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 |
申请号 | CN201220594959.9 | 申请日期 | 2012-11-02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IPC分类号 | A;0;1;G;1;/;0;4;;;A;0;1;G;9;/;1;4;;;A;0;1;G;9;/;2;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林学院406室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发明人 | 张国财;赵博;王婷玉;林连男;张国珍;吴宪;张杰;张秋爽;毕冰;程功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一种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室、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通风控制系统和控制箱,培养室包括不锈钢骨架、培养室外壁、制冷通风管道、制热通风管道、排水管,不锈钢骨架外包覆有培养室外壁,不锈钢骨架底部铺设有排水管,不锈钢骨架上部铺设有制冷通风管道,不锈钢骨架下部铺设有制热通风管道,培养室分别与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通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箱分别与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通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具有造价低廉、控制精度高、稳定性高、维修方便等特点,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降低污染率。
1.一种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室、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通风控制系统和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培养室包括不锈钢骨架(3)、培养室外壁(4)、制冷通风管道(1)、制热通风管道(6)、排水管(24),不锈钢骨架(3)外包覆有培养室外壁(4),不锈钢骨架(3)底部铺设有排水管(24),不锈钢骨架(3)上部铺设有制冷通风管道(1),不锈钢骨架(3)下部铺设有制热通风管道(6),培养室外壁(4)上开有培养室入口(21)、出风口(2)、和进风口(16);培养室入口(21)上开有观察口(2);培养室外壁内铺有聚丙烯泡沫保温板;培养室分别与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通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箱分别与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通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8)、温控表(25)、制冷子系统和制热子系统,制冷子系统包括制冷内机箱(9)、制冷设备外机(20)、蒸发器冷凝水排水管(23)、蒸发器(10)、制冷风扇(11)和制冷外管道(13),制冷内机箱(9)安装有蒸发器(10)和制冷风扇(11),蒸发器(10)通过管道与制冷设备外机(20)连接;蒸发器(10)与蒸发器冷凝水排水管(23)连接;制冷内机箱(9)与制冷外管道(13)连接,制冷外管道(13)与制冷通风管道(1)连接;制热子系统包括制热外管道(14)、制热箱(17)、加热片(18)和制热风扇(19);制热箱(17)内装有加热片(18)和制热风扇(19);制热箱(17)与制热外管道(14)连接,制热外管道(14)与制热通风管道(6)连接;温度传感器(8)安装在培养室内;温控表(25)电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度控制系统包括湿度传感器(7)、加湿器(12)和湿度控制器(26),湿度传感器(7)和加湿器(12)安装在培养室内;湿度控制器(26)分别电信号连接湿度传感器(7)和加湿器(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照控制系统包括日光灯组(5)和光照系统时间控制开关(27);光照系统时间控制开关(27)连接日光灯组(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控制系统包括出风口风扇、进风口风扇和通风系统时间控制开关(28);通风系统时间控制开关分别控制出风口(2)和进风口(16)的开关;并且同时控制风口风扇和进风口风扇的启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箱内安装有总控制模块、温控表(25)、湿度传感器(7)、光照系统时间控制开关(27)、通风系统时间控制开关(28)和多个空气开关(29)。
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具有天然、营养和保健等特点的食用菌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迅速的发展成为农业中的三大产业之一。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食用菌行业产值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全国第6位。预计食用菌产业在未来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将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前景广阔。与此同时,食用菌有效成分的分析与研发和新食用菌驯化、栽培也得到了全世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n[0003]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普通恒温光照培养箱因其体积小、湿度控制不精准、通风不可控、可控环境因子少等缺点,难以适应食用菌栽培方面的研究与生产。与此同时,普通的恒温恒湿光照培养箱常采用侧向给光设计,在应用于食用菌袋料和瓶装栽培时存在光照不均匀的缺陷。