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及发动机 |
申请号 | CN202220231646.0 | 申请日期 | 2022-01-27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IPC分类号 | B;6;0;K;5;/;1;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本路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和家园;覃仲功;夏鸣丰 |
代理机构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振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及发动机,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模块和第二固定模块,第一固定模块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固定模块包括第二支撑部,发动机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第一固定模块与第二固定模块相对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对车架底板倾斜设置,能够使发动机固定后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发动机底部相对车架底板悬空,相比于使发动机底部紧贴车架底板的固定方式,能够减少路面对发动机的冲击,使发动机的耐用性能得到提升;第一固定模块和第二固定模块可拆卸安装在车架底板上,安装拆卸简单方便。
1.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可拆卸安装在车架底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包括用于固定发动机的第一支撑部;
第二固定模块,所述第二固定模块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架底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模块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发动机的第二支撑部;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所述车架底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所述车架底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模块与所述第二固定模块相对设置,以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模块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安装在所述车架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架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翼板,所述翼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两侧,所述翼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模块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安装在所述车架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定位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架底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
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及发动机\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及发动机。\n背景技术\n[0002] 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固定装在车架上,可以起到对发动机限位、支撑和隔振的作用。现有的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固定方式复杂,发动机紧贴底板,使发动机承受过大的路面对发动机的冲击和载荷,剧烈跑动时振动极大,影响性能发挥。\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固定方式简单、能够减少发动机振动的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n[0004]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的发动机。\n[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包括[0006] 第一固定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可拆卸安装在车架底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包括用于固定发动机的第一支撑部;\n[0007] 第二固定模块,所述第二固定模块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架底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模块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发动机的第二支撑部;\n[0008]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所述车架底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所述车架底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模块与所述第二固定模块相对设置,以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支撑。\n[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模块和第二固定模块,第一固定模块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固定模块包括第二支撑部,发动机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第一固定模块与第二固定模块相对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对车架底板倾斜设置,能够使发动机固定后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发动机底部相对车架底板悬空,相比于使发动机底部紧贴车架底板的固定方式,能够减少路面对发动机的冲击,使发动机的耐用性能得到提升;第一固定模块和第二固定模块可拆卸安装在车架底板上,安装拆卸简单方便。\n[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模块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安装在所述车架底板上。\n[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安装在所述车架底板上。\n[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n[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n[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翼板,所述翼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两侧,所述翼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n[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模块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安装在所述车架底板上。\n[00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定位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安装在所述车架底板上。\n[00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n[00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n[0019]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发动机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对车架底板倾斜设置,能够使发动机固定后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发动机底部相对车架底板悬空,相比于使发动机底部紧贴车架底板的固定方式,能够减少路面对发动机的冲击,使发动机的耐用性能得到提升。\n[0020]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n附图说明\n[0021]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n[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23] 图2是图1所示出的第一固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n[0024] 图3是图1所示出的第二固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n[0025] 附图标记:\n[0026] 第一支撑部110、第一安装孔111、第一连接部120、第一连接孔121、第一定位部\n130、第一定位孔131;\n[0027] 第二支撑部210、第二安装孔211、支撑板212、翼板213、第二连接部220、第二连接孔221、第二定位部230、第二定位孔231;\n[0028] 车架底板300。\n具体实施方式\n[002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n[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n[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n[0032]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装配、配合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33]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n[003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第一固定模块和第二固定模块,第一固定模块包括用于固定发动机的第一支撑部110,第二固定模块包括用于固定发动机的第二支撑部210,发动机的前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部110上,发动机的后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部210上,第一支撑部110和第二支撑部210对发动机进行支撑固定。第一支撑部110相对车架底板300倾斜设置,第二支撑部210相对车架底板300倾斜设置,第一固定模块与第二固定模块相对设置,能够使发动机固定后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发动机底部相对车架底板300悬空,相比于使发动机底部紧贴车架底板300的固定方式,能够减少路面对发动机的冲击,使发动机的耐用性能得到提升;第一固定模块可拆卸安装在车架底板300上,第二固定模块可拆卸安装在车架底板300上,第一固定模块和第二固定模块的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有利于对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和发动机进行更换和修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模块、第二固定模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可拆卸安装在车架底板300上,不影响对发动机的固定和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固定后的相对车架底板300的倾斜角度设置为10°。