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
申请号 | CN201110004990.2 | 申请日期 | 2011-01-02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5301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IPC分类号 | A;6;1;K;9;/;0;0;;;A;6;1;K;3;6;/;8;9;6;7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刘晓云 | 申请人地址 | 山东省文登市峰山路1号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创伤整复一科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刘晓云 | 当前权利人 | 刘晓云 |
发明人 | 刘晓云;秦立武;王凤;江和训;于洪霞;王芳;孙建萍;邹爱凤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10-30g、细辛20-40g、甘草3-10g、肉桂3-10g、白芷5-15g、羌活5-15g、元胡10-30g、桑白皮5-15g、白术3-10g、黄芪3-10g、浙贝3-10g、桔梗5-15g、茯苓5-15g、半夏5-15g、百合3-10g、败酱草3-10g。本发明所采用的各种原料药药性平和,安全可靠,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后,具有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健脾和胃固本之功效,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好。经临床验证,治疗患者60例,有效率为92%。
1.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10-30g、细辛20-40g、甘草3-10g、肉桂3-10g、白芷5-15g、羌活5-15g、延胡索10-30g、桑白皮5-15g、白术3-10g、黄芪3-10g、浙贝母3-10g、桔梗5-15g、茯苓5-15g、半夏5-15g、百合3-10g、败酱草3-10g。
2.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20g、细辛30g、甘草6g、肉桂6g、白芷10g、羌活10g、延胡索
20g、桑白皮10g、白术5g、黄芪5g、浙贝母5g、桔梗10g、茯苓10g、半夏10g、百合5g、败酱草
5g。
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尤其是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n背景技术\n[0002]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其临床的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持续雾化吸入β2激动剂或抗胆碱药物,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或静脉点滴沙丁胺醇、氨茶碱,或口服控释茶碱等药物。\n[0003]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n[0004] 临床上治疗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有:一是控制感染治疗,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选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二是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维静宁等。三是解痉、平喘,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吸入剂。若气道舒张剂使用后气道仍有持续阻塞,可使用皮质激素,泼尼松20-40mg/d。四是气雾疗法气雾湿化吸入或加复方安息香酊,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亦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但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西药存在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的不足。\n[0005] 传统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道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脾为生化之源,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因此,哮喘病是肾、肺、脾,三虚之症。气管炎多数由于感风寒或风热,使肺气闭塞、宿降失常而致气喘;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病久肺肾两虚,使肺虚不能降气,肾亏不能降气所致。中医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主张,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温热刺激,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达到宣通肺气、化痰平喘的目的,使的人们的病情得到治愈和改善。\n发明内容\n[0006]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西药存在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的不足,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配制简便、药源广、疗效好,成本低,无副作用小的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n[000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10-30g、细辛\n20-40g、甘草3-10g、肉桂3-10g、白芷5-15g、羌活5-15g、延胡索10-30g、桑白皮5-15g、白术3-10g、黄芪3-10g、浙贝母3-10g、桔梗5-15g、茯苓5-15g、半夏5-15g、百合3-10g、败酱草3-10g。\n[0008]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为: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20g、细辛30g、甘草6g、肉桂6g、白芷10g、羌活10g、延胡索20g、桑白皮10g、白术5g、黄芪5g、浙贝母5g、桔梗10g、茯苓10g、半夏10g、百合5g、败酱草5g。\n[0009]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所述的原料药物\n[0010] 白芥子,辛,热。入手太阴经。具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痰湿流注,阴疽肿毒。\n[0011] 细辛,性温,味辛,归肺经、肾经、心经、肝经、胆经、脾经。可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治风寒表证,风湿痹痛,痰饮咳喘。\n[0012]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等药理作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n[0013]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n[0014] 白芷,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n[0015] 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的功效。\n[0016]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n[0017] 桑白皮,甘寒,入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等症。\n[0018]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n[0019]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n[0020] 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功效。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n[0021] 桔梗,归肺、胃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n[0022]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n[0023] 半夏,辛,温。入脾、胃经。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n[0024]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精神恍惚。\n[0025] 败酱草,辛、苦,凉。入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之功效。\n[0026]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采取冬病夏治的方式,通过药物对穴位温热刺激,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健脾和胃固本,实现标本兼治目的。在该中药组合物中,所述的白芥子、细辛为君药,行温肺豁痰利气,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桑白皮、白术、黄芪、浙贝母、桔梗、茯苓、半夏、百合、败酱草为臣药,具泻肺平喘、健脾益气,活血利水之功;白芷、姜活、延胡索为佐药,起祛风散寒、通窍得气之作用;甘草、肉桂为使药,起补火助阳、引经调和的作用。本发明药物标本同施,诸药配合共奏宣通肺气、化痰平喘、健脾固本之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各种原料药均为药性平和的动、植物药,安全可靠,并且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好。经临床验证,治疗患者60例,有效率为92%,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n具体实施方式\n[002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n[0028] 实施例1\n[0029] 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20g、细辛30g、甘草6g、肉桂6g、白芷10g、羌活10g、延胡索20g、桑白皮\n10g、白术5g、黄芪5g、浙贝母5g、桔梗10g、茯苓10g、半夏10g、百合5g、败酱草5g。\n[0030] 实施例2\n[0031] 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10g、细辛40g、甘草3g、肉桂10g、白芷5g、羌活15g、延胡索10g、桑白皮\n15g、白术3g、黄芪7g、浙贝母3g、桔梗15g、茯苓5g、半夏15g、百合3g、败酱草7g。\n[0032] 实施例3\n[0033] 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30g、细辛20g、甘草10g、肉桂3g、白芷15g、羌活5g、延胡索30g、桑白皮\n5g、白术7g、黄芪10g、浙贝母7g、桔梗5g、茯苓15g、半夏5g、百合7g、败酱草3g。\n[0034] 实施例4\n[0035] 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15g、细辛35g、甘草4g、肉桂7g、白芷7g、羌活13g、延胡索15g、桑白皮\n13g、白术10g、黄芪6g、浙贝母10g、桔梗13g、茯苓7g、半夏13g、百合4g、败酱草10g。\n[0036] 实施例5\n[0037] 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白芥子25g、细辛25g、甘草8g、肉桂9g、白芷14g、羌活7g、延胡索\n25g、桑白皮6g、白术6g、黄芪4g、浙贝母6g、桔梗8g、茯苓12g、半夏6g、百合10g、败酱草\n4g。\n[0038] 一种穴位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n[0039] 一、临床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60例,时间为2007年1月-2010年6月。其中男33例,女27例,其中轻度发作8例,中度发作28起,重度发作24起。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1岁。
法律信息
- 2014-02-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61K 9/00
专利号: ZL 201110004990.2
申请日: 2011.01.02
授权公告日: 2012.02.08
- 2012-02-08
- 2011-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K 36/8967
专利申请号: 201110004990.2
申请日: 2011.01.02
- 2011-06-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1998-03-11
|
1997-07-10
| | |
2
| |
1995-08-16
|
1994-10-1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