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 |
申请号 | CN201410541306.8 | 申请日期 | 2014-10-14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0585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43M11/06 | IPC分类号 | B;4;3;M;1;1;/;0;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广西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路100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广西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广西大学 |
发明人 | 王小纯,袁帅,王俊阳,蔡敢为,汤宏群,张自辉,黎东明,董振,王勇 |
代理机构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小萍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它的机架顶部为平板面,平板面上通过轴I安装有转盘,转盘上均匀开有数个围成一圈的通孔,转盘通过蜗轮和蜗杆的配合带动其在平板面上旋转,转盘的上方安装有筒身斗、底座斗和压力臂,筒身斗与筒身轨道连接,底座斗与底座轨道连接,底座轨的另一端与底座定位筒连接,底座定位筒的出口与转盘中的通孔对应,在该对应通孔的前一个通孔与筒身轨道底端相对应,在该对应通孔的后一个通孔与压力臂的楔形块对应,在压力臂的楔形块后方设有成品排出机构。采用本发明半自动组装机器,可以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1.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为平板面,平板面上通过轴I(8)安装有转盘(2),转盘(2)上均匀开有数个围成一圈的通孔,转盘(2)由驱动机构带动其在平板面上旋转;转盘(2)的上方安装有筒身斗(6)、底座斗(14)和压力臂(16),筒身斗(6)与筒身轨道(7)连接,底座斗(14)与底座轨道(13)连接,底座轨道(13)的另一端与底座定位筒(12)连接,底座定位筒(12)的出口与转盘(2)中的通孔对应,在该通孔的前一个通孔与筒身轨道(7)底端相对应,后一个通孔与压力臂(16)楔形块(17)对应;在压力臂(16)的楔形块(17)后方设有成品排出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轮(22)、蜗杆(19)和手柄(21),蜗轮(22)安装在轴I(8)的底端,蜗轮(22)与蜗杆(19)啮合,蜗杆(19)和手柄(21)同轴安装在固定轴(20)上,固定轴(20)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轴I(8)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固定齿轮(4),第一固定齿轮(4)与第二固定齿轮(10)啮合,安装第二固定齿轮(10)的轴II(9)另一端装有凸轮(11);在底座定位筒(12)的侧边连接有支撑柱(25),支撑柱(25)上安装有剪式底座承载机构(15),剪式底座承载机构(15)的一侧夹臂可夹住凸轮(11)并随凸轮(11)的转动而实现张合运动,另一侧夹臂夹在底座定位筒(12)的侧边开口槽上,使其在夹合时可支撑底座(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斗(6)的底部设有横置单个筒身(30)的通道,筒身(30)可从该通道滑入筒身轨道(7),该通道的另一端与推出机构(3)的推杆(5)对应,底座斗(14)的底部设有出口,底座斗(14)内的底座(29)可从该出口滑入底座轨道(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排出机构是设在机架(1)的平板面上并与转盘(2)部分通孔相连通的成品下落口(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臂(16)通过铰链轴连接方式安装在机架(1)上,随着转盘(2)的转动,楔形块(17)的下端面逐渐降低会对水平面产生挤压力,底座(29)与筒身(30)在楔形块(17)下端面所产生的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紧密配合完成组装。
