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具有解磷能力的成团肠杆菌,其分类命名为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RKMC-7,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5005。
2.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成团肠杆菌的微生物菌剂。
3.权利要求1所述成团肠杆菌在土壤铅离子污染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具有解磷能力的成团肠杆菌及应用\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解磷能力的成团肠杆菌,属于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土壤污染的严重问题。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约500万t 铅。过去50年,\n5\n排放到全球环境中的铅约有7.83×10 t.其中大部分进入土壤,致使世界各国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2003年我国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近l/5的耕地面积受到铅污染,我国大中城市郊区蔬菜、粮食、水果、肉类与畜产品中铅的超标率分别为38.6%、\n28.0%、27.6%、41.9%和71.1%。可见,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的修复已迫在眉睫。\n[0003] 在重金属毒性表中,铅排在常见的具有潜在毒性元素的第3位。过量的铅不仅会阻滞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通过生物链的富集而损害人的神经、消化、免疫和生殖系统,尤其是对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严重障碍。\n[0004] 目前,治理土壤铅污染的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修复技术等。物理化学法见效快,但对环境扰动较大,花费很高。目前,国内外对于应用可溶性磷酸盐固化土壤中的Pb研究较多,但是应用磷酸盐固化技术,需要施加大量的磷酸盐,因此花费较高,磷酸盐除了与土壤中的铅形成磷氯铅矿等难溶物质外,还会与土壤中的其它物质如钙、铁、铝等形成多种复合物;另外,固化剂的使用能够改变土壤结构,对土壤微生物也可能产生一定影响;\n还有一些研究认为磷固化剂的施用会导致土壤中磷的富集,使铅和磷的淋滤性增加,从而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体中磷和铅含量增高。\n[0005] 生物修复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修复方法,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至今已经发现多种具有强重金属富集能力的超富集植物。但是,由于已发现的Pb超富集植物种类尚少,生物量较小,生长速度慢,修复周期长,目前仍难以用于实际的Pb污染土壤的修复。此外,我国人口众多,已查明受污染或污染情况不明的农田面积很大,现实情况是不得不在受重金属污染或污染情况不明的农田进行农作物生产。但是, 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历时长且占用大量的农田, 不适宜在一些低污染农田土壤推广应用。因此,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 选种重金属拒( 低) 吸收的植物优良品种, 利用生物、化学等措施原位钝化、阻抗土壤- 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运移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污染农田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n[0006] 土壤中总磷含量大约为0.04-0.1%,但只有其中的1-2.5%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绝大多数为难溶态在土壤中积累。全球每年使用约3000万吨磷素化肥,但其中的80%由于吸附、沉积或固定作用成为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无效磷。解磷菌能将土壤中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固定态磷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形态,当土壤中存在铅污染时,游离态磷与土壤中的铅形成难溶的磷氯铅矿等,降低铅的生物可利用性。解磷菌有很强的根际效应,根际的解磷菌能够使土壤中的铅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富集在植物根部,抑制Pb从植物根部向地上部分的转移,提高食物的安全性。另外,部分解磷菌除具有解磷能力外还可产生铁载体、吲哚乙酸、具有ACC脱胺酶活性等促进植物生长。