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解模组和加酸模组;
所述消解模组包括:消解壳体(1)、挡板机构和消解机构;所述消解壳体(1)内部中空设置;所述消解机构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内且靠近所述消解壳体(1)的底部位置;所述消解壳体(1)上对应所述消解机构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消解壳体(1)内部连通的进料口,所述挡板机构对应所述进料口设置;
所述加酸模组包括:三轴加酸机构和升降封闭机构;所述三轴加酸机构靠近所述消解壳体(1)设置,所述消解壳体(1)上对应所述三轴加酸机构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消解壳体(1)内部连通的加酸口,所述升降封闭机构对应所述加酸口设置;
所述挡板机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料口;所述升降封闭机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加酸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解机构包括:支撑架(210)和设在所述支撑架(210)上的层叠导热模块;
所述支撑架(210)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底部,所述层叠导热模块与所述消解壳体(1)底部之间设有一段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导热模块包括:保温加热壳体(2)、加热油盘(201)、第一导热板(203)和第二导热板(204);
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设在所述支撑架(210)上,且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顶部开口设置,所述加热油盘(201)上表面开口设置,且所述加热油盘(201)设在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内靠近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底部的位置;
所述第一导热板(203)水平罩设在所述加热油盘(201)的开口处,所述第二导热板(204)水平罩设在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导热板(204)下表面紧靠所述第一导热板(203)上表面;
所述第二导热板(204)上表面设有若干器皿槽(205);所述支撑架(210)上对应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下表面的位置均匀安装有若干加热单元,若干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下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导热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油盘(201)上表面设有蛇形油槽(206),所述加热油盘(201)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蛇形油槽(206)连通的第一进油口;所述消解壳体(1)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进油口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油口连通的第二进油口(207);所述消解壳体(1)侧壁上高于所述第二导热板(204)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消解壳体(1)内部连通的抽气口(208),所述抽气口(208)上连接有抽气装置;
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与所述加热油盘(201)外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保温棉层;
所述第一导热板(203)基于导热砂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导热板(204)基于石墨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框架、透明挡板(109)以及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内的第二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
所述第二固定框架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侧壁上对应所述层叠导热模块的位置;所述第一固定框架沿所述进料口的边缘处设置;
所述活动框架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之间的位置,且所述活动框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框架铰接;
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对应所述进料口的位置设有安装区域,所述透明挡板(109)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所述安装区域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口包括:第一进料口(101)和第二进料口(102);所述第一进料口(101)开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上表面,所述第二进料口(102)开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的前表面,且所述第二进料口(102)衔接于所述第一进料口(101);
所述第二固定框架包括:分别竖直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两侧侧壁上的两个第一竖直链(103);一个所述第一竖直链(103)靠近所述第二导热板(204)并远离所述第一进料口(101)设置,另一个所述第一竖直链(103)靠近所述第一进料口(101)并远离所述第二导热板(204)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竖直链(103)均远离所述第二进料口(102)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包括:一对相互对称的L形件(104);所述L形件(104)与所述第一竖直链(103)一一对应,且所述L形件(104)一段对应所述第一进料口(10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L形件(104)另一端对应所述第二进料口(102)的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活动框架为一对第一水平链组,所述第一水平链组与所述L形件(104)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水平链组包括一对水平设置且中心对称的水平连接链(105);所述第一水平链组设在所述L形件(104)与所述第一竖直链(103)之间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水平链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链(103)以及所述L形件(104)上平行于所述第一竖直链(103)的一段铰接;
