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套盘及包括该套盘的钢丝圈缠绕盘 |
申请号 | CN202220700417.9 | 申请日期 | 2022-03-2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1F37/00 | IPC分类号 | B;2;1;F;3;7;/;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大信镇天山三路5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秦龙;林文龙;秦靖博;佟伟;李延磊 |
代理机构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栾瑜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盘及包括该套盘的钢丝圈缠绕盘。所述套盘包括圆环状的本体,以及沿本体的内圆周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连接部,通过多个第一连接部将本体可拆卸地连接于钢丝圈缠绕盘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丝圈缠绕盘,采用一套基础盘和多套套盘的配合方式,当需要更换规格进行生产时,不再需要更换整个缠绕盘,只需根据钢丝圈的内径更换成对应尺寸的套盘即可,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套盘及包括该套盘的钢丝圈缠绕盘\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丝圈缠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盘及包括该套盘的钢丝圈缠绕盘。\n背景技术\n[0002] 钢丝圈是由包胶钢丝按一定断面形状缠绕制成的刚性环,用于轮胎上,赋予胎圈以必要的强度和刚性,使轮胎牢牢固着于轮辋上。轮胎具有多种不同的规格,而与之配套的钢丝圈也会根据不同子口的尺寸而有具有不同的直径。\n[0003] 钢丝圈制造过程需要使用钢丝圈缠绕设备进行,在传统的钢丝圈生产加工过程中,针对每种不同尺寸的钢丝圈都需要加工一个缠绕盘,尺寸越多,加工的缠绕盘也就越多,缠绕盘占地空间大,而且每加工不同尺寸的钢丝圈都需要进行缠绕盘的拆卸和安装工作,因工装笨重,导致工装更换效率低,从而生产效率低并且生产成本高。\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盘及包括该套盘的钢丝圈缠绕盘,更换工作时仅需更换套盘即可,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占地空间小。\n[000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套盘,用于钢丝圈缠绕盘中,包括:\n[0006] 本体,所述本体为圆环状;以及\n[0007] 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沿所述本体的内圆周间隔分布,用于将所述本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钢丝圈缠绕盘中。\n[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n[0009] 第一圆弧部;以及\n[0010] 第二圆弧部;\n[0011] 其中,所述第二圆弧部与所述第一圆弧部具有相同的半径,并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圆弧部转动。\n[0012]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如上所述套盘的钢丝圈缠绕盘,所述钢丝圈缠绕盘还包括:\n[0013] 基础盘,所述基础盘的外周为圆形,所述基础盘的外圆弧与所述套盘的内圆弧的形状吻合;\n[0014] 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沿所述基础盘的所述外圆弧分别设置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以及[0015] 转轴;\n[0016] 其中,所述套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配合套接于所述基础盘的外部。\n[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础盘包括:\n[0018] 静盘,所述静盘与所述转轴相对静止,所述静盘的外周为非闭合圆,具有一开口;\n[0019] 动盘,所述动盘与所述开口的形状吻合以与所述静盘构成一完整的圆,所述动盘的一端与所述静盘的一端铰接,所述动盘的另一端与所述静盘的另一端对接后形成一夹持口。\n[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部的内圆弧与所述静盘的外圆弧的形状吻合,从而所述第一圆弧部可套接于所述静盘的外部;所述第二圆弧部的内圆弧与所述动盘的外圆弧的形状吻合,从而所述第二圆弧部可套接于所述动盘的外部。\n[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T型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T型槽配合的凸起;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为T型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与所述T型槽配合的凸起。