但是自然界野生的解磷菌都存在生长缓解磷能力较弱,而且在污染环境中,野生菌株生长受到抑制,不能满足污染修复的需要。为此,需要采用种种方法来打破菌种的正常代谢,提高其生长能力、解磷能力和抗性能力等,要达到此目的,主要措施就是需要进行菌种的选育,如进行物理和化学诱变等。\n发明内容\n[0007]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紫外线-等离子体复合诱变获得一株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的具有高效解磷能力和抗重金属Pb生长能力的成团肠杆菌。\n[0008]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含有上述的成团肠杆菌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n[0009]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上述成团肠杆菌在土壤重金属Pb污染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中的应用。\n[0010] 本发明实现过程如下:\n[0011] 一种具有高效解磷能力的成团肠杆菌,其分类命名为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RKMC-7,于2011年6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n[0012]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 号院3 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5005。\n[0013] RKMC-7在固体培养基A上菌落颜色呈乳白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在固体培养-\n基B上菌落呈圆形,淡白色,周围有透明圈; G,好氧或兼性厌氧,呈长杆状;其最适的生长温度28~32℃,最适的pH值为6.8~7.5;在液体培养基C中解无机磷能力为635.4±15.6 mg/L ,能够产生草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使培养液B的pH从初始的6.8-7.5降至\n4.13-3.54,产吲哚乙酸的能力为64.7±5.2mg/l,能够产生铁载体;能够抗青霉素、先锋霉\n2+\n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生长;在固体培养基A能够耐受1200mg/L的Pb 生长,在含铅的液\n2+\n体培养基A中能够耐受1000mg/l的Pb 生长;在土壤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n[0014] 所述固体培养基A组成为:胰蛋白胨5-10 g,酵母粉 3-5 g,NaCl 5-10 g,蒸馏水 \n1000 mL,琼脂粉15-20g,蒸馏水1000ml,pH值 6.8-7.5。\n[0015] 所述的培养基B组成为:葡萄糖10 g,Ca3(PO4)2 5-13 g,MgCl2·6H2O 5 g,MgSO4·7H2O 0.25 g,KCl 0.2-0.5 g,(NH4)2SO4 0.1 -0.2g,琼脂粉 15 g,蒸馏水1000 mL, pH 6.8-7.5。\n[0016]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解磷能力的成团肠杆菌通过诱变选育方法获得,包括以下步骤:\n[0017] 1)以实验室从植物根际筛选的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成团肠杆菌KMC作为出发菌株;\n[0018] 2)诱变选育\n[0019] (1)制备出发菌株KMC的单细胞悬液\n[0020] 将出发菌株KMC接种于液体培养基A中,28-32℃,150-180rpm培养8-12hrs,离心,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置于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振荡,使其分散成单细胞的菌悬液;\n[0021] 所述的培养基A组成为:胰蛋白胨5-10 g,酵母粉 3-5 g,NaCl 5-10 g,蒸馏水\n1000ml,pH值 6.8-7.5;\n[0022] (2)紫外线诱变\n[0023] 将步骤(1)所得的菌悬液分别调节浓度至105-107CFU/ml,取0.1ml涂布于含\n2+\n600-1500mg/L Pb 固体培养基B上,进行紫外诱变,紫外诱变的频率为10-18W,照射距离为25-50cm,照射时间5-10min;28-30℃静置培养5-7days,挑选20-30个透明圈较大的单菌落,进行摇瓶复筛,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各菌株的解磷能力,选择5-8株解磷活性最高的菌株,再分别作摇瓶复筛,选出一株解磷活性高且稳定性好的菌株RKMC,制成菌悬液用于下一步等离子体的诱变;\n[0024] 所述的摇瓶发酵复筛的步骤是:首先对上述分离得到的20-30个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较高的菌株接种到100ml 上述的液体培养基A中,培养8-12hrs。