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支撑装置 |
申请号 | CN200810304439.8 | 申请日期 | 2008-09-10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2416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16M11/12 | IPC分类号 | F;1;6;M;1;1;/;1;2;;;G;0;6;F;1;/;1;6;;;H;0;4;N;5;/;6;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汉铮;王金鑫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支撑电子装置显示屏的支撑装置,其包括底座、支架、设于底座与支架间的旋转机构、设于支架与显示屏间的枢转机构及俯仰机构。旋转机构、枢转机构及俯仰机构使支撑装置分别提供三个方向的转动,枢转机构包括连接架及旋转支架,俯仰机构包括转轴,连接架连接于该转轴上并可随转轴一起转动。俯仰机构还包括套合件,套合件包括连接部及沿该连接部一端弯曲延伸出的套合部,俯仰机构的转轴过盈配合于俯仰机构的套合件的套合部中,枢转机构包括相对转动的主动垫片与随动垫片,主动垫片设有定位凸起,随动垫片包括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孔,主动垫片固设于旋转支架上,随动垫片固设于连接架上。所述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1.一种用于支撑电子装置显示屏的支撑装置,其包括底座、支架、设于底座与支架间的旋转机构、设于支架与显示屏间的枢转机构及俯仰机构,该旋转机构、枢转机构及俯仰机构使该支撑装置分别提供三个方向的转动,该枢转机构包括连接架及与该连接架转动连接的旋转支架,该俯仰机构包括转轴,该连接架连接于该转轴上并可随转轴一起转动,其特征在于:该俯仰机构还包括套合件,该套合件包括连接部及沿该连接部一端弯曲延伸出的套合部,该俯仰机构的转轴过盈配合于该俯仰机构的套合件的套合部中,该枢转机构还包括可相对转动的主动垫片与随动垫片,该主动垫片设有定位凸起,随动垫片包括一个外圈、一个内圈及连接该内圈及该外圈的四个连接件,该四个连接件上分别开设有与该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孔,该主动垫片固设于该旋转支架上,该随动垫片固设于该连接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由镀锌钢板冲压而成的钣金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转机构的连接架的一个表面为圆弧面,该旋转支架与该连接架转动连接,该旋转支架上固定连接有限位件,该限位件与该连接架的圆弧面相抵持,而限定旋转支架的转动范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垫片与该随动垫片均上设有凸片,该主动垫片通过凸片不可转动连接于该旋转支架上,该随动垫片通过凸片不可转动连接于该连接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机构还包括与该底座固定连接的连接架,该旋转机构的连接架上设有限位面,该支架上设有抵持面,该限位面与该抵持面相抵持,而限定该支架相对于该旋转机构的连接架的转动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机构还包括扭簧,该扭簧包括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插设于旋转机构的连接架的组装孔中,第二安装部与支架相抵持,该扭簧提供预设扭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架横截面大体为U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还包括塑胶套壳,塑胶套壳包覆于支架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俯仰机构还包括卡环,该卡环为C型,该俯仰机构的转轴的端部沿周向开设有卡槽,该卡环卡合于该卡槽中。
支撑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支撑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用于支撑显示屏的支撑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近几年来,平板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LCD)及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已经被广泛地用于个人电脑和电视的显示器主体。为了方便人们在较佳视角范围和视线距离内观看显示屏,通常会设置一个支撑装置与显示屏主体相连接,以实现对显示屏的高度和视角的调整。\n[0003] 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支架、设于底座与支架间的旋转机构、设于支架与显示屏间的枢转机构及俯仰机构,旋转机构、枢转机构及俯仰机构使该支撑装置分别提供三个方向的转动。