\n[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盘在靠近所述夹持口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可驱动所述动盘绕所述静盘转动,从而控制夹持口打开或闭合。\n[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础盘的外部依次套接有多个套盘,分别为第一套盘、第二套盘、……、第n套盘;所述第一套盘套接于所述基础盘的外部,所述第二套盘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盘的外部,……,所述第n套盘套接于第n‑1套盘的外部;其中,n为正整数。\n[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口的部位安装有耐磨板用以将夹持物夹紧。\n[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n[0026]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套盘,应用于钢丝圈缠绕盘中,当需要更换规格进行生产时,无需更换整个缠绕盘,只需要将现有的套盘取下,更换成相应尺寸的套盘即可,工装更换操作简单、效率高。因无需针对每个规格加工整个缠绕盘,生产成本小,且套盘加工方便,占地空间小,便于存储。\n[0027]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钢丝圈缠绕盘,采用一套基础盘和多套套盘的配合方式,更换工装时,不再需要更换整个缠绕盘,只需根据钢丝圈的内径更换成对应尺寸的套盘即可,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n附图说明\n[0028]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n[002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套盘的结构示意图;\n[003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础盘的结构示意图;\n[003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钢丝圈缠绕盘的结构示意图一;\n[003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钢丝圈缠绕盘的结构示意图二。\n[0033] 图中:\n[0034] 1、套盘;10、本体;101、第一圆弧部;102、第二圆弧部;11、第一连接部;\n[0035] 2、钢丝圈缠绕盘;20、基础盘;201、静盘;202、动盘;21、第二连接部;22、转轴;23、夹持口;24、驱动部;25、耐磨板;\n[0036] 3、夹持物。\n具体实施方式\n[003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n[0039] 术语“第一”、“第二”、……、“第n”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n”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n[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4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套盘1,用于钢丝圈缠绕盘中,如图1所示,套盘1包括:\n[0042] 本体10,本体10为圆环状;以及\n[0043] 多个第一连接部11,多个第一连接部11沿本体10的内圆周间隔分布,用于将本体\n10可拆卸地连接于钢丝圈缠绕盘中。\n[0044] 本实施例中的套盘可根据不同规格钢丝圈的内径尺寸加工为多种不同的尺寸,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选择相应尺寸的套盘套接于现有的钢丝圈缠绕盘的外部,利用第一连接部进行固定;当需要更换规格进行生产时,无需更换整个缠绕盘,只需要将现有的套盘取下,更换成相应尺寸的套盘即可,无需重复进行缠绕盘的拆装,工装更换操作简单、效率高。\n因无需针对每个规格加工整个缠绕盘,生产成本小,且套盘加工方便,占地空间小,便于存储。此外,还可以根据尺寸的需要,在现有安装的套盘基础上增加其它套盘进行扩展使用。\n[0045]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11可以为现有的任何可实现可拆卸连接的部件,例如可以为卡扣或槽以实现卡合连接,还可以为螺栓等实现螺纹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n[004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钢丝圈缠绕盘2,如图3所示,该缠绕盘2包括上述套盘1,还包括:\n[0047] 基础盘20,基础盘20的外周为圆形,基础盘20的外圆弧与套盘1的内圆弧的形状吻合;\n[0048] 多个第二连接部21,多个第二连接部21沿基础盘20的外圆弧分别设置于与第一连接部11对应的位置,第二连接部21可与第一连接部11可拆卸连接;以及\n[0049] 转轴22;\n[0050] 其中,套盘1通过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的配合套接于基础盘20的外部。\n[005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钢丝圈缠绕盘,只需加工一套基础盘,并在一定尺寸范围内加工不同尺寸的套盘即可,通过在基础盘外部套接一层或多层套盘实现对不同规格钢丝圈生产的普适性。