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振动触感反馈多动症康复训练系统 |
申请号 | CN201610805007.X | 申请日期 | 2016-09-06 |
法律状态 | 撤回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0391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3B26/00 | IPC分类号 | A63B26/00;A63F13/285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常州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常州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常州大学 |
发明人 | 潘礼正;车心泽;刘启;胡斌;娄文浩;丁静;田玉祥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触感反馈多动症康复训练系统,包括上位机、下位机、通讯模块、语音设备、显示设备、脑电信号采集设备以及穿戴式振动触感反馈带。本发明根据神经生理训练康复理论,通过设计游戏场景训练任务结合多感官反馈来改善多动症患儿的神经反应缺陷。训练时通过实时监测分析患儿脑电信号,结合训练任务完成成绩,在线评估患儿的注意活动状态。在常规视、听觉反馈的基础上增加了触感反馈,且各反馈形式根据在线所评估的患儿注意活动状态动态调整。利用本发明振动触感反馈多动症康复训练系统,通过形式丰富的视觉、听觉、以及触感等多感官动态反馈,能增强患儿训练时的沉浸感和融入感。
1.一种振动触感反馈多动症康复训练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下位机、通讯模块、语音设备、显示设备、脑电信号采集设备以及穿戴式振动触感反馈带。上下位机通过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传送交互;脑电信号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监测患儿在执行任务训练时的脑电信号状态,作为后续相关动态感触觉反馈的依据;语音设备提供听觉反馈,显示设备提供基于虚拟场景游戏训练任务的交互及反馈,穿戴式振动触感反馈带提供相应的触感反馈。
2.根据权利1所述的振动触感反馈多动症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上位机主要包括用户数据库、人机界面、脑电信号分析模块、反馈决策机制模块等,其中人机界面包括虚拟场景康复游戏训练任务、相关系统设置、信息输入等。
3.根据权利1、2所述的振动触感反馈多动症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康复游戏训练中,运用脑电信号采集设备实时采集患儿脑电信号,通过上位机中脑电信号分析模块,结合训练成绩,在线评估患儿的注意活动状态,根据反馈决策机制模块产生相应的视觉、听觉、触感反馈形式。
4.根据权利1、2、3所述的振动触感反馈多动症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游戏任务训练中,同时提供视觉、听觉和触感反馈,且各反馈形式根据在线所评估的患儿注意活动状态动态调整。
5.根据权利2所述的振动触感反馈多动症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游戏训练任务设有多种类型、等级、风格等,可通过相关系统设置模块来设置选用;训练前患者的有关基本信息可通过信息输入模块进行录入;训练中的患儿训练成绩、根据脑电信号评估的注意活动状态以及其它相关信息等按一定格式存入患者训练数据库。
6.根据权利1所述的振动触感反馈多动症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下位机主要包括微控单元、通讯模块、驱动模块、按键模块、报警指示模块、以及触感反馈接口模块等。上下位机通过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传送;为便于训练中对患儿同时进行多处触感反馈,下位机设有多个触感反馈带接口。
7.根据权利1所述的振动触感反馈多动症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常规视觉、听觉反馈的基础上增加触感反馈。
8.根据权利1所述的振动触感反馈多动症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穿戴式振动触感反馈带由便捷式魔术贴接头、弹性连接带、柔性包裹材料、纽扣电机等组成。反馈带具有一定的弹性环节便于穿戴,针对不同患者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且反馈带根据穿戴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阵列设计形式。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8-11-05
|
2008-06-23
| | |
2
| |
2012-01-18
|
2011-05-10
| | |
3
| |
2006-02-22
|
2005-07-21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