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全景深图像的获取方法及摄像装置 |
申请号 | CN201410257622.2 | 申请日期 | 2014-06-12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5859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IPC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2;H04N5/26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孙学斌;刘进;李本友 |
代理机构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邵新华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景深图像获取方法及摄像装置,通过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所述待拍摄景物在参考图像中的成像与在所述基准图像中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用参考图像中的清晰区域取代所述基准图像中的相应区域,获得全景深图像。在全景深图像中处于不同焦距的景物的图像都能清晰的显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拍摄的图像存在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的缺陷。
1.一种全景深图像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
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其中,所述待拍摄景物在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成像与在所述基准图像中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
用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清晰区域取代所述基准图像中的相应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景深图像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拍摄信号;
根据预设焦距,在至少两个所述预设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景深图像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的步骤包括:
获取拍摄信号;
获取待拍摄景物的第一焦距范围;
根据预设焦距,在位于所述第一焦距范围内的至少两个所述预设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
4.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景深图像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的步骤具体包括:
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
以所述待处理图像的中心点作为第一坐标系原点并根据预设参数增大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的坐标值,获得参考图像;
其中,所述待拍摄景物在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成像与在所述基准图像中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景深图像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参考图像中的清晰区域取代所述基准图像中的相应区域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参考图像的清晰区域中第一像素点的像素值及坐标值,所述第一像素点为所述清晰区域内所有的像素点;
以基准图像的中心点作为第二坐标系原点并获取基准图像中的第二像素点的像素值及坐标值,所述第二像素点为基准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
当所述第一像素点的坐标值与所述第二像素点的坐标值相同时,用所述第一像素点的像素值取代所述第二像素点的像素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景深图像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拍摄信号;
获取待拍摄景物的至少两个聚焦焦距;
在所述至少两个聚焦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景深图像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的步骤具体包括:
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
依据所述待处理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获取调整参数;
依据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的坐标值进行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其中,所述待拍摄景物在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成像与在所述基准图像中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景深图像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待处理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获取调整参数的具体步骤包括:
以待处理图像的中心点作为第一坐标系原点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分区处理,所述分区的顶点均为第一坐标系原点;
获取待处理图像中的两个位于不同分区的第一纯色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以基准图像的中心点作为第二坐标系原点并采用与所述待处理图像相同的分区方式对所述基准图像进行分区处理,所述分区的顶点均为第二坐标系原点;
获取基准图像相应的两个位于不同的分区的第二纯色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调整参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全景深图像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参考图像中的清晰区域取代所述基准图像中的相应区域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参考图像中清晰区域的第一像素点的像素值及坐标值,所述第一像素点为所述清晰区域内所有的像素点;
