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组分为异丙威和噻虫啉,活性组分异丙威与噻虫啉的重量比为1:1~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虫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棉花上害虫的应用。
一种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两个活性组分的杀虫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n背景技术\n[0002] 噻虫啉,英文通用名Thiacloprid,化学名称为3-(6-氯-5-甲基吡啶)-1,3-噻唑烷-2-亚氰胺,分子式为C13H5N4SCl。\n[0003] 噻虫啉是新型氯代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理与其它传统杀虫剂有所不同。它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接合后膜,通过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干扰昆虫神经系统正常传导,引起神经通道的阻塞,造成乙酰胆碱的大量积累,从而使昆虫异常兴奋,全身痉挛、麻痹而死。\n具有较强的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与常规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没有交互抗性,因而可用于抗性治理,是防治刺吸式和咀嚼式口器害虫的高效药剂之一。\n[0004] 仲丁威(fenobucarb),分子式为C12H17NO2,化学名称: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n[0005] 仲丁威属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使害虫中毒死亡。对飞虱、叶螨类有特效,杀虫迅速,但残效短,只能维持4-5天。\n[0006] 异丙威(isoprocarb),分子式为C11H15NO2,化学名称:邻异丙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n[0007] 异丙威属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击倒力强,药效迅速,但残效期较短,对昆虫主要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致使昆虫麻痹至死亡。\n[0008] 速灭威(metolcarb)分子式:C9H11NO2化学名称:间甲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n[0009] 速灭威具有触杀和熏蒸作用,击倒力强,持效期短,一般只有3-4天,对稻飞虱、稻叶蝉和稻蓟马,以及茶小绿叶蝉等有特效。对稻田蚂蟥有良好杀伤作用。\n[0010] 甲萘威(carbaryl),分子式:C12H11NO2化学名称:1-萘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n[0011] 甲萘威具广谱性,抑制害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对叶蝉、飞虱及一些不易防治的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如红铃虫有较好防效,对六六六、滴滴涕、对硫磷等已产生抗性的害虫防效良好。该药毒杀作用慢,可与一些有机磷农药混用,低温时防效差。\n发明内容\n[0012] 噻虫啉单剂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性组分,以及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载体。\n[0013] 活性组分A选自任意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较为优选的活性成分A为异丙威、速灭威、仲丁威、甲萘威。\n[0014] 活性组分B为噻虫啉。\n[0015] 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80∶1~50,优选为5~65∶1~30。\n[0016] 所述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异丙威与噻虫啉的重量百分比为10~\n65∶5~30。\n[0017] 所述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速灭威与噻虫啉的重量百分比为10~\n65∶5~30。\n[0018] 所述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仲丁威与噻虫啉的重量百分比为10~\n65∶5~30。\n[0019] 所述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甲萘威与噻虫啉的重量百分比为10~\n65∶5~30。\n[0020] 所述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异丙威与噻虫啉的最佳活性配比为\n1∶1~20∶1。\n[0021] 所述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速灭威与噻虫啉的最佳活性配比为\n1∶1~20∶1。\n[0022] 所述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仲丁威与噻虫啉的最佳活性配比为\n1∶1~20∶1。\n[0023] 所述含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甲萘威与噻虫啉的最佳活性配比为\n1∶1~24∶1。\n[0024] 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害虫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n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9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n[0025]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n[0026]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抗冻剂等。\n[0027]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n[0028]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性颗粒剂、悬浮剂、微囊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n[0029] 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兼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可用与多种作物例如:水稻、小麦、棉花、蔬菜以及果树,防治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如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飞虱、粉虱、叶蝉、蚜虫、棉铃虫、蓟马等;\n[0030] 因此,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以下三个优势:一是该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既提高了防病效果,降低了亩用药量及成本,又扩大了杀菌谱;二是由于该组合物中单剂的作用机理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的问题,所以,该组合物的应用可以达到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延长该药剂的使用效果,降低抗药性产生几率的目的;三是提高了安全性,混配对环境的影响将更低,更安全。\n具体实施方式\n[003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n[0032]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n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n[0033] 实施应用例一:\n[0034] 供试昆虫:稻飞虱的卵及老熟幼虫均采自汉中市郊区水稻田,人工饲料喂养三代后,交配产卵于盆栽水稻上,长至3龄幼虫后备用。