,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40和平移驱动机构250均与所述条形板230a相连以驱动所述条形板230a运动。具体地,在升降驱动机构240的驱动下,多个卡片吸附治具230可同步地相对于卡片载具220上下移动,在平移驱动机构250的驱动下,多个卡片吸附治具230可同步地相对于卡片载具220沿着工序方向来回平移某一距离,其中,每次平移的距离为相邻两卡片载具220内卡片U盘1的中心距离。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搬运卡片装置200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卡片U盘1的搬运:多个卡片吸附治具230同时下移,吸附相应卡片载具220内的卡片U盘1,上移离开卡片载具220,平移到下一个卡片载具220的上方,最后下移并释放卡片U盘1,从而将卡片U盘1从这一工位搬运到下一工位,以此方式可实现卡片U盘1的连续传送。\n[0054] 参照图16至图17,在某些实施例中,顶吹装置300包括一用于顶起卡片U盘翻盖\n13的顶起机构310以及一用于向已被顶起的翻盖13进行吹气的吹气机构320。具体地,所述多个卡片载具220中大致位于中间位置的卡片载具220为顶吹卡片载具220,与该顶吹卡片载具220相对应的卡片吸附治具230为顶吹卡片吸附治具230。所述顶吹卡片载具220的凹槽221内与卡片U盘的翻盖13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缺口。所述顶起机构310包括一顶起板311、一第三驱动件312及连接所述顶起板311和第三驱动件312的连接件313,其中的顶起板311设置在所述卡片载具220的下方且对着所述卡片载具220的缺口以便顶起板311可经过该缺口与翻盖13接触。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312采用气缸来实现,其与顶起板311相连且可驱动所述顶起板311沿垂直于所述卡片U盘1的方向上下移动而将所述卡片U盘的翻盖13顶起。本实施例的顶吹卡片吸附治具230还包括与所述吸附板\n231相连的压板234,所述压板234包括两压脚,两所述压脚分别位于卡片U盘翻盖13的两侧以将卡片U盘1压紧在卡片载具220上。所述吹气机构320包括吹气气嘴321及出气孔\n322,所述出气孔322设置在压板134上且朝向所述翻盖13可被掀开的一侧(也即与翻盖13转轴相对的一侧),所述出气孔322与吹气气嘴321相连通,所述吹气气嘴321设置在顶吹卡片吸附治具230的吸附板231上且连通到一导气管以便向翻盖13进行吹气(图未示)。\n[0055] 参照图18至图23,在某些实施例中,点胶装置400采用现有的点胶机来实现;加载芯片装置500包括两芯片载具510、动力箱520、横梁530、芯片吸附治具540及第三驱动机构550。\n[0056] 其中,点胶装置400安装在横梁530上,其点胶头410对准已被掀开的卡片U盘翻盖13,在点胶气缸420的驱动下,点胶头410将会自动按照预先设置的胶量对卡片U盘翻盖13进行点胶,已被点入胶水的卡片U盘外壳11将会被自动搬运到下一个工位以等待安装芯片。\n[0057] 两芯片载具510可拆卸地安装在动力箱520上,动力箱520内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580以驱动芯片载具510沿着动力箱520移动。横梁530横跨在动力箱520的上方且其一末端悬空在待安装芯片的卡片U盘1的上方,芯片吸附治具540设置在横梁530上用于取放芯片载具510内的芯片,而第三驱动机构550设置在横梁530且与芯片吸附治具540相连以驱动芯片吸附治具540沿着横梁530移动而将芯片载具510内的多个芯片依次搬移至卡片U盘的翻盖13内。\n[0058] 在某些实施例中,芯片载具510上设置有多个芯片收容槽,多个芯片放置在芯片收容槽后在芯片载具510上呈矩阵式分布,所述芯片收容槽所形成的矩阵的每一列均与所述工序方向D1相平行;所述芯片收容槽所形成的矩阵的每一行均与所述横梁53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两芯片载具510的底部设置有磁铁,以磁性吸附的方式安装在动力箱520上,所述动力箱520呈长条状,其靠近顶吹装置300的一侧设置有一挡风板521以避免吹气机构\n320吹出的气体将芯片载具510上的芯片吹落,动力箱520内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580以驱动所述芯片载具510在所述动力箱520上沿着动力箱520的长度方向且与工序方向D1平行且反向的方向移动(可理解地,芯片载具510的移动方向也可与工序方向D1平行同向),同时,动力箱520内还设置有多个光电开关522以感应芯片载具510的位置,从而方便第二驱动机构580调整芯片载具510的位置。