两个所述L形件(104)的上端之间通过沿所述第一进料口(10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横杆(106)连接,两个所述L形件(104)的下端之间通过沿所述第二进料口(102)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横杆(107)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06)与所述第二横杆(107)之间的区域为所述安装区域,所述第一横杆(106)和所述第二横杆(107)上对应所述安装区域的位置均开设有安装槽(10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轴加酸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块、第三动力模块、电控加酸模块(303)、平行于所述第二进料口(102)长度方向的第一滑轨(3)、平行于所述第一进料口(101)宽度方向的第三滑轨(302)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二进料口(102)宽度方向的第二滑轨(301);
所述第一滑轨(3)靠近所述消解壳体(1)的后表面设置,且所述第一滑轨(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动力模块靠近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且所述第一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模块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3)滑动;
所述第二滑轨(301)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且所述第二滑轨(301)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动力模块靠近所述第二滑轨(301)设置,且所述第二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模块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滑轨(301)滑动;
所述第三滑轨(302)远离所述第一滑轨(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上,且所述第三滑轨(302)朝向所述消解壳体(1)的一面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动力模块靠近所述第三滑轨(302)设置,且所述第三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所述第三动力模块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滑块沿所述第三滑轨(302)滑动;
所述电控加酸模块(303)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块朝向所述消解壳体(1)的一面上;所述第一滑轨(3)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滑轨(301)的长度均与所述第二导热板(204)的规格相匹配;
所述第三滑轨(302)的长度与所述消解壳体(1)的规格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酸口包括:第一加酸口(304)和第二加酸口(305);
所述第一加酸口(304)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的后表面且高于所述第一滑轨(3)以及所述层叠导热模块的位置;
所述第二加酸口(305)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朝向所述第三滑轨(302)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加酸口(305)靠近所述第一滑轨(3)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加酸口(304)连通;
所述第一加酸口(304)和所述第二加酸口(305)均避让所述第三滑轨(302)设置,且所述第一加酸口(304)的规格分别与所述第一滑轨(3)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滑轨(301)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加酸口(305)的规格与所述第三滑轨(302)的规格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封闭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307);
所述第一挡板平行于所述消解壳体(1)的后表面设置,且所述第一挡板紧靠所述第一加酸口(304)设置;所述第二挡板(307)平行于所述消解壳体(1)的侧壁设置,且所述第二挡板(307)紧靠所述第二加酸口(305)设置;
所述第一挡板处避让所述三轴加酸机构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升降模块,所述第一升降模块的升降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相背于所述第一加酸口(304)的一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升降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挡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所述第二挡板(307)处避让所述三轴加酸机构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升降模块(308),所述第二升降模块(308)的升降端与所述第二挡板(307)相背于所述第二加酸口(305)的一面连接,且所述第二升降模块(308)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挡板(307)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所述第一挡板的规格与所述第一加酸口(304)的规格相匹配,所述第二挡板(307)的规格与所述第二加酸口(305)的规格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7 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其特~
征在于:
所述加酸模组外罩设有保护壳(4),所述保护壳(4)衔接于所述消解壳体(1)设置,所述保护壳(4)内靠近所述第三滑轨(302)的位置设有控制仓;
所述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还包括:工控主机和与所述工控主机电连接的控制面板(401);所述工控主机设在所述控制仓内,所述控制面板(401)设在所述保护壳(4)前表面靠近所述第二进料口(102)的位置。