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胶棒半自动组装机器,具体是一种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适应于普遍使用的固体胶棒。\n背景技术\n[0002] 就目前的固体胶棒筒身与底座的组装来说,大部分都是由人工组装完成,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也有少部分的工厂采用全自动组装机器,但是成本较高,不利于广泛推广使用。\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并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n[0004]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问题:\n[0005] 本发明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顶部为平板面,平板面上通过轴I8安装有转盘2,转盘2上均匀开有数个围成一圈的通孔,转盘2由驱动机构带动其在平板面上旋转;转盘2的上方安装有筒身斗6、底座斗14和压力臂16,筒身斗6与筒身轨道7连接,底座斗14与底座轨道13连接,底座轨道13的另一端与底座定位筒12连接,底座定位筒12的出口与转盘2中的通孔对应,在该对应通孔的前一个通孔与筒身轨道\n7底端相对应,在该对应通孔的后一个通孔与压力臂16的楔形块17对应;在压力臂16的楔形块17后方设有成品排出机构;所述带动转盘2转动的驱动机构包括蜗轮22、蜗杆19和手柄\n21,蜗轮22安装在轴I8的底端,蜗轮22与蜗杆19啮合,蜗杆19和手柄21同轴安装在固定轴20上,固定轴20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1上。\n[0006] 本发明所述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所述筒身斗6的底部设有横置单个筒身30的通道,筒身30可从该通道滑入筒身轨道7,该通道的另一端与推出机构3的推杆5对应,底座斗14的底部设有出口,底座斗14内的底座29可从该出口滑入底座轨道13。\n[0007] 本发明所述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所述轴I8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固定齿轮4,第一固定齿轮4与第二固定齿轮10啮合,安装第二固定齿轮10的轴II9另一端装有凸轮11;在底座定位筒12的侧边连接有支撑柱25,支撑柱25上安装有剪式底座承载机构\n15,剪式底座承载机构15的一侧夹臂可夹住凸轮11并随凸轮11的转动而实现张合运动,另一侧夹臂夹在底座定位筒12的侧边开口槽上,使其在夹合时可支撑底座30。\n[0008] 本发明所述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所述成品排出机构是设在机架1的平板面上并与转盘2部分通孔相连通的成品下落口28。\n[0009] 本发明所述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所述压力臂16通过铰链轴连接方式安装在机架1上,随着转盘2的转动,楔形块17的下端面逐渐降低会对水平面产生挤压力,底座29与筒身30在楔形块17下端面所产生的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紧密配合完成组装。\n[0010] 采用本发明简易固体胶棒筒身底座半自动组装机器,比现有采用的人工组装方式,可以减轻人工劳动强度,而且可以提高效率,相对于全自动组装机器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易于操作;本发明组装机器还可应用于口红等类似产品的组装。\n附图说明\n[0011] 图1是本发明组装机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n[0012]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n[0013] 图3是图1中底座斗1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14] 图4是图1中筒身斗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15] 图中:1-机架,2-转盘,3-推出机构,4-第一固定齿轮,5-推杆,6-筒身斗,7-筒身轨道,8-轴I,9-轴II,10-第二固定齿轮,11-凸轮,12-底座定位筒,13-底座轨道,14-底座斗,\n15-剪式底座承载机构,16-压力臂,17-楔形块,18-垫圈,19-蜗杆,20-固定轴,21-手柄,22-蜗轮,23-轴承,24-通孔I,25-支撑柱,26-通孔II,27-通孔III,28-成品下落口,29-底座,\n30-筒身。\n具体实施方式\n[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n[0017] 机架1固定在地面上,机架1的顶部为平板面,平板面上通过轴I 8安装有转盘2,转盘2上均匀开有数个围成一圈的通孔,转盘2和机架1的平板面之间安装有垫圈18,转盘2的上方设置有筒身斗6、底座斗14和压力臂16,筒身斗6与筒身轨道7相连接,底座斗14与底座轨道13相连接,底座轨道13的另一端与底座定位筒12固定连接,底座定位筒12的出口与转盘2中的通孔II26相对应,在通孔II26的前一个通孔I24与筒身轨道7底端相对应,在通孔II26的后一个通孔III27与压力臂16的楔形块17相对应;在压力臂16的楔形块17后方设有成品下落口28,成品下落口28是在机架1的平板面上开设的缺口,成品下落口28与转盘2的部分通孔相连通,使组装完成的成品从该成品下落口28掉落。