可以理解的是,发动机固定后的相对车架底板300的倾斜角度也可以设置为15°、20°等其他角度,同样能够减少路面对发动机的冲击,使发动机的耐用性能得到提升。\n[0035]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固定模块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一定位部130,第一支撑部110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20上,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一定位部130分别设置在车架底板300的两侧,第一连接部120与第一定位部130配合安装在车架底板300上。第一连接部120设置在车架底板300的上方,第一定位部130设置在车架底板300的下方,第一支撑部110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20上,第一连接部120与第一定位部130配合,能够将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一定位部130固定在车架底板300上,从而将第一支撑部110固定在车架底板300上,以便于第一支撑部110对发动机进行支撑和固定。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一定位部130分别在车架底板300的两侧,能够将第一固定模块稳固地安装在车架底板300上,保证发动机的稳定。\n[0036] 具体地,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0上设置第一连接孔121,第一定位部130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121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31,第一连接孔121与第一定位孔\n131配合将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一定位部130安装在车架底板300上。参照图1和图2,第一连接部120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21,第一定位部130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121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31,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一定位部130分别设置在车架底板300的两侧,第一连接孔121与第一定位孔131对应,使用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121和第一定位孔131并锁紧,将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一定位部130固定安装在车架底板300上。第一支撑部110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20上,第一连接部120通过和第一定位部130的配合固定在车架底板300上,能够实现对第一支撑部110的固定,保证第一支撑部110对发动机的固定和支撑。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连接部120上设置第一连接孔121,在第一定位部130上设置第一定位孔131,通过第一连接孔121与第一定位孔131的配合对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一定位部130进行固定,安装、拆卸的方式简单方便,有利于快速地对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和发动机进行更换和修理。\n[0037]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第一支撑部110与第一连接部120一体成型,能够减少生产所需要的工艺流程,节约加工费用,实现快速生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0和第一连接部120以7075铝合金为材料,实现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的轻量化。第一支撑部110和第一连接部120采用切削工艺制成,在节省加工费用的同时能够提升零件精度与配合精度,使第一固定模块定位精准,对发动机的支撑和固定效果更好,提供对发动机更好的隔振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0和第一连接部120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固定。\n[0038]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支撑部1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发动机与第一安装孔1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发动机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支撑部110上,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第一支撑部110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111,发动机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安装孔111对应的通孔,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111和通孔后锁紧,将发动机固定在第一支撑部\n110上。第一支撑部110相对车架底板300倾斜,能够使发动机固定后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发动机底部相对车架底板300悬空,相比于使发动机底部紧贴车架底板300的固定方式,能够减少路面对发动机的冲击,使发动机的耐用性能得到提升。\n[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第二支撑部210包括支撑板212和翼板213,翼板\n213对称设置在支撑板212两侧,翼板21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1,发动机与第二安装孔2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板212相对车架底板300倾斜设置,翼板213对称设置在支撑板212的两侧,翼板21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1,发动机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孔211对应的通孔,将发动机的通孔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二安装孔211之间,使用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211和通孔后锁紧,能够对发动机进行固定,将发动机固定在第二支撑部210上。支撑板212相对车架底板300倾斜设置,能够使发动机固定后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发动机底部相对车架底板300悬空,相比于使发动机底部紧贴车架底板300的固定方式,能够减少路面对发动机的冲击,使发动机的耐用性能得到提升。\n[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第二固定模块还包括第二连接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第二支撑部21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20上,第二连接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分别设置在车架底板300的两侧,第二连接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配合安装在车架底板300上。参照图1和图3,第二连接部220设置在车架底板300的上方,第二定位部230设置在车架底板300的下方,第二支撑部21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20上,第二连接部220与第二定位部230配合,能够将第二连接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固定在车架底板300上,从而将第二支撑部210固定在车架底板300上,以便于第二支撑部210对发动机进行支撑和固定。\n[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20上设置第二连接孔221,第二定位部230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221对应的第二定位孔231,第二连接孔221与第二定位孔231配合将第二连接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安装在车架底板300上。参照图1和图3,第二连接部22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孔221,第二定位部230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221对应的第二定位孔231,第二连接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分别设置在车架底板300的两侧,第二连接孔221与第二定位孔\n231对应,使用螺栓穿过第二连接孔221和第二定位孔231并锁紧,将第二连接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固定安装在车架底板300上。第二支撑部21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20上,第二连接部220通过和第二定位部230的配合固定在车架底板300上,能够实现对第二支撑部210的固定,保证第二支撑部210对发动机的固定和支撑。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连接部220上设置第二连接孔221,在第二定位部230上设置第二定位孔231,通过第二连接孔221与第二定位孔\n231的配合对第二连接部220和第二定位部230进行固定,安装、拆卸的方式简单方便,有利于快速地对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和发动机进行更换和修理。\n[0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10与第二连接部220一体成型,能够减少生产所需要的工艺流程,节约加工费用,实现快速生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以7075铝合金为材料,实现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的轻量化。第二支撑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采用切削工艺制成,在节省加工费用的同时能够提升零件精度与配合精度,使第二固定模块定位精准,对发动机的支撑和固定效果更好,提供对发动机更好的隔振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固定。\n[0043]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发动机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发动机固定支撑装置的第一支撑部110和第二支撑部210相对车架底板300倾斜设置,能够使发动机固定后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发动机底部相对车架底板300悬空,相比于使发动机底部紧贴车架底板300的固定方式,能够减少路面对发动机的冲击,使发动机的耐用性能得到提升。\n[0044]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