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解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n设备。\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技术中的消解仪所采用的加热模块均为电控加热,而其导热介质常采用石墨\n或石英板,这种消解仪会由于其导热介质的硬性材质和结构设计影响其加热的均匀度,从\n而影响消解处理精准度;同时,目前的消解仪中并没有对加酸机构进行相应的防腐蚀保护,\n且消解仪多采用一体化设计,长时间使用后,不便于清洗和维护,使用寿命较低,使用成本\n较高。\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是,目前消解仪导热介质的结构设计影响其消解处理精准\n度,且目前消解仪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便于清洗和维护,使用寿命较低以及使用成本较高的\n问题。\n[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油温加\n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包括:\n[0005] 消解模组和加酸模组;\n[0006] 所述消解模组包括:消解壳体、挡板机构和消解机构;所述消解壳体内部中空设\n置;所述消解机构设在所述消解壳体内且靠近所述消解壳体的底部位置;所述消解壳体上\n对应所述消解机构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消解壳体内部连通的进料口,所述挡板机构对\n应所述进料口设置;\n[0007] 所述加酸模组包括:三轴加酸机构和升降封闭机构;所述三轴加酸机构靠近所述\n消解壳体设置,所述消解壳体上对应所述三轴加酸机构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消解壳体内部连\n通的加酸口,所述升降封闭机构对应所述加酸口设置;\n[0008] 所述挡板机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料口;所述升降封闭机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n述加酸口。\n[0009]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消解机构包括:支撑架和设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层叠导\n热模块;\n[0010] 所述支撑架设在所述消解壳体底部,所述层叠导热模块与所述消解壳体底部之间\n设有一段距离。\n[0011]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层叠导热模块包括:保温加热壳体、加热油盘、第一导\n热板和第二导热板;\n[0012] 所述保温加热壳体设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保温加热壳体顶部开口设置,所述\n加热油盘上表面开口设置,且所述加热油盘设在所述保温加热壳体内靠近所述保温加热壳\n体底部的位置;\n[0013] 所述第一导热板水平罩设在所述加热油盘的开口处,所述第二导热板水平罩设在\n所述保温加热壳体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导热板下表面紧靠所述第一导热板上表面;\n[0014] 所述第二导热板上表面设有若干器皿槽;所述支撑架上对应所述保温加热壳体下\n表面的位置均匀安装有若干加热单元,若干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保温加热壳体下表面之间\n均设置有导热介质。\n[0015]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加热油盘上表面设有蛇形油槽,所述加热油盘一侧开\n设有与所述蛇形油槽连通的第一进油口;所述消解壳体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进油口的位置\n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油口连通的第二进油口;所述消解壳体侧壁上高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n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消解壳体内部连通的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上连接有抽气装置;\n[0016] 所述保温加热壳体与所述加热油盘外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保温棉层;\n[0017] 所述第一导热板基于导热砂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导热板基于石墨材料制成。\n[0018]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挡板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框架、透明挡板以及设在所述\n消解壳体内的第二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n[0019] 所述第二固定框架设在所述消解壳体侧壁上对应所述层叠导热模块的位置;所述\n第一固定框架沿所述进料口的边缘处设置;\n[0020] 所述活动框架设在所述消解壳体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和所述第二固定\n框架之间的位置,且所述活动框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框架铰\n接;\n[0021] 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对应所述进料口的位置设有安装区域,所述透明挡板可拆卸\n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所述安装区域上。\n[0022]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进料口包括: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n口开设在所述消解壳体上表面,所述第二进料口开设在所述消解壳体的前表面,且所述第\n二进料口衔接于所述第一进料口;\n[0023] 所述第二固定框架包括:分别竖直设在所述消解壳体两侧侧壁上的两个第一竖直\n链;一个所述第一竖直链靠近所述第二导热板并远离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另一个所述第\n一竖直链靠近所述第一进料口并远离所述第二导热板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竖直链均远离\n所述第二进料口设置;\n[0024] 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包括:一对相互对称的L形件;所述L形件与所述第一竖直链一\n一对应,且所述L形件一段对应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L形件另一端对应所\n述第二进料口的宽度方向设置;\n[0025] 所述活动框架为一对第一水平链组,所述第一水平链组与所述L形件一一对应,且\n所述第一水平链组包括一对水平设置且中心对称的水平连接链;所述第一水平链组设在所\n述L形件与所述第一竖直链之间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水平链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链\n以及所述L形件上平行于所述第一竖直链的一段铰接;\n[0026] 两个所述L形件的上端之间通过沿所述第一进料口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横杆连\n接,两个所述L形件的下端之间通过沿所述第二进料口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横杆连接,所述\n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之间的区域为所述安装区域,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上对\n应所述安装区域的位置均开设有安装槽。