获取基准图像中的第二像素点的像素值及坐标值,所述第二像素点为基准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
当所述第一像素点的坐标值与所述第二像素点的坐标值相同时,用所述第一像素点的像素值取代所述第二像素点的像素值。
10.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采用权利要求1到9中的方法获取全景深图像。
一种全景深图像的获取方法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和摄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全景深图像的获取方法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为获得一幅景色或者一个物体的影像,人们常通过摄像装置来拍摄图片。
[0003] 摄像装置包括镜头、调焦装置、感光元件和图像存储装置等,现有技术获取图像的方法包括:获取特定焦距;获取拍摄信号;进行拍摄并获取图像,获取特定焦距常采用通过调焦装置调整镜头的焦距来使镜头的焦距处于一定值的手段,以使人们所关注的景物呈现清晰的状态,在获取拍摄信号后,摄像装置进行图像拍摄,其中景物反射或发出的光线经过镜头后在感光元件中转换为图像信息,图像存储装置则将图像信息进行存储。
[0004] 发明人在实施现有技术时发现:现有的图像获取方法获得的图像中处于焦距位置处的图像为清晰图像,处于焦距景深之外的图像会由于光线的发散会显的有些模糊,这使得拍摄图像存在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的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及图像获取装置,通过获取预设焦距处的多幅图像并对所获得的多幅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获得全景深范围内的清晰图像。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景深图像获取方法包括: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其中,所述待拍摄景物在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成像与在所述基准图像中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用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清晰区域取代所述基准图像中的相应区域。
[0007] 进一步的,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拍摄信号;根据预设焦距,在至少两个所述预设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
[0008] 进一步的,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的步骤包括:获取拍摄信号;获取待拍摄景物的第一焦距范围;根据预设焦距,在位于所述第一焦距范围内的至少两个所述预设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
[0009] 进一步的,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的步骤具体包括: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以所述待处理图像的中心点作为第一坐标系原点并根据预设参数增大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的坐标值,获得参考图像;其中,所述待拍摄景物在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成像与在所述基准图像中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
[0010] 进一步的,用参考图像中的清晰区域取代所述基准图像中的相应区域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参考图像的清晰区域中第一像素点的像素值及坐标值,所述第一像素点为所述清晰区域内所有的像素点;以基准理图像的中心点作为第二坐标系原点并获取基准图像中的第二像素点的像素值及坐标值,所述第二像素点为基准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当所述第一像素点的坐标值与所述第二像素点的坐标值相同时,用所述第一像素点的像素值取代所述第二像素点的像素值。
[0011] 进一步的,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拍摄信号;获取待拍摄景物的至少两个聚焦焦距;在所述至少两个聚焦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
[0012] 进一步的,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的步骤具体包括: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依据所述待处理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获取调整参数;依据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的坐标值进行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其中,所述待拍摄景物在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成像与在所述基准图像中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
[0013] 进一步的,依据所述待处理图像和所述基准图像获取调整参数的具体步骤包括:
以待处理图像的中心点作为第一坐标系原点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分区处理,所述分区的顶点均为第一坐标系原点;获取待处理图像中的两个位于不同分区的第一纯色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基准图像的中心点作为第二坐标系原点并采用与所述待处理图像相同的分区方式对所述基准图像进行分区处理,所述分区的顶点均为第二坐标系原点;获取基准图像相应的两个位于不同的分区的第二纯色区域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点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获取调整参数。