此外,恒温发菌室也同样存在诸如湿度控制范围窄、光照强度不可控、价格昂贵的不足。\n[0004] 因此,设计并制作一种多环境因子精准可控适用于食用菌研发、栽培及菌种生产的多功能培养装置,以实现尽少投入成本的前提下,提高食用菌品质和产量,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n实用新型内容\n[0005]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积大,条件控制范围广,造价低廉,操作简便,并且能同时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通风时间的食用菌培养装置。\n[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n[0007] 一种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室、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通风控制系统和控制箱,培养室包括不锈钢骨架、培养室外壁、制冷通风管道、制热通风管道、排水管,不锈钢骨架外包覆有培养室外壁,不锈钢骨架底部铺设有排水管,不锈钢骨架上部铺设有制冷通风管道,不锈钢骨架下部铺设有制热通风管道,培养室外壁上开有培养室入口、出风口、和进风口;培养室入口上开有观察口;培养室外壁内铺有聚丙烯泡沫保温板;培养室分别与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通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箱分别与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通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n[0008]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特征:\n[0009] 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温控表、制冷子系统和制热子系统,制冷子系统包括制冷内机箱、制冷设备外机、蒸发器冷凝水排水管、蒸发器、制冷风扇和制冷外管道,制冷内机箱安装有蒸发器和制冷风扇,蒸发器通过管道与制冷设备外机连接;蒸发器与蒸发器冷凝水排水管连接;制冷内机箱与制冷外管道连接,制冷外管道与制冷通风管道连接;制热子系统包括制热外管道、制热箱、加热片和制热风扇;制热箱内装有加热片和制热风扇;制热箱与制热外管道连接,制热外管道与制热通风管道连接;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培养室内;温控表电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n[0010] 2、所述的湿度控制系统包括湿度传感器、加湿器和湿度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安装在培养室内;湿度控制器分别电信号连接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n[0011] 3、所述的光照控制系统包括日光灯组和光照系统时间控制开关;光照系统时间控制开关连接日光灯组;\n[0012] 4、所述的通风控制系统包括出风口风扇、进风口风扇和通风系统时间控制开关;\n通风系统时间控制开关分别控制出风口和进风口的开关;并且同时控制风口风扇和进风口风扇的启停;\n[0013] 5、所述的控制箱内安装有总控制模块、温控表、湿度传感器、光照系统时间控制开关、通风系统时间控制开关和多个空气开关。\n[001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弥补了现有恒温恒湿光照培养箱和大型恒温发菌室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且结合两种设备的优点,使其更适合于现有食用菌栽培研发与生产的需要,与此同时,具有造价低廉、控制精度高、稳定性高、维修方便等特点。双循环制冷/制热方式,避免了传统空调一体式制冷、制热过程的相互影响,降低了能耗,同时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均单独设计于培养室外,当设备某一系统发生故障时,维修可无需移动培养室内菌袋或培养瓶,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降低污染率。\n附图说明\n[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n[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n[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示意图;\n[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面板示意图;\n[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系统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0]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n[0021] 实施例1\n[0022] (1)培养室\n[0023] 结合图1、2、3,本实用培养室包括不锈钢骨架3、培养室外壁4、制冷通风管道1、制热通风管道6、排水管24,不锈钢骨架3外包覆有培养室外壁4,不锈钢骨架3底部铺设有排水管24,不锈钢骨架3上部铺设有制冷通风管道1,不锈钢骨架3下部铺设有制热通风管道6,培养室外壁4上开有培养室入口21、出风口2、和进风口16;培养室入口21上开有观察口2;培养室外壁内铺有聚丙烯泡沫保温板。\n[0024] 培养室长250cm,宽60cm,高200cm外壁采用稳定性强、保温性能好、卫生环保的彩色钢板覆面聚乙烯泡沫夹心复合板材料,设有培养室入口两个,观察口2个,培养室内置有不锈钢架三层,长250cm,宽60cm,高50cm,室内顶层和底层设有高25cm的缓冲区,在此区域由制冷/制热设备产生的冷/热空气可充分与缓冲区空气混匀,同时避免局部过冷或过热影响食用菌生长。下部缓冲区底部设有直径为1.5cm的排水管,与培养室外部相通,并配有橡胶塞,需要时可将内部冷凝水排除。