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
申请号 | CN201320112425.2 | 申请日期 | 2013-03-12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IPC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1;4;;;H;0;1;R;1;3;/;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工业大道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蓝荣钦;陈秉智;吴迎龙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第一端子、数个第二端子、绝缘后盖、端子模块及包覆于绝缘本体、绝缘后盖及端子模块外部的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体及第二基体,第一基体开设第一容置槽,第二基体开设第二容置槽。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固设于第一基体上。绝缘后盖固设于第一基体的后端。端子模块固设于第二基体的后端。绝缘后盖具有主体部,主体部容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端子模块包括绝缘基座及数个一体成型于绝缘基座上的第三端子,绝缘基座具有舌部及第二支撑部,舌部容置于第二容置槽内且第二支撑部的后表面与第一基体的后表面平齐,使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外露体积减小,从而减小占据空间。
1. 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数个第一端子、数个第二端子、一绝缘后盖、一端子模块及一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基体及一从第一基体上表面的一侧向上凸伸形成的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开设一贯穿第一基体前表面的第一插接空间及一贯穿第一基体后表面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基体开设一贯穿第二基体上表面及前表面的第二插接空间及一贯穿第二基体后表面且与第二插接空间连通的第二容置槽,所述数个第一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基体上,所述第一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从第一固定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一从第一固定部的后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弯折部及一从第一弯折部的顶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的上部露出于第一插接空间内,第一焊接部的后端露出于绝缘本体的后方,所述数个第二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基体上,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一从第二固定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一从第二固定部的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弯折部及一从第二弯折部的底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第二接触部的下部露出于第一插接空间内,第二焊接部的后端露出于绝缘本体的后方,所述绝缘后盖固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基体的后端,绝缘后盖具有一主体部及一从主体部后表面的中部向后凸伸形成的第一支撑部,所述主体部容置于第一容置槽内且主体部的后表面与第一基体的后表面平齐,第一支撑部凸伸出第一基体的后端,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的后端及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的后端露出于第一支撑部的上部,所述端子模块固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二基体的后端,所述端子模块包括一绝缘基座及数个一体成型于绝缘基座上的第三端子,绝缘基座具有一基部、一从基部的前表面向前凸伸形成的舌部及一从基部后表面下端向后凸伸形成的第二支撑部,舌部容置于第二容置槽内,基部挡持于第二基体的后表面,第二支撑部凸伸出第二基体且第二支撑部的后表面与第一基体的后表面平齐,所述第三端子分别具有一成型于绝缘基座内的第三固定部、一从第三固定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并向上拱起且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露出于绝缘基座的前部的第三接触部及一从第三固定部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露出于第二支撑部的上部的第三焊接部,第三接触部的上部露出于第二插接空间内,所述遮蔽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绝缘后盖及端子模块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的第二容置槽的两相对的侧槽壁的内表面上部分别向两侧进一步凹设形成两第一卡扣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两相对的侧槽壁的内表面下部分别向两侧进一步凹设形成两位于第一卡扣槽下部的第二卡扣槽,所述端子模组的舌部的两侧表面的上部分别向外凸设一斧形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端子模组的舌部的两侧表面的下部分别向外凸设一长方形的第二卡扣部,绝缘基座的第一卡扣部及第二卡扣部分别卡扣于第二基体的第一卡扣槽及第二卡扣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两相对的槽侧壁的内表面分别开设一固持槽,所述绝缘后盖的主体部两侧表面分别向外凸设一固持块,所述固持块固持于固持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基体开设数个贯穿第二插接空间底壁的上表面及后表面且与第二容置槽连通的第三端子槽,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三接触部插设于第三端子槽且第三接触部的上部露出于第二插接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基体前表面于第一插接空间下方开设一向下贯穿的限位槽,所述遮蔽壳体具有一底板、所述底板前端缘的中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限位片,限位片限位于限位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具有两从底板