采用一套基础盘和多套套盘的配合方式,更换工装时,不再需要更换整个缠绕盘,只需根据钢丝圈的内径更换成对应尺寸的套盘即可,操作简单、效率高。因无需针对每个规格加工整个缠绕盘,生产成本小,且套盘加工方便,精度高,占地空间小,便于存储。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尺寸要求,也可以仅采用基础盘本身进行钢丝的缠绕。\n[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基础盘20包括:\n[0053] 静盘201,静盘201与转轴22相对静止,静盘201的外周为非闭合圆,具有一开口;\n[0054] 动盘202,动盘202与开口的形状吻合以与静盘201构成一完整的圆,动盘202的一端与静盘201的一端铰接,动盘202的另一端与静盘201的另一端对接后形成一夹持口23,以供夹持物3(本实施例为钢丝)夹持于其中。\n[0055] 动盘202可绕铰接位置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夹持口23打开或闭合,从而将钢丝夹持于其中。\n[0056] 与之相应地,如图1所示,套盘1的本体10包括:\n[0057] 第一圆弧部101;以及\n[0058] 第二圆弧部102;\n[0059] 其中,第二圆弧部102与第一圆弧部101具有相同的半径,并且可相对于第一圆弧部101转动。\n[0060] 在本实施例中,为适应动盘202的转动,套盘1的本体10设计为可相对转动的两部分,其中,可相对转动的方式,可以是第一圆弧部101和第二圆弧部102分离(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第一圆弧部101与第二圆弧部102铰接连接。\n[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圆弧部101的内圆弧与静盘201的外圆弧的形状吻合,从而第一圆弧部101可套接于静盘201的外部;第二圆弧部102的内圆弧与动盘202的外圆弧形状吻合,从而第二圆弧部102可套接于动盘202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圆弧部101和静盘201占整个圆的3/4,第二圆弧部102和动盘202占整个圆的1/4,但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其他分配方式,例如,第二圆弧部102和动盘\n202的占比小于1/4。\n[0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套盘1与基础盘20的一种连接方式,第一连接部11为T型槽,第二连接部21为与T型槽配合的凸起;或,第二连接部21为T型槽,第一连接部11为与T型槽配合的凸起,图1‑3仅示出后一种情况。除上述连接方式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现有的其它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例如丝扣固定等方式,本处不做赘述。\n[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盘202在靠近夹持口23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部24,驱动部24可驱动动盘202绕静盘201转动,从而控制夹持口23打开或闭合。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部24具体可以为驱动气缸。进一步地,夹持口23的部位安装有耐磨板25用以增加摩擦力将夹持物3夹紧。\n[0064]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础盘20的外部依次套接有多个套盘1,分别为第一套盘、第二套盘、……、第n套盘;具体地,第一套盘套接于基础盘20的外部,第二套盘套接于第一套盘的外部,……,第n套盘套接于第n‑1套盘的外部;其中,n为正整数。可以理解的是,为实现各套盘之间的套接,第一套盘的外圆弧与第二套盘的内圆弧的形状吻合;第二套盘的外圆弧与第三套盘的内圆弧的形状吻合;……,第n‑1套盘的外圆弧与第n套盘的内圆弧的形状吻合,并且各套盘之间同样设置有连接部进行连接。\n[006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础盘20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图3中所示的圆盘盘面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图4中所示的镂空盘面的设计。不管采用哪种设计,均需保证盘面不应影响动盘的转动即可。\n[0066]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钢丝圈缠绕盘的工作过程如下:\n[0067] 工装上机:根据尺寸需要,将一定外周长的基础盘20安装到钢丝圈缠绕设备上,根据缠绕尺寸,选择合适的套盘1套接在基础盘20的外部,完成工装上机。当基础盘20的尺寸满足尺寸要求时,也可以不安装套盘1。\n[0068] 缠绕作业:将夹持物3送入夹持口处,通过夹持气缸伸出带动动盘202转动,将夹持物3夹持在夹持口23处,并利用夹持口23处的耐磨板25将夹持物3夹紧。基础盘20在转轴22的带动下逆时针旋转,将夹持物3缠绕到基础盘20或套盘1上。\n[0069] 缠绕完成:缠绕结束后将夹持物3的尾部裁断,夹持气缸带动动盘202收缩,将夹持物3放开,缠绕完成的钢丝圈从基础盘20或套盘1上脱出,作业完成。\n[007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n[0071]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