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压力锅 |
申请号 | CN201520812874.7 | 申请日期 | 2015-10-1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IPC分类号 | A;4;7;J;2;7;/;0;8;;;A;4;7;J;2;7;/;0;9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马日春;张伶俐;欧阳振华;张培德;赖达英;柏长升;沈文君 |
代理机构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压力锅。冷却系统包括进风装置、排风装置和液体冷却循环装置;所述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形成冷却循环风;所述液体冷却循环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器、制冷管和冷却管;所述制冷管通过连接管路与冷却管连接形成液体循环管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散热器设置在排风装置的进风口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冷端和热端,其冷端紧贴制冷管设置,其热端紧贴散热器设置。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冷却系统的电压力锅。通过冷却循环风和液体循环冷却的配合使用冷却系统具有更高的冷却效率,由于存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在被冷却物冷却到室温后,半导体制冷片继续工作,实现制冷功能。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装置、排风装置和液体冷却循环装置;
所述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形成冷却循环风;
所述液体冷却循环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1)、散热器(2)、制冷管(3)和冷却管(4);
所述制冷管(3)通过连接管路(5)与冷却管(4)连接形成液体循环管路;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通过散热器(2)设置在排风装置的进风口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包括冷端(101)和热端(102),其冷端(101)紧贴制冷管(3)设置,其热端(102)紧贴散热器(2)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差发电装置,且排风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部分排风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1),部分排风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温差发电装置;
所述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片和发电片散热器;
所述发电片散热器的一侧与温差发电片的冷端贴合设置,另一端设置在排风装置的上端;
所述温差发电片与半导体制冷片(1)电连接,并为半导体制冷片(1)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包括排风口(6)和设置在排风口(6)处的排风风扇(7),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通过散热器(2)设置在排风风扇(7)的进风口处;
所述进风装置包括进风口(8)和设置在进风口(8)处的进风风扇(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的进风口(8)和排风装置的排风口(6)间隔设置,且在进风装置的进风口(8)和排风 装置的排风口(6)处均设置有格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管(3)和冷却管(4)为盘管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管(3)和冷却管(4)为铜管或铝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管(3)和冷却管(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液体循环泵(1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和散热器(2)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半导体制冷片(1)电连接,以控制半导体制冷片(1)的工作状态。
10.一种电压力锅,包括外壳(11)、外锅(12)、内锅(13)和发热器(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所述冷却管(4)设置在外锅(12)和内锅(13)之间,用于内锅(13)的冷却;
所述进风装置的进风口(8),排风装置的排风口(6)均开设在外壳(11)底面上,且制冷管(3)与外锅(12)之间存在间距。
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压力锅\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压力锅。\n背景技术\n[0002] 电压力锅因能快速烹饪且在烹饪过程中食物营养损失少而受到人们喜爱。但电压力锅烹饪工作结束后,因锅内有高压,用户不能马上打开锅盖,而必须拔开限压阀排气降压,或者让锅内食物自然冷却,等锅内压力降低后才能打开盖取出食物,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快捷。另外,在用户拔开限压阀排气降压的过程中,如果锅内烹饪的是流体食物,则锅内的流体食物容易被高压气体从排气口处喷出,给用户带来危险,同时也会污染锅体外表面和环境。\n[0003]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对电压力锅作出了一些改进,比如说增加了水冷设备,如中国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快速冷却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盖包括上盖和内盖,所述内盖与所述上盖之间设有浮动间隙,所述浮动间隙的高度小于3.5mm,所述内盖与所述内胆形成烹饪腔体,所述内盖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连通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内盖的上方还设有与内盖一起浮动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上设有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与进水口对接密封,所述出水接头与出水口对接密封。