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及一从两侧板上部相对弯折延伸闭合形成的顶板,底板后端缘的中部向内凹设一第一定位槽,所述顶板后端缘的一侧向内凹设一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壁的中部向下凸设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顶壁与一槽侧壁的结合处的后端向外凸设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定位部定位于遮蔽壳体的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定位部定位于遮蔽壳体的第二定位槽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具有两从底板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所述两侧板的两后端缘的下部延伸形成两扣合片,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两相对的槽侧壁的后表面分别向内凹设一扣合槽,所述遮蔽壳体的扣合片由一治具相对弯折后扣合于绝缘本体的扣合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后盖的主体部开设一贯穿主体部前表面中部的开槽,所述绝缘后盖开设数个分别向上贯穿第一支撑部上表面及主体部后表面且与开槽连通的插槽,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的后端及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的后端通过绝缘后盖的开槽插设于绝缘后盖的插槽且露出于绝缘后盖的第一支撑部的上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的后端及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的后端呈同一平面排列,第三端子的第三焊接部呈同一平面排列。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n背景技术\n[0002] 一种现有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数个端子、一绝缘后盖及一包覆于绝缘本体与绝缘后盖外部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开设一贯穿绝缘本体前部的收容空间。所述端子具有一固定部、一连接于固定部的一端的接触部及一连接于固定部的另一端的焊接部。所述端子的固定部固设于绝缘本体上,端子的接触部分别露出于绝缘本体的上方及收容空间内,并且端子的焊接部露出于绝缘本体的后方。所述绝缘后盖装设于绝缘本体的后端且绝缘后盖的后端露出于绝缘本体的后方。所述端子的焊接部穿过绝缘后盖并且露出于绝缘后盖的后端的上部。将现有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与一线缆焊接,所述线缆包括数个芯线,所述线缆的数个芯线焊接于端子的焊接部。\n[0003] 但是,上述现有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绝缘后盖的后端露出于绝缘本体的后方,使现有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外露体积增大,从而增大现有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占据空间。\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露体积减小,从而能减小占据空间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数个第一端子、数个第二端子、一绝缘后盖、一端子模块及一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基体及一从第一基体上表面的一侧向上凸伸形成的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开设一贯穿第一基体前表面的第一插接空间及一贯穿第一基体后表面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基体开设一贯穿第二基体上表面及前表面的第二插接空间及一贯穿第二基体后表面且与第二插接空间连通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基体上,所述第一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从第一固定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一从第一固定部的后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弯折部及一从第一弯折部的顶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的上部露出于第一插接空间内,第一焊接部的后端露出于绝缘本体的后方。所述第二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基体上,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一从第二固定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一从第二固定部的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弯折部及一从第二弯折部的底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第二接触部的下部露出于第一插接空间内,第二焊接部的后端露出于绝缘本体的后方。所述绝缘后盖固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基体的后端。绝缘后盖具有一主体部及一从主体部后表面的中部向后凸伸形成的第一支撑部。所述主体部容置于第一容置槽内且主体部的后表面与第一基体的后表面平齐,第一支撑部凸伸出第一基体的后端。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的后端及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的后端露出于第一支撑部的上部。所述端子模块固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二基体的后端。所述端子模块包括一绝缘基座及数个一体成型于绝缘基座上的第三端子,绝缘基座具有一基部、一从基部的前表面向前凸伸形成的舌部及一从基部后表面下端向后凸伸形成的第二支撑部,舌部容置于第二容置槽内,基部挡持于第二基体的后表面,第二支撑部凸伸出第二基体且第二支撑部的后表面与第一基体的后表面平齐,所述第三端子分别具有一成型于绝缘基座内的第三固定部、一从第三固定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并向上拱起且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露出于绝缘基座的前部的第三接触部及一从第三固定部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露出于第二支撑部的上部的第三焊接部,第三接触部的上部露出于第二插接空间内。