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 |
申请号 | CN201320789017.0 | 申请日期 | 2013-12-04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IPC分类号 | A;6;1;B;6;/;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欣慧仁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3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欣慧仁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欣慧仁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扈尚泽;胡益斌;郝宁 |
代理机构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亚丽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该测试模体包括衬板、及衬板上的光野标尺、灯光野定位刻线、影像均匀性测试点和光野内标尺,衬板上还设有6级影像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IP板伪影擦洗检测点、空间分辨力测量线对组、9级影像对比度测试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测试模体,一次曝光可获得机器空间分辨力、影像均匀性等5个关键指标。测试时将模体放置在诊断床上离X射线管一定距离,调好定位灯光野,一次曝光成像后,在计算机屏幕或相机打印出的胶片上读取数据,检测方便、快速、高效、直观可靠,能准确评定机器性能是否符合出厂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1.一种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包括衬板、及衬板上的光野标尺(1)、灯光野定位刻线(2)、影像均匀性测试点(3)和光野内标尺(8),其特征在于,衬板上还设有6级影像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4)、IP板伪影擦洗检测点(5)、空间分辨力测量线对组(6)、9级影像对比度测试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野标尺(1)采用不同长度的刻线,所述灯光野定位刻线(2)由4个不同大小的方框线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均匀性测试
2
点(3)是在模体的边界和中心共设置有5个测试点,每个影像均匀性测试点面积为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4)为6个含有吸收介质的圆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分辨力测量线对组(6)的测量范围为6~50Lp/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野内标尺(8)呈十字架分布在衬板的内部中心处,并标有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为双层设计,衬板上覆盖一层透明的保护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野标尺(1)采用激光光刻的线槽。
一种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模体,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n背景技术\n[0002] X射线的发现并应用于医学是人类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的出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和改善了人的生存质量。它的原理利用X射线可穿透人体,但遇到密度大的组织被吸收得多,密度小的吸收少,从而形成一张人体内部的图片,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可准确分析诊断患者身体内部器质性病变,是医学诊断的一种先进的方法。\n[0003] 医用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 System,简称CR系统)和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 System,简称DR系统)是近几年在医院放射科广泛使用的数字X光机。其中CR成像系统是采用IP板(Imaging Plate),它是用(如氟卤化钡)制成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记录X射线信息的一种存储板,使用时把IP放置在患者诊断部位处开启X射线曝光,IP板会存储曝光信息,通过激光扫描器读取信息由计算机还原成图像的一种先进的放射诊断设备。DR成像系统是用半导体平板探测器直接记录透过人体的X射线强度,使用时人体处在X射线和探测器之间,选择一定的曝光条件(kV与mAs)曝光,平板探测器把接受到的X射线信息直接还原成图像,5秒时间即可成像,分辨力极高,是当今最先进的放射诊断设备。\n[0004] 而诊断正确与否与所使用的设备工作状况密切相关。