\n[0027]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三轴加酸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块、第\n三动力模块、电控加酸模块、平行于所述第二进料口长度方向的第一滑轨、平行于所述第一\n进料口宽度方向的第三滑轨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二进料口宽度方向的第二滑轨;\n[0028] 所述第一滑轨靠近所述消解壳体的后表面设置,且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n一滑块;所述第一动力模块靠近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且所述第一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n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模块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n[0029] 所述第二滑轨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且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n块;所述第二动力模块靠近所述第二滑轨设置,且所述第二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n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模块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n[0030] 所述第三滑轨远离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上,且所述第三滑轨\n朝向所述消解壳体的一面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动力模块靠近所述第三滑轨设\n置,且所述第三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所述第三动力模块用于带动所述\n第三滑块沿所述第三滑轨滑动;\n[0031] 所述电控加酸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块朝向所述消解壳体的一面上;所述第一滑\n轨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均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规格相匹配;所述第三滑轨的长度\n与所述消解壳体的规格相匹配。\n[0032]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加酸口包括:第一加酸口和第二加酸口;\n[0033] 所述第一加酸口设在所述消解壳体的后表面且高于所述第一滑轨以及所述层叠\n导热模块的位置;\n[0034] 所述第二加酸口设在所述消解壳体朝向所述第三滑轨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加酸\n口靠近所述第一滑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加酸口连通;\n[0035] 所述第一加酸口和所述第二加酸口均避让所述第三滑轨设置,且所述第一加酸口\n的规格分别与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加酸口的规\n格与所述第三滑轨的规格相匹配。\n[0036]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升降封闭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n[0037] 所述第一挡板平行于所述消解壳体的后表面设置,且所述第一挡板紧靠所述第一\n加酸口设置;所述第二挡板平行于所述消解壳体的侧壁设置,且所述第二挡板紧靠所述第\n二加酸口设置;\n[0038] 所述第一挡板处避让所述三轴加酸机构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升降模块,所述第一升\n降模块的升降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相背于所述第一加酸口的一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升降模块\n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挡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n[0039] 所述第二挡板处避让所述三轴加酸机构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升降模块,所述第二升\n降模块的升降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相背于所述第二加酸口的一面连接,且所述第二升降模块\n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挡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n[0040] 所述第一挡板的规格与所述第一加酸口的规格相匹配,所述第二挡板的规格与所\n述第二加酸口的规格相匹配。\n[0041]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加酸模组外罩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衔接于所述消\n解壳体设置,所述保护壳内靠近所述第三滑轨的位置设有控制仓;\n[0042] 所述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还包括:工控主机和与所述工控主\n机电连接的控制面板;所述工控主机设在所述控制仓内,所述控制面板设在所述保护壳前\n表面靠近所述第二进料口的位置。\n[004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基于蛇形油槽和油液实现高均匀度的\n加热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加热单元的多样化设计,来满足多套设备扩容使用的情况\n下,仅采用一套加热单元即可满足多个设备的加热需求,能够有效降低消解反应的能源消\n耗;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封闭机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将自动化三轴加酸机构与消解仪所\n处理的试剂相隔离,防止自动化三轴加酸机构在长期试用下被挥发试剂所腐蚀,同时本实\n用新型通过挡板机构的结构设计实现部件可拆卸,便于设备在使用后的清洗和更换,提高\n了消解仪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市\n场价值。\n附图说明\n[004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45]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所述透明挡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46]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所述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二导热板、部分所述挡板机\n构和部分所述消碱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47]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所述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二导热板、部分所述挡板机\n构和部分所述消碱壳体后,在俯视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48]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所述保温加热壳体、部分所述挡板机构和部分所述\n消碱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