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及船舶避碰方法 |
申请号 | CN201310130091.6 | 申请日期 | 2013-04-1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7937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IPC分类号 | G;0;6;F;1;7;/;5;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凌海路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发明人 | 王宁;董诺;刘刚健;孟凡超;孙树蕾;汪旭明 |
代理机构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馨;李洪福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模型由参数Q和k决定。参数Q由四个方向半径决定,方向半径分别为:Rfore、Raft、Rstarb和Rport;其中,Rfore、Raft分别为四元船舶领域纵向半径(Rlon)的前、后半径;Rport、Rstarb分别为四元船舶领域横向半径(Rlat)的左、右半径;所述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边界为上述四个方向半径的所确定的闭合曲线组合而成,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和船舶避碰方法,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安全领域框架,可以直观得到一个确定的船舶安全区域,结合避碰几何模型,可以有效提前警示相关船舶展开避碰动作,有效的保证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
1.一种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模型由参数Q和k决定。参数Q由四个方向半径决定,方向半径分别为:Rfore、Raft、Rstarb和Rport;其中,Rfore、Raft分别为四元船舶领域纵向半径(Rlon)的前、后半径;Rport、Rstarb分别为四元船舶领域横向半径(Rlat)的左、右半径;
所述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边界为上述四个方向半径的所确定的闭合曲线组合而成,其函数表达如下:
QSDk={(x,y)|fk(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k≥1}
其中,边界函数:
其中: Q为方向半径,决定模型的大小,k为模型
的形状;
Q的估计公式为 其中L为本船船长,kAD,kDT分别由下
式确定: AD,DT分别表示船舶进距和回转半径,Vown表示本
船船速;参数Q决定四元船舶领域所确定的安全区域面积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边界的形状由参数k决定,随着k值不同,边界形状也不同,当k=
1时边界为多边形;k=2时,边界为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当k取1时,边界为多边形,多边形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函数表达式如下:
QSDq={(x,y)|fq(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
四边形四元船舶领域模型为其四个方向半径与四个半径之间所夹直线组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其特征还在于:当k取2时,边界为椭圆形,椭圆形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函数表达式如下:
QSDce={(x,y)|fce(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
其中边界函数fce如下:
椭圆形船舶领域模型为以任一个纵向半径与横向半径构成的四个椭圆,分别取这四个椭圆的相应的 个椭圆组合而成。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船舶避碰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获取至少包含本船船长L,运动距离和回转半径AD,DT以及本船船速Vown的船舶航行参数的基础数据,计算得到四个方向半径Rfore、Raft、Rstarb和Rport;
—将所述Rfore、Raft、Rstarb和Rport带入四元船舶模型中,得到船舶安全领域区域,所述的模型表达式如下:
QSDk={(x,y)|fk(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k≥1}
其中,边界函数
其中: k=1或=2;
Q的估计公式为 其中L为本船船长,kAD,kDT分别由下
式确定: AD,DT分别表示船舶进距和回转半径,Vown表示本
船船速;参数Q决定四元船舶领域所确定的安全区域面积的大小;
—建立避碰几何模型,得到最近会遇距离DCPA,如果DCPA绝对值的小于上述的船舶领域模型的距离,两船存在碰撞危险;若本船为让路船时,将在适当时机采取避让行动,使DCPA绝对值的不小于上述的船舶领域模型的距离,使目标船舶安全驶过;
建立模型的过程如下:获取本船航速V0和航向 获取目标船舶航速VT、航向 相对
方位α和相对距离R;
使用公式:
计算最近会遇距离DCP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Q的计算有下式得出:
L为本船船长,kAD,kDT分别由下式确定:
AD,DT分别表示前进运动距离和回转半径,Vown表示本船船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建立避碰几何模型包括如下方法:
获取本船航速V0和航向 获取目标船舶航速VT、航向 相对方位α和相对距离
R;
使用公式:
计算最近会遇距离DCPA。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边界的形状为多边形,即k=1函数表达式如下:
QSDq={(x,y)|fq(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
四边形四元船舶领域模型由四条直线与四个方向半径组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边界的形状为多边形,即k=2函数表达式如下:
QSDce={(x,y)|fce(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
其中边界函数fce如下:
椭圆船舶领域模型为以任一个纵向半径与横向
半径构成的椭圆,分别取这四个椭圆的相应的 个椭圆组合而成。