特别是医生要观察区分病灶的细微变化时,设备的情况极为重要。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医院和医疗设备监管部门定期要对设备容易变化的指标进行检测;如拍摄的图片是否均匀一致,微小的密度变化图片能否呈现。拍摄的位置是否正确,对CR系统来说原来IP中的图片是否擦干净了。这些就需要相关人员使用一种称作模体的标准部件对X光机进行检测。\n[0005] X射线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患者所拍摄的部位是通过投射灯光的影像来模拟的。\n患者摆位的指示灯光野和实际射线照射野偏差要控制在一定范围,这样才能得到所要诊断部位的信息,模体采用多组方框,并在方框的边缘刻化了尺寸,先用灯光投射在模体上(灯光野)的特定部件,然后再用X照射(照射野),两者要在同一位置才算合格。\n[0006] 灵敏度、对比度线性、板记忆效应清除效果等指标都与诊断结果可靠性有关。模体上有一系列不同厚度的金属板来模拟人体组织的密度不同。金属板厚度的微小变化要在图片上有所反映,体现了机器的灵敏程度。IP板重复再次使用时,将要把上次拍摄的影像擦除干净,因此需要对擦洗效果进行检测。\n[0007] 目前国内对现代数字X光机性能指标的检测基本采用普通X光机的测试工具,还没有综合性的测试模体。普通X光机测试用模块比较简单、精度低、可检测的指标也少,单指标测量需要反复多次操作,不能综合测量,费工费时。使用较多的是用老式照射筒加光野与照射野一致性的检测板,而且测试分辨力最大线对(Line pair)值只有30Lp/cm,不能测高分辨力大于30Lp/cm机型。另外旧式的光野标尺刻线为(cm级),粗糙、精度不高,也没有检测图像均匀性、灵敏对比度线性、记忆效应清除测试点,不能满足对现有数字X光机CR、DR性能测试,国外随设备配套来的检测产品是采用半导体阵列探测器方法制作,其价格高达十几万,不适于普及,可检测指标也少。\n发明内容\n[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光条件低,X射线输出量小,使用方便,重量轻的新型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n[000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包括衬板、及衬板上的光野标尺、灯光野定位刻线、影像均匀性测试点和光野内标尺,其特征在于,衬板上还设有6级影像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IP板伪影擦洗检测点、空间分辨力测量线对组、9级影像对比度测试组件。\n[0010] 所述光野标尺采用不同长度的刻线,所述灯光野定位刻线由4个不同大小的方框线组成,所述6级影像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的吸收材料选用纯度99.9%的铜,所述空间分辨力测量线对组上设计了(6~50)Lp/cm测量范围,并标有数值。\n[0011] 所述模体采用双层设计,衬板上覆盖一层透明的保护板。\n[0012] 所述影像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为6个含有吸收介质的圆点。\n[0013]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影像均匀性测试点在模体的边界和中心共设置有5个测试\n2\n点,面积分别为4mm,测试点的吸收材料用铅钨合金制成。\n[0014] 所述光野标尺采用激光光刻线槽,用对X线有较强吸收的铅钨合金丝做线条。\n[0015] 所述光野内标尺呈十字架分布在衬板的内部中心处,并标有数值。\n[0016] 所述IP板伪影擦洗检测点用φ10mm,厚2mm的铅遮挡用于CR使用的IP(成像板Imaging Plate)伪影擦洗效果检测。\n[0017] 所述模体设计有3种视野规格(430×430)mm、(430×350)mm、(350×350)mm组合。\n[00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数字影像性能综合测试模体,一次曝光可获得机器空间分辨力、影像均匀性等5个关键指标。测试时将模体放置在诊断床上离X射线管一定距离,调好定位灯光野,一次曝光成像后,在计算机屏幕或相机打印出的胶片上读取数据,检测方便、快速、高效、直观可靠,能准确评定机器性能是否符合出厂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n[0019] 本模体国内首次用复合性低密度亚克力非金属材料,光野刻线采用激光光刻工艺,优于市场现有的传统铜板刻槽方法,其成本高、工艺复杂,使用较高密度材料(铜)从而提高曝光条件,并由于金属会产生一定的散射,造成影像质量模糊,线条边缘轮廊不清晰。\n与其他模体采用铜或铝金属材料相比,本实用新型模体CR、DR的kV、mAs曝光条件低,X线输出量小,也提高了X射线设备使用安全性。\n[0020] 本实用新型在国内首次将分辨力测试卡线对值做到50Lp/cm并直接植入到测试模体中,实现可测量高分辨力机型,使用方便。别的产品是单独使用分辨力测试卡,最大线对值只有30Lp/cm不能测量高分辨力的机型。\n[0021] 本实用新型采用小面积(4mm2)多点影像均匀性测试点,而过去是采用大块(30×30)cm铝或铜材等金属材料,从而减少重量,便于现场检测携带。\n[0022]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和CR使用的IP成像板伪影清除测试点。增加了检测信息,满足了对现有数字X光机的检测要求。\n[0023] 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9级影像对比度测试组件,对比度显示的级数直接反应胶片或影像显示的清晰度高、层次分明,在临床具有现实意义。