所述遮蔽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绝缘后盖及端子模块外部。\n[000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凭借绝缘后盖的主体部容置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容置槽内,端子模块的绝缘基座的舌部容置于绝缘本体的第二容置槽内且第二支撑部的后表面与第一基体的后表面平齐,使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外露体积减小,从而减小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占据空间。\n附图说明\n[0007]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立体图。\n[0008] 图2为图1所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n[0009] 图3为图1所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n[0010] 图4为图1所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n[0011] 图5为图1所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图。\n[0012] 图6为图1所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剖视图。\n[0013]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n[0014]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0[0015] 第一基体 11 第一插接空间 111[0016] 第一容置槽 112 第一端子槽 113[0017] 第二端子槽 114 第一固定槽 115[0018] 第二固定槽 116 第二基体 12[0019] 第二插接空间 121 第二容置槽 122[0020] 第三端子槽 123 第一卡扣槽 124[0021] 第二卡扣槽 125 限位槽 13[0022] 固持槽 14 扣合槽 15[0023] 第一定位部 16 第二定位部 17[0024] 第一端子 20 第一固定部 21[0025] 第一接触部 22 第一弯折部 23[0026] 第一焊接部 24 第一齿部 25[0027] 第二端子 30 第二固定部 31[0028] 第二接触部 32 第二弯折部 33[0029] 第二焊接部 34 第二齿部 35[0030] 绝缘后盖 40 主体部 41[0031] 第一支撑部 42 开槽 43[0032] 插槽 44 固持块 45[0033] 端子模块 50 绝缘基座 60[0034] 基部 61 舌部 62[0035] 第二支撑部 63 第一卡扣部 64[0036] 第二卡扣部 65 第三端子 70[0037] 第三固定部 71 第三接触部 72[0038] 第三焊接部 73 遮蔽壳体 80[0039] 底板 81 限位片 811[0040] 第一定位槽 812 侧板 82[0041] 扣合片 821 顶板 83[0042] 第二定位槽 831。\n具体实施方式\n[0043]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n[0044]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数个第一端子20、数个第二端子30、一绝缘后盖40、一端子模块50及一遮蔽壳体80。\n所述端子模块50包括一绝缘基座60及数个一体成型于绝缘基座60上的第三端子70。\n[0045] 请参阅图3、图4及图6,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一呈矩形块状的第一基体11及一从第一基体11上表面的一侧向上凸伸形成的矩形块状的第二基体12。所述第一基体11开设一贯穿第一基体11前表面中部的第一插接空间111及一贯穿第一基体11后表面中部的第一容置槽112。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一基体11开设数个贯穿第一插接空间111底壁的上表面及后壁且与第一容置槽112连通的第一端子槽113及数个贯穿第一插接空间111顶壁的下表面及后壁且与第一容置槽112连通的第二端子槽114。所述第一端子槽113的两相对的槽壁的内表面后端分别向两侧进一步凹设形成两第一固定槽115。所述第二端子槽\n114的两相对的槽壁的内表面后端分别向两侧进一步凹设形成两第二固定槽116。所述第二基体12开设一贯穿第二基体12上表面前部及前表面上部的第二插接空间121,及一贯穿第二基体12后表面下部且与第二插接空间121连通的第二容置槽122。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二基体12开设数个贯穿第二插接空间121底壁的上表面及后表面且与第二容置槽122连通的第三端子槽123。所述第二基体12的第二容置槽122的两相对的侧槽壁的内表面上部分别向两侧进一步凹设形成两第一卡扣槽124。所述第二容置槽122的两相对的侧槽壁的内表面下部分别向两侧进一步凹设形成两位于第一卡扣槽124下部的第二卡扣槽125。\n[0046] 请参阅图3、图4及图6,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一基体11前表面于第一插接空间\n111下方开设一向下贯穿的限位槽13。所述第一容置槽112的两相对的槽侧壁的内表面分别开设一固持槽14。所述第一容置槽112的两相对的槽侧壁的后表面分别向内凹设一扣合槽15。所述第一容置槽112的槽底壁的中部向下凸设一第一定位部16。所述第一容置槽\n112的槽顶壁与一槽侧壁的结合处的后端向外凸设一第二定位部17。\n[0047] 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数个第一端子20固设于绝缘本体10上,所述第一端子20分别具有一水平方向设置的长条形的第一固定部21、一从第一固定部2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22、一从第一固定部21的后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弯折部23及一从第一弯折部23的顶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24。所述第一固定部21后端的两侧向外凸伸形成两第一齿部25。\n[0048] 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数个第二端子30固设于绝缘本体10上,所述第二端子30分别具有一水平方向设置的长条形的第二固定部31、一从第二固定部3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32、一从第二固定部31的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弯折部33及一从第二弯折部33的底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34。所述第二固定部31后端的两侧向外凸伸形成两第二齿部35。\n[0049] 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绝缘后盖40具有一主体部41及一从主体部41后表面的中部向后凸伸形成的第一支撑部42。所述绝缘后盖40的主体部41开设一贯穿主体部41前表面中部的开槽43。