[0014] 进一步的,用参考图像中的清晰区域取代所述基准图像中的相应区域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参考图像中清晰区域的第一像素点的像素值及坐标值,所述第一像素点为所述清晰区域内所有的像素点;获取基准图像中的第二像素点的像素值及坐标值,所述第二像素点为基准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当所述第一像素点的坐标值与所述第二像素点的坐标值相同时,用所述第一像素点的像素值取代所述第二像素点的像素值。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采用如下步骤获取全景深图像: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其中,所述待拍摄景物在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成像与在所述基准图像中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用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清晰区域取代所述基准图像中的相应区域。
[0016] 由于本发明中通过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图像,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做放大处理使所述待拍摄景物在参考图像中的成像与在所述基准图像中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用参考图像中的清晰区域取代所述基准图像中的相应区域即可获得全景深图像,全景深图像中包括所有图像的清晰区域,使处于不同焦距的景物都能呈现清晰的图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拍摄的图像存在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的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为现有技术流程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装置的装置方框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流程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取不同预设焦距处的图像的一种方式。
[0023]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取不同预设焦距处的图像的另一种方式。
[0024]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基准图像。
[0025]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待处理图像。
[0026]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参考图像。
[0027]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全景深图像。
[0028]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流程图。
[0029]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获取多幅图像的方式。
[0030]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基准图像。
[0031]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待处理图像。
[0032]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参考图像。
[0033]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全景深图像。
[0034] 100—摄像装置,11—镜头,12—调焦模块,13—感光元件。14—图像处理模块,
15—图像存储模块,21—基准图像,22—待处理图像,23—参考图像,24—全景深图像,O—第二坐标系的坐标原点,O′—第一坐标系的坐标原点,a、b、c、d、e、f、g—预设焦距,f1—预设焦距a、b 之间的距离,f2—预设焦距b、c 之间的距离,f3—预设焦距c、d 之间的距离,f4—预设焦距d、e 之间的距离,f5—预设焦距e、f 之间的距离,f6—预设焦距f、g 之间的距离,F1—待拍摄景物的最小焦距,F2—待拍摄景物的最大焦距,Z—第一聚焦范围,A—圆形物体在基准图像中的清晰成像区域,A —圆形物体在待处理图像中的模糊成像区域,A—放大处理后的 A 区域,B—矩形物体在待处理图像中的清晰成像区域,B ——矩形物体在基准图像中的模糊成像区域,B —放大处理后的B区域,m、n、p、q—待拍摄景物的聚焦焦距,01、02、03、04—基准图像的分区, C、D—第二纯色区域,M—第二纯色区域D的中心点,N—第二纯色区域C的中心点,L2—第二距离,01 、02 、03 、04 —待处理图像的分区,C 、D—第一纯色区域,M —第一纯色区域D 的中心点, N —第一纯色区域C 的中心点,L1—第一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获取全景深图像的摄像装置100包括:镜头11、调焦模块12、感光元件13、图像处理模块14和图像存储模块15等。其中,调焦模块12可以在获取拍摄命令后调整镜头11的焦距,使镜头11在同一角度内不同焦距处进行聚焦;镜头11和感光元件13可以获取在不同焦距聚焦时的图像,图像处理模块14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21,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22并对待处理图像22进行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23,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中的景物图像与基准图像21中相应区域B′的的景物图像大小相同,最后用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的像素值代替基准图像21中相应区域B′的像素值,以获得全景深图像。其中,相应区域B′和清晰区域B″中所呈现的图像为待拍摄景物中的同一物体的成像,视角最小的图像根据镜头种类的不同可以预设为选取焦距最大的图像或焦距最小的图像。
[0037]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全景深图像的方法,包括: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21,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22,并对所述待处理图像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23,所述待拍摄景物在参考图像23中的成像与在所述基准图像21中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用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取代所述基准图像21中的相应区域B′从而获得全景深图像24,在全景深图像24中所有的待拍摄景物均可清晰的呈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拍摄图像中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的的缺陷。
[0038] 实施例一