如图22所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80由传送杆581、带轮582、链条583等结构组成,其具体结构和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n[0059] 在某些实施例中,横梁530由一支柱560支撑着且横跨在动力箱520的上方并垂直于所述工序方向D1。所述芯片吸附治具540连接至一外部真空气管(图未示)以便对芯片载具510内的芯片进行真空吸附,所述横梁530上还设置有与该芯片吸附治具540相配合使用的真空压力表570,以便显示该芯片吸附治具540内的真空压力数据,当压力不达标时,说明未吸附到芯片(芯片槽内未放入芯片),在第三驱动机构550的控制下,芯片吸附治具540自动切换到芯片载具510的下一个芯片收容槽。所述第三驱动机构550包括气缸\n551、连接件552、链条553及伺服马达554。其中,所述链条153沿着所述横梁530分布,所述气缸151与芯片吸附治具540相连以驱动所述芯片吸附治具540相对于横梁530上下移动,从而从芯片载具510内取出芯片,所述连接件152与所述芯片吸附治具540相连且与所述链条553相啮合,所述伺服马达554安装在横梁530上以通过驱动链条553来驱使芯片吸附治具540沿着横梁530进行平移,从而将所吸附的芯片移到已经点入胶水的卡片U盘翻盖13内,实现芯片自动加载。\n[0060] 当已被点入胶水的卡片U盘1被自动搬运到下一个工位以等待安装芯片时,加载芯片装置500的第三驱动机构550驱动芯片吸附治具540下移到芯片载具510上的某一个芯片上以将该芯片吸起,接着上移复位,然后将沿着横梁530移动到其末端而位于卡片U盘翻盖13的上方,此时,芯片吸附治具540再次下移而将芯片放入到卡片U盘的翻盖13内,从而完成一个芯片的安装。同理,当下一个卡片U盘1被传送到该工位时,在第三驱动机构\n550的驱动下,芯片吸附治具540将芯片载具510中同一行的下一个芯片搬运到上述卡片U盘的翻盖13内。而当一整行的芯片被搬运完之后,第二驱动机构580将驱动芯片载具510移动以使芯片吸附治具540可搬运下一行的芯片,以此类推,芯片载具510上的所有芯片可依次被加载到处于加工流水线上的不同卡片U盘内。\n[0061] 参照图24至图25,在某些实施例中,纠正压紧装置600包括支架610、设置在所述支架610上的第四驱动件620及连接在所述第四驱动件620下端的工作头63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610包括一竖直杆611和一横杆612而呈倒放的L形结构,该结构一体成型。所述横杆612的末端形成有一斜面(图标613表示该斜面的一边缘),该斜面上形成有两滑轨(图未示,但其为常见结构)。本实施例的第四驱动件620采用气缸来实现,所述气缸的一个侧面上形成两滑槽621,通过该两滑槽与支架610的斜面上两滑轨的相互配合,气缸可安装在支架610的斜面上且可相对该斜面在一最高位置(图24所示)和一最低位置(图\n25所示)之间移动。如图4所示,当所述第四驱动件620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四驱动件\n620上的工作头630将压在芯片槽15的位置,对芯片槽15上的芯片进行纠正和压紧。本实施中,安装在气缸下端的工作头630为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结构的顶面固定在所述气缸的底面上。优选地,所述圆柱体工作头630采用优力胶制成以避免下压芯片14时对芯片\n14造成损伤。\n[0062] 参照图26至图30,在某些实施例中,合盖装置700由一助力板700来实现,该助力板700包括一竖直部710及从该竖直部710的顶部延伸出来的延伸部720,所述延伸部720与所述竖直部710相互垂直,其中,竖直部710垂直于水平面,而延伸部720的顶面721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竖直部710上形成有一第一斜面711,所述第一斜面7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其朝向延伸部720由下向上延伸并且平滑连接到延伸部720的顶面721。而所述延伸部720上形成有一第二斜面722,所述第二斜面722垂直于水平面且从所述第一斜面711的内侧末端延伸出去而构成所述延伸部720的一个侧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711的内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斜面722的上侧边缘平滑相连。