\n[0004] 虽然上述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压力锅的散热效率,虽然上述水冷系统能够对电压力锅进行冷却,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如需要外接水源和排水管路,并且冷却效率较低。\n[0005]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一种采用简单的结构,并且具有较高的冷却效率的冷却系统及电压力锅。\n实用新型内容\n[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却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散热结构冷却结构存在的结构负载、散热效率低的问题。\n[000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冷却系统的电压力锅。\n[0008]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n[0009] 一种冷却系统,其包括进风装置、排风装置和液体冷却循环装置;\n[0010] 所述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形成冷却循环风;\n[0011] 所述液体冷却循环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器、制冷管和冷却管;\n[0012] 所述制冷管通过连接管路与冷却管连接形成液体循环管路;\n[0013]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散热器设置在排风装置的进风口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冷端和热端,其冷端紧贴制冷管设置,其热端紧贴散热器设置。\n[0014] 作为上述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温差发电装置,且排风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n[0015] 所述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片和发电片散热器;\n[0016] 所述发电片散热器的一侧与温差发电片的冷端贴合设置,另一端设置在排风装置的上端;\n[0017] 所述温差发电片与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并为半导体制冷片供电。\n[0018] 作为上述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风装置包括排风口和设置在排风口处的排风风扇,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散热器设置在排风风扇的进风口处;\n[0019] 所述进风装置包括进风口和设置在进风口处的进风风扇。\n[0020] 作为上述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装置的进风口和排风装置的排风口间隔设置,且在进风装置的进风口和排风装置的排风口处均设置有格栅。\n[0021] 作为上述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制冷管和冷却管为盘管式结构。\n[0022] 作为上述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制冷管和冷却管为铜管或铝管。\n[0023] 作为上述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制冷管和冷却管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液体循环泵。\n[0024] 作为上述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器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n[0025] 作为上述冷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以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状态。\n[0026] 一种电压力锅,包括外壳、外锅、内锅、发热器和如以上所述的冷却系统;\n[0027] 所述冷却管设置在外锅和内锅之间,用于内锅的冷却;\n[0028] 所述进风装置的进风口,排风装置的排风口均开设在外壳底面上,且制冷管与外锅之间存在间距。\n[002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为液体循环管路提供冷量,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之间可以形成冷却循环风,冷却循环风和液体循环冷却的配合使用冷却系统具有更高的冷却效率,由于存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在被冷却物冷却到室温后,半导体制冷片继续工作,实现制冷功能。\n附图说明\n[003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n[003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分解状态示意图;\n[003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压力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n[003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液体循环系统与外锅配合的结构示意图;\n[0034]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管与外锅、内锅配合的结构示意图;\n[0035]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n[0036] 其中:\n[0037] 1:半导体制冷片;2:散热器;3:制冷管;4:冷却管;5:连接管路;6:排风口;7:排风风扇;8:进风口;9:进风风扇;10:液体循环泵;11:外壳;12:外锅;13:内锅;14:发热器;15:底壳;\n[0038] 101:冷端;102:热端。