所述绝缘后盖40开设数个分别向上贯穿第一支撑部42上表面及主体部41后表面且与开槽43连通的插槽44。所述绝缘后盖40的主体部41两侧表面分别向外凸设一固持块45。\n[0050] 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端子模块50的绝缘基座60具有一基部61、一从基部61的前表面向前凸伸形成的舌部62及一从基部61的后表面下端向后凸伸形成的第二支撑部\n63。所述绝缘基座60的舌部62的两侧表面的上部分别向外凸设一斧形的第一卡扣部64。\n所述绝缘基座60的舌部62的两侧表面的下部分别向外凸设一长方形的第二卡扣部65。所述端子模块50的第三端子70分别具有一成型于绝缘基座60内的第三固定部71、一从第三固定部71的前端向前延伸并向上拱起且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的露出于绝缘基座60的前部的第三接触部72及一从第三固定部71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露出于第二支撑部63的上部的第三焊接部73。所述第三端子70的第三焊接部73呈同一平面排列。\n[0051] 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遮蔽壳体80包覆于绝缘本体10、绝缘后盖40及端子模块\n50外部。所述遮蔽壳体80具有一底板81、两从底板81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82及一从两侧板82上部相对弯折延伸闭合形成的顶板83。所述底板81前端缘的中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限位片811。所述底板81后端缘的中部向内凹设一第一定位槽812。所述两侧板82的两后端缘的下部延伸形成两扣合片821。所述顶板83后端缘的一侧向内凹设一第二定位槽831。\n[0052] 请参阅图1至图6,当组装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时,首先,所述数个第一端子20固设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基体11上,所述第一端子20的第一固定部21固设于第一端子槽113内,两第一齿部25固定于第一固定槽115内且干涉于第一固定槽115两槽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一端子20的第一接触部22收容于第一端子槽113内且第一接触部22的上部露出于第一插接空间111内。所述第一端子20的第一弯折部23及第一焊接部24的前端位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容置槽112内。所述第一端子20的第一焊接部24的后端露出于绝缘本体10的后方。\n[0053] 所述第二端子30固设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基体11上,所述第二端子30的第二固定部31固设于第二端子槽114内,两第二齿部35固定于第二固定槽116内且干涉于第二固定槽116两槽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二端子30的第二接触部32收容于第二端子槽114内且第二接触部32的下部露出于第一插接空间111内。所述第二端子30的第二弯折部33及第二焊接部34的前端位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容置槽112内。所述第二端子30的第二焊接部34的后端露出于绝缘本体10的后方。\n[0054] 其次,所述绝缘后盖40固设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基体11的后端。具体地,所述绝缘后盖40的主体部41容置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容置槽112内且主体部41的后表面与第一基体11的后表面平齐。所述绝缘后盖40的固持块45固持于绝缘本体10的固持槽14内,使绝缘后盖40固设于绝缘本体10的后端。所述绝缘后盖40的第一支撑部42凸伸出第一基体11的后端,且所述第一端子20的第一焊接部24的后端及第二端子30的第二焊接部34的后端通过绝缘后盖40的开槽43插设于绝缘后盖40的插槽44且露出于绝缘后盖40的第一支撑部42的上部。所述第一端子20的第一焊接部24的后端及第二端子30的第二焊接部34的后端呈同一平面排列。\n[0055] 所述端子模块50固设于绝缘本体10的第二基体12的后端。具体地,所述绝缘基座60的舌部62容置于第二基体12的第二容置槽122内,绝缘基座60的第一卡扣部64及第二卡扣部65分别卡扣于第二基体12的第一卡扣槽124及第二卡扣槽125内。所述绝缘基座60的基部61挡持于第二基体12的后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63凸伸出第二基体12且第二支撑部63的后表面与第一基体11的后表面平齐。所述第三端子70的第三接触部\n72插设于第三端子槽123且第三接触部72的上部露出于第二插接空间121内。\n[0056] 最后,所述遮蔽壳体80包覆于绝缘本体10、绝缘后盖40及端子模块50外部,具体地,绝缘本体10连同数个第一端子20、数个第二端子30、绝缘后盖40及端子模块50从遮蔽壳体80的后方插入到遮蔽壳体80内。所述遮蔽壳体80的限位片811限位于绝缘本体10的限位槽13内。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一定位部16定位于遮蔽壳体80的第一定位槽812内。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二定位部17定位于遮蔽壳体80的第二定位槽831内。所述遮蔽壳体80的扣合片821由一治具相对弯折后扣合于绝缘本体10的扣合槽15内。\n[0057] 将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与一线缆(图未示)焊接,所述线缆包括数个芯线,且所述线缆的数个芯线与露出于绝缘后盖40的第一支撑部42上部的第一端子20的第一焊接部24的后端及第二端子30的第二焊接部34的后端及露出于绝缘基座60的第二支撑部63上部的第三端子70的第三焊接部73进行焊接。\n[005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凭借绝缘后盖40的主体部41容置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容置槽112内,端子模块50的绝缘基座60的舌部62容置于绝缘本体10的第二容置槽122内且第二支撑部63的后表面与第一基体11的后表面平齐,使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的外露体积减小,从而减小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的占据空间。
法律信息
- 2016-05-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H01R 13/502
专利号: ZL 201320112425.2
申请日: 2013.03.12
授权公告日: 2013.09.11
- 2013-09-1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11-13 | 2015-11-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