\n[0035] 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n[0036]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A选自仲丁威、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之一种)与B(噻虫啉)两单剂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计五个梯度浓度处理,以不含原药的空白处理做对照。\n[0037]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活性成分A(A选自仲丁威、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之一种)与B(噻虫啉)以及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以上5个系列浓度,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n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新鲜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3龄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n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2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n计算公式如下:\n[0038] \n[0039] \n[0040] 将稻飞虱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活性成分A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n[0041] \n[0042] \n[0043]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A的TI×PA+B(噻虫啉)的TI×PB\n[0044] \n[0045]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n[0046] PB为活性成分B(噻虫啉)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n[0047] PA为活性成分A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n[0048]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n[0049] 毒力测定结果一\n[0050] 表1仲丁威与噻虫啉及其复配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n[0051] \n[0052] 由表1可知,仲丁威与噻虫啉以及复配产品对水稻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实验发现,噻虫啉的毒力高于仲丁威,当仲丁威与噻虫啉配比为1∶1、5∶1、10∶1、15∶1、\n2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所以说仲丁威∶噻虫啉在1∶1至\n20∶1之间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尤其当仲丁威∶噻虫啉=10∶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n[0053] 毒力测定结果二\n[0054] 表2异丙威与噻虫啉不同配比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n[0055] \n[0056] 由表2可知,异丙威与噻虫啉以及复配产品对水稻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实验发现,噻虫啉的毒力高于异丙威,当异丙威与噻虫啉配比为1∶1、5∶1、10∶1、15∶1、\n2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所以说异丙威∶噻虫啉在1∶1至\n20∶1之间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尤其当异丙威∶噻虫啉=10∶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n[0057] 毒力测定结果三\n[0058] 表3速灭威与噻虫啉不同配比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n[0059] \n[0060] 由表3可知,速灭威与噻虫啉以及复配产品对水稻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实验发现,噻虫啉的毒力高于速灭威,当速灭威与噻虫啉配比为1∶1、5∶1、10∶1、15∶1、\n2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所以说速灭威∶噻虫啉在1∶1至\n20∶1之间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尤其当速灭威∶噻虫啉=10∶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n[0061] 毒力测定结果四\n[0062] 表4甲萘威与噻虫啉不同配比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n[0063] \n[0064] 由表4可知,甲萘威与噻虫啉以及复配产品对水稻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实验发现,噻虫啉的毒力高于甲萘威,当甲萘威与噻虫啉配比为1∶1、6∶1、12∶1、18∶1、\n24∶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所以说甲萘威∶噻虫啉在1∶1至\n24∶1之间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尤其当甲萘威∶噻虫啉=12∶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n[0065] 实施应用例二:\n[0066] 实施例180%仲丁威·噻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0067] 仲丁威50%、噻虫啉30%、木质素磺酸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3%、皂角粉2%、高岭土1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0%仲丁威·噻虫啉可湿性粉剂。该配比按3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为95.14%~96.87%,48%噻虫啉悬浮剂和\n20%仲丁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5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n80.77%和76.41%。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68] 实施例265%异丙威·噻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0069] 异丙威47%、噻虫啉18%、聚羧酸盐4%、茶枯4%、白炭黑8%、高岭土19%,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5%异丙威·噻虫啉可湿性粉剂。该配比按25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为95.53%~97.25%,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异丙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1.54%和79.74%。\n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70] 实施例355%甲萘威·噻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花蚜虫药效试验\n[0071] 甲萘威45%、噻虫啉10%、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4%、无患子粉4%、白炭黑7%、高岭土3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5%甲萘威·噻虫啉可湿性粉剂。