\n[0004] 然而,支架一般为四连杆结构,其由镁合金或锌合金压铸而成,材料成本较高。同时,为了提供一定的定位摩擦力,枢转机构上设置多个弹片及摩擦片,零件数量多,成本高,且枢转机构上各零件所受的摩擦力不均衡,从而影响枢转机构的使用寿命。\n发明内容\n[0005]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结构简单且受力均衡的支撑装置。\n[0006] 一种用于支撑电子装置显示屏的支撑装置,其包括底座、支架、设于底座与支架间的旋转机构、设于支架与显示屏间的枢转机构及俯仰机构。旋转机构、枢转机构及俯仰机构使支撑装置分别提供三个方向的转动,枢转机构包括连接架及与该连接架转动连接的旋转支架,俯仰机构包括转轴,连接架连接于该转轴上并可随转轴一起转动。俯仰机构还包括套合件,套合件包括连接部及沿连接部一端弯曲延伸出的套合部,俯仰机构的转轴过盈配合于俯仰机构的套合件的套合部中,该枢转机构还包括可相对转动的主动垫片与随动垫片,该主动垫片设有定位凸起,随动垫片包括一个外圈、一个内圈及连接该内圈及该外圈的四个连接件,该四个连接件上分别开设有与该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孔,该主动垫片固设于该旋转支架上,该随动垫片固设于该连接架上。\n[0007] 所述支撑装置的俯仰机构零件数量少,成本低。俯仰机构的转轴与套合件过盈配合,提供均衡的摩擦力,有利于延长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n附图说明\n[0008] 图1是本发明支撑装置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图。\n[0009] 图2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去除套壳后的立体图。\n[0010] 图3是图1中支撑装置的支撑组件的立体分解图。\n[0011] 图4是图1中支撑装置的旋转机构的立体分解图。\n[0012] 图5是图1中支撑装置的枢转机构与俯仰机构的立体分解图。\n[0013] 图6是图1中支撑装置的组装图。\n[0014] 图7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折叠后的立体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5] 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用于支撑带有显示屏的电子装置。下面以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支撑装置为例加以说明。\n[0016] 请参见图1与图2,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屏10及用于支撑显示屏10的支撑装置20。该支撑装置20包括底座22、支撑组件24、旋转机构26、枢转机构28及俯仰机构\n30。\n[0017] 旋转机构26设于底座22与支撑组件24之间,可实现支撑组件24相对于底座22绕旋转轴线a旋转。枢转机构28及俯仰机构30均设于支撑组件24与显示屏10之间,分别实现显示屏10绕轴线b与轴线c旋转。\n[0018] 底座22大体为长方形板体,其用于支撑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其他元件,可以理解,座体22也为其形状,例如圆形板体。\n[0019] 请参见图3,支撑组件24包括支架242、第一套壳244、第二套壳246及第三套壳\n248。支架242为横截面大体为U型的钣金件。支架242采用镀锌钢板或经过表面处理的钢板,由冲压模具冲压而成,生产效率较高,且原材料成本较低。第一、二、三套壳244、246、\n248由塑胶材料制成,其包覆于支架242上,而使整个支撑组件24具有较佳的外观。\n[0020] 请一并参见图4,支架242包括基板(图未标)与垂直于基板向其一侧延伸的两个侧板(图未标)。两个侧板上分别开设有圆形的枢接孔2422及与枢接孔2422相邻的方形插孔2424,基板靠近旋转机构26的一端的表面为抵持面2428,基板的该端还开设有一个开口(图未标),在开口内侧壁沿平行于侧板的方向弯折形成有一个抵持部2426。\n[0021] 旋转机构26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铰链结构262,每个铰链结构262包括转轴264、依次套设于转轴264上的垫片266、摩擦片268、垫片266、连接架270、两个弹片272、螺合于转轴264的螺母274以及套设于弹片272与螺母274上的扭簧276。\n[0022] 转轴264包括凸缘部(图未标)及自凸缘部一侧延伸出的变形轴部(图未标),凸缘部用于抵挡垫片266,变形轴部上设有两个相对于其轴线对称的平面,变形轴部上设有外螺纹,以与螺母274相螺合。\n[0023] 垫片266为中心开设有变形孔的片体,其不可相对转动地套设于转轴264。\n[0024] 摩擦片268为环状片体,其圆周沿轴向延伸出一个凸片2682,凸片2682可插设于支架242的插孔2424中,而将摩擦片268不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架242上。\n[0025] 连接架270包括枢接部278及自枢接部278垂直延伸出的固接部280。枢接部278上开设有圆形枢接孔(图未标),以供转轴264穿设。枢接部278上于枢接孔的下方还开设有组装孔2782。