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蓄热式煤气辐射管燃烧机 |
申请号 | CN03128381.0 | 申请日期 | 2003-07-24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570467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3C99/00 | IPC分类号 | F;2;3;C;9;9;/;0;0;;;C;2;1;D;9;/;0;0;;;C;2;3;D;9;/;0;0;;;F;2;3;L;1;5;/;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赵升智 | 申请人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44号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内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赵升智 | 当前权利人 | 赵升智 |
发明人 | 赵升智;王杰;张太富;罗才安 |
代理机构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坚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式煤气辐射管燃烧机。属于一种隔焰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钢铁、机械作业的保护气氛热处理炉和搪瓷、陶瓷行业的加热炉上。本燃烧机的U/W形辐射管的前端部分的内腔为燃烧腔室,其后端两直管部分内腔均设置有二次煤气喷嘴和蓄热体;两直管部分中央均设置有煤气管,煤气管穿过蓄热体,其前端与二次煤气喷嘴相连;煤气管中央还设置有将远程点火火种传递到二次煤气喷嘴的点火通道,点火通道前端直达二次煤气喷嘴,后端与远程点火器相连;远程点火器是一个长筒形的密闭腔体,在点火器腔室内顺火种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点火煤气管、点火风管、高压点火头。本发明技术方案新颖、合理、结构简单,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明显。
1、一种蓄热式煤气辐射管燃烧机,主体部分是一个安装在辐射 管两端的蓄热式燃烧装置,燃烧装置主要由燃烧器、空气/烟气管道、 煤气管道和与其配套的换向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管前端 的U/W形部分(1)的内腔为燃烧腔室,蓄热体(4)设置在辐射管 两直管(2)的腔体内,二次煤气喷嘴(3)设置在蓄热体(4)的前 端;煤气管(5)设置在两直管部分(2)中央,煤气管(5)穿过蓄 热体(4),其前端与二次煤气喷嘴(3)相连,其后端与远程点火器 (8)相连;煤气换向阀(6)与煤气进口(11)相接;空气/烟气换 向阀(7)与两直管(2)后端的空气、烟气管(16、17)相接;温度 检测电偶设置在烟气总管上,微电脑控制盒(14)设置在燃烧机外壳 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机,其特征在于:煤气管道(5) 中设置有肋片和蓄热体时,其管内还设置有将远程点火火种传递到二 次煤气喷嘴(3)的点火通道(20);点火通道(20)穿过煤气管内的 蓄热体(21),其前端与二次煤气喷嘴(3)相连,其后端与远程点火 器(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 程点火器(8)是一个长筒形的密闭腔体,在点火器腔室内顺火种前 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煤气管进口(11)、点火空气管(10)、高压点火头 (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 气换向阀(6)、空气/烟气换向阀(7)为空气/烟气、煤气能同步切换 的三位七通旋转切换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 热体为陶瓷蜂窝体、合金钢蜂窝体。
技术领域\n本发明属于一种隔焰加热的煤气加热装置,用于钢铁、机械作业 的保护气氛热处理炉和搪瓷、陶瓷行业的加热炉上。\n 背景技术\n隔焰加热是一种特殊环境的加热,由于加热时不能有明火,往往 只能用辐射管进行加热。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辐射加热采用的 是套筒型辐射管,这种辐射管的最主要缺点是使用寿命太低。中国专 利96218797.6公开了一种“喷流换热U形煤气辐射管”,这种U形 辐射管辐射面积增加,在表面热负荷取值相同的前提下,供热能力增 加一倍,使用寿命提高1.5倍。但它只是将一个普通的煤气二次煤气 喷嘴安装在辐射管的一端,另一端安装一个简单的空气预热器;由于 安装条件和加热工艺要求的限制,这种空气预热器的预热效率很低, 辐射管的排烟温度很高,燃料利用率低。其次,其点火器设置在二次 煤气喷嘴的出口处,常常被高温火焰烧损,而在这种燃烧机上点火器 的更换是很不容易的。\n 发明内容\n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热式煤气辐射管燃烧机,它在辐射管 两直管内均设置了燃烧和蓄热装置,可交替地在两端加热和蓄热,能 提高燃烧效率,有利于辐射管的长寿命运行,特别是远程点火器的使 用,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点火方式。