一种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及船舶避碰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及应用该模型的船舶避碰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贸易飞快发展、全球海运船队规模不断扩大,船舶碰撞事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确定船舶安全航行领域为进行海上交通模拟以及研究船舶碰撞危险的重要一环。\n[000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加藤[1]提出船舶航行安全领域的概念至今,研究者提出了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船舶航行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如:文献[2]提出的“横截面积”模型是由前后两个半椭圆拼合而成,由船舶操纵参数和航行速度等决定;文献[3][4]提出了一种复杂的六边形船舶领域模型,用船速和船舶回旋参数确定各边尺寸,该模型使得避碰情况下的船舶便于采用进化算法对其航迹进行优化,但其复杂程度较高,物理意思较含糊,不便于理解和实际应用;[5]结合船舶转向性能等因素给出几种情况下船舶领域边界的量化方法,船舶的操纵性能在该方法中得到体现,但模型尺寸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人为给定的一种粗略的估算公式。综上可知,虽然现代船舶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并且在船舶航行危险评估、船舶避碰、模拟航运交通、确定最佳航迹方面有着主要的作用。但是,始终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型,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不同的航行环境的因素导致产生不同形状、大小的模型;(2)大多数的模型都按照统计数据或模拟实验的方法形成;(3)现有的模型都易于理解,但却很难被应用到实际中去。\n[0004] 参考文献如下:\n[0005] [1]Y.Eujii and K.Tanaka.Traffic capacity[J].Journal of \nNavigation,1971,24:543-552.\n[0006] [2]K.Kijima and Y.cFurukawa.Automatic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using the concept of blocking area[C],//Proceeding of IFAC Conference on Manoeuvring and Control of Marine Craft.2003:123-128\n[0007] [3]SMIERZCHALSI R,MICHALEWICZ Z.Modelling of a ship trajectory in collision at sea by evolutionary algorithm[J].IEEE Transaction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2004,4(3):227-241.\n[0008] [4]SMIERZCHALSI R.On-line trajectory planning in collision situation at sea by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experiments[C]C//Proceeding of IFAC \nConference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Marine System.Glasgow,UK:Elsevier \nScience,2001:84-89.\n[0009] [5]郭志新.船舶领域边界的量化分析[J].武汉造船,2001(S1):63-64.\n[0010] [6]Ning Wang,Xianyao Meng.A Unified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Ship Domans[J],Journal of Navigation(2009),62,643-655.\n[0011] [7]刘绍满,王宁.船舶领域研究综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n发明内容\n[0012] 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一种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模型由四个方向半径决定,方向半径分为:Rfore、Raft、Rstarb和Rport;其中,Rfore、Raft分别为四元船舶领域纵向半径(Rlon)的前、后半径;Rport、Rstarb分别为四元船舶领域横向半径(Rlat)的左、右半径;\n[0013] 所述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边界为包括所述四个方向半径的闭合曲线,函数表达如下:\n[0014] QSDk={(x,y)|fk(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k≥1}\n[0015] 其中,边界函数:\n[0016] \n[0017] 其中: Q为方向半径,决定模型的大小,k为\n模型的形状;\n[0018] Q的估计公式为 其中L为本船船长,kAD,kDT分别\n由下式确定: AD,DT分别表示前进运动距离和回转半径,\nVown表示本船船速。\n[0019] 所述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边界的形状为多边形或椭圆。\n[0020] 多边形边界的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函数表达式如下:\n[0021] QSDq={(x,y)|fq(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n[0022] \n[0023] 四边形四元船舶领域模型由四条直线与四个方向半径组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n[0024] 椭圆四元船舶领域模型可定义为下式:\n[0025] QSDce={(x,y)|fce(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n[0026] 其中边界函数fce如下:\n[0027] \n[0028] 椭圆船舶领域模型为以任一个纵向半径与\n横向半径构成的椭圆,分别取这四个椭圆的相应的 个椭圆组合而成。\n[0029] 一种船舶避碰方法,具有如下步骤:\n[0030] —获取至少包含本船船长L,运动距离和回转半径AD,DT以及本船船速Vown的船舶航行参数,计算得到四个方向半径Rfore、Raft、Rstarb和Rport;\n[0031] —将所述Rfore、Raft、Rstarb和Rport带入四元船舶模型中,得到船舶安全领域区域,所述的模型表达式如下:\n[0032] QSDk={(x,y)|fk(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k≥1}\n[0033] 其中,边界函数\n[0034] \n[0035] 其中: k=1,2为模型的形状;\n[0036] —建立避碰几何模型,得到最近会遇距离DCPA,如果DCPA绝对值的小于上述的船舶领域模型的距离,两船存在碰撞危险;若本船为让路船时,将在适当时机采取避让行动,使DCPA绝对值的不小于上述的船舶领域模型的距离,使目标船舶安全驶过。