枢接部278上设有限位面2784,限位面2784包括倾斜面与水平面,其用于与支架242的抵持面2428抵持,以限定支架242相对于连接架270的转动角度。\n[0026] 弹片272为圆环状,其可发生轴向变形以提供轴向弹力。\n[0027] 螺母274与转轴264变形轴部上的外螺纹相螺合,以迫紧弹片272,弹片272提供的轴向弹力使穿设于转轴264上的元件间紧密压紧,以提供所需的摩擦力。\n[0028] 扭簧276包括簧圈及自簧圈的两端延伸出的第一安装部2762及第二安装部2764。\n第一安装部2762插设于第一连接架270的组装孔2782中,第二安装部2764与支架242的抵持部2426相抵持。\n[0029] 请参见图5,枢转机构28包括转轴282、依次套设于转轴282上的垫片284、摩擦片\n286、旋转支架288、主动垫片290、随动垫片292、连接架294、弹片296、以及锁合于转轴282端部的螺母298。枢转机构28还包括固定于旋转支架288上的限位件2882。限位件2882的端部为光滑面。\n[0030] 转轴282包括凸缘部(图未标)及自凸缘部一侧延伸出的变形轴部(图未标)。\n凸缘部为圆形的片体,其用于抵挡垫片284。变形轴部上设有相对于其轴线对称的两个平面。\n[0031] 垫片284为片状,其不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282上。\n[0032] 摩擦片286大体为环状,其圆周的相对侧沿平行于其轴线方向分别延伸出一个凸片2862。\n[0033] 旋转支架288为圆形片体,其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2880。旋转支架288上于通孔\n2880的外围开设有四个方形卡扣孔2884及四个圆形装配孔2886。\n[0034] 主动垫片290为圆形片体,其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2902。主动垫片290于通孔\n2902的外围均匀分布有四个定位凸起2904。主动垫片290圆周的相对侧沿平行于其轴线方向分别延伸出一个凸片(图未标)。摩擦片286的凸片2862及主动垫片290的凸片插设于摩擦片286的卡扣孔2884内,这样摩擦片286、主动垫片290不可转动地连接于旋转支架\n288上。\n[0035] 请参阅图5,随动垫片292为圆形片体,随动垫片292包括一个外圈(图未标)、一个内圈(图未标)及连接内圈及外圈的四个连接件(图未标),内圈围成通孔,以供转轴282穿设。随动垫片292的四个连接件上还分别开设有四个定位孔2922,定位孔2922与主动垫片290的定位凸起2904相配合,可使枢转机构28有较佳的定位手感。随动垫片292的圆周上向一侧延伸出四个凸片2924,四个凸片2924均匀分布于随动垫片292的圆周侧面上。\n[0036] 可以理解,也可以在主动垫片290上设置定位孔,相应地,在随动垫片292上设置定位凸起。\n[0037] 连接架294包括基部2942及从基部2942的两端向其一侧垂直延伸出的两个枢接部2944。基部2942与枢接部2944上均开设有一个变形的枢接孔(图未标),基部2942上还开设有四个卡扣孔(图未标),以供随动垫片292的凸片2924插设。基部2942的顶面为一个圆弧面2946,其用于抵持限位件2882。圆弧面2946的两端为凹陷面(图未标)。\n[0038] 弹片296为圆形片体,其不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282上,提供轴向弹力。\n[0039] 俯仰机构30包括转轴302、套合件304及卡环306。转轴302包括凸缘部3022及自凸缘部一侧延伸出的变形轴部3024,轴部3024的端部沿其周向开设有卡槽3026。\n[0040] 套合件304包括连接部3042及沿连接部3042一端弯曲延伸出的套合部3044。连接部3042为片体,其固定于支架242上。套合部3044由片材弯曲包卷而成,其横截面大体为C型,套合部3044上设有由片材包卷围成的一个套合孔3046,套合孔3046的径向截面直径略小于转轴302的轴部3024径向截面的直径。套合部3044上沿着套合孔3046的径向开设有油孔3048,以方便润滑油的加入。转轴302的轴部3024过盈配合于套合孔3046中,以提供一定的摩擦力。\n[0041] 卡环306大体为C型片体,其卡合于转轴302的卡槽3026内,以防止其他元件从转轴302上脱落。\n[0042] 请参见图4至图6,组装时,旋转机构26的转轴264的变形轴部依次穿过垫片266、支架242的连接孔2424、摩擦片268、垫片266、连接架270的枢接部278及两个弹片272,接着将螺母274螺合于转轴264的端部,将扭簧276套设于弹片272及螺母274上,扭簧276的第一安装部2762插设于第一连接架270的组装孔2782中,第二安装部2764与支架242的抵持部2426相抵持。然后,将连接架270固定连接于底座22上,这样便完成了旋转机构\n26的组装。垫片266与弹片272相对于转轴264不可转动,支架242、摩擦片268与连接架\n270可相对于转轴264转动。扭簧276具有一定的压缩量,提供预设的扭力。\n[0043] 接下来,枢转机构28的转轴282的变形轴部依次穿过垫片284、摩擦片286、旋转支架288的通孔2880、主动垫片290的通孔2902、随动垫片292的通孔、连接架294的基部\n2942的枢接孔及弹片296,接着,将螺母298锁合于转轴282的端部。摩擦片286的凸片\n2862与主动垫片290的凸片分别插设于旋转支架288的卡扣孔2884中,随动垫片292的凸片2924插设于连接架294的基部2942的卡扣孔中。