还有6级的影像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吸收材料用纯度99.9%铜,对X线衰减比例按2倍对数线性关系,满足临床诊断动态范围检测,鉴别所含信息量的能力。\n附图说明\n[002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n[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n[0026] 其中,1-光野标尺;2-灯光野定位刻线、3-影像均匀性测试点、4-6级影像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5-IP板伪影擦洗检测点、6-空间分辨力测量线对组、7-9级影像对比度测试组件、8-光野内标尺。\n具体实施方式\n[0027]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数字影像综合测试模体(以下简称模体),它用复合性低密度亚克力板材料制成,包括光野标尺1、灯光野定位刻线2、影像均匀性测试点3、6级影像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4、IP板伪影擦洗检测点5、空间分辨力测量线对组\n6、9级影像对比度测试组件7和光野内标尺8,所述光野标尺1采用不同长度的刻线,所述灯光野定位刻线2由4个不同大小的方框线组成,所述6级影像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4的吸收材料选用纯度99.9%的铜,所述空间分辨力测量线对组6上设计了(6~50)Lp/cm测量范围,并标有数值,所述光野内标尺8呈十字形分布在模体的内部。\n[0028] 所述模体采用双层设计,衬板上覆盖一层透明的保护板。\n[0029]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影像均匀性测试点3在模体的边界和中心共设置有5个测\n2\n试点,面积分别为4mm,测试点的吸收材料用铅钨合金制成。\n[0030] 所述光野标尺1采用激光光刻线槽,用对X线有较强吸收的铅钨合金丝做线条。\n[0031] 所述IP板伪影擦洗检测点5用φ10mm,厚2mm的铅遮挡用于CR使用的IP(成像板Imaging Plate)伪影擦洗效果检测。\n[0032] 所述模体设计有3种视野规格(430×430)mm、(430×350)mm、(350×350)mm组合。\n[0033]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n[0034] 光野标尺1采用不同长度的刻线,便于识别和读出实际照射野偏差(mm);灯光野定位刻线2由4个不同大小的方框线组成,用于提供临床上不同灯光野尺寸定位对准,曝光\n2\n成像后用来测量照射野偏差;影像均匀性测试点3(4mm)共5个,用于检测整幅图像的一致性,如X光机成像均匀性好,这从底片上看到5个测点的透光性(光密度)应是相同的;6级的影像灵敏对比度线性测试点4曝光后胶片上显示6个小圆点,如果机器性能好会全部显示出,这证明机器动态范围宽,拍片所含信息量越大,性能差的显示出圆点少;φ10mm,CR的IP板伪影擦洗检测点5用IP板曝光成像后该点被记录,在激光读出仪上经擦洗功能处理,最后在胶片上该点应被完全清除;(6~50)Lp/cm空间分辨力线对组6曝光后显示该线对组,机器性能越好能分辨的线对数越高,相反性能差的分辨出的线对数低;9级影像对比度测试组件7曝光后会显示9级亮、白层级不同的一幅图像,白色越亮和黑色越黑说明图像对比度越高;光野内标尺8用于查看整个视野大小。\n[0035] 下面以CR系统和DR系统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n[0036] CR系统成像性能检测时;测试模体处在X射线管和IP板之间,X射线要完全透过检测模体。具体操作;先把测试模体放置在诊断床上,此时X射线管位置在上方,开启灯光野投影定好位,先IP板暗盒应放置在灯光野的中心,再把测试模体放置在IP板暗盒的上方,模体表面与射线束垂直,并处在照射野的中心位置,一般X射线管中心离模体表面的距离100cm,选管电压70kV和适当的曝光电流时间积(mAs)条件曝光,将曝光后的IP板放在激光读出器上扫描显像,可一次读出机器空间分辨力、影像均匀性等5个指标。CR由于要经过激光扫描器读数据测量时间约3分钟即可完成。\n[0037] DR系统成像性能检测时;检测模体也处在X射线管和平板探测器之间,X射线同样要完全透过检测模体。具体操作;先把测试模体放置在诊断床上,此时X射线管位置在上方,开启灯光野投影定好位,直接把测试模体放置在离X射线管100cm处,模体表面与射线束垂直,并处在照射野的中心位,选管电压70kV和适当的曝光电流时间积(mAs)条件曝光,将曝光后直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显像,同样可一次读出机器空间分辨力、影像均匀性等\n5个指标。由于DR成像速度比CR快,全部测量时间只需10秒即可完成。
法律信息
- 2016-01-2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61B 6/00
专利号: ZL 201320789017.0
申请日: 2013.12.04
授权公告日: 2014.05.07
- 2014-05-0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02-27 | 2015-02-27 | | |
2 | | 2015-09-01 | 2015-09-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