[0039] 一种获取全景深图像的方法,如图4所示,首先在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的步骤中,调焦模块12调整镜头11的焦距,使摄像装置至少在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
[0040] 详细的说,如图5所示,预设焦距为:a、b、c、d、e、f、g,f1为预设焦距a、b 之间的距离,f2为预设焦距b、c 之间的距离,f3为预设焦距c、d 之间的距离,f4为预设焦距d、e 之间的距离,f5为预设焦距e、f 之间的距离,f6为预设焦距f、g 之间的距离,各预设焦距之间的差值存在如下规律:f1[0041] 较佳的一种实施例,在调整镜头距离之前还包括:摄像装置100获取待拍摄景物的第一焦距范围Z,在处于第一聚焦范围Z内的至少两个预设焦距处获取多幅图像,如图6所示,待拍摄景物的焦距范围为第一焦距范围Z,其中待拍摄景物的最小焦距为F1,待拍摄景物的最大焦距为F2,此时,摄像装置100的预设焦距仍为a、b、c、d、e、f、g,但位于第一聚焦范围内的预设焦距只有有c、d、e、f,摄像装置100只预设焦距c、d、e、f处获取多幅图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所获取的图像的数量,从而减小图像处理模块14的进行图像处理时所需处理的数据量。
[0042] 接下来,图像处理模块14对所获取的多幅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图像处理模块14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21,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22,按预设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
22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23,其中参考图像23的清晰区域B″中的景物成像的大小与所述基准图像21中相应区域B′中的景物成像的大小相同。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21是为了使基准图像21中包含的景物信息最少,也即基准图像21不包含待处理图像22边缘处的部分图像信息 从而在最终获得的全景深图像24中不会包含不清晰的区域。
[0043] 具体的讲,如图7所示,基准图像21包含两个物体的图像,其中圆形物体呈现清晰的图像A,矩形的物体呈现模糊的图像B′,待处理图像22如图8所示,包含两个物体(即图8中的物体)的图像,其中圆形物体呈现模糊的图像A′,矩形的物体呈现清晰的图像B。
[0044] 结合图8和图9可知,按预设参数对待处理图像22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23的步骤包括:获取待处理图像22的中心点O′;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第一坐标系,按照预设参数将参考图像中所有像素点的坐标值进行放大处理,从而使参考图像23的清晰区域B″中的矩形物体成像的大小与所述基准图像中相应区域B′中的矩形物体成像的大小相同;获取参考图像23。参考图像23的清晰区域B″中的矩形景物成像的大小与所述基准图像21中相应区域B′中的矩形景物成像的大小相同。其中,预设参数的大小与待处理图像的焦距和基准图像的焦距有关。
[0045] 接下来,图像处理模块14获取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
[0046] 最后,在用所述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取代所述基准图像21中的相应区域B′,获得全景深图像24的步骤中,图像处理模块用所获取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替代基准图像21中的模糊区域B′,从而获得全景深图像24,全景深图像24中所有的待拍摄景物均可清晰的呈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拍摄图像中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的的缺陷。
[0047] 具体的讲,结合图7、图9和图10所示,图像处理模块14获取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中的每一个像素点的像素值和每一个像素点在第一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获取基准图像中的中心点O并将O作为第二坐标系的坐标原点;获取基准图像21中的第二像素点的像素值和第二像素点在第二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当所述第一像素点在第一坐标系中坐标值与所述第二像素点在第一坐标系中坐标值相同时,在基准图像21中,图像处理模块14用参考图像
23中的清晰区域B″中第一像素点的像素值取代基准图像21中的第二像素点的第二像素值,从而将基准图像中的模糊区域B′替换为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获得全景深图像24。
由于像素点的像素值中包含该像素点处物体成像的图像信息,因此在全景深图像24中包含圆形物体和矩形物体的清晰的成像信息,从而圆形物体和矩形物体均可呈现清晰的图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拍摄图像中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的的缺陷。
[0048] 实施例二
[0049] 一种获取全景深图像的方法,如图11所示,在至少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图像的步骤中,调焦模块12调整镜头11的焦距,使摄像装置至少在两个焦距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
[0050] 具体的讲,结合图11和图12,摄像装置100在获取到拍摄信号后自动扫描获取到待拍摄景物的聚焦焦距m、n、p、q,并分别在焦距m、n、p、q处获取待拍摄景物的多幅图像。
[0051] 接下来,图像处理模块14对所获取的多幅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图像处理模块14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21,其余作为待处理图像22,按预设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
22做放大处理获得参考图像23,其中参考图像23的清晰区域B″中的景物成像的大小与所述基准图像21中相应区域B′中的景物成像的大小相同。以视角最小的图像作为基准图像21是为了使基准图像21中包含的景物信息最少,也即基准图像21不包含待处理图像22边缘处的部分图像信息 从而在最终获得的全景深图像中不会包含不清晰的区域。
[0052] 具体的讲,结合图11和图13、图14所示,矩形物体在基准图像21中呈现模糊的图像形成模糊成像区域B , 在待处理图像22中成像清晰的成像形成清晰成像区域B。