取5ml 菌液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B的250ml的锥形瓶中,28-32℃,150rpm摇床振荡培养\n5-7days;\n[0025] (3)等离子体诱变\n[0026] 将步骤(2)所得的RKMC菌株,制成105-107CFU/ml的菌悬液,取0.1-0.2ml均匀涂布于无菌培养皿中,将培养皿放到等离子下面的电极上,调节上电极的位置,使得上下电极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8mm左右,调节电压为3-5V,电流为0.5-0.8A,使空气或氩气放电,得到均匀的空气或氩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放电时间为2-7min。诱变后立即用无菌生理\n2+\n盐水或磷酸盐洗脱,涂布于含600-1000mg/L Pb 固体培养基B上,再进行摇瓶复筛,挑出一株解磷活性最高的一株菌RKMC-P,制成菌悬液用于下一步的诱变;所述的摇瓶复筛的方法同步骤(2);\n[0027] (4)将步骤(3)所得的菌悬液活菌数调至105-107CFU/ml,循环重复紫外线诱变→等离子体诱变1-2次,最后得到一株耐受重金属Pb且解磷活性最高的菌株RKMC-7。\n[0028] RKMC-7经16SrDNA鉴定与成团肠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与亲本KMC相比,碱基相似率为95.79%。\n[002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效解磷菌剂,根据营养物载体不同可以为液体菌剂或固体菌剂。\n[0030] 菌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n[0031] 1)菌种发酵\n[0032] ①将冻存的RKMC-7在37℃条件下快速解冻,按照0.5-1%的接种量接入装有\n10-15ml液体培养基A的试管中,28-32℃,静置培养8-12hrs,得到RKMC-7的一级种子液;\n[0033] ②二级三角瓶液体培养\n[0034] 将一级种子液按照3-5%的接种量接入装有50-100ml液体培养基A的三角瓶中,\n28-32℃,150-200rpm培养8-12hrs;\n[0035] ③发酵罐发酵\n[0036] 将RKMC-7的一级培养液按照5-10%的接种量分别接入装有发酵培养基C的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培养,罐温28-32℃,培养pH6.8-7.5,通气培养30-48 hrs;\n[0037] 所述的培养基C组成为:麸皮5-10g,豆粕30-50g ,玉米粉3-5g, KH2PO4 5-10g/ml, K2HPO4 0.1-0.2g/ml, Ca2(PO4)3 5-13 g, MgSO4·7H2O 5-10 g ,水 1000ml,p H \n6.8~7.5;\n[0038] 2)将秸秆粉、草炭土、麸皮和豆粕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按照质量百分比为20-30:20-30:5-10:30-50的比例均匀混合;\n[0039] 3)将步骤1)中得到的发酵液打入储液罐即得液态解磷菌剂,有效活菌数可达\n9\n5-10×10 CFU/ml,将发酵液按照50-100ml/kg的剂量与步骤2)中所得的固态基质混匀,\n9\n28-32℃发酵5-7days,即得到固体菌剂,菌体密度达到1-2×10 CFU/g。\n[0040] 本发明提供的解磷菌剂液体菌剂在植物浸种或浸根时以100-200倍的液体菌剂稀释液浸泡种子或植物根部2-5hrs,育苗期或生长期灌根采用300-600倍的液体菌剂稀释液10-40ml/Kg土壤剂量浇灌稀释液,整个生长期灌根1-3次;固态菌剂作为基肥和追肥使用,使用剂量为5-20g/Kg土壤。\n[0041] 本发明的优点与有益效果:\n[0042] 1)采用等离子体诱变和紫外诱变多次循环处理的方法,保证了突变菌株的稳定性;\n[0043] 2)提供的解磷菌具有高的解磷能力,能够抗较高浓度的Pb生长,能够分泌吲哚乙酸、产生铁原子,传代14次遗传性状稳定。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促进铅在植物根部的富集,抑制铅从地下部分往地上部分迁移的能力;\n[0044] 3)本发明的菌剂营养要求简单、易培养、生长周期短、能够进行规模化的大生产;\n[0045] 4)本发明的菌剂可以明显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铅在植物根部的富集,抑制铅从地下往地上部分迁移的能力,通过在污染土壤中选择性种植农作物,收集植物根部等集中处理,降低或最终去除土壤中的铅污染。环境友好且成本低廉;\n[0046] 5)为开发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固定土壤中的铅提供了新途径,可以边进行农业生产边修复,对食物安全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n附图说明\n[0047] 图1为RKMC-7分别在固体培养基A、固体培养基B中生长的平板照片和扫描电镜照片;\n[0048] 图2为RKMC-7产生铁载体定性实验照片;\n[0049] 图3为RKMC-7产生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图;\n[0050] 图4为RKMC-7对抗生素的敏感性;\n[0051] 图5为RKMC-7抗Pb2+生长图;\n[0052] 图6为R KMC-7传代稳定性;\n[0053] 图7为R KMC-7液体菌剂对土壤中铅的固定作用;\n[0054] 图8为在含铅土壤中进行的玉米盆栽试验,并在土壤中接种RKMC-7固体菌剂:其中图8A为玉米根部Pb的含量;图8B为玉米茎部Pb的含量;图8C为玉米叶Pb的含量;图\n8D为玉米子粒中Pb的含量;图8E为玉米子粒产量;图8F为玉米收获后土壤中可交换态铅的含量。