49]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部分所述保护壳后,在后视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n图;\n[0050]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部分所述保护壳后,在另一后视视角下的立体结构\n示意图;\n[0051]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部分所述保护壳后,在侧视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n图;\n[0052]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所述透明挡板、部分所述保护壳和部分所述消解壳\n体后,在另一侧视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53]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部分所述挡板机构、部分所述保护壳和部分所述消\n解壳体后,在另一侧视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54]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n[0055] 1、消解壳体;101、第一进料口;102、第二进料口;103、第一竖直链;104、L形件;\n105、水平连接链;106、第一横杆;107、第二横杆;108、安装槽;109、透明挡板;2、保温加热壳\n体;201、加热油盘;203、第一导热板;204、第二导热板;205、器皿槽;206、蛇形油槽;207、第\n二进油口;208、抽气口;210、支撑架;3、第一滑轨;301、第二滑轨;302、第三滑轨;303、电控\n加酸模块;304、第一加酸口;305、第二加酸口;307、第二挡板;308、第二升降模块;4、保护\n壳;401、控制面板。\n具体实施方式\n[005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n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n的界定。\n[005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n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n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n的限制。\n[0058]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n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n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n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n[005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n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n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n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n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60]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n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n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n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n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n[0061]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n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n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n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n例。\n[0062] 请参阅图1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n~\n[0063] 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包括:消解模组和加酸模组;\n[0064] 具体的,所述消解模组包括:消解壳体1、挡板机构和消解机构;所述消解壳体1内\n部中空设置;所述消解机构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内且靠近所述消解壳体1的底部位置;所述\n消解壳体1上对应所述消解机构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消解壳体1内部连通的进料口,所\n述挡板机构对应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消解壳体1作为主要的消解容器,消解机\n构用于进行消解处理过程中的加热,进料口用于方便操作人员向消解壳体1内部放置待处\n理的器皿或试剂,挡板机构用于便捷式的封闭进料口,防止消解过程中的试剂泄露;故对应\n的,所述挡板机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料口;\n[0065] 具体的,所述加酸模组包括:三轴加酸机构和升降封闭机构;所述三轴加酸机构靠\n近所述消解壳体1设置,所述消解壳体1上对应所述三轴加酸机构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消解壳\n体1内部连通的加酸口,所述升降封闭机构对应所述加酸口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三轴加酸\n机构用于自动化的进行消解过程中的加酸动作,所述升降封闭机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加\n酸口,进而配合三轴加酸机构进行加酸,同时在三轴加酸机构完成加酸后,将三轴加酸机构\n与消解壳体1隔离,进而保护三轴加酸机构不受消解时酸性气体挥发产生的影响。\n[0066] 具体的,所述消解机构包括:支撑架210和设在所述支撑架210上的层叠导热模块;\n所述支撑架210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底部,所述层叠导热模块与所述消解壳体1底部之间设\n有一段距离;层叠导热模块为与现有技术中产生具体区分的加热功能实现机构,其必须与\n消解壳体1底部之间有一定距离,进而保证加热单元的散热;\n[0067]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层叠导热模块包括:保温加热壳体2、加热油盘201、第一\n导热板203和第二导热板204;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加热壳体2为一个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加\n热壳体2设在所述支撑架210上,且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顶部开口设置,所述加热油盘201上\n表面开口设置,且所述加热油盘201设在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内靠近