[0053] 获取待处理图像22的中心点O′;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第一坐标系,在第一坐标系中获取待处理图像中所有像素点的坐标值,横坐标为x ,纵坐标为y ,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分区处理,本实施例中的分区规则:01′区域为x =y ,且x >0;02′区域为x=-y ,且x <0;03′区域为x =y ,且x <0;04′区域为x =-y ,且x >0。
[0054] 获取待处理图像22中位于不同分区的纯色区域,如图14所示,纯色区域C′位于02′区域、纯色区域D′位于03′区域,纯色区域C′、D′是指C′区域和D′区域内均为单一色彩, C′区域和D′区域的色彩可相同也可不同,进一步的获取纯色区域C′的第一中心点N′及纯色区域D′的第一中心点M′,再进一步的获取第一中心点M′、N′之间的第一距离L1。
[0055] 获取基准图像21的中心点O;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第二坐标系,在第二坐标系中获取基准图像中所有像素点的坐标值,横坐标为x,纵坐标为y,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基准图像进行分区处理,本实施例中的分区规则:01区域为x=y,且x>0;02区域为x=-y,且x<0;03区域为x=y,且x<0;04区域为x=-y,且x>0。01区域与01′区域相对应,02区域与02′区域相对应,03区域与03′区域相对应,04区域与04′区域相对应。
[0056] 获取基准图像21中位于相应不同分区的纯色区域,如图13所示,基准图像21中的
02是待处理图像22中02′区域的相应的分区,基准图像21中的03是待处理图像22中03′区域的相应的分区,纯色区域C位于02区域、纯色区域D位于03区域,纯色区域C、D是指C区域和D区域内均为单一色彩,C区域和D区域的色彩可相同也可不同,进一步的获取纯色区域C的第一中心点N及纯色区域D的第一中心点M,在进一步的获取第一中心点M、N之间的第二距离L2。
[0057] C区域与C′区域为相同的纯色待拍摄景物分别在基准图像21和待处理图像22中的成像,D区域与D′区域为相同的纯色待拍摄景物分别在基准图像21和待处理图像22中的成像。
[0058]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距离L1、第二距离L2的获取不受先后顺序的限制,图像处理模块14可以先获取第一距离L1再获取第二距离L2,也可以先获取第二距离L2再获取第一距离L1,还可以同时获取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上述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基本发明思路。
[0059] 图像处理模块根据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获取调整参数,并依据调整参数对待处理图像22中所有像素点的坐标值进行放大处理以获取参考图像23,对待处理图像22中所有像素点的坐标值进行放大处理是为了使参考图像23中待成像景物的成像与基准图像21中待成像景物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如图15所述,在参考图像23中矩形物体的成像与基准图像21中矩形物体的成像具有相同的大小,即参考图像23中的B 区域与基准图像21中的B 区域有着相同的大小。
[0060] 接下来,图像处理模块14获取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
[0061] 最后,在用所述参考图像中的清晰区域B″取代所述基准图像中的相应区域B′,获得全景深图像24的步骤中,图像处理模块用所获取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替代基准图像21中的模糊区域B′,从而获得全景深图像24,全景深图像24中所有的待拍摄景物均可清晰的呈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拍摄图像中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的的缺陷。
[0062] 具体的讲,结合图13-16所示,图像处理模块14获取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中每一个像素点的像素值和在第一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获取基准图像21中第二像素的像素值和在第二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当所述第一像素点在第一坐标系中坐标值与所述第二像素点在第一坐标系中坐标值相同时,在基准图像21中,图像处理模块14用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中第一像素点的像素值取代基准图像21中的第二像素点的第二像素值,从而将基准图像中的模糊区域B′替换为参考图像23中的清晰区域B″;获得全景深图像24,全景深图像
24中圆形物体和矩形物体均可呈现清晰的图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拍摄图像中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的的缺陷。
[0063] 很显然,在图像的获取过程中,感光元件(CCD)起到将景物的光信号转换为图像数据的作用,这些都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予以详述。
[006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还可以包括图像显示模块、拍摄触发模块、闪光灯等,这些都是本领域的常见技术手段,因此在此不予以详述。
[006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可以为数码相机、摄像机,也可以为带有摄像功能的手机、PAD等便携式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
[006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法律信息
- 2020-04-2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由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51号变更为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51号
- 2017-06-06
- 2014-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4N 5/225
专利申请号: 201410257622.2
申请日: 2014.06.12
- 2014-09-2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3-06
|
2012-11-06
| | |
2
| |
2013-01-23
|
2011-07-21
| | |
3
| |
2013-09-11
|
2012-02-29
| | |
4
| |
2013-06-19
|
2011-12-12
| | |
5
| |
2013-09-18
|
2013-05-2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