\n具体实施方式\n[0055] 实施例1: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具有解磷能力的成团肠杆菌的诱变选育方法,诱变筛选能够耐受重金属铅的解磷能力强的诱变菌株,包括以下步骤:\n[0056] 1)以实验室从植物根际筛选的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成团肠杆菌KMC作为出发菌株;\n[0057] 2)诱变选育\n[0058] (1)制备出发菌株KMC的单细胞悬液\n[0059] 将出发菌株KMC接种于液体培养基A中,28℃,150rpm培养12hrs,离心,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置于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振荡,使其分散成单细胞的菌悬液;\n[0060] 所述的培养基A组成为:胰蛋白胨5 g,酵母粉 5 g,NaCl 10 g,蒸馏水1000ml,pH值 7.2;\n[0061] (2)紫外线诱变\n[0062] 将步骤(1)所得的菌悬液分别调节浓度至107CFU/ml,取0.1ml涂布于含1200mg/\n2+\nL Pb 固体培养基B上,进行紫外诱变,紫外诱变的频率为15W,照射距离为30cm,照射时间\n5min;28℃静置培养7days,挑选20个透明圈较大的单菌落,进行摇瓶复筛,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各菌株的解磷能力,选择5株解磷活性最高的菌株,再分别作摇瓶复筛,选出一株解磷活性高且稳定性好的菌株RKMC,制成菌悬液用于下一步等离子体的诱变;\n[0063] 所述的摇瓶发酵复筛的步骤是:首先对上述分离得到的20个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较高的菌株接种到100ml 上述的液体培养基A中,培养12hrs。取5ml 菌液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B的250ml的锥形瓶中,28℃,150rpm摇床振荡培养7days;\n[0064] (3)等离子体诱变\n[0065] 将步骤(2)所得的RKMC菌株,制成107CFU/ml的菌悬液,取0.1ml均匀涂布于无菌培养皿中,将培养皿放到等离子下面的电极上,调节上电极的位置,使得上下电极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mm左右,调节电压为3V,电流为0.5A,使空气放电,得到均匀的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放电时间为3min。诱变后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洗脱,涂布于含\n2+\n1200mg/L Pb 固体培养基B上,再进行摇瓶复筛,挑出一株解磷活性最高的一株菌RKMC-P,制成菌悬液用于下一步的诱变;所述的摇瓶复筛的方法同步骤(2);\n[0066] (4)将步骤(3)所得的菌悬液活菌数调至107CFU/ml,循环重复紫外线诱变→等离子体诱变1次,最后得到一株耐受重金属Pb且解磷活性最高的菌株RKMC-7。KMC与RKMC-7的性质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诱变后菌株的解磷能力比诱变前增加了98.5%.[0067] 表1 KMC与RKMC-7的性质比较\n[0068] \n[0069] RKMC-7在分别在固体培养基A、固体培养基B中生长的平板照片和扫描电镜照片见附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RKMC-7在固体培养基B上能够产生明显的透明圈,具有较高的解磷能力;附图2为RKMC-7产生铁载体定性实验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RKMC-7能够产生一定量的铁载体;附图3为RKMC-7产生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RKMC-7能够产生至少4种有机酸,包括草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其中以柠檬酸的产量最高;附图4为RKMC-7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Kirby Bauer纸片检测RKMC-7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其中产生透明圈的有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无透明圈的有青霉素、氯霉素和先锋霉素V。