\n[0037] 所述Q的计算有下式得出:\n[0038] \n[0039] L为本船船长,kAD,kDT分别由下式确定:\n[0040] \n[0041] AD,DT分别表示前进运动距离和回转半径,Vown表示本船船速。\n[0042] 所述建立避碰几何模型包括如下方法:\n[0043] 获取本船航速V0和航向 获取目标船舶航速VT、航向 相对方位α和相对距\n离R;\n[0044] 使用公式:\n[0045] \n[0046] 计算最近会遇距离DCPA。\n[0047] 所述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边界的形状为多边形,即k=1函数表达式如下:\n[0048] QSDq={(x,y)|fq(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n[0049] \n[0050] 四边形四元船舶领域模型由四条直线与四个方向半径组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n[0051] 所述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的边界的形状为多边形,即k=2函数表达式如下:\n[0052] QSDce={(x,y)|fce(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n[0053] 其中边界函数fce如下:\n[0054] \n[0055] 椭圆船舶领域模型为以任一个纵向半径与\n横向半径构成的椭圆,分别取这四个椭圆的相应的 个椭圆组合而成。\n[0056]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四元船舶安全领域模型系统和船舶避碰方法,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安全领域框架,可以直观得到一个确定的船舶安全区域,结合避碰几何模型,可以有效提前警示相关船舶展开避碰动作,有效的保证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n附图说明\n[0057]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58] 图1为Goodwin船舶领域模型\n[0059] 图2为本发明四边形四元船舶领域模型\n[0060] 图3为本发明椭圆四元船舶领域模型\n[0061] 图4为本发明四边形四元船舶领域模型与船速的关系\n[0062] 图5为本发明椭圆四元船舶领域模型与船速的关系\n[0063] 图6为本发明避碰几何模型\n具体实施方式\n[0064]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n[0065] 由图1-图5所示:一种新型船舶领域安全模型—四元船舶领域模型,模型由四个方向半径决定,方向半径分别为:Rfore、Raft、Rstarb和Rport。Rfore、Raft分别为四元船舶领域纵向半径(Rlon)的前、后半径;Rport、Rstarb分别为四元船舶领域横向半径(Rlat)的左、右半径。\n则四元船舶领域模型由包括这四个方向半径的封闭曲线组合而成,其表达式如下:\n[0066] QSD={(x,y)|f(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 (1)\n[0067] 这样,船舶驾驶员可以快速的建立一个直观、简单的船舶安全领域。因此,四元船舶领域可以十分容易地用于船舶危险评估和避碰。式(1)中的边界函数f可为线性活非线性函数,因此本船舶领域的形状可为多边形、椭圆等。具体如下:\n[0068] 用四元船舶领域定义的四边形船舶领域模型(如图2)\n[0069] 由(1)得,四边形四元船舶领域模型可定义为下式:\n[0070] QSDq={(x,y)|fq(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n[0071] 其中边界函数fq如下:\n[0072] \n[0073] 如图2可知,四边形四元船舶领域模型由四条直线与四个方向半径组成的四个三角形组合而成。\n[0074] 用四元船舶领域定义的椭圆船舶领域模型(如图3)\n[0075] 由(1)得,椭圆四元船舶领域模型可定义为下式:\n[0076] QSDce={(x,y)|fce(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n[0077] 其中边界函数fce如下:\n[0078] \n[0079] 如图3可知,椭圆船舶领域模型为以任一个纵向半径与横向半径构成的椭圆,分别取这四个椭圆的相应的 个椭圆组合而成。\n[0080] 由1,2可知,我们可以运用四元船舶领域模型来代替那些复杂的船舶领域模型,因此本发明定义一个统一框架的模型如下:\n[0081] QSDk={(x,y)|fk(x,y;Q)≤1,Q={Rfore,Raft,Rstarb,Rport},k≥1},\n[0082] 其中边界函数fk如下:\n[0083] \n[0084] 同样,由1,2可知,参数k决定模型的形状。\n[0085] 综上所述,可知方向半径Q决定模型的大小,而k决定模型的形状。因此四元领域模型由k、Q两个参数确定。确定参数Q的估计公式:\n[0086] \n[0087] 其中,L为本船船长;kAD,kDT分别由下式确定:\n[0088] \n[0089] 这里,AD,DT分别表示船舶进距和回转半径,Vown表示本船船速。由参数Q的估计公式可知,船舶领域的大小与船速相关(如图4和图5)。\n[0090] 建立避碰几何模型(如图5),即将本船动态信息(本船航速、航向分别为V0和)和目标船动态信息(目标船航速、航向、相对方位和相对距离分别为VT、 α和R)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求得目标船相对速度和相对航向,以及最近会遇距离DCPA。计算公式如下:\n[0091] \n[0092] 如果DCPA绝对值的大小小于上述的船舶领域模型的距离,两船存在碰撞危险。若本船为让路船时,将在适当时机采取避让行动,使DCPA绝对值的大小不小于上述的船舶领域模型的距离上,使目标船舶安全驶过。\n[009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8-05-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6F 17/50
专利号: ZL 201310130091.6
申请日: 2013.04.15
授权公告日: 2016.01.13
- 2016-01-13
- 2013-08-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6F 17/50
专利申请号: 201310130091.6
申请日: 2013.04.15
- 2013-07-1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3-20
|
2012-12-07
| | |
2
| |
2010-04-07
|
2009-09-2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