该配比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棉花蚜虫效果为94.36%~96.64%,48%噻虫啉悬浮剂和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0倍和35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n80.38%和79.35%。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72] 实施例445%速灭威·噻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0073] 速灭威40%、噻虫啉5%、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4%、十二烷基硫酸钠\n4%、白炭黑7%、硅藻土4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45%速灭威·噻虫啉可湿性粉剂。\n该配比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为93.39%~95.81%,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速灭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2.13%和79.22%。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74] 实施例575%速灭威·噻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0075] 速灭威65%、噻虫啉10%、聚羧酸盐2%、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4%、氯化铝2%、淀粉14%,混合制得75%速灭威·噻虫啉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3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为95.21%~97.67%,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速灭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79.83%和77.55%。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76] 实施例660%甲萘威·噻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甜菜叶蝉药效试验\n[0077] 甲萘威52%、噻虫啉8%、甲醛缩合物钠盐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无患子粉\n4%、碳酸氢钠3%、淀粉22%、高岭土5%,混合制得60%甲萘威·噻虫啉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25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甜菜叶蝉效果为95.64%~97.54%,48%噻虫啉悬浮剂和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5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2.48%和78.47%。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78] 实施例755%异丙威·噻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n[0079] 异丙威40%、噻虫啉15%、烷基苯磺酸钙盐3%、三聚磷酸钠3%、润湿渗透剂F \n3%、硫酸铵2%、淀粉34%,混合制得55%异丙威·噻虫啉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22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棉铃虫效果为95.76%~97.45%,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异丙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1.03%和77.81%。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80] 实施例845%仲丁威·噻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三化螟药效试验[0081] 仲丁威40%、噻虫啉5%、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3%、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3%、皂角粉4%、硫酸铵2%、淀粉43%,混合制得45%仲丁威·噻虫啉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为94.34%~97.87%,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仲丁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0.29%和77.64%。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82] 实施例950%仲丁威·噻虫啉悬浮剂防治苹果蓟马药效试验\n[0083] 仲丁威43%、噻虫啉7%、萘磺酸甲醛缩合物5%、无患子粉5%、硅酮类化合物\n0.1%、羟乙基纤维素0.1%、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0%仲丁威·噻虫啉悬浮剂。该配比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苹果蓟马效果为94.78%~\n97.18%,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仲丁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2.17%和79.52%。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84] 实施例1040%甲萘威·噻虫啉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n[0085] 甲萘威34%、噻虫啉6%、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蚕沙2%、硅酮类化合物0.1%、羟乙基纤维素0.1%、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甲萘威·噻虫啉悬浮剂。该配比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为94.54%~96.46%,\n48%噻虫啉悬浮剂和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0倍和35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0.36%和76.73%。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86] 实施例1130%速灭威·噻虫啉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病药效试验\n[0087] 速灭威27%、噻虫啉3%、木质素磺酸钠2%、拉开粉2%、硅酮类化合物0.1%、聚乙二醇0.5%、丙三醇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速灭威·噻虫啉悬浮剂。该配比按18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稻飞虱效果为95.46%~97.38%,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速灭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0.88%和77.43%。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88] 实施例1216%异丙威·噻虫啉悬浮剂防治棉花蚜虫药效试验\n[0089] 异丙威15%、噻虫啉1%、聚羧酸盐2%、十二烷基硫酸钠2%、硅酮类化合物\n0.1%、聚乙二醇0.5%、丙三醇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6%异丙威·噻虫啉悬浮剂。