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底\n部的位置;加热油盘201用于承载导热介质,也就是油液,第一导热板203和第二导热板204\n分别用于将加热油盘201中油液的热量传递给试剂;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热板203水平罩设\n在所述加热油盘201的开口处,所述第二导热板204水平罩设在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的开口\n处,且所述第二导热板204下表面紧靠所述第一导热板203上表面;紧靠设置能保证热量高\n效率的传递;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导热板204上表面设有若干器皿槽205,器皿槽205用于放\n置待消解处理的试剂瓶或器皿;所述支撑架210上对应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下表面的位置均\n匀安装有若干加热单元,若干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下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导\n热介质;加热单元和导热介质在图5中并未展现,其具体安装位置不做限定,且加热单元和\n导热介质相配合主要用于给加热油盘201中的油液进行加热;\n[0068] 具体的,所述加热油盘201上表面设有蛇形油槽206,蛇形油槽206会进一步提高蛇\n形油槽206中油液热量传递的均匀度,且所述加热油盘201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蛇形油槽206\n连通的第一进油口;所述消解壳体1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进油口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n进油口连通的第二进油口207,通过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即可将本实用新\n型外部配置注油设备,将注油设备的输出端连接至该第二进油口,完成蛇形油槽206内油液\n的注入;所述消解壳体1侧壁上高于所述第二导热板204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消解壳体1内\n部连通的抽气口208,所述抽气口208上连接有抽气装置;对应的,抽气口208必须设置在第\n二导热板204上方,且远离第二导热板204的位置,这样配合抽气装置才可以吸出消解壳体1\n内因为消解处理所产生的气体,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和环保程度;在本实施例中,可\n以想到的是,将加热单元设置在本消解壳体1外部,即与本实用新型分离,此时可以根据大\n批量的消解需求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即设置多个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n而由于油液是通过注油设备输送至每个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的第二进油口207进入每个自\n动化加酸消解设备的加热油盘201中的,那么仅需要一套加热单元,即可对油液供给处(即\n注油设备)中的油液进行整体加热,油液供给处将加热后的油液输送至每个自动化加酸消\n解设备的加热油盘201中,即可满足对于多个消解设备的加热需求,这不仅满足了消解设备\n的扩容,同时还会有效降低多设备进行加热时的能源消耗,对此进行了预估计算,多个设备\n扩容且采用同一套加热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减少50%左右的能耗,包括但不限于在采用电控\n加热的情况下,节省极大的电能消耗;\n[0069] 具体的,所述保温加热壳体2与所述加热油盘201外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保温棉\n层;保温棉层并未在图5中体现,其主要用于配合保温加热壳体2对加热油盘201进行保温,\n进而进一步提高加热的均匀性,防止部分位置热量缺失;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热板203基于\n导热砂材料制成;第一导热板203会进一步提高导热均匀度,所述第二导热板204基于石墨\n材料制成,且石墨材料的导热性和耐热性好,利于存放被持续加热的器皿,提高本实用新型\n的使用寿命;对应的,因为油液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故通过加热油盘201内的油液配合加\n热单元进行消解处理中的加热步骤,进而提升加热均匀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消解处理\n质量和精准度;\n[0070] 具体的,所述挡板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框架、透明挡板109以及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n内的第二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9所示,所述第二固定框架设在所述\n消解壳体1侧壁上对应所述层叠导热模块的位置;所述第一固定框架沿所述进料口的边缘\n处设置,进料口主要为消解壳体1的上半部分,该第一固定框架、透明挡板109以及设在所述\n消解壳体1内的第二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为一提拉式透明挡门,进而将进料口封闭,又不影\n响操作人员观察消解壳体1内部的消解进度。\n[0071] 具体的,所述活动框架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和所述\n第二固定框架之间的位置,且所述活动框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以及所述第二固\n定框架铰接;在需要打开进料口时,通过提拉可动的第一固定框架,而第一固定框架因为活\n动框架以及第二固定框架的铰接作用,会竖直向上并水平向后运动,进而被操作人员提起,\n极其的方便;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对应所述进料口的位置设有安装区域,所述透明挡板109\n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所述安装区域上;可拆卸的透明挡板109方便拆卸清洗,\n提高了使用寿命。\n[0072]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进料口包括:第一进料口101和第二进料口102;所述第一\n进料口101开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上表面,所述第二进料口102开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的前表\n面,且所述第二进料口102衔接于所述第一进料口101,即第二进料口102和第一进料口101\n是连通的,其共同组成了所述进料口,方便操作人员取出和放置器皿;\n[0073] 具体的,如图5和图9所示,所述第二固定框架包括:分别竖直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n两侧侧壁上的两个第一竖直链103;一个所述第一竖直链103靠近所述第二导热板204并远\n离所述第一进料口101设置,另一个所述第一竖直链103靠近所述第一进料口101并远离所\n述第二导热板204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竖直链103均远离所述第二进料口102设置;在本实\n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竖直链103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竖直链103至所述第二进料\n口102边缘处的距离相等;\n[0074] 