从图中可以看出:RKMC-7具有抗青霉素、氯霉素和先锋霉素V生长的能力,在土壤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n[0070] 实施例2:RKMC-7对Pb2+的抗性,测定步骤如下:\n[0071] 将RKMC-7接种于液体培养基A中富集培养,生长至指数期,8000 rpm离心10 min,\n7\n用0.85%的无菌NaCl溶液洗涤三次后,再用0.85%的无菌NaCl溶液调整菌液浓度为10 \n2+ 2+\nCFU/ ml,吸取1 mL加入含有80 mL添加不同浓度Pb ( 0,400,800,1000,1200mg Pb /l \n2+\n) 的液体培养基D的250 mL三角瓶中,Pb 以Pb(NO3)2 的形式加入,28°C培养5天后,\n2+\n600 nm测定培养液的吸光光度值,结果表明:在Pb 浓度达到 1000mg/L时,RKMC-7仍能够\n2+\n生长,说明RKMC-7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Pb ,在污染较为严重的Pb污染土壤中能够生长,\n2+\n具有修复Pb污染土壤的潜力。RKMC-7抗Pb 生长图如附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液\n2+\n体培养基中,RKMC-7能够抗1000mg/L 的Pb 生长。\n[0072] 实施例3:RKMC-7稳定性测定,具体步骤如下:\n[0073] 将冻存的RKMC-7在37℃条件下快速解冻,按照1%的接种量接入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A的试管中,28℃,静置培养12hrs,离心,用0.85%的无菌NaCl溶液洗涤三次后,再用\n7\n0.85%的无菌NaCl溶液悬浮,调整菌体浓度为1×10CFU/ml,按照2%的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B中,150rpm培养7天,用钼蓝比色法测定上清液可溶性磷的含量;将上述在液体培养基A中的培养液按照1%的接种量再转入新鲜的液体培养基A中,重复上述步骤,共传代14次,测定RKMC-7的解磷能力,结果见附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传代14次,RKMC-7的解磷能力基本保持稳定,这表明溶磷突变株特性不是对环境的适应,而是稳定的基因突变所致。\n[0074] 液体培养基D组成成分为:蔗糖 10 g,NH4NO3 0.5 g,MgCl2·6H2O 0.5 g,K2HPO4 \n0.1 g,NaCl 0.1 g,酵母粉0.25 g,蒸馏水 1000 mL,pH 7.2。\n[0075] 实施例4:RKMC-7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76] 1)菌种发酵\n[0077] ①将冻存的RKMC-7在37℃条件下快速解冻,按照1%的接种量接入装有15ml液体培养基A的试管中,28℃,静置培养12hrs,得到RKMC-7的一级种子液;\n[0078] ②二级三角瓶液体培养\n[0079] 将一级种子液按照5%的接种量接入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A的三角瓶中,28℃,\n150rpm培养12hrs;\n[0080] ③发酵罐发酵\n[0081] 将RKMC-7的一级培养液按照5%的接种量分别接入装有发酵培养基C的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培养,罐温28℃,培养pH 7.2,通气培养48 hrs;\n[0082] 所述的培养基C组成为:麸皮10g,豆粕50g ,玉米粉5g, KH2PO4 10g/ml, K2HPO4 \n0.1g/ml, Ca2(PO4)3 13 g, MgSO4·7H2O 5 g ,水1000ml,p H 7.0。\n[0083] 2)将秸秆粉、草炭土、麸皮和豆粕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按照质量百分比为20:30:10:40的比例均匀混合;\n[0084] 3)将步骤1)中得到的发酵液打入储液罐即得液态解磷菌剂,有效活菌数达到\n9\n5×10 CFU/ml;将发酵液按照50-100ml/kg的剂量与步骤2)中所得的固态基质混匀,28℃\n9\n发酵7days,即得到固体菌剂,有效活菌数达到10 CFU/g。\n[0085] 实施例5:RKMC-7接种对土壤中无效磷的溶解作用,包括以下步骤:\n[0086] 将土壤装入三角瓶中,每瓶装入100g,按照0、200、800mg P/kg土壤的剂量加入磷酸钙,混合均匀后灭菌,分别加入20ml 实施例二中制备的液体菌剂,对照组分别加入同等剂量的死菌体,每组均设三个平行,充分混匀后25℃培养21天,用0.5M NaHCO3(用浓NaOH溶液调 pH至8.5)溶液浸提,按照 20ml 溶液/g土壤的比例加入NaHCO3溶液,25℃振荡\n30min,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上清液中磷的含量。\n[0087] 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中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为8.35 、11.25、15.49 mg/kg ,实验组速效磷含量分别为24.68、52.01、80.02 mg/kg,分别为对照组的倍2.96、4.62和5.17倍;说明该菌剂能够有效溶解土壤中的不溶性磷,提高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n[0088] 实施例6:RKMC-7接种对土壤中铅的固定作用,具体步骤如下:\n[0089] 1)供试土壤铅含量为22.34 mg/kg,将土壤装入直径为21 cm、高30 cm的花盆,\n2+\n每盆装土5 kg。