\n具体实施方式\n[0039]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n[0040]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进风装置、排风装置和液体冷却循环装置,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之间形成冷却循环风。液体冷却循环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1、散热器2、制冷管3和冷却管4,制冷管3通过连接管路5与冷却管4连接形成液体循环管路。半导体制冷片1通过散热器2设置在排风装置的进风口处,半导体制冷片1包括冷端101和热端102,其冷端101紧贴制冷管3设置,其热端102紧贴散热器2设置。\n[0041] 本实施方式通过半导体制冷片1的制冷为液体循环管路提供冷量,半导体制冷片\n1通过与排风装置的配合可提高其散热效率。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之间可以形成冷却循环风,冷却循环风和液体循环冷却的配合使用冷却系统具有更高的冷却效率,由于存在半导体制冷片1的制冷在被冷却物冷却到室温后,半导体制冷片1继续工作,实现制冷功能。\n[0042] 冷却系统还包括温差发电装置(未示出),且排风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部分排风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1,部分排风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有温差发电装置。\n[0043] 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片和发电片散热器,发电片散热器的一侧与温差发电片的冷端贴合设置,另一端设置在排风装置的上端,温差发电片与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并为半导体制冷片供电。具体的,温差发电片的热端与待冷却物贴合,由此,可以利用待冷却物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供半导体制冷片1使用,节约了能源的使用。\n[0044] 参照图3、图6,排风装置包括排风口6和设置在排风口6处的排风风扇7,且半导体制冷片1通过散热器2设置在排风风扇7的进风口处,进风装置包括进风口8和设置在进风口8处的进风风扇9。\n[0045] 为了防止进风口8和排风口6之间的进出风相互干扰,进风口8和排风口6间隔设置。为了防止杂物进入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在进风口8和排风口6处均设置有格栅。\n[0046] 参照图4,为了提高制冷管3与半导体制冷片1之间的换热效率,冷却管4与待冷却物之间的换热效率,制冷管3和冷却管4为盘管式结构,制冷管3和冷却管4所采用的制作材料为铜管或铝管。\n[0047] 为了提高液体循环管路中液体循环的效率,制冷管3和冷却管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液体循环泵10。\n[0048] 为了提高半导体制冷片1和散热器2之间的换热效率,半导体制冷片1和散热器\n2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作为优选的,半导体制冷片1通过导热硅胶贴合在散热器2上。\n[0049] 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半导体制冷片1、温差发电片、进风风扇9、排风风扇7电连接,以控制半导体制冷片1、温差发电片、进风风扇9、排风风扇7的工作状态。\n[0050] 上述冷却系统可以用于电脑、电磁炉、电压力锅等需要冷却的设备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冷却系统应用于电压力锅上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具体的如以下所述:参照图3至图6,一种电压力锅,包括外壳11、外锅12、内锅13、发热器14,以及如以上所述的冷却系统。冷却管4设置在外锅12和内锅13之间,用于内锅13的冷却,进风装置的进风口8,排风装置的排风口6均开设在外壳底面上,且制冷管3与外锅12之间存在间距。\n[0051] 进一步具体的,外壳11的底部为底壳15,进风装置包括进风口8和进风风扇9,排风装置包括排风口6和排风风扇7,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一个进风装置和一个排风装置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进风口8和排风口6开设在底壳15底面上,进风风扇9和排风风扇7设置在相对应的位置,底壳15内部的空气在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的作用下与电压力锅外界的空气形成空气循环,通过空气循环可以对内锅13进行降温。半导体制冷片1通过散热器2设置在排风风扇的进风口8处,半导体制冷片1包括冷端101和热端102,其冷端101紧贴制冷管3设置,其热端102紧贴散热器2设置。制冷管3、冷却管4、液体循环泵10通过管路形成液体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内的液体在液体循环泵10的驱动下,循环流动,形成液体循环冷却系统。冷却管4紧贴外锅\n12内壁设置,内锅13套设在外锅12内,将内锅13放入外锅12后内锅13与冷却管4接触,通过液体循环流动对内锅13进行冷却。液体循环泵10设置在外锅12的外壁上,在外锅12上设置有管口,连接管路5穿过管口以连接冷却管4、制冷管3和液体循环泵10。\n[0052] 上述电压力锅具体的冷却过程为:自然风在进风风扇9的驱使下通过底壳15进风口8进入电压力锅内,电压力锅内的热风在排风风扇7的驱使下通过底壳15排风口6排出电压力锅外,使电压力锅内热空气与外部冷空气进行交替流动,带走多余的热量,可实现锅体快速降温冷却。在液体循环泵10的驱使下,冷却管4与制冷管3里的液体循环流动,其中液体经过冷却管4时,冷却管4内的液体吸收内锅13的热量变热,液体经过制冷管3时,在半导体制冷片1的制冷作用下得到冷却。通过循环风冷却和液体循环冷却的配合可实现内锅13的快速冷却,同时,在温度降至常温时,半导体制冷片1可继续冷却实现制冷功能。\n[0053]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10-19 | 2015-10-19 | | |
2 | | 2016-05-10 | 2016-05-10 | | |
3 | | 2015-10-19 | 2015-10-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