垫片284、随动垫片292、连接架294及弹片296相对于转轴282不可转动,摩擦片286、旋转支架288、主动垫片290可相对于转轴282转动。接着,将限位件2882螺接于旋转支架288上,限位件2882端部的光滑面与连接架294的基部2942的圆弧面2946相抵持,从而可限定连接架294的转动角度。然后,将旋转支架288固定连接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屏10上。这样便完成了枢转机构28的组装。\n[0044] 接着,俯仰机构30的转轴302的变形轴部依次穿过连接架294的枢接部2944的枢接孔、套合件304的套合孔3046及连接架294的另一个枢接部2944的枢接孔,然后将卡环306卡合于转轴302的卡槽3026。再将套合件304的连接部3042固定连接于支架242上,从而完成俯仰机构30的组装。\n[0045] 最后,将第一、二、三套壳244、246、248分别套合于支架242上,而装配好液晶显示装置100。\n[0046] 请一并参见图2,图2中所示的轴线a、b、c分别指旋转机构26的转轴264、枢转机构28的转轴282及俯仰机构30的转轴302的轴线。使用时,扳动显示屏10使支架242绕着轴线a旋转,支架242的一端渐渐远离底座22,扭簧276也随着转动,同时释放预设扭力,从而减小扳动力,直至支架242的抵持面2428与连接架270的限位面2784相抵持,此时,支架242与底座22间的夹角为90度。枢转机构28中元件间产生的摩擦力使显示屏10在设定的角度定位,支架242与底座22的夹角的范围为0至90度,当然,也可以依实际情况任意设定。\n[0047] 扳动显示屏10使枢转机构28的旋转支架288绕轴线b旋转,主动垫片290与随动垫片292相对转动,主动垫片290的定位凸起2904与随动垫片292上的定位孔2922相互配合,可提高旋转支架288在转动时的定位手感。限位件2882随着旋转支架288平缓地在连接架294的圆弧面2946滑动,并与圆弧面2946相抵持,限位件2882与圆弧面2946的压紧程度与旋转支架288的旋转角度成一定的线性方程关系,从而可使转动旋转支架288所需的外力基本保持不变。圆弧面2946的两端为凹陷面,限位件2882滑动至凹陷面时便停止滑动,而实现旋转支架288的转动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绕轴线b的转动范围为0至90度。\n[0048] 扳动显示屏10使枢转机构28的连接架294绕轴线c旋转,俯仰机构30的转轴\n302相对于套合件304转动,因为转轴302与套合件304间为过盈配合,所以转轴302与套合件304间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以使显示屏10在预设的角度定位。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绕轴线c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至180度。\n[0049] 支撑装置20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100时可折叠为图7所示的形状,即支撑显示屏\n10、支撑组件24及底座22间保持平行,从而减小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包装空间。\n[0050] 俯仰机构30能够实现预定的功能,且零件数量较少,便于装拆,有利于批量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俯仰机构30承受了整个显示屏10的重量,俯仰机构30的转轴302与套合件304的受力较为集中,而套合件304的套合部3044与转轴302过盈配合,二者间具有较大的摩擦配合面积,从而使套合件304与转轴302受力较为均衡,延长俯仰机构30的使用寿命。\n[0051] 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15-11-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16M 11/12
专利号: ZL 200810304439.8
申请日: 2008.09.10
授权公告日: 2012.10.10
- 2012-10-10
- 2010-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16M 11/12
专利申请号: 200810304439.8
申请日: 2008.09.10
- 2010-03-1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5-11-09
|
2005-01-06
| | |
2
| | 暂无 |
2006-05-18
| | |
3
| |
2003-10-22
|
2003-03-14
| | |
4
| | 暂无 |
2007-03-30
| | |
5
| | 暂无 |
1995-06-30
| | |
6
| |
2007-09-05
|
2007-02-28
| | |
7
| | 暂无 |
2000-08-17
| | |
8
| | 暂无 |
2005-11-24
| | |
9
| | 暂无 |
2007-08-11
| | |
10
| | 暂无 |
2002-08-2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4-27 | 2013-04-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