\n[0018] 本发明采用的筒身斗6的底部设有横置单个筒身30的通道31,如图4所示,该通道\n31的一端与筒身轨道7对应,另一端与安装在机架1上的推出机构3的推杆5对应,通过推动机构3的推杆5左右移动使筒身30逐个落入筒身轨道7并最终掉入通孔I 24中。底座斗14的底部设有出口,放置在底座斗14内的包装底座可从该出口滑入底座轨道13。\n[0019] 本实施例所述的轴I 8通过轴承23安装在机架1上,轴I 8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固定齿轮4,轴I8的下端安装有蜗轮22,蜗轮22与蜗杆19啮合,蜗杆19和手柄21同轴安装在固定轴20上,固定轴20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1上,通过人工操作手柄21,使固定轴20带动蜗杆19转动,从而带动蜗轮22转动,蜗轮22转动带动轴I 8转动。\n[0020]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固定齿轮10与第一固定齿轮4啮合,第一固定齿轮4安装在轴II9上端,轴II9的下端安装有凸轮11,剪式底座承载机构15安装在支撑柱25上,支撑柱25与底座定位筒12的侧边固定连接。剪式底座承载机构15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剪刀式夹臂,它由两条夹臂通过销轴连接构成,剪式底座承载机构15的一侧夹臂夹着凸轮11并随凸轮11的转动而实现张合运动,另一侧夹臂夹在底座定位筒12的侧边开口槽上,使其在夹合时可支撑底座29。\n[0021] 本发明所述的推出机构3可采用现有技术,只要它能控制推杆5左右摆动使筒身逐个被推出即可。\n[0022] 本发明所述的压力臂16也可采用现有技术,比如压力臂16通过铰链轴的连接方式安装在机架1上,随着转盘2的转动,楔形块17的下端面逐渐降低会对水平面产生挤压力,使底座29与筒身30压紧完成装配操作。\n[0023] 本发明组装机器的工作原理如下:\n[0024] 1、工作之前先把筒身30的底端朝右横放在筒身斗6内并落入筒身斗6底部的通道中,筒身轨道7的入口直径度比筒身30直径略大,工作时,推出机构3带动推杆5推出一个筒身,上边的筒身就会顺势而落,从筒身轨道7掉入通孔I 24中;底座斗14底部中间有一道狭缝,宽度略大于底座芯直径,工作之前先把底座芯朝下一列排放在底座斗14内,工作时,手工推出底座29,使其从底座斗14的出口掉落入底座轨道13,再进入底座定位筒12,再经剪式底座承载机构15承载和松开。\n[0025] 2、工作时,通过转动手柄21带动蜗杆19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22转动,蜗轮22的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轴I8的转动。\n[0026] 3、轴I8的转动带动与之固连的转盘2和第一固定齿轮4的转动,推出机构3的运动带动推杆5推动水平放置在筒身斗6内的筒身沿筒身轨道7滑入通孔I24内,并随转盘2的转动到达通孔II26所在位置。\n[0027] 4、第一固定齿轮4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固定齿轮10的转动,第二固定齿轮\n10的转动带动轴II9的转动,轴II9的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凸轮11的转动;凸轮11的转动带动剪式底座承载机构15张开和锁紧,当剪式底座承载机构15锁紧时,底座29被承载;当剪式底座承载机构15张开时,处于其上的底座29沿底座定位筒12落入已经到达该位置(即通孔II26的位置)的筒身30内完成定位。\n[0028] 5、筒身30与底座29的配合件随转盘2的转动到达通孔III27的位置,并在压力臂16的楔形块17作用下逐渐被压紧,从而完成装配操作,筒身30与底座29完成装配后随转盘2转动到达成品下落口28的位置后从成品下落口28落下。
法律信息
- 2016-08-24
- 2015-0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43M 11/06
专利申请号: 201410541306.8
申请日: 2014.10.14
- 2015-01-0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4-06-11
|
2012-12-06
| | |
2
| |
2013-02-06
|
2012-06-20
| | |
3
| |
2013-01-16
|
2012-10-15
| | |
4
| | 暂无 |
2010-03-03
| | |
5
| |
2009-06-24
|
2008-10-20
| | |
6
| |
2014-04-09
|
2013-12-26
| | |
7
| | 暂无 |
1963-10-25
| | |
8
| |
2012-12-19
|
2012-08-31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