具体的,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包括:一对相互对称的L形件104;所述L形\n件104与所述第一竖直链103一一对应,且所述L形件104一段对应所述第一进料口101的宽\n度方向设置,所述L形件104另一端对应所述第二进料口102的宽度方向设置;L形件104的短\n边设在第一进料口101的宽度边上,L形件104的长边设在第二进料口102的宽度边上;因L形\n件104与所述第一竖直链103一一对应,故L形件104对应消解壳体1两侧侧壁设置,且L形件\n104与消解壳体1侧壁上的第一竖直链103齐平,这样保证L形件104与其对应的第一竖直链\n103在同一水平面上,能够进行平滑连接,并实现可提拉的功能;\n[0075] 具体的,所述活动框架为一对第一水平链组,所述第一水平链组与所述L形件104\n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水平链组包括一对水平设置且中心对称的水平连接链105;所述第一\n水平链组设在所述L形件104与所述第一竖直链103之间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水平链组两端\n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链103以及所述L形件104上平行于所述第一竖直链103的一段铰接;对\n应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水平连接链105为异形件,其一段为水平设置,另一段为倾\n斜设置,两段之间为钝角,且一组第一水平链组上的一对水平连接链105是中心对称的,进\n而实现铰链的功能;而对应的,一对水平连接链105之间是设有一段距离的,这样保证了L形\n件104可被提拉至一定的高度,且一对第一水平链组之间也是相互中心对称设置的;\n[0076] 具体的,如图9所示,两个所述L形件104的上端之间通过沿所述第一进料口101长\n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横杆106连接,两个所述L形件104的下端之间通过沿所述第二进料口102\n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横杆107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06与所述第二横杆107之间的区域为所\n述安装区域,所述第一横杆106和所述第二横杆107上对应所述安装区域的位置均开设有安\n装槽10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框架、第二固定框架、活动框架、所述第一横杆106以及所\n述第二横杆107均为铝合金材质制成,且如图9所示,且两个所述L形件104的拐角处之间也\n通过一根第一横杆106进行连接,进而保证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用于该第一固定框架的透明\n挡板109的生产难度,透明挡板109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制成。\n[0077] 具体的,如图6、图7、图8和图10所示,所述三轴加酸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模块、第二\n动力模块、第三动力模块、电控加酸模块303、平行于所述第二进料口102长度方向的第一滑\n轨3、平行于所述第一进料口101宽度方向的第三滑轨302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二进料口102宽\n度方向的第二滑轨301;所述第一滑轨3靠近所述消解壳体1的后表面设置,且所述第一滑轨\n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动力模块靠近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且所述第一动力模块\n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模块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n3滑动;所述第二滑轨301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且所述第二滑轨301上滑动连接有第\n二滑块;所述第二动力模块靠近所述第二滑轨301设置,且所述第二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与所\n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模块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滑轨301滑动;所述\n第三滑轨302远离所述第一滑轨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上,且所述第三滑轨302朝向\n所述消解壳体1的一面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动力模块靠近所述第三滑轨302设\n置,且所述第三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所述第三动力模块用于带动所述\n第三滑块沿所述第三滑轨302滑动;所述电控加酸模块303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块朝向所述消\n解壳体1的一面上;所述第一滑轨3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滑轨301的长度均与所述第二导热板\n204的规格相匹配;所述第三滑轨302的长度与所述消解壳体1的规格相匹配;在本实施例\n中,第一滑轨3、第二滑轨301、第三滑轨302、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块以及第三动力模\n块之间相配合,进而控制电控加酸模块303能够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以及水平方向上两\n个自由度的位移;具体的,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块、第三动力模块并未在图6、图7、图8\n和图10中体现,具体的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块、第三动力模块分别设置在其对应的第\n一滑轨3、第二滑轨301和第三滑轨302上,可采用电机、电动伸缩杆、电动缸或气动缸实现动\n力的输出控制。\n[0078]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加酸口包括:第一加酸口304和第二加酸口305;所述第一\n加酸口304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的后表面且高于所述第一滑轨3以及所述层叠导热模块的位\n置;所述第二加酸口305设在所述消解壳体1朝向所述第三滑轨302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加\n酸口305靠近所述第一滑轨3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加酸口304连通;第一加酸口304和第二加酸\n口305分别用于避让第三滑轨30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以及在水平方向上两个自由度的位\n移,进而满足第三滑轨302上安装的电控加酸模块303对第二导热板204上的器皿槽205内的\n器皿进行加酸;所述第一加酸口304和所述第二加酸口305均避让所述第三滑轨302设置,且\n所述第一加酸口304的规格分别与所述第一滑轨3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滑轨301的长度相匹\n配,对应的此处的匹配是指,第一加酸口304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滑轨3的长度,第一加酸\n口304的高度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滑轨301的长度的1/2,所述第二加酸口305的规格与所述\n第三滑轨302的规格相匹配,此处的匹配是指,第二加酸口305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滑轨\n302的长度,第二加酸口305的高度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滑轨302的宽度;对应的,电控加酸\n模块303在第三滑块上所设置的位置具有如下位置关系:当第三滑轨302通过第二滑块滑动\n至接近第一加酸口304下方的消碱壳体1时,电控加酸模块303的加酸口紧靠第二导热板204\n上的器皿槽205;对应的,电控加酸模块303的加酸口竖直朝下设置。