具体地,所述助力板700是安装在搬运卡片装置200上位于卡片U盘翻盖13打开的一侧,则所述第一斜面711是沿着所述卡片U盘1传送方向(如图中的箭头D1所示)的一侧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斜面722是从所述第一斜面711的内侧末端向翻盖13盖合方向(如图中的箭头D2所示)的一侧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面7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该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29°到35°之间,所述第二斜面\n722与水平面的垂直面之间的夹角为β,其取值范围为42°到48°之间。而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71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2°,所述第二斜面722与水平面的垂直面之间的夹角β设置为45°。基于上述结构设计,助力板700可对从上一工序(自动纠正和压紧操作)传送来的卡片U盘1进行自动合盖操作。\n[0063]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的工作原理。\n[0064] 在启动设备之前,首先需要利用人工在弹夹内装入批量的卡片U盘外壳11,以及在芯片载具510上装上批量的芯片14。操作控制装置800来启动设备,设备启动后,弹夹内的卡片U盘外壳11将被自动地推送到搬运卡片装置200的第一个工位上,接着,卡片U盘外壳11将不断得被传送到下一工位,当其被传送到顶吹装置300所对应的工位时,其翻盖\n13将会在顶起机构310和吹气机构320的共同作用下而被掀开,在传送到下一工位时,点胶装置400向翻盖13内点入预设份量的胶水,点胶操作后卡片U盘外壳11又被传送下一工位,此时,芯片载具510上的一个芯片将被搬运到该U盘外壳的翻盖13内,接着,装有芯片\n14的卡片U盘1被传送到下一个工位以进行芯片14的纠正和压紧,经过纠正压紧后的卡片U盘1在送往下一个工位的过程中会受到助力板700的作用,从而实现自动合盖。至此,一个卡片U盘1组装完成,将由传送带930输送到透明防尘罩920之外由人工进行收集。\n[0065] 综上所述,本发明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可用于卡片U盘组装工艺中以取代绝大部分人工操作,使用时仅需利用人工在弹夹内批量装入卡片U盘外壳以及在芯片载具上装上批量的芯片,设备启动后可自动地实现推送卡片、搬运卡片、顶起卡片U盘翻盖、点胶、放芯片、纠正压紧及自动合盖等一系列操作,从而自动完成整个卡片U盘的组装。本发明所提供的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可减少人力,提高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且保障生产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n[0066]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自动组装卡片U盘设备的弹夹数量、芯片载具数量并不限于上述情况,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更。其中,平移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点胶机等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本发明中不再赘述。\n[0067]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发明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法律信息
- 2022-02-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25B 27/00
专利号: ZL 201410091376.8
申请日: 2014.03.12
授权公告日: 2015.10.28
- 2015-10-28
- 2014-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25B 27/00
专利申请号: 201410091376.8
申请日: 2014.03.12
- 2014-06-1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8-06-10
| | |
2
| | 暂无 |
2014-03-12
| | |
3
| |
2013-09-18
|
2013-05-20
| | |
4
| |
2006-06-07
|
2005-07-22
| | |
5
| |
2005-09-14
|
2005-02-06
| | |
6
| | 暂无 |
2010-12-0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