该配比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棉花蚜虫效果为95.74%~96.08%,\n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仲丁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n72小时防效分别为80.54%和78.56%。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90] 应用实例1350%茚虫威·噻虫啉水乳剂防治褐飞虱药效试验\n[0091] 速灭威45%、噻虫啉5%、乙腈18%、甲苯13%、农乳400#4%、600#磷酸酯4%、丙二醇4%、聚乙烯醇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50%茚虫威·噻虫啉水乳剂。该配比按3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褐飞虱效果为94.79%~96.68%,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速灭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5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1.56%和77.16%。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92] 应用实例1440%异丙威·噻虫啉水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0093] 茚虫威20%、噻虫啉20%、环己酮24%、N-吡咯烷酮8%、去离子农乳1600#3%、#\n农乳5004%、乙二醇4%、聚乙二醇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0%异丙威·噻虫啉水乳剂。该配比按3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效果为\n94.44%~97.04%,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异丙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1.82%和78.55%。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94] 应用实例1530%仲丁威·噻虫啉水乳剂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n[0095] 仲丁威18%、噻虫啉12%、环己酮20%、N-吡咯烷酮8%、去离子农乳1600#3%、#\n农乳5004%、乙二醇4%、聚乙二醇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0%仲丁威·噻虫啉水乳剂。该配比按25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棉铃虫效果为93.26%~\n96.84%,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仲丁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1.34%和78.94%。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96] 应用实例1620%甲萘威·噻虫啉水乳剂防治小麦蓟马药效试验\n[0097] 甲萘威12%、噻虫啉8%、乙腈18%、环己酮20%、农乳500#4%、600#磷酸酯4%、丙二醇4%、聚乙烯醇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25%甲萘威·噻虫啉水乳剂。该配比按15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小麦蓟马效果为93.71%~96.64%,\n48%噻虫啉悬浮剂和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5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0.93%和78.23%。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098] 应用实例1740%速灭威·噻虫啉微乳剂防治水稻三化螟药效试验[0099] 将速灭威32%、噻虫啉8%、N-辛基吡咯烷酮17%、甲苯5%、乙二醇甲醚4%、乙#\n酸乙酯4%、农乳346%、三乙醇胺盐5%、乙二醇2%、硅油0.5%,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0%速灭威·噻虫啉微乳剂。该配比按3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为92.47%~95.15%,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速灭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n30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2.65%和79.22%。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100] 应用实例1835%甲萘威·噻虫啉微乳剂防治棉花蚜虫药效试验\n[0101] 将甲萘威25%、噻虫啉10%、N,N-二甲基甲酰胺17%、甲醇8%、N-吡咯烷酮4%、# #\n吐温4%、农乳6003%、农乳7005%、丙二醇3%、硅油0.5%,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n35%甲萘威·噻虫啉微乳剂。该配比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棉花蚜虫效果为93.69%~97.66%,48%噻虫啉悬浮剂和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0倍和3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2.33%和78.58%。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n[0102] 应用实例1925%仲丁威·噻虫啉微乳剂防治苹果蓟马药效试验\n[0103] 将仲丁威20%、噻虫啉5%、N,N-二甲基甲酰胺15%、甲醇8%、乙二醇甲醚4%、# #\n乙酸乙酯4%、农乳4003%、农乳5005%、乙二醇3%、硅油0.5%,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25%仲丁威·噻虫啉微乳剂。该配比按18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苹果蓟马效果为94.67%~97.88%,48%噻虫啉悬浮剂和20%仲丁威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
法律信息
- 2019-05-2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变更为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由715500 陕西蒲城县农化基地工业园区变更为715500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13-12-1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变更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地址由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金桥和国际C座15层变更为715500 陕西省蒲城县农化基地工业园区
- 2013-04-10
- 2011-05-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N 47/40
专利申请号: 201010150298.6
申请日: 2010.04.20
- 2010-11-0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9-05-06
|
2008-11-13
| | |
2
| |
1999-10-20
|
1999-03-08
| | |
3
| |
2008-11-19
|
2007-12-27
| | |
4
| |
2007-04-11
|
2005-04-14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