分别按照0、400、800、1200mg Pb /kg土壤的剂量加入Pb(NO3)2溶液,各实验组土壤铅的实际含量分别为:22.34、422.34、822.34和1222.34mg/kg,每个剂量组设6个平行,充分混匀后每隔5天浇一次去离子水,平衡30天;\n[0090] 2)将上述制备的每盆土壤分别取出100g加入250ml三角瓶中,加入10ml 实施例2中制备的液体菌剂,以加入同等剂量的死菌体为对照组,每个实验组设三个平行,充分混匀后25℃培养28天,按照每克干土加入8 ml 浓度为1M的MgCl2 (pH 7.0)溶液,(25±1)℃,150rpm振荡提取1h,8000rpm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可交换态Pb的含量。结果表明:加入活菌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明显降低土壤中\n2+\n可溶性铅的含量,在0、400、800、1200mg Pb /kg土壤的剂量组中,加活菌剂组土壤中可交换性Pb的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28、11.67、4.88和5.86倍,菌剂对可交换性Pb的固定效率高达77%-91.4%,结果见附图7。\n[0091] 实施例7:RKMC-7接种玉米对土壤中铅污染的修复作用\n[0092] 将实施例6步骤1)制备的盆栽土壤每个铅剂量组分为加菌剂组和对照组,每组设三个平行,加菌剂组按照5g固体菌剂/kg土壤的剂量加入实施例三制备的固体菌剂,对照组加入同等剂量的死菌体,充分混匀后,每盆播种8粒玉米种子,定苗时每盆保留3株。\n[0093] 玉米收获后将根、茎、叶、子粒分别处理,用硝酸-高氯酸消化后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各自的铅含量。每盆盆栽土壤按照每克干土加入8 ml 浓度为1M的MgCl2 (pH \n7.0)溶液,25±1℃,150rpm振荡提取1h,8000rpm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可交换态Pb的含量。\n[0094] 结果表明:加菌剂能够显著增加玉米根部的铅含量,而茎、叶和子粒中铅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大幅下降。玉米根部铅含量测定结果如附图8A所示:加活菌剂组玉米根部的\n2+\n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在0、400、800、1200mgPb /kg土壤的剂量组中,加活菌剂组玉米根部的铅含量分别是相应的对照组的2.04、2.04、2.13和1.85倍;玉米茎部铅含量测定结果如附图8B 所示:加活菌剂组玉米茎部的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加活菌剂组玉米茎部的铅含量分别比相应的对照组降低了1.19、3.15、1.88和2.38倍;玉米叶部铅含量测定结果如附图8C所示:加活菌剂组玉米叶部的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加活菌剂组玉米叶部的铅含量分别比相应的对照组降低了1.47、1.52、1.47和3.44倍;玉米子粒铅含量测定结果如附图8D所示:加活菌剂组玉米子粒的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加活菌剂组玉米子粒的铅含量分别比相应的对照组降低了1.0、4.33、7.43和5.83倍,子粒铅含量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粮食卫生标准(≤0.2mg/kg,GB2715-2005);玉米子粒的产量结果如附图8E所示:加活菌剂组玉米产量比相应的对照组有较大的提高,加活菌剂组玉米子粒的产量分别比相应的对照组增加了25.6%、10%、46.3%和51.4%;盆栽完成后土壤中可交换态Pb的含量结果如附图8F所示:加活菌剂组土壤中可交换态Pb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加活菌剂组土壤中可交换态Pb的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30、24.3、5.05和6.56倍。因此,该菌剂对铅污染的土壤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对提高粮食的产量、安全性和土壤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律信息
- 2018-06-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C12N 1/20
专利号: ZL 201210040912.2
申请日: 2012.02.23
授权公告日: 2014.01.01
- 2014-01-01
- 2012-1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12N 1/20
专利申请号: 201210040912.2
申请日: 2012.02.23
- 2012-09-2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