\n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蓄热式煤气辐射管燃烧机与普通的 辐射燃烧机一样,辐射管外形为U形或W形,其主体部分是安装在 辐射管两端的燃烧装置,燃烧装置主要由燃烧器、空气/烟气管道、 煤气管道和与其相配套的换向阀组成;本发明的特别之处在于:本燃 烧机的辐射管的前端U/W形部分的内腔为燃烧腔室,其后端两直管 部分内腔均设置有二次煤气喷嘴和蓄热体,两端的二次煤气喷嘴和蓄 热体交替进行工作;两直管部分中央均设置有煤气管,煤气管穿过蓄 热体,其前端与二次煤气喷嘴相连;煤气管中央还设置有将远程点火 火种传递到二次煤气喷嘴的点火通道,点火通道前端直达二次煤气喷 嘴,后端与远程点火器相连;煤气换向阀分别与两直管后端的煤气管 相接;空气/烟气换向阀分别与两直管后端的空气、烟气管相接,温 度检测电偶设置在烟气总管上,微电脑控制盒设置在燃烧机外壳内。\n管内设置有肋片和蓄热体的煤气管中央还设置有将远程点火火 种传递到二次煤气喷嘴的点火通道,点火通道前端直达二次煤气喷 嘴,后端与远程点火器相连;\n本燃烧机的远程点火器是一个长筒形的密闭腔体,在点火器腔室 内顺火种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煤气进口、点火风管、高压点火头。\n所述的燃烧机远程点火器的点火步骤如下:\nA、在点火端,开启压力空气进行吹扫10-30秒钟;\nB、启动高压点火头使产生电火花,随即启动煤气进口,煤气的 启动时间较电火花迟1-2秒,电火花持续6-8秒,煤气供给燃烧时间 为30-60秒;\nC、空气/烟气换向阀和煤气换向阀进行换向,在辐射管的另一端 开始准备工作;\nD、在另一点火端,同样采用压力空气先进行10-30秒钟的吹扫;\nE、启动高压点火头使产生电火花,随即启动煤气进口,煤气的 启动时间较电火花迟1-2秒,电火花持续6-8秒,煤气供给燃烧时间 为30-60秒;\nF、一个工作周期结束,下一工作周期开始;周而复始,进行以 上操作,至到检测结果显示排出烟气温度达到认定温度(150-180℃) 时,停止点火操作。\n所述的煤气换向阀、空气/烟气换向阀为空气/烟气、煤气能同步 切换的三位七通旋转切换阀。\n所述的蓄热体为陶瓷蜂窝体、合金钢蜂窝体。\n本发明技术方案新颖、合理、结构简单,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明显。 它将蓄热体、二次煤气喷嘴、煤气换向阀、空气/烟气换向阀、远程 高压点火器、以及微电脑控制、温度检测显示器都集成为一体,是一 种燃烧效率高、安全,运行寿命长的辐射管燃烧机。由于在两直管中 均设置了蓄热体和二次煤气喷嘴,两端交替式地燃烧和蓄热,可带来 空气预热温度高,燃烧温度高,辐射管受热均匀,热效率高等一系列 的技术优势。远程煤气点火器的发明,改变了传统的点火方式,避免 了点火装置的高温烧损,也免除了更换点火装置的诸多困难。由于以 上优点,也直接地提高了燃烧机的使用寿命。\n 附图说明\n附图1为本燃烧机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n附图2为附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n附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点火器与辐射管结合结构示意图;\n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辐射管U形部分;2——辐射管直 管部分;3——二次煤气喷嘴;4——蓄热体;5——煤气管;6—— 煤气换向阀;7——空气/烟气换向阀;8程点火器;9——高压 点火头;10——点火空气管;11——煤气管进口;12——观察孔;13 ——旋转气缸;14——电脑控制盒;15——煤气软管;16——空气进 风口调节阀;17——烟气管道;18——助燃空气进口;19——法兰; 20——点火通道;21——设置在煤气管道中的蓄热体。\n 具体实施方式\n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 附图1所示,燃烧机的主体是U形辐射管,其前端U形部分是燃烧 室,其两后端直管内均设置有二次煤气喷嘴3和蓄热体4,两端的二 次煤气喷嘴3和蓄热体4交替进行工作,当一端燃烧时,另一端进行 蓄热,使整个辐射管温度埸均匀,热效率高。在直管中央设置有煤气 管5,煤气管5穿过蓄体体4中心直达二次煤气喷嘴3,煤气管后端 与远程点火器8相连,煤气进口11与控制阀6相连接,直管后端的 空气/烟气管与控制阀7相连接。本燃烧机特别设置的远程煤气点火 器8设置在远离二次煤气喷嘴出口的地方,点火器是一个长筒形的腔 体,其前端与煤气管5或点火通道20相连,煤气管5或点火通道20 前端直通二次煤气喷嘴出口,点火器内顺火种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煤 气进口11、点火空气管10、高压点火头9。在一端点火时,先在这 一端开启压力空气管吹10-30秒,启动点火头9,随即依次开通煤气, 点燃的火种经煤气管5或通道20远传到一米多远的二次煤气喷嘴出 口点燃煤气。煤气供给燃烧时间为30-60秒。另一端点火采用同样的 操作步骤。以上点火步骤由电脑控制,在两端的点火器上交替进行, 直至电脑检测到烟气温度达到认定温度(150-180℃)时,此时辐射 管内的温度应已达到600-800℃,点火完成,此后辐射管内的高温烟 气能自行点燃煤气。若电脑检测到烟气温度低于认定温度(130-150 ℃)时,则再次开启点火装置进行点火。
法律信息
- 2016-09-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23C 99/00
专利号: ZL 03128381.0
申请日: 2003.07.24
授权公告日: 2006.06.14
- 2006-06-14
- 2005-03-30
- 2005-01-2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6-26 | 2013-06-26 | | |
2 | | 2013-06-26 | 2013-06-2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