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 |
申请号 | CN201420510934.5 | 申请日期 | 2014-09-0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1D43/10 | IPC分类号 | B;2;1;D;4;3;/;1;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青岛嘉恒机械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兰州东路523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青岛嘉恒机械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青岛嘉恒机械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辛世顺;辛洪笛 |
代理机构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摘要
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是一种用于管材自动化取送料的机械设备。包括上料框架、取放料机构、送料机构和管件限位机构;所述上料框架顶面倾斜向取放料机构;所述取放料机构包括第一工作台、取料模具、支撑板、取料气缸、取料油缸、取料直线光轴、取料轴线轴承;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二工作台、第一、第二、第三夹具、送料气缸、送料油缸、送料直线光轴、送料轴线轴承;所述的上料框架位于送料机构的侧面;所述取料模具固定安装在第一工作台上,由取料气缸带动做上下移动,由取料油缸带动做前后移动。本实用新型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可完全取代人工上料,全过程自动化操作,安全性高,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节能环保。
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线配套上料的自动化机械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切管机广泛用于切割塑料、铜、铸铁、不锈钢等不同材料的管材,以制成具有设定长度的管件。目前自动化切管机已有应用,但为早期的切管机配套的自动化上料设备还没有,采用自动化切管的上料设备也不适合原有的切管机设备。切管机的生产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搬运和送料,达不到连续和高强度生产的要求,也容易在生产现场发生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加之,人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要实现节约增效、节能低耗的目标,采用自动化的切管机配套上料设备已经成为迫切需求。\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通过切管机自动上料装完全取代管材上料的全自动操作,提高生产效率。\n[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n[0005] 一种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框架、取放料机构、送料机构和管件限位机构,所述上料框架顶面倾斜向取放料机构,在所述的上料框架的两侧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取放料机构包括第一工作台、取料模具、支撑板、取料气缸、取料油缸、取料直线光轴、取料轴线轴承,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二工作台、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三夹具、送料气缸、送料油缸、送料直线光轴、送料轴线轴承;所述取料模具固定安装在第一工作台上,由取料气缸带动做上下移动,由取料油缸带动做前后移动;所述的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三夹具均包括固定安装在在第二工作台上的夹具底部和由送料气缸带动而打开的夹具上部;所述的第二夹具在送料油缸的带动下可向第三夹具移动。\n[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未加工的管材先放置在上料框架的顶面,设置在上料框架两侧的限位机构将管材稳定排放,并保持管材被有序的单根通过。送料机构上的取料模具在取料气缸和取料油缸的带动下,可先上移动到管材的位置取料,再带着管材下落后向送料机构送料;送料机构上的夹具在送料气缸的带动下代开,管材进入第一、二、三夹具后,气缸带动夹具的上部回落管材被夹紧,设在第二夹具侧的送料油缸送料油缸的带动下可向第三夹具移动,从而完成对切管机的自动上料。\n[0007] 如上所述的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之间还设有管件限位机构,所述的管件限位机构包括第四夹具、限位气缸,所述的第四夹具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工作台上的夹具底部和由限位气缸带动而打开的夹具上部。\n[0008]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管件限位机构,管件限位机构中的第四夹具和限位气缸,和送料机构中的第一、二、三夹具同步,可确保切管机在带动管材高速转动时,管材的尾部被第四夹具所限定,不会产生大幅的活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现场的安全性。可选的,该管件限位机构也可以设计成和第二夹具同时向第三夹具移动的结构。\n[0009] 如上所述的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夹具底部和夹具上部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夹具上部在送料气缸和限位气缸的带动下可沿固连接点做轴向转动。\n[0010] 优选的,所述的上料框架的倾角为5-30°。\n[0011] 基于以上的技术方案,可选的,所述的取放料机构为2个,分别位于第二工作台两侧。\n[0012] 如上所述的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夹具的侧面设有滚轮。\n[0013] 如上所述的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所述的上料框架长度为5-20米,由圆管或方管焊接制成。\n[0014] 如上所述的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所述的限位机构设有可限定管材通过的调整部件。\n[0015]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n[0016] 1、实现切管机全自动化上料的操作。\n[0017] 2、设备质量稳定,维护方便。\n[0018] 3、可采用已有的动力源,节能低耗。\n附图说明\n[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切管机自动送料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框架1、取放料机构2、送料机构3和管件限位机构4,所述上料框架1顶面倾斜向取放料机构2,在所述的上料框架1的两侧设有限位机构11;所述取放料机构2包括第一工作台21、取料模具22、支撑板23、取料油缸24、取料气缸、取料直线光轴\n25、取料轴线轴承26,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第二工作台31、第一夹具32、第二夹具33、第三夹具34、送料气缸35、送料油缸36、送料直线光轴37、送料轴线轴承38;所述取料模具固定\n22安装在第一工作台21上,由取料气缸带动做上下移动,由取料油缸24带动做前后移动;\n所述的第一夹具32、第二夹具33、第三夹具34均包括固定安装在在第二工作台31上的夹具底部和由送料气缸35带动而打开的夹具上部;所述的第二夹具33在送料油缸35的带动下可向第三夹具34移动。\n[0023] 其中,在管件限位机构上设有管件调整机构。\n[0024]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未加工的管材先放置在上料框架1的顶面,设置在上料框架两侧的限位机构,11将管材稳定排放,并保持管材被有序的单根通过,管件限位机构上设置有根据不同管件通过的管件调整机构6。送料机构2上的取料模具22在取料气缸和取料油缸24的带动下,可先向上移动到管材的位置取料,再带着管材下落后向送料机构3送料;送料机构3上的夹具在送料气缸的带动下代开,管材进入第一、二、三夹具后,气缸带动夹具的上部回落,管材被夹紧,在设在第二夹具33侧的送料油缸的带动下可向第三夹具34移动,从而完成对切管机的自动上料。\n[0025]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在所述的第一夹具32和第二夹具33之间还设有管件限位机构4,所述的管件限位机构4包括第四夹具41、限位气缸42,所述的第四夹具41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工作台31上的夹具底部和由限位气缸42带动而打开的夹具上部。\n[0026]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设有管件限位机构4,管件限位机构中的第四夹具41和限位气缸42,和送料机构2中的第一、二、三夹具同步,可确保切管机在带动管材高速转动时,管材的后部被第四夹具41所限定,不会产生大幅的活动,提高了生产现场的安全性。可选的,该管件限位机构也可以设有和第二夹具33同时向第三夹具34移动的结构。\n[0027]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夹具底部和夹具上部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夹具上部在送料气缸和限位气缸的带动下可沿固连接点做轴向转动。\n[0028]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上料框架1倾斜向送料机构2的倾角为25°。\n[0029]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本实施例取放料机构为2个,分别位于第二工作台两侧。本实施例中的切管机自动上料装置,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夹具的侧面设有滚轮。\n[0030]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上料框架长度为12米,由圆管或方管焊接制成。\n[003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n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n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法律信息
- 2016-10-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21D 43/10
专利号: ZL 201420510934.5
申请日: 2014.09.05
授权公告日: 2015.02.04
- 2015-02-0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07-24 | 2015-07-24 | | |
2 | | 2015-07-24 | 2015-07-24 | | |
3 | | 2015-03-27 | 2015-03-27 | | |
4 | | 2016-05-16 | 2016-05-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