\n[0079] 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升降封闭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307;所述\n第一挡板平行于所述消解壳体1的后表面设置,且所述第一挡板紧靠所述第一加酸口304设\n置;所述第二挡板307平行于所述消解壳体1的侧壁设置,且所述第二挡板307紧靠所述第二\n加酸口305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处避让所述三轴加酸机构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升降模块,所述\n第一升降模块的升降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相背于所述第一加酸口304的一面连接,且所述第\n一升降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挡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模块与\n第二升降模块308的结构原理相同,均采用电机与丝杠模组之间的配合,实现挡板的升降控\n制,且第一升降模块并未在图6和图7中体现,第一升降模块需避让所述第一滑轨3、第二滑\n轨301、第三滑轨302、第一滑轨3的第一动力模块、第二滑轨301的第二动力模块以及第三滑\n轨302的第三动力模块设置,进而不与第一滑轨3、第二滑轨301、第三滑轨302、第一滑轨3的\n第一动力模块、第二滑轨301的第二动力模块以及第三滑轨302的第三动力模块之间产生动\n作干涉;所述第二挡板307处避让所述三轴加酸机构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升降模块308,所述\n第二升降模块308的升降端与所述第二挡板307相背于所述第二加酸口305的一面连接,且\n所述第二升降模块308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挡板307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所述第一挡板的规\n格与所述第一加酸口304的规格相匹配,所述第二挡板307的规格与所述第二加酸口305的\n规格相匹配;对应的,此处的匹配是指第一挡板在第一升降模块的控制下,能够封闭第一加\n酸口304;第二挡板307在第二升降模块308的控制下,能够封闭第二加酸口305;对应的,在\n本实施例中,当三轴加酸机构完成所有器皿槽205的加酸动作并在三轴加酸机构移出消碱\n壳体1后,第一升降模块和第二升降模块308分别控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307封闭第一加\n酸口304和第二加酸口305,进而保证三轴加酸机构不被酸性气体腐蚀,提高本实用新型的\n使用寿命。\n[0080] 具体的,如图1 图10所示,所述加酸模组外罩设有保护壳4,所述保护壳4衔接于所\n~\n述消解壳体1设置,即保护壳4的上表面齐平于消解壳体1的上表面,保护壳4的侧壁齐平于\n消解壳体1的侧壁,保护壳4的前表面齐平于消解壳体1的前表面;保护壳4用于提高本实用\n新型的一体化设计,另外进一步保护加酸模组防止外部损坏,所述保护壳4内靠近所述第三\n滑轨302的位置设有控制仓;所述一种基于油温加热的自动化加酸消解设备还包括:工控主\n机和与所述工控主机电连接的控制面板401;所述工控主机设在所述控制仓内,所述控制面\n板401设在所述保护壳4前表面靠近所述第二进料口102的位置;对应的,本实施例中,加热\n单元、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块、第三动力模块、电控加酸模块303、抽气装置、第一升降\n模块和第二升降模块308均与该工控主机通信连接或电连接,通信连接采用无线传输技术\n中的蓝牙连接或以太网连接;工控主机则用于控制加热单元、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n块、第三动力模块、电控加酸模块303、抽气装置、第一升降模块和第二升降模块308之间的\n配合运作;对应的,控制面板40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可触控交互使用的智慧屏面板,其用于\n操控工控主机中的工控系统,进而对加热单元、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块、第三动力模\n块、电控加酸模块303、抽气装置、第一升降模块和第二升降模块308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n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关于第二进油口的封闭设备或封闭塞,用于封闭第二进油口;\n[008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n[0082] 首先,初始阶段,挡板机构是封闭进料口的,且升降封闭机构是封闭加酸口的,在\n操作人员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第一横杆106提拉挡板机构,进而打开进料口,操作人员向\n器皿槽205中放置待处理的器皿;器皿放置完毕后,操作人员通过第一横杆106下拉挡板机\n构,进而封闭进料口;操作人员通过第二进油口向蛇形油槽206内注油,注油完毕后,操作人\n员通过第二进油口的封闭塞封闭第二进油口;操作人员在需要加热时,通过控制面板401控\n制加热单元对加热油盘进行加热;操作人员在需要加酸时,通过控制面板401控制第一升降\n模块和第二升降模块308下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307,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401控\n制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块和第三动力模块相互配合,进而控制电控加酸模块303依次\n移动至需要加酸的器皿上方,之后通过控制面板401通过控制面板401加酸,需要加酸的器\n皿均加酸完毕后,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401控制第一动力模块、第二动力模块和第三动力\n模块相互配合,进而控制三轴加酸机构回到保护壳4内,之后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401控\n制第一升降模块和第二升降模块308提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307,封闭加酸口;操作人员\n在需要进行气体排出处理时,通过控制面板401控制抽气装置通过抽气口208抽出消碱壳体\n1内的酸性气体,保证本实用新型中电控设备的安全。\n[008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n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n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