\n[0025] (2)温度控制系统\n[0026] 结合图1、2、4,包括温度传感器8、温控表25、制冷子系统和制热子系统,制冷子系统包括制冷内机箱9、制冷设备外机20、蒸发器冷凝水排水管23、蒸发器10、制冷风扇11和制冷外管道13,制冷内机箱9安装有蒸发器10和制冷风扇11,蒸发器10通过管道与制冷设备外机20连接;蒸发器10与蒸发器冷凝水排水管23连接;制冷内机箱9与制冷外管道\n13连接,制冷外管道(13)与制冷通风管道1连接;制热子系统包括制热外管道14、制热箱\n17、加热片(18)和制热风扇19;制热箱17内装有加热片18和制热风扇19;制热箱17与制热外管道14连接,制热外管道14与制热通风管道6连接;温度传感器8安装在培养室内;\n温控表25电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8。\n[0027] 温度控制系统采用双循环制冷/制热方式,即当设备进入制冷循环时,由制冷风扇将培养室下部空气吸出,通过制冷外管均匀吹过蒸发器产生冷空气,经由具孔管道进入培养室上部缓冲区;当设备制热循环时,培养室内空气则由上部吸出经由加热片由下部吹入,从而达到提高装置温控效率及稳定性,降低能耗的目的。\n[0028] (3)湿度控制系统\n[0029] 结合图1、4,包括湿度传感器7、加湿器(12)和湿度控制器26,湿度传感器7和加湿器12安装在培养室内;湿度控制器26分别电信号连接湿度传感器7和加湿器12。其中,加湿器分别置于三层不锈钢架两侧,从而达到湿度控制均匀的目的。由于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湿度一般高于室内湿度,因此,当湿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加湿器工作,当培养室内湿度达到预设值时湿度控制器加湿断电,加湿器即停止工作。\n[0030] (4)光照控制系统\n[0031] 结合图1、4,本实用新型光照控制系统由5日光灯40W、27关照系统时间控制开关、\n29空气开关构成。\n[0032] 培养室内每层菌架均匀设有6根40W日光灯三排,同排日光灯由同一空气开关9个控制,由此可根据实验、生产需要对光照强度进行控制。可根据需求每日分时、定时给予光照。其中,日光灯镇流器置于培养室外。\n[0033] (5)通风控制系统\n[0034] 结合图1、4,本实用新型通风控制系统由2出风口、16进风口、29通风系统时间控制开关构成。三者相连构成通风控制电路。\n[0035] 结合图5,为进一步加强设备保温效果,本实用新型进风口、出风口由通风风扇\n33、合页30、永磁铁31、聚丙烯泡沫保温板32组成。即当设备处于恒温状态时,在永磁铁作用下聚丙烯泡沫保温板处于吸合状态,使培养室内空气与外界隔绝减少能量损失。当设备进入通风状态时,在时间控制开关作用下,通风风扇工作推动聚丙烯泡沫保温板开合,形成风道,进行通风作业,通风作业结束,设备即回到恒温状态。\n[0036] 实施例2\n[0037] 利用本实用新型培养北冬虫夏草\n[0038]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Vuill.)Fr.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虫草,是虫草属的一个模式菌种。现代医学表明,蛹虫草提取物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抑制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抗肝纤维化,抗炎,抗肿瘤,抗增殖,抗转移,杀虫和抗细菌等。与此同时,北冬虫夏草与冬虫夏草营养成分和药用功能非常相似,因此,也被选为冬虫夏草的最佳替代品而进行大量人工培育。\n[0039] 北冬虫夏草属变温结实型食用菌,即在其诱发原基时需一定温差刺激(大于\n5℃)。此外,虫草属真菌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故而本实用新型以北冬从夏草为例,以普通恒温发菌室为对照,进行积极效果和稳定性检验。具体步骤如下:\n[0040] 步骤1将活化后的蛹虫草菌饼接入含有100mL液体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在\n22℃震荡培养7d,用营养液稀释5倍即为栽培用液体菌种。\n[0041] 步骤2在500mL罐头瓶(600瓶)中装入30g小麦和50mL水,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封口,121℃灭菌1h,冷却,接入5mL液体菌种。\n[0042] 步骤3将实验组(300瓶)置于培养室内,对照组(300瓶)置于普通恒温发菌室内,均在温度18℃、湿度58%条件下暗培养。\n[0043] 步骤4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在温度22℃、湿度58%、每日连续光照24h条件下进行转色。\n[0044] 步骤5至菌丝体由白色转为橙黄或金黄色,在白天22℃、夜晚15℃、湿度80%、每日连续光照12h条件下培养诱发原基。在此阶段,实验组用针头在封口膜上均匀刺8个针孔,并设定每日17:00-18:30通风一个半小时,对照组开窗通风相同时间。\n[0045] 步骤6待料面出现米粒状突起,即可在温度22℃、湿度85%、每日连续光照12h条件下进行出菇管理。此阶段实验组同样于每日17:00-18:30进行通风,对照组开窗通风相同时间。\n[0046] 步骤7当子实体上部膨大部分见有龟裂纹、短刺状的子囊壳形成,子实体、子座稍变软,即说明子实体已成熟,应及时采收,整理记录试验数据。\n[0047] 步骤8将采收子座在55℃条件下烘干。\n[0048] 实验结果见表1\n[0049] 表1.不同培养装置对北冬虫夏草栽培的影响\n[0050] \n[0051] 根据表1所示,与普通恒温发菌室相比,利用本实用新型栽培北冬虫夏草具有提高子座产量、显著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污染率等优点。与此同时实验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出现故障0次,装置稳定性优良,可满足食用菌研发和生产的需要。
法律信息
- 2014-12-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01G 1/04
专利号: ZL 201220594959.9
申请日: 2012.11.02
授权公告日: 2013.06.26
- 2013-06-2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8-30 | 2013-08-30 | | |
2 | | 2015-12-26 | 2015-12-26 | | |
3 | | 2015-12-10 | 2015-12-10 | | |
4 | | 2014-12-26 | 2014-12-26 | | |